尽欢颜

寻找失落的爱情

https://img.ppxs5.com/7d/fa/ea0c63756c.jpg

首页 >> 尽欢颜 >> 尽欢颜最新章节(目录)

第四百一十二章 三郎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大晋有民俗,出嫁的女子不宜在娘家生产。免得折了自家兄弟弟媳的福分。

不过,徐莹就是在娘家怀孕生子。现在轮到徐芷肚痛发作了,赵夕颜自不会区别对待,立刻令人去收拾产房准备热水,亲自扶着徐芷进了产房。然后,一直守在产房外。

赵夕颜担心徐芷难产,还特地将府中太医和女医都叫了过来,都在产房外守着。

这等时候,北海王妃看赵夕颜又百般顺眼了。

做弟媳的,能对姑姐这般细致体贴,极其难得。

一个时辰后,得了消息的朱镇川领着两个儿子来了。

朱镇川在这一次动乱中英勇无畏,令人刮目相看。之后一直躺着养伤,无力下榻。现在被亲兵们抬着来了,众人看在眼底,既好笑又有些动容。

北海王妃张口嗔怪:“你还在养伤,不好好在府里待着,这般折腾做什么?伤口再裂开,有个好歹的,芷娘和孩子们该怎么办?”

自家岳母就这脾气,心肠不错,就是说话刺耳些。

朱镇川也不计较,笑着应道:“岳母放心,我好得很。”然后在木板上探头往产房里张望。

朱大郎朱二郎已经冲到门边。听着产房里传出的一声声痛呼,兄弟两个都心疼得很。

“大哥,等娘生完弟弟妹妹,我要将私房银子都给娘。”朱二郎吸溜一下鼻子。

朱大郎握一握拳头:“我要先揍弟弟妹妹一顿。他让娘受这么多苦!”

赵夕颜等人都被逗乐了。

就在此刻,产房里又是一声痛呼。

很快,响起了婴儿响亮的啼哭声。朱嬷嬷喜气洋洋地出来报喜:“恭喜武安伯世子,世子夫人生了一个白胖小子。”

朱镇川还没来得及说话,朱大郎朱二郎已经齐齐失望地叹了口气:“又是弟弟!”

“娘的肚子不争气,连个妹妹都生不出来。”

众人笑弯了腰。

北海王妃眉飞色舞,笑着将两个外孙搂进怀里:“你们两个傻小子,弟弟才好。”

赵夕颜瞥偏心眼的婆婆一眼。

徐芳笑着打趣:“看来,在母妃心里,我们姐妹几个远远不及春生。”

北海王妃咳嗽一声:“这倒也不是。我还不是一样疼你们。”

说笑声中,另一个接生嬷嬷将刚出生的小小男婴洗干净包裹利索,抱出产房让众人瞧了一眼。

朱镇川看着刚出生的儿子,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只恨他还不能起身,也没力气抱儿子,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众人都抱了一圈,最后才到赵夕颜怀中。赵夕颜低头打量一眼,笑着夸赞:“三郎眉眼秀气,以后定是个俊俏儿郎。”

北海王妃难得说一回软话:“今后还得劳烦你这个做舅母的,多多照拂。”

徐靖坐上龙椅,赵夕颜就是大晋皇后。如果能得赵夕颜青睐喜爱,孩子们以后都有好前程。

赵夕颜微笑着应了,又道:“二姐刚生过孩子,不便挪动。不如就留下做月子。正好母妃也能就近照看二姐和三郎。”

北海王妃心气顿时就顺了,乐呵呵地笑了起来:“好好好,都听你的。”

徐芳徐芷嫁到京城数年,如今母女难得重逢相聚,北海王妃哪里舍得女儿离了眼前。趁着这段时日,和女儿好好相聚才是。

朱大郎朱二郎十分高兴,抱着外祖母的胳膊不撒手。北海王妃乐得搂紧了两个外孙。

徐莹看在眼里,心里松口气,和徐芳对视一笑。

家宅和睦,才能万事兴旺。

徐芷留下,朱镇川和朱大郎朱二郎自然也都留下了。

武安伯得知自己又多了一个宝贝孙子,很是高兴,半点不介意儿媳回娘家做月子的事。他巴不得徐芷和娘家亲近一些哪!

徐靖在宫中也得了喜讯,眉头顿时舒展开来。再一低头看高高摞起的奏折,又觉头大如斗。

他自小就不喜读书,看看话本子还行,看奏折真是头痛极了。

大晋十三州,百余个郡,一千多个县衙。每日政务繁琐,呈上来的奏折经过再三挑选,还是多得很。之前堆积那么多的奏折,他至少得都过目一遍。

苏皇后坐在一旁,耐心地陪他一同看奏折,不时出言指点。

饶是如此,他看懂的也不足两成。

苏皇后柔声安慰道:“你从未接触过政务,先学着看奏折,遇到不懂不会的,就召文臣们进宫问上一问。”

“你这般年轻,慢慢学,总能学会。”

徐靖忍住拔腿离去的冲动,在苏皇后期待的目光中点点头。

苏皇后也有些发愁。

太子自小体弱,不能习武,却十分聪慧。又得几位太傅精心教导,早早接触政务。

眼前的徐靖,身体康健,力大无穷,领兵上阵打仗没话说。可做皇帝,不是光会打仗就能行的。处理政事才是一个帝王的日常。

这才短短一天,徐靖就如坐针毡。也不知多久才能适应学会批阅奏折处理政事。

好不容易熬到傍晚,徐靖要出宫回府。苏皇后应允后,就见徐靖像出笼的野马一般大步出去了。

苏皇后:“……”

苏皇后揉了揉额头,传凤谕下去,召几位太傅进宫。

太子太傅一共有五位,苏掌院在宫变中离世,还有一位年迈的太傅被吓得大病一场。能进宫的,一共三位。

苏皇后对三位太傅说道:“从明日起,你们轮番进宫,那些经史子集就算了,主要是教导皇上处理政务。”

三位太傅面有迟疑之色。

苏皇后有些讶然:“怎么了?”

其中一位方太傅,咳嗽一声说道:“启禀皇后娘娘,当日世子在宫中做伴读的时候,臣等都教导过他。世子生性惫懒,不喜读书。只怕臣无能,教不好世子。”

另一位万太傅接了话茬:“世子的夫子是赵翰林。赵翰林耗费十年心血,也没能将世子调教出来,臣远远不及赵翰林,只怕会辜负娘娘厚望。”

龚太傅捋一把胡须道:“当然,世子也不是全无长处,世子读书不成,倒是写得一手好字。”

苏皇后:“……”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