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强姜维,速通天下

北世子

https://img.ppxs5.com/c0/ce/2408fe9eeb.jpg

首页 >> 三国:最强姜维,速通天下 >> 三国:最强姜维,速通天下最新章节(目录)

第三十二章 何以安天下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翌日清晨。

姜维宿于永安城内,雨水渐消,江水渐退,永安城再度安定下来。

永安一战,他率领两千余名赤甲军驰援,布衣渡水,又在江水左侧伐木做舟,并从山中引动山洪,方才形成滔天巨浪,奇袭制胜。

其中辛苦,不足与外人道。

单论结果来说,算得上是一场大捷。

此战歼敌一千七百余,虽未斩首大将,却保住了永安城这个东部重镇,此外也保住了白毦军以及永安督陈到这名勇将。

不过,永安情况并不容乐观。

现如今,永安城内,只有不足两千的白毦军与两千名左右的赤甲军,连番苦战,守备力量不足。

陈到躺在病榻上,身上缠着白布,胸口已经结成血痂。

徐晃那一斧,造成了伤害不容小觑。

陈到肋骨断裂数根,恐怕短时间内都不能再战斗了,伤筋动骨一百天呢。

陈到战场指挥守城,再加上带伤奋战,以及秋雨冲刷,就算身体是铁打的也扛不住。

果不其然,陈到很快就病倒了,高烧不退,神志昏迷。

永安城内的事宜,暂时交接给姜维负责。

姜维一边忙着修缮防御工事,一边打扫战场,掩埋尸体。

不只是青铜闸门损坏,就连城门两侧的城墙,都因为冲车的巨大冲击力而酥裂。伏秋涨漫,土城易于浸塌。

一连数日,姜维都在忙碌中奔波。

直到四日之后,才腾出空来,去探访陈到。

此时的陈到,由于在战场上失血过多,再加上连绵秋雨导致风寒,已经病入膏肓了。

“都督,我来看你了。”姜维坐在床榻边上,只见陈到恹恹躺在病榻上,脸色惨白,面带死气。

“伯约,你说我大汉究竟应不应该北伐?咱们付出那么多人命,去讨伐魏逆,这到底值不值得?”陈到的声音非常小,说话有气无力,语气细若游丝。

“……”

这一次,轮到姜维沉默了。

姜维不知道怎么回答,在他看来,北伐是最正确的事情,也是蜀汉集团的政治宣称的基础,如果不北伐,那与张鲁、刘璋、公孙渊等割据诸侯,有什么区别?

在姜维看来,北伐无关对与错,这件事对于蜀汉来说,本身就是最应该做的,毋庸置疑的事情。

唯一值得思考的地方,只在于,什么时候出兵,什么时候打仗,什么时候攻城,仅此而已。

“伯约,这次的病发让我感到身体里的血气都被耗尽了,我恐怕不会活多久。”

“有些话,我必须说出来,希望你不会介意。“陈到的话语中充满了虚弱。

“都督请讲!”姜维微微颔首,轻轻搀扶起对方。

陈到抬头环顾左右,见屋内再无他人,这才无所顾忌,继续说道:“长久以来,我大汉北伐的阻力都非常大,若非诸葛丞相一力推崇,恐怕进展缓慢。”

“确实!”姜维点了点头。

根据姜维前世经验来看,确实如此,蜀汉后期的北伐困难重重,简直难如登天,一方面与大局崩坏有关,另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诸葛亮病逝后,朝内支持北伐的声音瞬间稀少很多,甚至有不长眼的佞臣,给后主进言诉说诸葛亮的八大罪,当然,结果是被思念相父的刘禅下令给砍了。

“伯约,你虽为降将,却并非是耻辱,此身份可助你游离于派系之外,我听说丞相对你十分器重,甚至还收你为关门弟子,传授平生所学。”陈到继续说道。

“确有此事!”姜维再度点头。

“那我想问,伯约你认为诸葛丞相北伐,究竟是出于公心,还是出于私心?”陈到问道。

“那必然是赤胆忠心,一心为大汉着想啊!”姜维毫不犹豫回答。

“据我所知,朝内有两大派系,一是先帝在世时的荆州派,一是入主蜀地后的益州派,只有在北伐这个问题上,两派才出奇地达成了意见的统一。”陈到稍微停顿一下,口中咳出一些血丝,然后继续发问:“那朝内的大臣们支持北伐,他们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呢?”

“……”

姜维被这个问题打了个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回答。

“伯约,我已经不再年轻。我看过无数次战争,亲眼见证了我们的士卒们在战场上英勇牺牲。他们的牺牲是为了什么?为了大汉的盛世?还是为了那些高高在上的大臣们的私欲?”陈到的声音虽然微弱,但其中的怒气却无比强烈。

如果出于公心,那为何会有那么多大臣幕僚,在听闻诸葛亮平定雍州后,挣着抢着要去雍州履一任差事。如果出于私心,却又为何有大臣愿意为了北伐变卖田产,甚至让亲子持刀负枪上战场。

或许公私皆有,然而究竟是公心更多还是私心更多,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伯约,蜀中局势错综复杂,你新来此地,我唯恐你不能辨析局势,故有言赠你,然而此言既是我毕生之所惑,亦是我希冀你能够解决的问题。”陈到再度干咳两声,面色愈发萎靡。

“在此之前,我先给你讲个事情,此事发生在北伐前夕,当时丞相奏表上书,朝野震惊,反对北伐的声音很大,时任江州都督的李严奉命筹措军粮,结果犹如石沉大海,丞相派人催促数月,依然没有结果,每每相问,就说百姓疲敝,手无余粮。”

“竟有此事?”姜维微微诧异,这件事发生在姜维归汉之前,如果不是陈到提及,恐怕永远都不会知晓。

“真的!”

“我听说蜀中为天府之郷,土壤丰腴,粮食丰饶,应当无此困扰才对,然而为什么募粮如此艰难?”姜维缓缓露出疑惑之色。

“这正是我的疑问!”陈到旋即问道:“伯约,你认真回答我,我大汉究竟应不应该北伐?北伐究竟有什么好处?”

“当然应该北伐!此事毋庸置疑,我不攻汝,汝必犯我,魏国占据中原,财力丰厚,人丁兴旺,若无北伐,岂不是坐以待毙?”姜维说道。

“此言不差,若无北伐,真如伯约所言,就是坐以待毙。只可惜朝中做梦的人多,清醒的人少,许多人拎不清。”陈到微微颔首。

“……”姜维脑海中浮现出许多不好的回忆,脑海中出现无数面孔,指责自己穷兵黩武、劳民伤财,其中有朝廷新贵、世家大族,甚至有曾经并肩杀敌的战友。

陈到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姜维,眉头紧锁,眼神流露出深深的忧虑,仿佛在试图从姜维的反应中寻找答案。

“伯约,我有一语,乃是我毕生所惑,亦是我对你的赠言。”

半晌后,陈到深吸一口气,说道。

姜维立即拱手道:“愿闻其详!”

陈到在病榻上起身,坐直了身子,清了清嗓。

“我履任永安都督近十年,许多事情看在眼里,明在心里。自夷陵一役后,先帝病逝,巴蜀确实民生凋敝,但与此同时,丞相也颁布了‘养民’之策,足足八年之久,八年啊,足够休养生息了。这八年来,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次旱灾,也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涝情,按理说,如此大好局势,百姓早就应该仓禀丰足,安居乐业才对。”

“诚然不假,八年修养,正该国富民强才对!”姜维说道。

“然而,国既不富,民亦不强。据我观察,永安附近的巴东、巴郡、涪陵诸郡,仍然民生窘困,常有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这与推论的结果大相径庭。”

“这是何理?”姜维大疑。

“这正是心结所在!”

陈到连连点头,他双手紧握,神情愈发亢奋难耐,握紧的手指关节发白,就连鼻下人中都开始渗血。

陈到连忙擦拭脸上血迹,却也顾不得姜维的诧异,只是自顾自地继续说道,一副时不我待的神情,仿佛与时间追逐。

陈到继续道:“自黄巾时起,天下大乱,各地叛乱不断,刘焉废史立牧,此后州牧代替刺史,掌握地方军政大权。此后,州牧镇压叛乱,结果纷纷拥兵自立,成了诸侯。”

“彼时,益州也闹黄巾,黄巾军杀了刺史郤俭,于是刘焉领益州牧,然而刘焉还没抵达益州,益州黄巾就已经被平定,平定者正是益州本地大族贾龙。也因此,刘焉入益州后,务行宽惠。”

“但是,刘焉进入益州,并不是一个人,而是带了许多亲戚旧故,为了任命这些旧故,刘焉纠集南阳、三辅等地区的流民,组建了所谓的东州兵。”

“凭借着东州兵,得以控制益州,于是刘焉再度启用旧故,同时也疏远益州本地的大族。”

“咳咳咳……”陈到再度泣血,声音越来越低微。

“都督,且歇息吧,择日再讲也不迟!”姜维急切说道。

陈到的身体每况日下,作为白毦军的统帅,绝对不能就此倒下。

“不行,容我说完也不迟,伯约,我实在不吐不快。”

陈到极力要求,非要继续说下去。

“那就长话短说。”姜维拗不过,只好低声答应。

“好!”

陈到继续讲。

“那我长话短说。”

“我之所以讲刘焉,就是想告诉伯约,因为刘焉没有处理好与益州世家的矛盾,导致疲于分力,连自保都如履薄冰,更别提争夺天下了。”

“先帝之所以能够成事,就是因为能处理好荆楚人士与益州世家的关系。”

“然而,现在一切都变了。”

“绵竹的秦氏和司马氏,梓潼的文氏,新都的汝氏,德阳的古氏,涪县的李氏,临江的严氏、文氏、杨氏,安汉的陈氏、赵氏、阎氏、龚氏,江州的上官氏,涪陵的韩氏、蒋氏,鱼复的蹇氏,阆中的狐氏、马氏、黄氏、蒲氏、周氏,充国的谯氏……”

陈到张开手掌,一家一家地数,最后双手十指全部用上,竟然十指都不够用。

“这些都是益州的望族,每季赋税,平民之一,望族亦一,这合理吗?”

“这些世家大族,藏田占地,虚报人口,这难道不是大汉的蠹虫吗?”

“可他们竟然把罪责推给百姓?就一句百姓疲弊?”

“百姓何辜啊!”

陈到说到这里,情绪慷慨激昂,胸中一股血气翻涌,竟是直接吐出一滩暗红的瘀血。

“都督!”姜见状不心急。

“无妨!伯约,我今天这些话,就是希望你能够明白。这些问题,绝对不能忽视。”

陈到摆了摆手。

“我明白都督之意,北伐阻碍在于益州世家,是不是?”姜维诚恳道。

“不错,北伐的阻碍,不仅在于敌国,更在于我们内部。”陈到微微颔首。

“唉!”姜维却是摇了摇头。

他怎能不明白世家大族对于统治及北伐的阻挠呢?

这种力量主要集中在中层,底层渴望北伐,以期或可通过战功博得良好身份,高层则欲北伐,一方面可团结党羽,另一方面亦可在吞并土地后再度分割利益。

世家既不满于现状,又对于北伐结果抱有深深地怀疑,与其说是厌恶北伐,不如说是厌恶蜀汉政权。

诸葛丞相北伐收复雍州没多久,朝内诸位大臣的幕僚,即已动身前往雍州,大肆圈地。这无疑暴露了蜀汉社会的当前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尤其是世家大族与普通百姓之间的冲突。这些世家大族利用其政治影响力,操纵赋税制度,进一步加重了普通百姓的生活负担,而自身则尽可能地减少税收负担,使得他们能更好地积累财富。

在北伐战争中,世家又借机扩大自己的领地和影响力。

网罗羽翼,添置爪牙。

如此一来,北伐政策无形中助长了这种矛盾,使得蜀中百姓的生活状况更加恶劣,也为未来可能的社会动荡埋下了种子。

那么,北伐的战果也终究会给世家做嫁衣裳。

因此,解决这种社会矛盾,限制世家大族的权力,无疑是当务之急。

“伯约,若想北伐成事,建功立业,非剪除世家豪强不可。”陈到狠狠说道。

“如此重任,岂是我一人就可担当?况且天下世家芸芸,并非益州独有,吴郡、中原皆有豪强世家,若以剪除世家为途,恐怕此行千难万险。”姜维当即拱手。

“古语有言,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陈到在病榻上正色道。

“都督,莫要开玩笑,难道真以为我是神人?”姜维满脸不可思议。

“昔闻《淮南洪烈》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吟水。苍天补,四极正;吟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陈到望着姜维的眼神愈发坚定,缓缓抓住姜维的手。

“伯约,此殊途虽千难万险,却非你不可。”

“吾生平无依仗,唯枪尖锋芒而已。”姜维再度拱手。

“足矣!”陈到郑重颔首。

“翦除益州豪强,正要借伯约锋芒一用。”

---我是锋芒一用的分割线---

“陈到病卧,诘姜维曰:‘汝行北伐之事,系公心耶,私心耶?’姜维怒曰:‘大丈夫欲安天下,何私心之可言。’到肃然起敬。”——《汉志注》裴松之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