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木子蓝色

https://img.ppxs5.com/72/ac/52a6b12210.jpg

首页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最新章节(目录)

第465章 二年夏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贞观二年,夏。

朝堂上,

通事舍人宣诏,追尊庄子为南华真人,文子为通玄真人,列子为冲虚真人、庚桑子为洞虚真人。

尊《老子》为《道德真经》,尊《庄子》为《南华真经》,尊《文子》为《通玄真经》,尊《列子》为《冲虚真经》,以此四经为道家四部圣典。

科举特新增道举科,考此道家四圣典。

朝廷鸿胪寺下增设崇玄馆,招收崇玄学生,专习道经,诸州设通道学。

“以宰相武怀玉兼崇玄馆馆主。”

神权君授!

皇帝尊老子为皇族李氏之祖,追尊圣祖太上玄元皇帝,还追尊庄子等四道家先贤为四真人,如佛教的四大菩萨。

当然更惊人的还是皇帝把道家这四圣贤的道经,拔高到很高的位置,追尊道家四圣典,并在科举中新增道举科,又于朝廷和地方都设道学。

甚至以宰相兼崇玄馆主。

道学的学生优秀者,可推举参加道举科考试,录取者便会成为朝廷如今管理道士的道官。

搞垮了三阶教后,朝廷对道家出手,一面是无限拔高,但另一方面通过道举道学道官等的设立,将他们彻底置于朝廷的管控之下,为皇权、为大唐服务。

神权君授,这是很惊人的。

长安的龙门观,供圣祖太上玄元皇帝像,并供奉四真人。

不仅长安设崇玄馆,洛阳也设,各招生百人,设立崇玄博士、助教等。

这是继新设各地医学校后,再新设道学校。

上都督府学生二十,中都督府十五,下都督府十二,诸州上州十五,中州十二,下州十个。

有人觉得这有点过于拔高道教地位,但皇帝却说很有必要,力排众议,乾纲独断。

······

天气热起来。

关中的小麦也已经金黄一片,天气晴好,各地都开始开留镰抢收麦子。

武家的女人们甚至也忙碌起来。

家中田多地多,今年家里虽种了早春玉米,但夏收的小麦也不少,主要是京畿的平原水浇良田,种小麦是产量收益最高的。

如塬上的一些缺水的田地,则种的谷子、糜子、荞麦、燕麦、高粱这些,今年又种了许多土豆。

“你们这也不像农妇啊。”

武怀玉觉得这些女人们更像是参加一场秀,每到农忙季节就要来这么一次,还总是乐此不疲的。

绫罗绸缎换下,换上麻的、葛的甚至是棉的衣服,头上的珠玉首饰取下,头发扎起,包上帕子。

但就算如此,也一点不像农妇,这细皮嫩肉白净水润的,就说那布衣,其实未必比丝绸的便宜。

就说樊玄符她们换的这棉布衣,是粟特胡商从高昌那边贩运过来的,在高昌城这种上品的细白棉布,也叫细白叠,一匹两千二,而运到长安来,价格立马翻好几翻。

这其实就是棉花织成的布,普实无华,但就因稀少,在长安卖的比一般的丝绸贵的多,是跟那些锦绣等高端丝织品并列的奢侈品。

高昌细白叠,万钱一匹。

一匹棉布也就能做两件衣服。

要知道兼当钱用的素绢,现在一匹才二百钱,那可是丝绸,这棉布一匹相当于五十匹绢,都能买上两匹普通的草马。

真是矿泉水瓶装茅台,低调的奢华啊。

武家的女人们人人换了一身棉布,还都是素色的,要说这种细白叠除了吸汗,还真没太多胜过丝绸的地方。

还易皱。

见识到棉布的奢侈后,武怀玉还特意的去调查了一番如今的棉花,发现大唐基本上没有棉花种植,只有宫廷和贵族之家的花园里会种一点,那是观赏棉花的。

在岭南和南中的一些地方,倒是有种棉花,但跟高昌那边的西域棉花品种不同。

唐人不种棉花的原因倒也简单,这玩意产量不高,而且对气候等要求倒不少,最关键的是这玩意就算种出来,但加工太过复杂,效率非常低下,尤其是脱籽这关。

高昌棉布为什么卖的那么贵,主要就是在加工的成本上了。

几乎都是纯手工。

所以高昌的白叠布,基本上都是纺织后运到中原来,卖给贵族们的,或者是充当贡品。

这玩意高昌的百姓自己都穿不起。

武怀玉现在花园里也种了些棉花,他打算好好研究下,他记得好像到了宋代时,中原的棉花种植和纺织工艺都提上来了,棉布也就没那么稀奇了。

要是武家现在研究出点棉纺的黑科技出来,武家搞点棉花种植、纺织,那岂不是大赚。

“二郎你不会就穿这身紫袍玉带去庄子夏收吧?”

陈润娘笑着道,“二郎虽贵为宰相了,但夏收开镰收麦,这第一镰刀还得你来割的,”

夏收是件很隆重的事情,必须重视。

不但得全家男少老少下地,男的割麦女的拾穗,还得准备好肉好菜招待好收麦的庄丁麦客。

必须得抢抓时间,万一耽误了好天气,雨水一落,到时麦子在地里或穗上发芽,可就全白瞎了。

武家的庄子平时以庄奴耕种为主,也会雇佣点长工,但到了抢收季节,人手是不够的,必须得再雇佣短工,尤其是雇佣那些成群结队扫荡关中的麦客们,他们都是专业的麦客,一把镰刀,从北到南,走到哪就干到哪,辛苦的干上一季,多少能赚点辛苦钱。

这些麦客们虽然为生活所迫,背井离乡的来割麦,但如果哪家地主小气苛刻,那明年大家可能都不给他割,或者就没那么下死力。

“咱家各庄子上也都已经准备杀猪宰羊杀鸡杀鸭,咱们赶紧吧。”

武怀玉其实不太喜欢这种装样子,又不是小地主,得样样亲力亲为,武家十几万亩地,虽然大多是在边疆,京畿地也就几千亩。

可也是分成大小十几个庄子,各有庄头管事们打理的,哪用的着他们临时去装模做样。

但这些女人们却都很积极,甚至有点兴奋。

“走吧走吧,”

庄头们之前就汇报过,今夏的麦子长的不错,应当有个好收成。

武家的麦收其实倒没那么紧张,因为种了不少早玉米,和土豆、红薯、花生,夏收麦子也只有一半,不过麦收后,还得抓紧再种一茬玉米、大豆。

陈润娘给怀玉也准备了细白叠布的衣服,还把幞头换成了更大的遮阳草帽,一大家子坐上马车,奴仆婢女前呼后拥的,倒是浩浩荡荡,后面还跟着许多马车,载着各种物资。

这哪是去乡下收麦子,这就是去乡避暑度假去的。

武怀玉本想骑马,但樊玄符非拉着他一起坐车。

车厢倒是很大,不过这种两轮马车还是比较颠簸,反不如缓慢的牛车舒适,不过要是坐牛车去三原龙桥,都不知道要多久了。

武怀玉本来说是就去曲江,甚至就去南城新昌坊的麦地里走个过场就算了,可樊玄符她们非要去三原龙桥老家。

还说龙桥是武家发家之地,是根。

不过武怀玉觉得她们可能是惦记着那里新修的庄园,或许对于樊玄符来说,那个地方也许有些特别意义,而对陈润娘来说也是如此,毕竟她还曾跟怀玉睡过那里的破窑洞。

马车里很宽敞,但如果能换成四轮大马车,且还有减震就好了,中国古代一直都是习惯用两轮马车,遗憾了。

“听说三阶教之前经营的那些水碾、邸店、车店、梁坊、手工作坊都要出售?”

“嗯。”

“那咱们得买一些啊,我可打听过,三阶教以前经营的那些店铺,可都是很赚钱的,不管是邸店还是车店,碾房和梁坊,”

寺庙经营的确实都是优质产业,全是优质资产。

邸店那是兼具货栈、商店、客舍性质的处所,既是货栈,也兼卖货,甚至中介,还兼住客商的客栈,获利非常丰厚。

邸店经营最重要的是位置,然后是信用,寺院经营,这两者都不缺,他们能抢占黄金地段,加上自己的名声信用,大赚其利。

至于说车店,既租赁马骡,也兼搞货运,甚至有时也做点押镖这样的护送货物的任务,这年头能穿州过县搞长途运输的,那都得实力雄厚,否则渣都能让沿途的地头蛇给吞了,哪怕是到了后世,没点实力伱也搞不了长途货运行业。

至于说碾房、梁房,一个是碾米磨面,一个是榨油,也都是高利润行业。

仅以长安、京畿为例,能做这些买卖的,没有普通人,不是皇亲国戚,就是王公贵族,起码也得是个地头蛇,然后就只能是寺庙也涉足这些行业了。

其它人想想就好了。

这次三阶教倒下,这些作坊产业,都要发卖,其中一些优质的会被皇家留下,做为皇家产业,但大部份肯定还是要拿出来发卖的。

就跟上次的田地一样,也得是凭官爵职位才有资格买的。

“这些都有规矩,到时按规矩来就是,”

樊玄符想多买点,武怀玉倒不很在意,盯着的人多,自己又负责这个,何必。能买多少就买多少,反正赚钱的渠道也多。

“其它寺庙呢,不是说不许经营工商吗?那他们现在手里的这些作坊不卖吗?”

怀玉笑笑,“朝廷给了他们三年时间出手,那些就暂时不用打主意了,”

说是三年,其实就是暂时没打算再动他们。

不能逼的太紧,这次干翻三阶教,战果足够丰厚,先慢慢消化再说。

樊玄符还是念着想多拿下点作坊,机会难得啊。

上次三阶寺的田地,都才只认购了一千亩,虽说在樊川最好的地段,一整块千亩良田,佃户都是现成的,可数量还是少了点。

武怀玉倒是一点不贪,一千亩已经不少了。

他倒是更愿意关注下武家的养猪大业,这方面武家还跟得韦家学习,武怀玉也是才知道,原来长安最大的养猪户是京兆韦氏。

人家这养猪本事甚至是血脉里带的传承,早在黄帝时代,豨韦国就专门养猪,其是韦氏先祖,后来到夏朝时,彭祖曾孙帮少康复国,封其子于韦地,建国,称豕韦国,

韦家养猪那是血脉天赋,魏王泰得了皇帝许多赐地,现在一年能出栏万头猪,可那也就够长安两三天的猪肉消耗。

京兆韦家养猪,才是长安第一。

人家各地猪场加起来一个月起码能出栏万头。

不过韦氏家族人丁众多,这也不是某一支某一房,是诸房加起来,但韦家各房基本上都有在庄园养猪。

关中六姓之首的韦氏,不仅是关中最大的养猪大户,而且他们还有祖传的猪皮制皮产业,猪皮鞋、猪皮衣、猪皮鼓、猪毛刷等。

甚至传说,家猪就是韦家祖先最早用野猪驯服的。

人家有整套的养猪、制皮、毛刷等产业。

能让堂堂关中六姓之首一直不放弃的养猪行业,恰说明这肯定是很有赚头的。

武家现在进军养猪业,没有韦家那样有大量的田沼可放牧,只能选半圈半散模式,主要还是栏中圈养,好在武家现在有红薯、土豆这些帮助养猪的好东西。

还有打小把猪阉割的法门,现在武家的猪还没出栏上市,但长的还是不错的,武怀玉有信心,武家的猪上市后,长安的庶民百姓应当都会喜欢。

不过养猪的主要问题还是长的太慢了,没有一年出不了栏,而且圈养消耗猪食太多,这些都限制武家的养猪存栏数量。

不过养猪也有个大好处,就是能出猪粪、猪栏粪草,这些拿去肥地,效果很好,能增产不少。

“娘子,我有个想法,咱们跟庄子周边的村民们合作,把猪崽交给他们养,立个代养契约,不用先付猪崽钱。

他们可以选择一年给我们提供多少担猪粪肥充抵猪崽钱,或是等猪崽长大后把猪再卖给我们,扣抵猪崽钱,剩下的是他们的收益。”

合伙养猪,能扩大规模。

这粪肥可是个宝,田地产量增长有大效果,而毛猪回收,武家屠宰卖肉也能再赚一笔。

武家多养些母猪下崽,这小猪崽子就相当于是个理财产品一样,能够带来很大增值,不用自己养,也有钱赚,还能为自家田庄弄到更多肥料增产,一举数得啊。

关键是百姓也能得利,免费领几头小猪崽,辛苦一些照料,一年下来出栏后也能增加些家庭收入啊,这也算是造福于民,帮助乡邻了。

种上点红薯土豆玉米,扯些猪草,应当是能够养几头的,这杂粮转换成毛猪,肯定收益更高些。

当然,武家也能得到很多收益,互利双赢。

樊玄符满脑子是买些寺庙的邸店、梁坊、染坊、碾房来,哪想到这丈夫堂堂宰相,却一下子说到养猪去了,还有这种养法。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