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渔村一村长

你咬死我啊

https://img.ppxs5.com/3e/fb/b0a7cc8de2.jpg

首页 >> 明末渔村一村长 >> 明末渔村一村长最新章节(目录)

第61章 只当伙伴,不做傀儡!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无论是现在的郑森,还是将来的郑成功,都是率领水陆大军挥洒方遒的战将。

这样的人,不可能对精锐兵器无动于衷。

尤其是郑森日常和日本、荷兰、葡萄牙等国的商人及政府打交道,对于世界火器发展,有着最直接、最直观的认识。

简而言之,他是火器的内行。

因此,赵承成把这支现在本村能产的最先进的火枪交出去的时候,就连他自己的心,也在“扑通扑通”乱跳,好似一个正在进行面试的考生。

郑森这边,则将这支火枪颠来倒去、翻来覆去地看,从枪管看到枪托、又从枪托看到击簧、最后又仔细看了看枪管,甚至从那黑洞洞的枪口,注目向里仔细观瞧。

看了好一阵,郑森抬起头:“赵村长,你休要诓我,这支火枪,果然是你村里造的?”

赵承成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回答道:“当然。如若不信,郑大公子可以去我村里瞧瞧!”

郑森的表情变得异常严肃,又将火枪摆弄了一阵:“那真可太难得了。赵村长应该知道,如今的火枪以土耳其国生产的‘噜嘧铳’为最佳。可赵村长这一支,似乎不在以下。可否让在下试射一发?”

“当然可以。”

得到赵承成的首肯,郑森把火枪递给了身边一个护卫:“施琅,你去试枪!”

施琅啊……

这又是一个风云人物。

但是赵承成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了,只是上下将他打量了一番,只见现在的施琅年纪不过二十上下,身材魁梧、一脸英气,却不知他今后的人生,却是那样的“姹紫嫣红”、那样的“丰富多彩”……

眼下的施琅,还是郑家的忠臣良将,他取来火枪,向赵承成问明了火药装填量之后,便熟练地从随身包裹里取出火药、装填子弹、点燃引线,迈步走出县衙正堂。

四下观瞧,正瞧见百来步开外,县衙围墙外一棵大树上落着一只斑鸠,施琅便举起枪,只瞄准了一秒,便扣动了扳机。

这支火枪虽然枪管工艺先进,但激发装置还是火绳。

随着扳机的扣动,火绳点燃火药,一声巨响轰鸣,子弹闪电般射出,那只可怜的斑鸠,半个身子都被打得稀烂,从树上栽倒下来……

“好!好枪!”郑森赞道。

赵承成也由衷赞道:“好枪法!”

施琅摸着这支火枪走了回来,禀道:“公子,这支果然是绝顶的好枪,打得准、打得猛,比从西洋进口来的,更好!”

这下好了。

原本赵承成是来推销绸缎的,却不料打算送给郑森的礼物火枪,反而更加引起了这位郑大公子的兴趣……

“赵村长,你这火枪多少钱一支?就请大胆开口报价,我这边有多少,就收多少!”

“这是在下送给郑大公子的礼物,又何必谈钱?还是再说说绸缎的事吧。”赵承成赶紧把话题往回拉。

“我知道,我知道!”郑森满面带笑,“送我一支,也就一支而已。咱们还是谈买卖,明码标价,才能长久。赵村长,现在外海价格,一支‘噜嘧铳’五两银子上下,我直接给你翻倍,十两银子一支,如何?”

“这个……”

赵承成还没说话,郭全安赶忙插话道:“不可!不可!朝廷明令,铁器、铁锅等不准出海,又更何况是火枪了!赵村长,还有贤侄,可要留意!”

这都什么年月了?

西洋的火枪、火炮等兵器,非但不会落后于大明朝。

其中更有不少,其技术水平已远远超越,明朝对外的武器禁运,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世伯放心,小侄心里有数。”郑森敷衍了郭全安一句,又问赵承成,“如何?赵村长意下如何?”

赵承成对出口军火本身并不抗拒,并不担心自己的优势兵器被别人买去。

事实上,纵观古今中外,就从来没有武器进口国,能够打败武器原产国的先例。

郑森开出的价码也很实在。

可问题是,赵承成手里没枪啊!

当着明人不说暗话,赵承成也是有话直说:“不瞒郑大公子,火枪确实是本村所造,但产量不高,两个月,才造了三支。因其少见且珍贵,这才敢拿来送给郑大公子的。”

“这样啊……”郑森不无失望地说道。

然而就是这句话,让赵承成把话题打开了。

“郑大公子。其实制造火枪和制造绸缎都是一个道理。要想造出来的质量好、产量高,就只有一个法子——往里头扔钱!”

郑森沉思片刻:“赵村长的意思,是要我郑家给你钱,让你提高质量、扩大生产?这倒也并不不可……”

“不!”赵承成断然拒绝,“在下所要的,是交易、不是施舍。”

出钱入股、合作生产,赵承成可以和汪银城这么做,却不能和郑芝龙这么做。

汪银城就是个商人,合作再密切,也还保持在商业层面,军事层面,还是赵承成一言九鼎、说一不二的。

可郑家,却是个集商贸、军事、政治为一体的大型集团,一个不小心,小小的赵家村,就会被郑氏集团一口吞下。

赵家村从此失去独立自主的地位,这是赵承成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

宁可放弃同郑芝龙的交易,也在所不惜。

但他还要做最后的努力。

赵承成正色道:“如今天下不平,郑大公子应该比我更清楚。淮扬一带的绸缎庄倒闭了多少,公子也应该有所耳闻。眼下苏杭那边还能保持正常生产,可假以时日,谁又能保证呢?”

赵承成这几句话说的都是事实,铁一般的事实,郑森也同意。

然而他也有自己的问题:“那么照赵村长的意思,你就能保持绸缎供应了?凭什么?”

“就凭郑大公子手里握着的枪!”赵承成声音不大,却用足了力气,“我想过太平日子、做公平生意。但只有了枪,才能让我太平、才能让别人公平。难道不是吗?”

这句话,真说到郑森的心坎里去了。

只要是中国人,谁都希望安居乐业、落叶归根,不到走投无路的时候,谁想背井离乡?

就是郑芝龙,在外面呼风唤雨,俨然东洋土皇帝,却还要上杆子接受明廷的招安,在一群芝麻绿豆官面前点头哈腰……

赵承成的反问,狠狠地波动了郑森的心弦。

但真正把他打动的,却是紧随而来的意外,又或者说是来自对手的神助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