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如此,我军先开赴上邽,今晚在城中驻扎,再寻战机,诸位意下如何?”诸葛亮问道。
“遵命!”营中诸将拱手道。
根据斥候来报,姜维不仅献城归顺,还斩杀了魏军大将郭淮,再加上此前两军交战时表现出来的谋略胆识,可以说文武双全。
蜀军将领对姜维的印象很不错,态度大多友好。
即使是狂悖的魏延,也没有任何意见,反而因为姜维献城的事迹,三缄其口,不敢胡言乱语。毕竟魏延早年在长沙斩韩玄起义,骂姜维等于骂自己。
连魏延尚且如此,军中其他将士更加不敢小觑姜维,毕竟,魏延这货心比天高,他眼里向来看不起任何人。
众人对姜维的赞赏与器重,引起了一个人的嫉妒。
“丞相,恕我直言,此事只怕有诈!”马谡紧皱眉头,快步上前。
“有诈?你在胡说什么?”魏延这暴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伯约勇冠雍凉,力斩郭淮,更兼有献城之功,不费一兵一卒全取天水,如此泼天的功劳……难道你马谡一句有诈就能轻易抹杀?”
马谡在蜀汉军中担任参军,他热衷于高谈阔论,平日里就喜欢指手画脚,在军中素来不受人待见。
“你马参军又有何作为?”
魏延毫不掩饰对马谡的反感,战场瞬息百变,照着兵书生搬硬套纯纯祸害,碍于诸葛亮的赏识,平日里众将士不说什么,但不代表就会一直迁就下去。
尤其是马谡这种,纯靠捧,没有一点实际功绩。
七擒孟获明明是诸葛亮亲力亲为,结果马谡吹嘘是自己献计的功劳,人家年过半百的赵云老将军都没说什么,马谡怎么有脸邀功。
“嗯?”
或许是察觉到周围诸将的灼热目光,马谡脸色一红。
“幼常,你有何疑虑?”诸葛亮淡然问道。
“属下听闻,姜维生性节俭,爱惜名声,更听说他喜好海内大儒郑玄的学生,信奉忠孝。”马谡略作思考,缓缓说道。
左将军吴懿静坐一旁看热闹,听到这里,忍不住插嘴道:“这是好事啊,郑学讲究经世致用,如此说来,姜维反而是个文武双全的儒将,幼常(马谡字)究竟为什么忧虑呢?”
“问题就在于此,姜维的表现出来归汉的意志太强烈,他久为魏将,此番却一反常态,斩杀郭淮献上城池,心机深沉,所谋甚大。丞相,不可不察啊!”马谡恳切道。
诸葛亮瞥了一眼马谡,又环顾营中诸将,心中了然。
他轻轻一笑,旋即悠然道:“姜维无惧流矢,亲入敌后,斩杀数位亲卫,其人尚且从容,我们又怎能猜忌?”
“丞相……”马谡继续皱眉道。
“我听说,郑学向来推崇法体,蜀汉又是正统的汉室血脉,姜维举城归汉,此乃民心所向。”
“此事不必再提,我意已决,暂表姜维为扶汉将军,领前军司马,回朝后,我会奏表陛下请封其为平襄侯。”
众人曰善,马谡悻悻而退。
……
日影斜照,蜀军在姜维的引导下,缓缓进驻了上邽城。城内的百姓欢声雷动,夹道欢迎,犹如凯旋的英雄。
“天水姜伯约,拜见丞相!”
在古老的城楼之上,诸葛亮坐在四轮车上,手摇羽扇,眺望着遥远的平原。
诸葛亮身后,年轻的姜维恭敬站立,一老一少的身影,令人感慨万千。
“伯约,我知你谋略超群、胆识过人,所以提拔你为扶汉将军,你觉得如何?”诸葛亮缓缓问道。
历史上,姜维归汉后,担任的只是小小的仓曹掾,掌管仓库粮食。
现如今,姜维摇身一变扶汉将军,比在曹魏时期的中郎将还要高出三个品级,足见诸葛亮对他的器重的赏识。
当然,这些也与姜维自身的抉择离不开关系,重活一世,这位昔日的汉大将军与时间赛跑,不仅斩杀郭淮,永绝后患,更是亲自率领天水郡归顺,避免了雍州百姓与蜀汉兵戈相向。
一日之内,完成了如此多的事务,更是把姜维那卓绝的才能体现的淋漓尽致。
可以说,北方战场,因为姜维的加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魏姜维,断开连接。
汉姜维,请求重连。
“承蒙丞相厚爱,维愿披肝沥胆,誓死效劳。”姜维当即跪拜。
“傻孩子,你功盖雍凉,当这个扶汉将军绰绰有余。以你的才能,无论身处何处,想必都能崭露头角。”诸葛亮连忙扶起姜维。
蜀汉旗帜迎着风,在残阳下猎猎作响。
夕阳的余晖照在二人脸上,诸葛亮轻摇羽扇,脸上充满了欣慰。
“我得伯约,如得一凤凰。”诸葛亮缓缓道。
“……”
姜维沉默片刻,眼角微湿,仿佛风沙入眼,涌出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但他强忍住,没有让泪水滑落。
这就是回家的感觉吗?
城楼之上,可以看到西面广袤的凉州,东面则是繁华的关西平原,远方的山之后,就是长安。
“昨夜我观天象,望见西北有流火,犹如麒麟跃入益州分野,此乃大吉之兆,代表大汉的气运将会大盛。先帝在天有灵,看到这一幕,想必也会欣慰吧!”诸葛亮平静的语气,说着意味深长的话。
“维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姜维再度拱手。
傍晚,蜀军驻扎在天水城内,全军整备,诸葛亮召诸将集议,准备商讨下一步行动。
除了远在斜谷的赵云邓芝,军中魏延、吴懿、马忠、马岱、张嶷、廖化等三十五将全部在场,再加上领前军司马、扶汉将军姜维,共计三十六将。
“雍州五郡为天水、安定、南安、陇西、广魏五郡,其中安定已由关兴张苞攻克,南安也由魏延拿下,再加上伯约带领天水归附,五郡已得其三。”诸葛亮首先介绍局势。
蜀汉捷报频传,已经占据雍州的半壁江山。
“局势大好啊!”魏延忍不住感慨道。
“不要高兴太早,目前陇西和广魏两郡未克,陇西为战略要冲,连接雍凉两地,如果不能攻克陇西,那么凉州就永远无法收复。”诸葛亮提醒道。
“丞相,我愿立下军令状,领精兵三万扫荡陇西,倘若失利,你斩我首级。”魏延率先请战,慷慨激昂。
魏延请战的原因有两个。
其一,是因为魏延本就这样风风火火的性格,战场上身先士卒,所向披靡。
其二,是因为在汉中出征前,诸葛亮为了调动魏延的积极性,力举他担任凉州刺史。
蜀汉只有益州之地,并没有占据凉州,魏延遥领的这个凉州刺史,本是虚衔。
但如今形势一片大好,只要攻克陇西,凉州近在眼前。
只要打进凉州,魏延就能摇身一变成为货真价实的凉州刺史。
伟大的镇北将军、凉州刺史、都亭侯魏延渴望抵达他忠诚的凉州。
“文长(魏延字)勇气可嘉,如果曹睿派人增援陇西,你将如何应对?”诸葛亮问道。
“如果曹睿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丞相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丞相吞并了他。”魏延挺胸答道。
“好气魄!文长果然是军中柱石,我又怎好放任魏军增援过来。”诸葛亮放声大笑。
把魏军挡在外面,让魏延关门打狗,这是诸葛亮的计谋。
由于姜维的缘故,曹魏在雍州方面的布局彻底被打乱打散,整个雍凉乱成一锅粥。
五郡之中,有三郡投诚。
只剩下陇西郡死战不降,陇西太守游楚是个狠人。
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诸葛亮派魏延率大军准备去攻陇西,广魏则交给关兴张苞去啃。
“右将军高翔听令!”
“末将在。”
“命你领兵五千,驻扎在列柳城,阻击西北来犯之敌。”
“得令!”
此时,还剩下一个重镇——街亭。
诸葛亮环顾众将,目光扫过马谡,心中拿不定主意。
“参军马谡听令。”
“末将在。”
“命你领兵八千,驻扎在街亭,阻击长安来犯之敌。”
此言一出,众人面面相觑。
“没听错吧?”众将心中发问。
马谡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是否有些托大,他真的可以胜任吗?
只见马谡受宠若惊,不禁摩拳擦掌,准备慷慨陈词一番。
其人刚要起身,只听身后一个声音响起:
“丞相,末将以为不妥。”
众人纷纷转身侧目,只见正是姜维。
好!
众人心中纷纷叫好,他们虽然不看好马谡,但并不能多说什么,毕竟是丞相亲自委任,不好拂了面子。
此时有人出头,再好不过。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绝不能儿戏,就需要刚正不阿的诤言。
谢谢你,我的嘴替。
“姜维,你不过是个降将,莫非也想领兵吗?”马谡瞪大了眼质问道。
在蜀汉,并没有降将直接领兵的先例,起码也要过了试用期。
姜维并不理睬,对营中诸将拱手说道:“敢问诸位,对于街亭了解多少?”
“街亭是要冲,应该有坚城可以守吧……”左将军吴懿脱口而言。
“可惜关兴张苞在广魏还没回来,他们二人应该知道街亭究竟是什么样貌。”
街亭位于广魏郡,关兴张苞行军刚好路过。
“吴懿将军说的不错,街亭确实是要冲,但可惜并非坚城。”姜维摇头道。
“你是说,街亭无险可守?”吴懿诧异道。
“街亭是一座古城,城墙均已破败不堪,形势并不容乐观,单凭守城是挡不住魏军的,恐怕要摆阵势野战。”姜维一边说着,一边取来纸笔绘制街亭附近的地形图。
脑海中那纵横交错的战场沙盘再度浮现,姜维大笔一挥,街亭地形跃然纸上。
一座破败没落的古城,一座不足百米的山丘,一马平川的长街。
如此地势,不像是攻防战,倒像是决战之地。
雍州鹿死谁手,当决于此。
“居然是这样吗?”诸葛亮诧异地看着地图,陷入了沉思。
每逢征战,帐下将帅都能拿到诸葛亮的锦囊,战场中按照锦囊行事,多半不会出错。
而他在派遣马谡时,却罕见的没有布置锦囊。
原因很简单,不是出于对马谡的无条件信任,正相反,因为诸葛亮对于街亭的地形不熟悉。
换而言之,他没去过街亭,不知道街亭的地形,只知道街亭是北面的咽喉要道。
倘若给历史中的诸葛亮一份准确的地图,诸葛亮打死也不可能让马谡乱指挥,把兵马驻扎在山上。
而恰好,姜维能绘制出这份地图。
“伯约,幸好有你,否则差点铸成大错。”吴懿首先反应过来。“街亭分明是个苦战之地啊!”
仅凭八千兵马绝对守不住。
街亭的战略意义极大,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处连通关西平原与陇右门户,如果不能扼守此地,魏军将会长驱直入,再无可挡。
问题也出在这里。
街亭只是战略上的咽喉要道,但并不是战术上的咽喉要道,更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咽喉要道。
防守起来,绝对不会容易。
它的地势平坦开阔,非常利于骑兵周旋,反而对于步兵列阵不利,战线过长导致分兵,那么薄弱环节就非常容易被击破。
街亭,这个地方根本称不上险要。
何谈据险而守?
它太平坦了,骑兵冲锋不要太容易。
蜀军缺乏骑兵,大多都是步兵作战,而魏军的骑兵非常精锐,不仅有凉州骁骑,更有威名赫赫的虎豹骑,局势非常不利。
“姜维,你不要再危言耸听了,你说不能守,我偏要说能守!没有地势?我看这座山头就很不错,倘若我领兵,就会驻扎在山上,等到魏军抵达,我就率兵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张郃多为骑兵,定然无法攻上来,如此魏军必败。”马谡信誓旦旦说道,一脸自信。
闻言,诸葛亮眉头紧皱,众谋士亦面面相觑。
面对已经红眼的马谡,姜维哑然失笑。
蜀汉军营居然有如此愚昧之人?
“若是魏军围山,困而不攻,断绝水源,你将如何自处?况且,此战是要阻挡魏军进军,你把兵马全都拉到山上,岂不是拱手送人,倘若魏军不理睬你,直接踏平街亭冲入雍州,你将如何自处?届时,魏延将军在陇西腹背受敌,刚刚归降的三郡也要被魏军夺回去,万事皆休,难道这就是你所期盼的胜利?”姜维厉声问道。
大军出征,水源是极为重要的,在汉武帝时期就有先例,贰师将军李广利征讨大月国,结果断水差点全军覆没。
“你……”
马谡一时语塞,他在面对姜维的激烈语气时,完全被后者的雄辩给震慑住,半晌说不出话来。
营中诸将纷纷侧目,对姜维清晰的战场判断赞叹有加。
认错是不可能认错,宁愿满地打滚也不可能认错。
“你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是个降将,难道你有好办法?”马谡开始胡搅蛮缠。
“没有。”
姜维出人意料地摇头。
“诚如吴懿将军所言,街亭就是苦战之地,此事需从长计议。”他沉吟道。
因为街亭道路宽敞,并非狭窄小道,所以正面部队的压力比想象中大得多,这是一场真正的硬仗。
结硬寨,打硬仗,然后正面抗线,小股骑兵机动包抄,方能败中求胜。
这场仗无疑要付出巨大的人员伤亡。
统兵者需要顶住无比巨大压力,承担一切责任。
姜维并非缺乏能力,而是这个时候资历尚浅,不足以在战场上一槌定音。
能胜任这个任务的将领,在蜀汉军中也只有寥寥数人而已。
“哼,就知道你也没办法,能比我强多少?”马谡撇嘴讥讽道。
吴懿怒不可揭,一掌拍在案上,厉声呵责:“荒谬!马谡,你不知错?若无伯约之言,我军误矣!”
“丞相,绝不能让马谡继续领兵了,否则祸害无穷。”
吴懿的表情无比严肃,不仅是马谡跳梁小丑般的行径触怒了他,更是因为姜维对局势的讲解说明,犹如晴天霹雳。
吴懿虽是外戚,却深谙用兵之道,善于千里奔袭,与魏延一样,是蜀军公认的大将,现在蜀汉军营是定海神针般的人物。
这位平日不出手,出手就一鸣惊人的大将。
此刻终于意识到,必须由自己亲自去守街亭才行,军中其他人没有这个资历。
“末将愿亲率精兵一万,扼守街亭,截杀张郃。”吴懿挺身而出。
诸葛亮沉思片刻后,问:“张郃乃是天下名将,你可有把握与之相抗?”
吴懿直视诸葛亮的目光,坚定回答:“张郃虽称勇将,但天下谁人无敌?某虽不才,愿取张郃首级献与丞相。军中袍泽在前,益州百姓在后,如若不去一战,岂不是辜负了先帝遗志,失信于汉中出征前的誓言?丞相,末将愿以死效劳,力保街亭坚如磐石,绝不让张郃有任何可乘之机。”
一番慷慨陈词,周围的将士们为之动容,纷纷坐直身子。
吴懿收住激昂,转而语气从容:“而且,在我们中间,还有一位文武双全的英才,可以襄助于我。”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最终缓缓落在姜维身上。
姜维虽然资历尚浅,但他的功劳却让所有人服气,而他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和对战场清晰的把握,更让人自叹弗如。
更有趣的地方在于,姜维身为降将,不属于益州派、荆州派、汉中派的任何一个。
各派系争先拉拢,降将的身份反而更容易让姜维拔擢重用,简直闻所未闻。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姜维受到器重和赏识,离不开自身过硬的军事素养和能力。
吴懿是益州派的代表人物,他指名道姓让姜维跟随自己出战,显然有意提携。
“一切依将军所言。”
姜维欣然从之。
诸葛亮微微颔首:“既如此,一切就交给子远(吴懿字)了。”
“左将军吴懿、扶汉将军姜维听令。”
“末将在。”
“命你们领兵一万,扼守街亭,务必阻拦东侧长安来犯之敌。”
“得令。”
吴懿和姜维一齐上前领命。
言罢,诸葛亮又唤来王平吩咐道:“子均(王平字),我素知你生性谨慎,故特以此重任,命你领两千连弩兵,支援街亭,不得有误。”
“遵谨遵丞相嘱托!”
一切安排妥当,众将各自领命散去,返回军中。
……
月色微寒,夜深人静,营帐内一片安静,唯有烛火在微微摇曳。
诸葛亮挑灯夜读,坐在桌案前,仔细研究姜维绘制的地图。
他拉着姜维的手,在地图的方向、地形与关隘之中,寻找可能存在的战略漏洞。
“关隘、山川、地势不一而足,凡地图精美无出其右者,堪称绝品。”诸葛亮打量着姜维绘制的地图,嘴里赞叹不已。
短短两日的时间里,姜维先是斩下郭淮的首级,又成功劝降郡县,再加上献上地图,眼前这个年轻人带给了自己太多的惊喜。
这让诸葛亮想起年轻时候的自己,仿佛世间千难万险,都不足为惧。
“伯约,这种地图你还记得多少?”诸葛亮抬头问道。
“天下九州,尽在胸中。”姜维昂然对曰。
“只是碍于时间紧迫,不能为丞相一一绘制。待击退魏军,此间战事结束,维愿为丞相献上天下之图。”
--我是昂然对曰的分割线--
“马谡与姜维亦无深好。维北征后,巷议其不振。谡曰:“此人好名,必能战。”维闻之甚忿,常于众中厉色曰:“丈夫提千兵入死地,以事君亲故发,不得复云为名。”——《世说新语·识鉴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