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明将信塞入袖中,起身去见兄长。
赵元修身为赵氏一族的族长,每日里庶务繁多。刚送走一对因宅基地分配不均差点闹得反目的族人,转头赵元明就进了书房。
“你来得正好,”赵元修打起精神笑道:“我正有事要和你商议。这一年来赵氏族学求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学舍已经不够用了。我打算再盖一排新的学舍。”
赵元明随口道:“这等事,大哥拿主意便是。”
顿了顿,低声道:“我也有一件要紧事和大哥商议。我要认王姑娘做义女。”
赵元修猝不及防之下,被震了一震,脱口而出道:“你怎么忽然生出这等荒唐念头来。我们赵家世代书香,庇佑王姑娘一二,倒也罢了,怎么能让她进我们赵家的门。”
一个土匪的女儿,焉能做赵家姑娘。哪怕是义女,也会影响赵家清名。
赵元明低声道:“大哥先别恼,听我一一道来。”
然后,将李骁和王薇一事说了,又拿出徐靖和赵夕颜各自写来的信:“世子想借着此事拉拢李骁和胶东军,月牙儿心地善良,想成全这一双有情人。”
赵元修一听是徐靖赵夕颜夫妻两个的主意,迅速改了主意:“认义女就是担个名头,让王薇能顺顺当当地嫁给李骁为妻。我们赵家做了那么多善事,再多一桩也无妨。”
不愧做了多年的赵氏族长,赵元修行事灵活多变。
赵元明笑了一笑:“既然大哥同意,我下午就去一趟桐花巷。”
赵元修却道:“认义女一事,对王薇大大有利。是李骁私下请托世子,世子为他说情,月牙儿也来了信,我们赵家才肯点头。这件事,你不宜主动出面,我来安排。”
赵元明又是一笑,从善如流地点头应下。
当日下午,族长太太吴氏亲自去了桐花巷。
王薇开门见到吴氏的时候,头脑一懵。她托庇于赵氏一族,自然认识这位族长太太。
吴氏忽然登门,是要做什么?莫非是嫌她声名狼藉牵连了赵家,想撵她走?
王薇心中忐忑,恭敬地行了一礼,迎吴氏进小宅子。
吴氏在堂屋里坐下,目光打量一圈,最后落在王薇的脸上。王薇原本肤色不甚白皙,这两年多来几乎足不出户,捂白了许多,愈发俏丽妩媚。一双水灵灵的眸子,带着怯意和惊惶。
“王姑娘别慌,”吴氏含笑道:“我今日来,是有一桩好事。”
好事?
王薇怔怔地看着吴氏。
就听吴氏笑吟吟地说道:“月牙儿随世子住在京城,三弟膝下空虚,动了收义女的念头。你可愿意认他做义父?”
王薇:“……”
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王薇几乎被砸晕了头,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愿意,我自然愿意。等等,这事来得太突然了,我不是在做梦吧!”
吴氏微笑道:“我就在这儿坐着,岂能有假。”
“你愿意就好。接下来的事,我来安排,你就在院子里等着。此事暂时别宣扬声张。”
王薇什么都不会说,只一个劲地点头。
待吴氏走了,王薇忽然扯过身畔的丁香,低头咬了丁香的胳膊一口。丁香疼得诶呦一声:“小姐咬奴婢做什么?”
再看王薇,已欢喜得掉了泪珠,哽咽不已:“丁香,我是不是在做梦?怎么连这等好事也遇上了?”
“你知道么?我喜欢赵家,我羡慕赵夕颜有那么一个爱他的好父亲。我真没想到,有一天,我也能做赵家的姑娘,做赵夫子的女儿……”
王薇泪落如雨,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认赵元
明做义父,她以后就是赵家的姑娘。不会再被人指指点点随意辱骂,不必整日躲在宅子里。她能挺直腰杆,面对众人。更重要的是,她能以赵氏女的身份,嫁给李骁了。
丁香用力揉了揉泛红的眼睛,笑着说道:“这是大喜事,小姐应该高兴,可别哭了。”
然后压低声音说道:“这喜事来得实在有些突然,以奴婢看,这其中定有缘故。”
王薇目中含泪,嘴角却翘了起来:“他说过,要正大光明地迎娶我过门。这一定是他在暗中出力。”
“丁香,我以前一直觉得自己命苦,亲爹做了土匪,害死了亲娘和兄长。我要带着大郎二郎,在众人鄙夷的目光下活下去。实在太难了。”
“现在我才知道,老天将李骁赐给了我,是我此生最大的福气。”
丁香用袖子抹一把眼睛,笑得灿烂极了:“奴婢今天去买两斤肉,包一顿饺子。”
王薇用力点点头。
猪肉白菜馅儿的饺子,鲜香味美。王薇胃口大开,吃了满满一盘子。
丁香看在眼里,抿唇笑了起来。
小姐心事重重,这几个月里熬得瘦了许多。现在总算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隔日,赵元明特意去了一趟北海王府,和北海王在书房里说了半个时辰的话。
赵元明走后,北海王去了北海王妃的寝室,嘱咐北海王妃准备一份体面的贺礼。
北海王妃一开始还不乐意,待听闻此事成了对徐靖大有好处后,立刻转变态度:“我那儿有一匣子宝石,让人打两套宝石头面首饰给王姑娘送去。”
北海王笑着瞥老妻一眼:“等过几日,就该改口,称呼一声赵姑娘了。”
北海王妃一愣:“认义女,还要更名易姓么?”
“这才是最重要的。”北海王笑道:“有一个做过土匪的亲爹,哪怕王通死了,王薇的声名也被毁了。既要认赵夫子为义父,就改姓赵。以后嫁给李骁了,去胶东那边生活,人人都知道她是赵家姑娘。王薇这一页,就彻底掀过去了。”
这倒也是。
北海王妃叹了一声:“这个王薇,也怪可怜的。一个姑娘家,什么恶事都没做过,被亲爹连累了,连嫁人都难得很。”
“好在李骁有情有义,没有负她,花了这么多的心思,要明媒正娶她过门。她也算熬到苦尽甘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