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也没着急开始,一顿操作下来,还是需要休息的,而且马特和余楠两人还在讨论,刚才他们看着LED显示屏的画面,做着对应动作和沟通,可惜想象力还是没放开。
不过比起一开始进入箱子拍摄时,两人状态算是越来越好了。
想象力这玩意,得靠演员自己悟了,模拟的太空里走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灯箱哪怕设计的再巨大,位置也是不够的,所以说走位需要有想象力。
比如摄影机和灯光移动,而演员保持不动的画面,拍出来之后,观众就会以为她真的是在太空里漫游。
这就是效果,演员需要不停的靠着自己的感觉和摄影机,灯光的效果和led呈现的画面,把这段剧情给演出来。
13分钟的一镜到底,载入史册的经典长镜头,并没有这么好拍。
第一天,拍了十几组李牧都不满意。
他也不着急,万事开头难,克服了这个难度,后面的长镜头,可就简单多了。
片场李牧也是一直给剧组加油打气,给演员也是,这也是导演的工作了,让剧组不陷入低沉的工作氛围中。
“只要我们把这个长镜头拍完,相信我,我们会一起名留影史的,以后在太空灾难片中,这个我们一起完成的13分钟长镜头就是绕不过去的坎,会是被无数人提及回味的经典镜头!”
众人也是激情澎湃,谁不想成为经典背后被提及的人。
余楠和马特两人的沟通是越来越多了,这组镜头能不能拍好,关键点现在就在于他们两人。
3月中下旬,进口大片,《洛杉矶之战》继北美首周获得冠军之后,又在中国内地迎来了开门红,以三天7800万的票房将其他影片远远甩在身后。
和北美口碑遇冷一样,《洛杉矶》在国内的评价也很一般。
豆瓣上6.3分,除了少数科幻类型片的坚决拥护者大赞画面好看,多数观众都认为影片未达到他们预期的水准。
“太不靠谱了,一支美国步兵就把外星人整个端了,外星人也太无力了吧!”
“睡了一会醒来画面是一样的东西,又睡了一觉,醒来画面还是一样,这不是坑爹吗!!!”
然而这部电影,在没有竞争对手的3月中下旬,输了口碑,赢了票房,没有阻拦对手。
《火星救援》延长了半个月后,也下画了,收12.7亿,国内票房排行榜第二位。
程龙担任总导演,一众明星阵容出演的史诗战争大片《辛亥革命》,在3月下旬杀青了。
影片定于今年国庆档,今年恰好也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圈内极为看好。
《地心引力》正式拍摄的第四天。
剧组正在聚精会神的拍摄着第一个长镜头。
大家都很紧张,因为这一个镜头,顺利的话,应该就能过了。
大家都感觉到主演们已经越来越好了,这个镜头即将趋于大成。
“一颗俄罗斯卫星遭导弹袭击摧毁,爆炸产生了大量碎片正以每小时两万英里的速度移动,其轨道和你们的不重合,暂时无碍,具体情况会随时播报。”
余楠在电机的牵引下慢慢移动,停止移动之后因为无法站立,左手抓来抓去,表情一脸的慌乱,看的李牧很满意。
“注意!注意!俄罗斯卫星爆炸产生的碎片击中了其他卫星,产生了更多的碎片,并正在以超过子弹的速度向你们飞来,是否收到?”
“收到!”马特回答道。
此时整个剧组都在关注两位演员,生怕打扰到两人而造成其失误。
“咔,过了!”李牧突然间大喊道,率先开始了鼓掌。
这个经典长镜头,终于是拍摄成功了,要知道《地心引力》这部电影上映后就被称为年度神片,和这个长达13分钟的长镜头有着很大的关系。
“终于过了,这是我经历过时间最长的第一镜!”
“要不是我亲身经历,我都不相信,你能想象有一天别人和你说,李导第一镜花了四天吗?这还不算前期的试拍”
“哈哈哈,是我肯定不信,不过等大家知道李导拍什么,怕是就没有疑惑了!”
“过了!过了”
“期待成片.”
众人在欢呼雀跃,感觉就仿佛杀青了一样。
马特和余楠两人也是长舒了一口气,他们是真怕演到一半,这股劲泄了,又得重新拍一次。
“你是我见过最有毅力的女演员之一!”
马特忍不住称赞了一句,这戏份他一个男的拍起来都有些吃力,整整四天,拍的镜头没有上百次也有几十次了。
两人就一直被吊在半空中。
“你也一样!”
“额”
马特突然间有点词穷了,这算是对他的称赞嘛?
接下来的剧情则是顺利多了,那个先声夺人太空船意外,在电影开头十五分钟便开始了,那么,余下的70多分钟,则是在渺茫的太空中,设计出危机四伏和惊险百出的情节。
危机一个接一个,相互之间没有冷场之处,而每一个惊心意外都言之成理,绝不是单纯为了制造紧张而设置,让剧情惊喜无限,这是剧本极具心思的一个环节。
剧情也并非只有动作场景,镜头还不时拉近拉远拍摄太空船的状况,而文戏和动作场景相辅相成,营造出层层递进的压迫感。
“准备拍摄下一个镜头。”李牧在对讲机里喊道。
下一头镜头是探索者号航天飞机里的任务成员谢里夫,他也死了,而且死的比较惨,被卫星碎片直接划破了太空服的头盔,半边脸也直接没了。
当然,拍的时候是完整的脸,死后的脸会用CG特效完成。
虽然死得惨,但是拍的时候很简单,就是飘着,然后镜头拍摄他的上半身,最后给他恐怖的脸一个特写。
所以完成的很轻松。
这些配角的戏份,直接一次性全部清完。
拍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