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渔村一村长

你咬死我啊

https://img.ppxs5.com/3e/fb/b0a7cc8de2.jpg

首页 >> 明末渔村一村长 >> 明末渔村一村长最新章节(目录)

第8章 妙招!不卖私盐卖腌鱼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造起了十几间尚显简陋的小屋,赵承成就把从人市里抢来的二百两银子,花掉了其中一半,

这些屋子除去分给已成家的村民,除去存储食盐的仓库,除去必不可少的祠堂、厨房、公厕,就只剩下四间相对宽敞的屋子。

条件艰苦,赵承成只能让没成家的青年男女,分住在这两间屋子里,有点集体宿舍的意思。

就连他本人也不能免俗,跟赵同瑞、余庆祥等人,罐头里的沙丁鱼一般,挤在“男子宿舍”里过夜。

虽然又拥挤又不方便,但此刻赵承成的心态还是乐观的。

他手下这七十来个弟兄,眼下不过是将将求得一个容身之所的村民、渔民、难民,但他们离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锐之师,仅仅一步之遥而已。

这是赵承成在乱世明末安身立命、发展壮大的基本盘。

对于这支军队,赵承成最基础的要求就是——“团结”。

原本就是连亲带故的本村子弟,再加上日夜朝夕相处、共赴生死,迟早会用鲜血结下钢铁般坚实的情谊。

哪怕将来,这支队伍里的佼佼者撒出去,成为独当一面的将领,他们手下的军队,也都会成为只听命于赵承成的“赵家军”。

到时候,赵承成就能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甚至取得逐鹿天下的资格。

赵承成和其他弟兄挤在一起,如意算盘打得噼啪乱响,正在盘算着今后的光明前景,一场骤雨却把他从美梦中拉回了现实。

大雨从后半夜倾盆而下,一直下到了第二天的中午。

降下的雨水和涨起的湖水,漫过了滩涂,水有脚面般深。

村民都是渔民出身,涉水行动不算什么;

新建的房屋也还算坚固,一两场雨也泡不坏;

可抢来的食盐,却是经不得半点水浸。

万一水势继续上涨,一个浪头拍过来,就能让这些冒了生命危险才抢来的食盐,化为乌有。

于是赵承成亲自上马,带领弟兄们齐心协力,只花了半天的功夫,用剩余的建材,绕着存盐的仓库造了一圈堤坝,这才勉强保住安全,但一清点,五千斤食盐也已被泡化了十分之一了……

“大哥,这些盐放着也不是回事。要不,咱们把他卖了换成银子吧?银子泡不坏的。”就连赵同瑞也累得直不起腰,插着腰提议道。

老赵头白了同瑞一眼:“你懂什么?咱们没有盐引,就是私盐。贩卖私盐,那是杀头的罪!你不想活了?”

余庆祥心思更细一些,想了想才说:“咱们的盐又白又细,说出去是官盐也有人信。就是量太大,一次性卖出去没人收,也卖不出价……”

赵承成静静听着,没有做声。

直到这几个人都无话可说,他才不紧不慢地说道:“你们说的话都对,但都没到点子上。咱们手上有盐,可要换钱,又何必卖盐?”

这一句话,把所有人都说懵了。

食盐、白银,互为因果却又不产生关系。

这到底怎么操作?

几人瞪大了眼睛,一言不发,就等着赵承成揭晓答案。

在赵承成看来:卖私盐不是个事儿,关键是要卖得贵、卖得快。

“这两天我看了,洪泽湖里有的是大鱼。就从明天开始,咱们重操旧业,下水打鱼。打上来的鱼,统统腌成咸鱼……”

赵承成话未说完,便被赵同瑞打断了:“这不是糟蹋东西吗?腌鱼哪有鲜鱼好吃?”

“同瑞你这就不懂了。”余庆祥恍然大悟,“赵大哥的意思,是把盐放在鱼里卖,买的是鱼,其实是盐。说出去,也跟私盐没关系。”

余庆祥总算说到点子上了:这么做,虽然有些掩耳盗铃的意思,但用来糊弄一下明末的官员,还是可以的。

“可那么多咸鱼,一样也没人买啊……上次那俩大爷不是说了,这里人都快吃不饱饭了,谁还能吃得起鱼?”余庆祥又问。

“当然有。官军就吃得起,咱们的腌鱼,是要卖给官军当军粮的。至于哪路官军么……我看还是漕运总督衙门。史总督人品好,钱货两清,咱们也放心。”

听到这里,众人先是一愣,然后无不啧啧称赞:真是绝妙主意。

销量、销路、收款等等一系列问题全都迎刃而解,并且把腌鱼卖给朝廷官军,就是地方官想查,都查不下去!

说干就干。

于是当天夜里,赵家村里的男女老少就全员上阵,编织打鱼用的渔网。

这本是渔村看家的本事,不用赵承成过多插手。

然而就这件事,赵承成也有自己的想法。

原先村子里各家各户都是“各自为战”,自家编织自家所用的渔网。

但是来到洪泽湖,重起炉灶建设渔村,要搞就搞大的,搞社会化大生产。

小鱼网资源利用率太低,还会导致内部竞争——也就是内耗——并不是最优解。

于是赵承成让村里人把各家编织的小网,互相之间缝合起来,形成一张硕大无朋的大渔网。

这张网大到一艘船都无法操作,必须三艘船同时作业,分别操纵渔网左、中、右三段,才能开始正常的捕鱼作业。

一开始,村里的渔户还不以为然:在黄河边上打了几辈子渔,也用了几辈子的小网,从没见过这样的大网。

要不是赵承成在逃难的一路上积攒了无与伦比的威信,非得有人公开反对不可。

然而大网织成第一天的收获,就让这些含在嘴里的话,全都咽到了肚子里,经过肠道吸收,变成一堆废气……

拖着大渔网,三艘漕船改造而成的渔船齐头并进,就在洪泽湖广大水面巡航捕捞。

整整一个上午过去,等返回村子收网清点之时,发现这一网下去,居然捞起了近五百斤肥鱼!

至于鱼的数量,连数都数不清了!

要知道,在黄河岸边的时候,一户人家、一条渔船辛辛苦苦一整天,也捞不上五六条鱼……

这固然是因为洪泽湖周边连年遭灾,人口逃亡大半,反而给了鱼类最好的繁殖生存环境。

可真正大显身手的,无疑是赵承成弄的那张大渔网。

第一网下去就是大丰收,村里人人脸上挂着无法掩饰的笑容。

带着丰收的喜悦和对村长的敬佩,一天的疲劳完全不值一提。

众人抓紧动手,卸船、杀鱼、炒盐、腌制、暴晒,连饭都忘了吃,便将五百斤鱼全都腌制完毕。

按理说,想要腌鱼味道美味,还得调制些料酒、香料之类的才好,但这些鱼都是卖做军粮的,只要食盐入味,确保保鲜效果也就行了。

于是一连三天,白天打鱼、晚上腌鱼,赵承成手里便积攒下了小两千斤腌鱼,食盐也消耗了两百来斤。

产量不算大,但也凑齐了整一艘渔船的载重,由赵承成点起几个得力弟兄,打算亲自带队押运、销售。

这是第一批货,又要再赴徐州这个是非之地,赵承成不敢怠慢。

毕竟盘算中的销路,也要脚踏实地地闯出来!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