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

岁月如梦

https://img.ppxs5.com/c4/c0/dbeb22249f.jpg

首页 >> 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 >> 大秦:糟糕,我爹是扶苏最新章节(目录)

第328章 御驾亲征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可嬴城。

目光炯炯有神的盯着下方,在反复的思虑骊邑之事。

招抚之策的确是可行之策。

但是。

如杨凤所言,招抚誓必会引来刑徒更多的反叛。

同样,虽法不责众,但人数众多的谋反便招抚,这是对律法的亵渎。

秦以法治国,空前绝后,不能轻易的突破律法的底线,践踏律法的尊严。

但这。

也正如李斯及大多数朝臣认为的那般。

骊邑之乱便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咸阳无兵可用。

但要让他在招抚和死战之间选择,他无法做出选择。

因为这二者,都不是什么上上之策。

昔日他所提出的陪佑之制,并非没有道理,现在秦国所面对的,便是都城困局。

将都城作为国家的象征,也意味着都城若有失,这个国家便有倾覆的风险。

衣冠南渡,但于秦国而言,南方更乱,可能就要衣冠北渡了。

此时说这些已然无用。

大殿之上逐渐安静,无人争论,许久,嬴城起身,震声道:“有乱,必平,我秦国以武强国,以法治国,凡有宵小之流犯上作乱,朕,绝不忍之。”

“既然骊邑刑徒犯上作乱,便是战至我大秦最后的一兵一卒,也誓必要令其缴械投降,而非招抚纳臣。”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誓不休战。”

“传朕旨意,卫尉府出兵一万,中尉府出兵一万,戍卫营六营,七营,八营,虎贲营,雍城守卫军悉数出动。”

“朕,御驾亲征,平定骊邑之乱。”

轰隆隆!

咸阳殿只剩下嬴城如雷鸣般无比坚决的声音。

咸阳有兵吗,有或没有!

戍守咸阳的二十余万兵马,虽有各方调动离都,但即便是如此,咸阳依旧有数十万兵马。

然而。

这数十万兵马,乃是秦国最后的防线,拱卫京师的力量。

唯有亲征,方能倾巢出动。

“陛下,不可,天子……”嬴城话音未落,冯去疾震惊的跪地阻拦。

然而。

嬴城没有半分商酌的道:“朕虽今日登基,但,自朕登基继位,便是大秦王。”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

休战。”

“末将,誓死追随陛下,定天下,安太平,此战,必胜!”

王贲忍不住的轻吟,以军中之礼单膝跪拜,抱拳称颂。

没有人能够明白,此时他的心情以及军中将士的心情。

也没有能明白,御驾亲征,这该是对他,对大秦将士,多大的信任。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

“赳赳老秦,康慨赴死,血不流干,誓不休战。”

能与君同道者,莫不如诸将,此刻,随着王贲轻吟,下方众多的太尉府将领,卫尉府将领,中尉府将领,忍不住眼角的湿润,潸然泪下。

逢此为难,君王信重于军事,是他们诸将的荣幸,也是他们诸将的耻辱,更是他们诸将的责任。

新皇登基,未忘记他们。

二世帝,依旧信重于军事。

此,足矣!

“赳赳老秦,康慨赴死,血不流干,誓不休战。”

这一刻。

满堂朝臣,轻颂而起,或被感染,或有感慨。

但此刻。

随着嬴城于秦国危难之际,御驾亲征,震声国颂。

身为秦人,被感染,亦被感动。

秦国,秦人,比其余任何国家之人,于危难之中,更加团结,也更加有家国执念。

咸阳殿,国颂之声久久不绝。

似乎在此时,秦国所有的阴霾都被一扫而空,随着阵阵的国颂之声,飘荡向大秦的每一寸国土之内。

什么匈奴,什么内乱,什么民乱,抵不过这简单有力的十六字国颂。

秦国,从来没有一帆风顺过。

在每一代君王继位之后,都发生过无数的危机。

但无一例外。

秦国,都挺过来了。

在艰难困苦之中崛起的秦人,从来没有不缺乏康慨赴死的精神。

越是在危难之时,秦人的蛮荒刨食的精神越会被无限放大,成为秦人的精神支柱。

“二世帝嬴城,或许,论才学,论治国,他比我们兄弟之中的任何一人,都适合成为大秦的王。”

下方,嬴高愣愣出神的脱口而出国颂之声,发自内心的敬佩与感慨,似久久凝视上方至高无上坐在龙椅之上的二世帝。

“直到此刻,我才明白,父皇为何要隔代选择二世帝继承皇位,却没有在我们之中选择一人继位,因为,二世帝比我们中任何一人都优秀太多太多。”

“而此时,于大秦而言,更需要一位力挽狂澜,独断乾坤,却又能治国有方的君王。”

“设身处地,我们中任何一人,在此危难之际,都无法做出御驾亲征的举动,而这,才是平定骊邑之乱的上上之策。”

嬴高忍不住的轻语,似乎控制不住自己的突然出列,跪地震声道:“臣,嬴高请命,追随陛下平定骊邑叛贼。”

刹那间。

朝堂上下的目光落在了嬴高的身上。

此前,二世帝刚刚封王,以画地为牢之策束缚诸公子。

现在,公子高便请命想要挣脱束缚。

此诀。

只有二世帝可诀。

然而此刻,嬴城没有丝毫避讳,震声道:“义王对秦国的忠心可比日月,其心可鉴,准!”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