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渔村一村长

你咬死我啊

https://img.ppxs5.com/3e/fb/b0a7cc8de2.jpg

首页 >> 明末渔村一村长 >> 明末渔村一村长最新章节(目录)

第131章 《白皮书》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直到现在,赵承成才有心思好好看一看这位河东君柳如是。

明末历史一团灰暗,当时的许多风云人物,到了二十一世纪全都泯然于众人。

哪怕是最为知名的郑成功,当年他可是席卷东南的海上霸主,但他的功绩真正能够流传后世的,也只剩下收复台湾这一条了。

至于像李定国、张煌言这样的一世人杰,除了少数历史爱好者之外,几乎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当中。

而其中只有一人除外,却是个女的,便是这位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了。

这还得多亏陈寅恪先生的一篇《柳如是别传》。

以至于柳如是的大名到了现代还是闻名遐迩、脍炙人口,甚至要比钱谦益还大。

而在当时,这位奇女子一样是声名远播。

就好像今日在酒楼之上商讨国家大事,赵承成这么个村长的身份,不止一次的被人瞧不起。

可柳如是一个风月女子堂而皇之的出现在这里,还时不时的插上一字半句的话,众人反而未曾觉得不妥。

除了赵承成之外,另外几位大人物的对话,柳如是听得十分认真,时而含笑点头,时而蹙眉摇头,明显是听进去了。

而她最后那四个字:“未为不可”,更是直接在钱谦益、阮大铖和马士英权衡利弊的天平上,放上了一枚轻若鸿毛却又不可或缺的砝码。

是啊,赵承成和史可法几番推敲得来的这套政治设计,一时半刻的确想不出什么太大的漏洞,可行性也不弱。

更重要的是,往深了讲其实是对皇权的一种限制,最终还是有利于在外朝的文官武将的。

因此钱谦益、阮大铖等人越想越是豁然开朗,但唯一的阻隔就是——

“似乎不合祖制吧……”钱谦益道。

赵承成苦笑着摇摇头:“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谈什么‘祖制’?那么我就要请教钱先生了:太祖皇帝以布衣之身定鼎天下,创大明基业已近三百年,不知道承袭的又是谁的祖制?”

钱谦益原本就已有所动摇,又被赵承成来了这么一句绝杀,思想防线终于是绷不住了。

他慨然长叹一声:“唉!为江山社稷,也就只好如此了吧!”

什么江山社稷?

也就是各方利益达到暂时的统一或者妥协罢了。

但赵承成可以松一口气了。

今日已是崇祯十七年四月十四日了。

再过八天,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便会邀请多尔衮入关共击李自成。

从此打开防御满清南下的最后一道铁闸,也拉开了异族入主中原二百余年的序幕。

赵承成穿越来得太晚了,如果在早上十年八年,一定能够想办法严防死守关宁防线,不让铁蹄踏入关内半步,进而奋起反击,直捣黄龙。

现在的他,只有争分夺秒,先熬死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再掌握南明实权,同样可以实现战局的反推。

眼下看来这个阶段性目标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

那就更要趁热打铁了。

于是赵承成提议:“选日不如撞日,就在这座酒楼当中,把商量好的事儿,动笔写下来。如何?”

这里都是官场上混熟了的老狐狸,当然知道赵承成这句话的分量。

凡是用嘴说的,无论说的怎样信誓旦旦、天花乱坠,一转头都可以不算数。

可偏偏写在纸面上,签了自己的名、用了自己的印,就是白纸黑字、板上钉钉,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众人又是一阵犹豫。

赵承成当然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便又“嘿嘿”一笑:“看来几位惜墨如金啊。不过那左良玉一介武夫,据说还喜欢附庸风雅,不知他肯不肯动笔呢?”

所以说,这就是现代管理制度当中的引入竞争机制。

外部竞争一来,这些个老油条也就知道抓紧干活了。

这几天终于点头下来:“罢了!罢了!为江山社稷着想,这点风险,我们当臣子的,就为宗室冒了吧!”

还在这边说好听话呢!

但是说什么并不要紧,关键是写了什么。

其实赵承成和史可法早就为这事儿写下了十好几页的文稿。

但是赵承成这一路来得急,史可法也没想到还能有这么一出,因此文稿都没带着,只能凭着记忆默写。

所幸史可法原本就是读书的种子,过目不忘略显夸张,但是读过一遍的东西,尤其还是自己起草的,再默写一遍并不是什么难事。

马士英、阮大铖、钱谦益,甚至是柳如是都把头凑过来围观,还不时提上几句意见。

这里头有些意见确有几分真谛,比如:臣子报上来的奏章,皇协会不得压下不予理睬,必须在三日之内讨论完毕。

云云。

关于这些,史可法也就采纳之后写了下来。

于是这几个人挑灯夜战,花了整整一夜的时间,终于在第二天一早,将所有的文书起草校对完毕,就等给这份东西定名了。

按理说这份文书,已经具有了宪法的性质,取名为《大明宪法》或者是《大明宪章》就十分贴切,没有半点违和感。

但是这个概念太过先进,就是说出来他们也不理解。

于是赵承成提议:“定什么名都是假的,只有里头写的东西才是真的。不如这样,这就不用写名字,就连封面也不用。问起来咱们就说是《白皮书》。如何?”

众人听了又一顿。

这玩意儿又是个现代概念,又超乎了他们的认知范围,却又说不出哪里不合适。

终于又是柳如是第一个表态:“好好好!当年李义山几首《无题》诗流传千古。这份文书同样‘无题’,却有定鼎乾坤之效。妙哉!妙哉!”

众人都无意见,于是这一份在这个历史位面名垂后世的《白皮书》终于写成。

在落款之时,因赵承成、钱谦益和阮大铖都没有官职在身,无法在白皮书上签字,便由史可法和马士英联名拟定。

这一联名,也就基本决定新朝廷成立之后,这二人必入内阁,且史可法的排名必然会在马士英之前。

赵承成看着这份《白皮书》,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然而钱谦益终究还是没有在上面签字,为日后造成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