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强姜维,速通天下

北世子

https://img.ppxs5.com/c0/ce/2408fe9eeb.jpg

首页 >> 三国:最强姜维,速通天下 >> 三国:最强姜维,速通天下最新章节(目录)

第十三章 列侯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季汉全新规划的五军之中,凉州骁骑是骑兵,神刀军是步兵,无当飞军是水军,蛮象军是兽群,而摧山营则是强弓劲弩。

姜维折返回宫,将摧山营的筹备事宜,也明确分工后。

季汉的新军筹备已经初具雏形。

按照姜维的规划,如果计划顺利,半年内就可以顺利完成征召+武器配备+训练。

届时,军事实力将会数倍提升。

此事经过群臣商议,且由皇帝亲自颁发圣旨,属于是朝廷重点工程,执行起来也会很有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事告一段落。

姜维与诸葛亮回到相府。

走下马车,步入宅邸。

此时已经临近午时,正是日头高涨的时候。

府邸中已经准备了美味的菜肴。

诸葛亮手捻茶盏,犹自沉醉于其中的清香,随即夹起一颗翠绿的青菜放入碗中。

“伯约,今日你在殿上的言辞,实乃出类拔萃。”

姜维微微一笑,恭敬地回应:“师父过誉了,为国谋略,乃是我等之责。”

“你如何评价现今的陛下呢?”

诸葛亮悠然饮一口茶,目光中流露出一丝探究。

姜维手指微动,摆弄着茶盏,犹豫了片刻,摇头道:“徒儿不敢妄议天子。”

诸葛亮轻笑,放下茶盏道:“在这私宅之中,何须拘束,直言无妨。”

姜维顿了顿,沉声道:“那徒儿便斗胆言之。”

“陛下心地纯良,如璞玉般待雕琢,与朝中诸臣公开商议国事,既不鲁莽又不失权威,的确如一块未经打磨的璞玉。在臣心中,他已经远超我先前对其的印象。”

诸葛亮微微点头,语气低沉:“确然,此陛下自小即我所知。他固有先帝之仁,用人不疑,或许这是刘汉自高祖以来,传承的优良秉性。但如今四海未平,这乱世风云变幻。陛下如此性格能行多远,却要看我们能辅佐至何地了。”

归根到底,刘禅终究是年轻的君主,而且早年随先帝四处奔波,没有得到充足的锻炼。能做到现在这个程度,已经很好了。

古来多少皇帝,妒忌贤臣,残害忠良。

刘禅不贪恋权势,乐于放权,也足够信任下属。

纵使天资愚钝,也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君主。

只可惜生在三国时代,天才横行,妖孽遍地。

在这大争之世,平庸成了罪过。

“请丞相放心,维必将尽心辅佐,万死不辞。”姜维郑重表态,杯中酒一饮而尽。

“我素来知你忠义,也知道你对汉室的忠诚,你我师徒推心置腹,必不能相负。”诸葛亮又夹了一颗青菜,放到了姜维的碗中。

“今日大朝会结束,陛下邀我在宫中详谈,提及你的封侯之事。”

诸葛亮继续道。

“封侯!”

姜维并没有太惊讶,早在前世,就封为当阳亭侯,后来又加封为襄平侯。

大丈夫封侯拜相,士人引以为荣。

生则封侯,死则庙食,是无数士人的毕生追求。

然而,

封侯非我意,但愿天下平。

侯爵之位,带来的不过是些许名利,这对于志在天下的姜维来说,却如浮云过眼,不值一提。

有着崇高理想的人,是脱离低级趣味的。

而且,侯爵只有“虚名”,相比于侯爵之位,姜维更希望能够得到“实权”。

比如大将军或者征北元帅之类的实际官职,有了这些位阶高的职位,做起事来才能不束手束脚。

然而,以姜维目前的资历来说,却还不够格。

毕竟加入季汉集团不过半年,纵使战绩再华丽,也不可能一步通天。

军队之中,元帅之职至关重要。

一般需要有老将压阵,而不是姜维这种年轻将军。

在季汉阵营之中,丞相诸葛亮是最合适作为元帅的人选。

如果诸葛亮坐镇后勤,那么前线的元帅多半是吴懿、赵云、魏延三人中的一个。

在这种情况下,侯爵之位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侯位,代表的不仅仅是俸禄,更彰显了身份。

一旦封侯,就可以抹平在资历上的鸿沟。

汉朝规定,非刘氏不能封王,非有功不能封侯。

这就意味着功绩得到了表彰,功劳得到了认可和嘉奖。

更关键的地方在于,侯爵是公认的能力证明。

甚至足以可以抹平资历的鸿沟。

再加上季汉本就开明,诸葛亮任人唯贤,并不囿于年龄资历,蒋琬费祎的年纪都不大,却都被诸葛亮慧眼识珠,短时间内就提拔到了高位。

因此,封侯一事,不仅是仕途晋升的必经之路,更是关系到日后“北伐指挥权”最终所属的关键一步棋。

自从姜维从吴懿手中接管了赤甲军,长期以来扮演的都是奇兵的角色,所领并非主力,而是偏军。

无论是街亭伏盾,还是驰援赵云,亦或者永安血战,还是上庸诱敌……主打的都是出奇制胜。

而用兵之道,从来都不只是出奇制胜这么简单。

兵法暗合奇正之道,不仅要出奇制胜,更讲究奇正相合。

但凡定鼎国运之战,都是大规模军团会战,绝非奇袭可以制胜。

姜维所求的从不是偏安一隅,而是整个天下,如果说对于指挥权没有觊觎,那是不可能的。

即便资历尚且不足,但是功绩已然惊艳无比。

而纵观整个季汉军中,资历最高者,莫过于赵云、吴懿、魏延三人。

姜维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封侯的标准。

直接与赵云、吴懿、魏延并肩。

这在季汉历史上都是少有的,如此进境,已经不能用平步青云来形容了,简直是直冲云霄。

不知羡煞多少旁人。

“伯约,你知道可被封为什么侯?”

诸葛亮问道,眉宇间流露出一丝玩味的神色。

姜维稍稍思索,回答:“似乎早就已经定下,好像是亭侯,当阳亭侯。”

诸葛亮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摇头。

“再猜。”

“难道封地并非在当阳?”

姜维疑惑,但随着诸葛亮继续摇头,他的眼中逐渐流露出惊诧。

“再猜!”

“还要猜?”姜维心跳加速,他忍不住地放下了手中的筷子,震撼地看向诸葛亮,完全不敢置信。

“难道不是亭侯,而是乡侯?这怎么可能?”

“如何不可能?”诸葛亮反问,目光与姜维对视,端详着后者眼中的不可思议。

“以你在北伐时的功绩,封亭侯本就绰绰有余,再加上在永安和上庸的功绩,又有永安都督陈到一力推举,封为乡侯,难道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吗?”

诸葛亮云淡风轻,并没有觉得不妥。

姜维却感到一阵头晕目眩,仿佛天塌地陷一般。

按照汉朝旧制,从高到低依次为县侯、乡侯、亭侯。

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季汉阵营没有县侯,位阶最高的是诸葛亮的武乡侯。

无论是赵云、吴懿、还是魏延,都还停留在亭侯这个阶段。

赵云是永昌亭侯,魏延是都亭侯。

虽然姜维前世曾经被封过县侯——襄平侯,但那已经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那时旧制早已崩塌,侯爵品阶迅速膨胀和贬值,朝廷上,同时存在的县侯数量,多达九位。

要知道,早年东汉末期,诸侯如袁绍那般权势,也不过是封为邺侯这个县侯。

姜维本是儒将,深谙和光同尘之道,虽不在乎他人之见,但是太过显眼,却也难免招致他人妒忌。

一旦封为乡侯,就彻底凌驾在赵云、吴懿、魏延等人之上。

纵观整个朝廷,也只在诸葛亮一人之下。

这是何等的荣勋。

姜维的脸上却毫无喜悦可言,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瞳孔急速收缩。

封的不是当阳亭侯,而是乡侯?

这个结果与姜维自己的预期大相径庭,给他带来的是浓烈的未知感和紧张。

一瞬之间,姜维有一种事情脱离自己掌握的危机感,未知而又神秘。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姜维紧紧地握住手中的筷子,呼吸略显急促。

他并没有准备好接受这一切。

“哦?”

诸葛亮细眼微微一缩,明显察觉到姜维的异样。

他轻轻摇了摇羽扇,声音平稳而又带着些许暖意:“伯约,封侯之事,我早与陛下书信往来多次,陛下亦无异见,你只需坦然接受便是。”

“师父,这是否有些太扎眼了!毕竟,人言可畏。”姜维犹豫地抬头,眼中满是担忧,他担心这会是捧杀。

诸葛亮嘴角勾起一丝微笑,声音坚定宽慰道:“你的功绩早已人尽皆知,无人敢于非议。”

“唉!”

姜维缓缓吐出一口气,但眼中的迷茫并未完全消散,“师父,若我得封乡侯,那么赵将军、吴将军他们又将如何?而您又当如何?”

“哈哈哈,原来你在担心这个。”诸葛亮哈哈一笑。

“两日后的大朝会,陛下会为北伐的功臣们封赏,所有功臣的爵位都会提升一级。像赵云、吴懿他们,自然也会成为乡侯。至于我,也会晋升县侯。你无须担心。”

听了诸葛亮的解释,姜维这才松了口气,心中高悬的大石终于放了下来。

饭后,姜维放下碗筷,向诸葛亮作揖行礼后,回房中歇息。

诸葛亮瞥了一眼屏风,说了一声:“别躲了,出来吧。”

诸葛果从屏风后轻步走出,青衣映衬其白皙的肤色,修长的身姿随衣袖微微摇曳。她的头发盘成古意的高髻,几缕散发垂在颈侧。

她的鼻梁挺直,唇色微红,清雅的容颜下,带有一丝娇羞,又给人一种清雅脱俗的感觉。

“果儿,你躲在这里做什么?”诸葛亮眉头微挑问道。

诸葛果微微红了脸,垂下了头:“只是觉得姜将军有些与众不同,产生了好奇心。”

“与众不同?”诸葛亮轻轻笑了笑,“你是说刚才我提及封侯,他的反应与常人不同?”

诸葛果点了点头。

“是的,普通人听到自己要封侯,心中应该欢喜,但他却显得紧张,甚至有些担忧。我这几年访仙问道,出游江湖,自认为遍观众生相,已经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但像他这般的反应,我还真的是头一次遇见。”

“这正是大才所为!”诸葛亮拿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然后淡淡地说:“他不被名利所累,心中有更大的志向。君子之志,非比寻常。哪里是凡夫俗子所能相提并论的人。”

————我是君子之志的分割线————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周易·乾》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