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天地大道,盛极必衰,衰极必盛。
先有四皇五帝,皆上古原始部落联盟首领也,亦中原人族文明武道始祖也。传说四皇五帝尽皆先后得道而羽化登仙,破空飞升,前所未有,后人莫及,故尊为天人。此四皇之尊,五帝之贵,普天之下,谓之无上。
后有华朝,始建国立朝,君主始称天子,统御之权,归于至尊,天命子以司牧,子承天而抚临;应天命以王天下,铸九鼎而定九州。天子分方国,封诸侯,以政中原,为治万民,以文教化天下,以武统御国家,乃为中原国家之起始,亦是此后世袭王朝“家天下”之起始。因中原四方皆夷蛮戎狄,故中原之人自此皆以华族称之。
华历四百余载,至桀乃亡,后立章朝;章历五百余载,至纣乃亡,后立全朝。
世有全朝,于八百余年前由开国君主武王承启父志开国立朝,以天子统御京畿中国,分封天下诸侯,封邦建国大小诸侯国数百余。
至全朝第十二任君主幽王时,全朝国力逐渐衰落。幽王在位期间,沉迷酒色,重用奸佞,荒废国事,横征暴敛,昏庸无道,加之幽王在位期间京畿地区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导致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国家动荡,因此引起民众强烈怨愤。时幽王有一宠妃,宠妃生少子,幽王愈加宠爱,曾因宠妃不爱笑,点燃烽火娱戏诸侯,以博宠妃一笑。其后,幽王废王后及太子,立宠妃为王后,立少子为太子,致使废太子逃奔母家诸侯国申国,投靠求助其生母之父,申国国君。申国国君大怒,遂联合其他诸侯与异族,发兵大举进攻全朝都城宗全。不久,异族犬戎攻陷宗全,幽王不敌,乞降不允,兵败被杀,其所新立太子亦死,其新立王后被异族犬戎掳走,都城宗全亦被异族洗劫一空,焚毁破坏,全朝灭亡,史称西全。
幽王死后,申国国君与其他诸侯共同拥立原太子继位,是为平王。平王鉴于宗全残破,又为避异族威胁侵袭之难,于即位次年,在郑、秦、晋等诸侯护卫下东迁,定都成全,改成全为洛京,宅兹中国,史称东全。
平王之时,全王室衰弱,天下各地诸侯倚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平王实际掌控之地只有京畿一地,平王政不出京畿,诸侯政由己出,各地诸侯尊王不奉王,听令不从令。
自东全开始,全王朝由强转弱,王室势力日益衰微,大权旁落,权威不再,大小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兼并,群雄纷起,战争频繁,弱小诸侯国逐渐被灭,强大诸侯国更加强盛,史称春秋。自起初数百余诸侯国至于数十诸侯国,复又从数十诸侯国至于齐、晋、秦、楚、宋、吴、越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七霸。
其后晋国韩、赵、魏三家共击智氏家族,致使晋国三分,韩、赵、魏三家各自建国,自此,史称战国。其后燕国因燕王禅位于相国引发内乱,齐国举兵攻灭燕国,燕王与相国被杀,燕国亡。后经赵王扶持,已故燕王庶子复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国家殷富,士卒效命,后燕国联合其他诸侯举兵攻齐,大破齐军,击败齐国,齐王出逃身死,燕国逐渐鼎盛,跻身强国。其后宋国发生内乱,齐国举兵灭宋,宋王死,宋国亡。至此,秦、楚、齐、燕、吴、越、赵、魏、韩各自称雄,史称战国九雄。
此后数十年间,秦国不断出兵攻占韩、赵、魏等国多地,东全亦岌岌可危。全朝第三十七任君主、东全第二十五任君主赧王深惧秦威,听信楚王献策,于是在东全京畿境内向富户筹借军资、粮草,又以天子名义,号令召集各国协力出兵伐秦。赧王筹集五千军队,任命东全宗室西全公为将统军伐秦,东全军队至八国军队会合之地,除楚、燕两国派遣少量军队赴约,其余六国皆失约未至,等候三月,六国军队仍未至,东全军队士气涣散,伐秦联盟不攻自破,遂无功而返。
秦王怒,挥军攻韩,秦军攻下韩国二城后兵锋直逼东全都城,不久后,秦军攻破东全都城洛京与王城。赧王因伐秦失败,债台高筑,忧虑成疾,郁愤病逝,秦国尽诛全王室,又将东全九鼎置于秦国国都雍阳,至此,历经七百九十年国祚的全朝灭亡,西全公国与东全公国亦先后为秦所灭。秦国兵锋日盛,逐鹿中原统一天下的狼子野心已昭然若揭。
世有小国名卫,乃全朝宗室诸侯国,自全朝开国立朝分封天下以来,传承不断,国力一度强盛,平王东迁时,曾出兵勤王平戎,其后国力逐渐衰弱。
战国末期,魏国囚杀卫君,继任卫君是魏王女婿,因此卫国实际成为魏国附庸国。其后秦国攻魏,废卫君,于卫国领土设置郡县,另立卫国公室后裔为卫君,并将被废卫君与新立卫君及卫国公室迁至秦国他县,卫国名存实亡。
卫国故土被秦国设为东郡,原国都帝丘改为璞阳,为东郡治所。因卫君与卫国公室及外戚、贵族皆举族迁移徙居秦国他县,东郡之地虽新附于秦,却并无叛乱发生。
时东郡璞阳县内有一家族,世居于卫,以国为姓,世代为卫国公室武士家族。因秦国攻魏灭卫,迁徙卫君至秦国他县,严格限制其随从人数,故卫氏一族由于武士家族的身份被秦国限制留居东郡璞阳故地,自此摆脱世代附属于卫国公室的武士家族的身份。
卫氏有子名光,字明,年方弱冠,自幼不喜读书,酷爱习武。因前任卫君乃是魏国所立傀儡,卫氏家族不愿效命侍奉卫国公室,卫光十五岁时亦离开卫国游历诸国。
初时,卫光游历至燕国辽东郡,偶遇辽东郡塞外异族侵袭劫掠燕人城池村镇,于是出手相助燕人,击退异族。期间,卫光结识一名燕军边镇将领,受邀前往其家中作客,与其女儿墨巧倩相识,遂与之日久生情,私定终身。不久后,因卫氏家族担心卫国时势,卫光遂在燕国辽东郡置产,迎父母至辽东郡后,与墨巧倩在辽东郡完婚,数月后,生一子,取名中,三年后又生一子,取名安。
卫光居于辽东郡数年,多次随岳父抗击塞外异族立功,于辽东郡军民之中声名鹊起。待到卫光弱冠之时,辽东郡塞外异族已逐渐势弱,辽东郡境内一时安宁。其时传来秦国迁卫置郡之事,卫光遂留墨巧倩于辽东郡家中抚育二子,独自离开辽东郡,继续游历诸国,拜访武道宗师名家请教武道。
自卫光弱冠离家,此后十年间,其足迹遍布天下九国,与天下各地多位武道宗师名家皆有交流。因卫光武道天赋超绝,资质出众,悟性过人,卫氏家族世代习武,卫光博采众家之所长,故而武道修为日益精进,名声亦愈发响亮,为各国武道宗门教派所知。
卫光资质绝佳,勤奋刻苦,未到而立之年,武道修为便突破至化劲宗师境界,放眼天下九国,此等年纪便入化劲宗师之人独此一人。
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卫光晋阶化劲宗师境界后不久,收到齐国稷下学宫邀请参加武道交流会,却因其在齐国稷下学宫武道交流会中击败齐、楚、吴、越等国年轻一辈武道天才,又拒绝多国招揽,故而得罪多国王室与武道宗门教派。
遂有人密告秦王,言东郡原卫国国君家养武士卫氏子光游说诸国反秦复卫,意欲勤王复国,秦王闻之,大怒,当即下令派遣秦国武道国宗高手与秦军入东郡缉拿卫氏一族于国都雍阳。缉捕卫氏一族期间,秦国武道高手与秦军遭遇卫氏族人拼死反抗,死伤数百人,卫光父母亦死于秦国武道高手之手,最终尽索卫氏族人入雍阳,惟独不见卫光。秦王闻讯深恨之,严令务必审讯清楚卫光下落,秦国廷尉刑讯逼问之下,有卫氏族人屈打成招,作伪供述卫光谋反一事属实,报之秦王,秦王令尽诛之,同时大索卫光于天下。
卫光自齐国武道交流会结束后,又游历数月欲返回秦国东郡璞阳探望父母,及至东郡,探望友人时,便被友人告知其家族尽被秦国缉拿诛杀,其父母亦死,又悬赏缉捕于他。卫光闻讯,悲痛交加,悄然返回璞阳卫家,杀秦国暗哨数十人,重新安葬父母及部分卫氏族人后,当即秘密前往秦都雍阳,欲刺杀秦王。然秦国王宫防守严密,加之秦王宫中有化劲大宗师坐镇,卫光不敌,身负重伤,见刺秦失败,便逃出秦都雍阳,投奔友人,于友人家中藏身疗伤数月。
秦王闻讯大怒,当即派兵尽诛卫国公室宗族,受此牵累之人多达千数,卫绝宗庙祀,卫国就此彻底灭亡。
卫光伤愈后反出秦国,前往距离秦国最近的韩国,面见韩王,向韩王陈述秦韩距离最近,秦欲并八国必灭韩之利害,韩王不以为然,卫光愤而离去,前往魏国。至魏国,魏王拒之不见,卫光复前往赵国。
及至赵国,面见赵王,卫光复又陈述秦欲并八国之野心,赵王虽不以为然,却欣赏卫光孤身入秦宫刺秦王之举,留卫光暂居赵国,以上卿待之。此后不久,各国皆传来秦灭韩置郡的消息,赵王大惊,乃召卫光商议对策。
卫光向赵王建议会盟六国共同出兵伐秦,再以赵国武道国宗名义号召赵国其他武道宗门教派与六国武道国宗,联合围杀秦国武道国宗高手,一举灭秦。赵王思虑良久,最终选择派遣使者出使各国,会盟各国共同出兵伐秦,却并未采纳卫光其他建议。卫光遂向赵王请辞,离赵赴燕。
至燕国国都霁城,燕太子盛情接待卫光,并引荐卫光面见燕王,卫光向燕王陈述秦国欲并八国王霸天下之野心图谋,劝说燕王及早防备,以御秦国兵锋侵袭,燕王应允,欲留卫光于霁城,卫光婉拒请辞,返回辽东郡。
卫光暂居辽东郡家中陪伴妻儿,同时刻苦精修武道,期间亦帮助岳父操练燕军边镇士卒,教授搏斗格杀之法,以图借燕军之力抗秦。
二年后,秦灭赵置郡,赵王降,赵国亡,赵公子率部分赵王室宗族北上逃亡代城,自立代王。
彼时,卫光跟随岳父随军征伐辽东郡塞外异族,大破异族,拓疆数百里,异族闻卫光之名皆肝胆俱裂,莫敢与之敌,卫光武道修为亦有所精进。数月后,燕太子派人至辽东郡请卫光赴燕都霁城议事,卫光应允,随即告别家人前往霁城。
至霁城,燕太子与卫光商议抗秦之策,鉴于燕国国势与燕军战力皆弱于秦,卫光别无他法,只有建议强军强武,会盟各国共同抗秦。燕太子却有意请卫光再行刺秦之举,并筹谋以献秦国叛将首级与燕国南地地图为饵,请卫光为燕使,入秦宫伺机劫持秦王,逼其退兵,返还秦国所侵各国之地,并允诺有生之年不侵他国领土,若秦王不应,卫光可再诛杀之,若功成,封君爵以世袭;若失败,封侯爵以世袭。卫光思及妻儿本不愿行此事,但想起无辜惨死的父母及族人,深思过后便应允燕太子,遂留书信一封与燕太子,若其事败身死,便传信于辽东郡妻子。准备数日,卫光以燕国正使身份出使秦国。
由于此前卫光潜入秦王宫未以真面目示人,故此行以燕人衣著装扮,秦国无人识之。卫光与随行燕使入秦都雍阳,言与秦国典客上禀秦王来意,秦王闻之,大喜,数日后,秦王乃著朝服之衣,设九宾之礼,于雍阳宫朝堂召见燕使。卫光与一名燕太子豢养的少年杀人成名的法外狂徒同为燕使,二人同入雍阳宫朝堂大殿,卫光先尊崇秦王,后献秦国叛将首级,秦王喜之,卫光复献燕国南地地图,秦王悦之,乃命卫光近前献图。卫光持图献于秦王案前展开图卷,待图卷完全展开之际,藏有一柄玄铁匕首,卫光迅疾持匕刺向秦王,秦王大惊,不及呼救,惶急围绕殿柱躲避而走,在殿中暗藏的两名武者旋即持刀剑共击卫光二人,与卫光同入雍阳宫的另一燕使因恐惧而手足无措,登时被戮。雍阳宫朝堂大殿暗藏此二人,武道修为皆为化劲大宗师境界,又依仗兵器之长,卫光手持短匕勉力抵挡,身受数创,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见事不可为,卫光边战边退,遂持匕杀入殿中秦国众臣之中,一时殿中大乱,秦王亦惊怒不已,然卫光却毫无顾忌,肆意杀戮,连毙数人。秦国众臣惊恐交加,慌忙奔逃,殿外禁卫不知殿中突兀之事,故不得王令不敢进殿,殿中两名武者顾忌秦国众臣,亦不得办法全力围杀卫光。卫光借此时机,乃遂杀出朝堂大殿,急出雍阳宫,不及返回诸侯馆唤其余随行燕使,于城内夺马奔出雍阳。
卫光自知伤重,恐秦兵追及,反其道而行之,出秦都雍阳一路向西,行至陇西郡,掩藏于林中,幸之有创药在身,林中亦不乏走兽可食,于林中暗藏月余,乃出林向北,抢夺秦驿之马,过九原郡返回燕国。
卫光至燕国地界,方闻秦国已出兵攻燕,已掠地数百里,遂往燕地战场而去。数日后,卫光伪作秦兵,于夜间刺杀秦军攻燕主将及副将,事成乃去,秦军大乱,攻燕之势顿挫。
卫光至燕都霁城,告之燕太子,燕太子大喜,燕王闻讯亦喜,封卫光辽东侯,食邑千户。
秦王闻之,盛怒不已,当即另派秦将往燕地统军攻燕,又派遣雍阳宫中化劲大宗师随行保护秦将。数日后,秦军复攻燕,卫光受燕王之请,潜入秦军营中欲再行前事,却于秦军营中遇敌败走。
卫光返回霁城,面见燕王,欲借燕国武道国宗之力,合力围杀秦国武道高手,燕王碍于武林之规未允,卫光遂离霁城,返回辽东郡。
此后,燕王献土与秦求和,秦王拒之。逃亡代城自立为王的赵公子遂建议燕王,将卫光与燕太子首级献于秦王以求和,可保全燕国国祚,燕王同意,先杀燕太子,后派人至辽东郡诓骗卫光入燕都霁城议事。
卫光知燕国已无力抗秦,以为燕王应允联合燕国武道国宗围杀秦国武道高手之策,欣然前往霁城。至霁城燕太子府中,不见燕太子,卫光正欲前往面见燕王,燕太子舍人密告卫光,言燕太子已被燕王所戮,卫光大怒,遂离燕都霁城。
燕王无奈,只得献燕太子首级于秦国以求和,秦国又索卫光首级,燕王言卫光已被碎尸,首级未保全,秦王闻之,乃命秦军急攻燕,燕王见势不妙,欲退守辽东郡以避秦军兵锋,被卫光拒之关外。过数月,秦军攻破燕都霁城,擒燕王与燕王室及贵族归秦,燕国亡,秦于燕地设置郡县。
卫光闻讯,与岳父商议决定,于入辽东郡必经之地筑城修建关隘山海关,派驻重兵,加强防御,同时大量募兵,严加操练燕军边镇士卒,以燕国辽东侯之名割据辽东郡以图自保。
数月后,秦王派攻燕秦将率军十万攻辽东郡,久攻不下,秦王怒,以燕王首级胁迫辽东郡燕军投降,燕军遂士气大失。卫光岳父与部将共议后共推卫光为辽东王以立国,卫光深思后应允,燕军顿时士气大增,力阻秦军于山海关外。
秦国久攻不下辽东郡,遂调转兵锋攻魏。数月后,秦军包围魏都大凉,引黄河鸿沟水灌大凉,又三月,大凉城破,魏王降,秦俘魏王与魏王室及贵族归秦,魏国亡,秦于魏地设置郡县。次月,秦军复又北上燕地屯兵,以伺机攻辽东郡。
同年,秦国发兵九十万,分三路攻楚、吴、越三国,三国遂联盟以抗秦军。次年春,一路攻吴秦军却又转攻楚国,与一路攻楚秦军合击攻楚,至秋,六十万秦军渡过汉水,围攻楚国国都郢都。翌年初,楚都郢都破,楚王降,楚国亡,攻楚秦军复攻吴。
同年夏,吴国国都吴城破,吴王死,吴国亡。三路秦军合击攻越,至秋,越国国都姑苏破,越王降,越国亡。秦迁楚、吴、越三国王室与贵族归秦,于三地设置郡县,暂时息兵。
秦军南下攻楚之时,卫光一面于山海关屯重兵以抗秦,一面调集粮草军械准备出征东进并南下。彼时,受限于辽东国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冬季漫长,不利耕作,卫光决意征伐辽东国东南方,由前章朝末期章王室遗族建立的小国日明国。
因日明国附属燕国,秦攻燕时,日明国既不出兵助燕抗秦,燕国已亡,又不朝觐归附辽东国,且胆敢僭越称王,不遵王化,当伐之,故卫光统军五万亲征日明国。
历数月,卫光率辽东军攻破日明国都柔土,尽诛日明国伪王与王室及贵族,乃征十六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男子尽从军,练兵数月,复南下攻辰国,又数月,攻破辰国国都韩城,尽诛辰国伪王与王室及贵族,乃迁辰地所有民众北上于日明旧地,再迁日明旧地所有民众入辽东国。
卫光班师归辽东国,乃设百官,置礼仪,规语文,定律法,于日明旧地与辰地设置郡县,派遣郡县官员,派驻军队,废除原日明国语言文字与辰国语言文字,收集旧地所有书籍尽焚之,遍查各地所有不合华族礼仪之建筑尽毁之。
由于辽东国疆域大增,辽东之国号已不适之,卫光遂改国号为“晟”,取“日出东方,成于天下,光明为晟,晟于国家”之意。
卫光派人前往秦国东郡,游说招揽原卫国精英士子与青年将领,一年之内得数十人投效。卫光又于辽东郡最南端海岸一天然不冻之地修建港口,同时派人至齐、楚、吴、越多地,招募善于造船之人与驾船之人归晟建造海船。
不久,卫光得知秦军大举攻伐楚国,兵围楚都郢都,卫光遂派人出使齐国与吴越二国,欲与三国结盟以抗秦。齐王受奸臣蛊惑,乃拒之;吴王与越王却不知卫光何人也,遂不屑与之结盟。
卫光无奈之下,只得大肆徭役原日明人与辰人,修建城池、关塞、道路,开垦荒地,打造兵器军械,同时派人与依靠游牧及狩猎的塞外异族交易,以粮食、食盐、布匹换取战马及耕牛。
卫光长子中自幼体弱多病,医治十余年不见好转,卫光亦无可奈何。一日,卫光听闻有双龙战于辽东郡南部海岸,又听人言龙血与龙胆可治百病,卫光遂领兵前往辽东郡南部海岸寻龙。
至海岸数日,忽听闻海边渔民得见双龙出没于海中,卫光遂驾船出海寻龙,离岸数里,果见一黑龙与一白龙鏖战厮杀于海中,二龙身形见首不见尾,船上众人大惊失色。
卫光见之,大喜,当即令人驾船靠近,船上众军士皆惧之不敢近。卫光见二龙身形庞大,鏖战激烈,靠近亦无法捕获击杀,且恐伤及船上众人,乃令返回岸边,固守以待二龙上岸。
有随行前来的大臣上言,可于岸边设饵捕之,卫光欣然应允,返回岸上,乃令人准备牛羊数头,拴于岸边作饵,又令人准备巨网,众人遂在不远处安营扎寨以待。
次日,有随行之人与海边渔民谈及捕杀海中凶鱼之法,于是言与卫光,卫光依言行之,乃命人给岸边牛羊放血,以血腥之味引龙前来。
果然,天近暮色时,有一龙前来岸边猎食牛羊。卫光闻之,命弓弩手备好箭矢,再备好巨网,遂独自提剑前往岸边。
上岸之龙乃是一条黑龙,身形庞大,浑身浴血,猩红色的龙血将海岸的海水染红,众军士见之皆惧,黑龙仿若无人,自顾自进食牛羊。
卫光及至岸边,登时既惊又喜,豪气顿生,拔剑出鞘,独自杀向黑龙,众人大惊,不及阻止,卫光已杀至黑龙身前。
黑龙一双巨大如虎头的眼眸冷漠地扫视卫光,竖瞳中平淡的冰冷之意,顿时令卫光身形一滞,卫光强自振奋精神,挥剑斩向黑龙,然而剑中龙鳞,黑龙却毫发无伤,仅是随意地摆尾一扫,便将卫光抽出数丈之远。
众人大惊,慌忙赶至卫光身旁护驾,卫光调息片刻起身,不顾众人劝阻,持剑复又杀向黑龙。
此时黑龙已食尽岸边牛羊,见卫光又杀来,张口一声龙吟吼出,震得卫光与众人皆站立不稳,更甚有胆小恐惧者口鼻溢血,卫光自知不敌,停步驻足,不敢再上前追杀。黑龙遂转身向海中走去,然则未及海中,突然仰天大吼,状若痛苦,不停在岸边翻滚,身上龙血亦不断流出,众人惊恐,皆不知所措。
卫光见之,谨慎上前,待靠近黑龙,却见黑龙双眸圆睁,双眼与双耳及口鼻皆溢血,龙身仍在不停翻滚纠缠,同时龙口大张,似是要吐出何物,痛苦惨状骇人之极。
卫光寻到黑龙身上伤口,持剑刺入,运足内力,拼命持剑搅动黑龙伤口深处,黑龙浑然不觉卫光落井下石,仍自顾嘶吼翻滚。有军中将领见此,即令弓弩手上前射杀黑龙,然箭矢射中黑龙却毫发无伤,众军士只得持剑寻找黑龙伤口刺入其体内。黑龙翻滚之时,碾压撞击致死数十名军士,卫光亦五脏遭受撞击致伤。
数个时辰后,天色大黑,黑龙方停止嘶吼翻滚,彻底悄无声息。众人喜悦如劫后余生,急忙恭贺卫光,乃得天命以屠龙,又有人据阴阳五德之说,言秦尚黑,属水德,此正应黑龙是也,白龙属金,晟国亦属金德,金生水,亦断水,此天命也,卫光为白龙转世,故斩黑龙,是为真龙天子。
卫光虽不知其臣下所云者何,但亦深感庆幸,若非黑龙与敌鏖战身受重伤,后不知缘由暴毙而亡,无论如何亦无法将其捕杀,乃遂传令行都辽城,调集耕牛数十与粗大绳索,准备将黑龙运回辽城。
众人仔细打量黑龙,见其体长过百丈,宽过五丈,皆震恐后怕不已,卫光即令众军士严加防卫,不得使人靠近。
至十数日,国中将领率军携耕牛前来海岸,卫光乃令其将黑龙捆绑绳索,以耕牛拖拉返回辽城。使十牛拖曳,不得动,复增至百牛,终将黑龙拖至辽城,沿途围观者数万众,皆惊叹不已。
卫光令人清洗黑龙,亲自于黑龙伤口处取血,而后饮服龙血,乃遂与长子中饮之。卫光饮服龙血后,内伤与暗伤数日即消除,其长子中饮服龙血后,病情并无好转。卫光乃令人取龙胆,奈何黑龙鳞坚硬无比,刀斧皆无伤其身,幸之其龙身伤口巨大,遂使人入龙腹取胆。入龙腹之人回报言黑龙五脏俱碎,龙胆已失,却于龙腹中取得一页奇纸,乃呈于卫光。
卫光见之疑惑不解,却见那张奇纸出于龙腹,却毫无血迹,色如玄妙,薄如蝉翼,轻若无物,如无注视,无法感其轻重,其上有四字,晦涩难懂,问众臣,众臣皆无知其上字义,皆言此天书也,卫光乃遂收起藏之。
卫光饮服龙血,感其大有裨益,又予数滴龙血与次子安,次子安稍饮之,不过数日,气力大增,内力大涨,卫光遂尽收龙血藏之。
龙血尽失后,黑龙鳞逐渐脱落,卫光乃令人收集龙鳞,打造兵器甲胄,保留龙皮龙骨,尽取龙肉,赐予有功之臣食之,又赐众臣每人一滴龙血饮之,众臣大喜,皆感其恩德。
卫光饮服龙血后发觉情欲渐长,其虽不想再纳姬妾,然则每夜情欲大盛,其妻墨巧倩无以承受,遂下令众臣,择优选姬以献之。过十数日,众臣献女数十名,卫光择其九名,乃收房中。
其长子中与次子安亦情欲渐长,尤其次子安,年方十五便多次前往勾栏之地,后被卫光发觉,暴打之。卫光究其缘由,料想应是服食龙血之故,遂与其妻墨巧倩商议,为长子中与此子安选女择妻。
次年,长子卫中十九岁,娶一书香门第之女陈彩环为妻;次子卫安十六岁,娶一晟国将军之女沐沛泠为妻。
彼时,秦国已攻灭楚、吴、越三国,加之韩、赵、燕、魏,秦以一国之力接连攻灭七国,一家独大,惟余齐与晟二国,以及自立为代王的赵公子。
卫光复派人出使齐国结盟,齐王又拒之,卫光大怒,乃令征收囤积粮草,严加操练士卒,同时加紧建造海船。
其时,卫光情欲得到缓解,遂每日一滴,连服龙血数日,渐感武道修为桎梏松动,遂闭关修炼参悟武道。
翌年秋,秦国发兵三十万攻代地,十数日,代城破,赵公子死,赵国彻底灭亡,秦于代地设置郡县。灭代之后,秦军转攻割据原燕国辽东郡的晟国。秦军急攻辽东郡山海关数月不下,至冬,乃罢,仍屯聚燕地。
又一年春,卫光晋阶化劲大宗师境界后出关,时年三十八岁,举世与其武道修为同境界者不足十指之数,卫光以三十八岁晋阶化劲大宗师,千年未有之。
虽长子中多病之体未有好转,却也无大碍,只是无法习武,成婚两年,其妻陈彩环此时已怀有身孕。次子安类其父,亦是自幼武道天赋超绝,资质过人,饮服龙血后资质更佳,时年十八岁,武道修为已入暗劲大成境界,距离化劲宗师境界仅一步之遥。
卫光出关不久,闻知秦国出兵攻齐,齐国已不战而降,秦迁齐王与齐王室及贵族归秦,齐国亡,秦于齐地设置郡县。
虽天下独余晟国,但卫光与秦绝无和解可能,乃遂整训军队,准备粮草军械,海船业已建造数艘,准备攻秦。
卫光知秦国多为秋收后用兵,故反其道而行之,征召日明人与辰人为民夫运粮,所有准备妥当之后,即刻发兵攻秦。虽晟国军队近年不断募兵,然则辽东郡华族人并不多,与中原远远无法相比,故此时晟国所有军队只有二十余万,所幸有黑龙鳞打造而成的锋利兵器与坚固甲胄,装备数万晟军。
晟军兵分两路,一路出山海关入燕地攻秦,一路乘海船入齐地攻秦。陆路晟军由卫光岳父统率,卫光次子卫安随军征战,海路晟军由卫光统率亲征,两路并举,同时攻秦。
彼时,秦王以十年时间连续攻灭八国,终于一统天下,骄傲之心空前膨胀,自觉王号于己已不适其时,遂令秦国众臣共议之。有人上言古有天皇、地皇、人皇、泰皇,泰皇最贵,当尊泰皇称之;有人上言古有金帝、木帝、水帝、火帝、土帝,土帝最贵,当尊土帝称之;复有人上言可称大皇或大帝,又有人上言可称王中王或王上王,还有人上言辽东郡未灭,伪晟国仍盘踞在外,割据自立,不灭之无以议王号。秦王闻之,深感赞同,也觉辽东郡孤悬在外如鲠在喉,不除不快,遂斩上言之臣以祭旗,乃令筹集粮草,准备秋收后攻伐辽东郡,彻底统一天下,王号之议遂不了了之。
不过十数日,秦国已收到燕地与齐地皆被晟军攻破多地之军情,告急之信纷至秦都雍阳,秦王闻之盛怒,即令三十万秦军入燕地,二十万秦军入齐地,务必彻底歼灭晟军。
然则秦王一时贵人多忘事,忘记晟国君主乃是一介武夫,卫光倚仗自身武道修为高强,出入秦军营地如入无人之境,接连斩杀秦军将领,齐地秦军主将与副将皆死,秦军中二五百主、五百主、百将亦尽数被戮,齐地秦军一如无头之蝇,慌乱不已。
卫光斩杀齐地秦将后,将晟军交与副将统率继续攻秦,他则孤身独行,骑快马赶往燕地战场,至燕地,复斩尽燕地秦军将领。如此,不过数日,两路晟军皆大破秦军,投降秦军皆迁往晟国辽东郡,待战事结束后可迁军属北上辽东郡定居。
自雍阳大营增援燕地与齐地的秦军赶至战场时,晟军已等候多时,严阵以待。此后,卫光多次往返燕齐两地,接连斩杀秦军将领,致使两地秦军统属指挥彻底瘫痪,秦军亦惧卫光之威,兵无战心,士气大失。不过月余,燕齐两地秦军皆大败,降者大半,余者或死或逃。两月之间,共近九十万秦军尽数覆没矣。
秦王闻之,大悲,此时已然无心共议王号,遂召集秦国众臣商议对策,众臣却徒呼奈何。秦王怒,连杀数人,最终决意遣使与晟国议和,要求晟军退出齐地,可于燕地立国,河北之地尽数归晟,河南之地全部属秦,两国以河水为界。
卫光闻知秦国遣使前来,拒之不见,乃令将秦使施以宫刑,待其医治无恙,驱逐秦使归秦传言与秦王,国仇家恨,惟秦血可洗。
秦王得知,盛怒,乃令征召关中秦人成军,又令仅留军十万于雍阳,其余五十万秦军全数攻晟,再遣秦国武道国宗武者尽数随军攻晟,其中亦有一名化劲大宗师。
数日后,晟军与秦军战于燕地长平,其时,齐地晟军至燕地自侧翼攻秦军,卫光亦亲身上阵,接连斩杀秦将,秦国化劲大宗师现身攻杀卫光,秦国武道国宗武者数十人亦参与围杀卫光于战场。卫光舍弃癣疥之疾,先除心腹大患,此秦国化劲大宗师曾三次伤他,其中两次险些令他丧命,卫光深恨之,全然不顾其他秦国武者围攻,全力攻杀秦国化劲大宗师,一刻钟即将其斩于剑下,秦国武者皆惊惧不已,卫光又连杀数人,至秦国武者皆逃,方回晟军大帐中饮服龙血,恢复伤势。
卫光剑斩秦国化劲大宗师,后连杀数名秦国武道国宗武者,令晟军士气大振,秦军则士气大衰。此战,卫光次子卫安身先士卒,连斩数名秦军将领,又率领晟军龙鳞军团连破秦军粮道,阻截秦军退路,以数万晟军包围四十余万秦军于长平,秦军据谷而守,至数十日粮尽,秦军遂降。
卫安乃请其父决之,卫光遂交予卫安自决。卫安深思后,恐秦军降卒太多,全数迁往辽东郡隐患甚大,尽数屠杀亦不利于统治秦地,遂将秦军凡百将以上将领尽诛之,余下秦军降卒尽数迁往原日明旧地与辰地。
卫光闻知,甚慰之,乃令五万晟军押赴秦军降卒迁往晟国半岛异族旧地,其余二十万晟军全力攻秦。因函谷关高大坚固,易守难攻,卫光决定绕路攻取武关,率领晟军先攻魏地,再攻韩地,于一月后攻至武关。
此时,晟军接连大败秦军之事传遍天下,秦军精锐尽丧,令天下大震,八国王室庶子与旁支族人皆蠢蠢欲动,私下招募兵马,囤积粮草,打造兵器,全然不顾被囚于秦国的八国王室君主与王室族人安危,不过旬月之间,八国旧地皆反。
卫光闻之,大怒,乃令次子安率领龙鳞军团邀战天下,不必急于攻秦,凡不服王化者,尽戮之;遵王化者,亦天诛之。
卫安领命率军转战八国旧地,每到一地,凡战前降者,首恶及党羽尽诛之;凡战败降者,被俘后尽坑之;凡据城不降者,城破后尽屠之。数月之间,天下皆闻卫安之名震恐,其名可止小儿夜啼。
卫光率领十七万晟军猛攻武关近月,期间卫光多次独自登上关城斩杀秦军将领,秦军惧于卫光之威,只能据关严守。
不过数月之间,秦国尽收八国之地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此时,秦王已然白发丛生,欲派遣化劲大宗师前往武关坐镇,又惧卫光独自杀至秦都雍阳宫中。然事已至此,惟有赌上秦国国运,此一战,决天下之归属。秦王乃令驻守雍阳大营的十万秦军尽出,增援武关,秦都雍阳城内只余宫城禁卫与城防军。
卫光久攻武关不下,欲孤身前往秦都雍阳斩杀秦王,被部下劝阻,言既为王,当王天下,刺客之举有失王者风范。卫光深感有理,遂遣此部将率兵攻武关,三日内不克武关,斩之,此谓王者风范也。此晟军将领急攻武关三日不克,遂亡,享年四十。
又数日,武关增兵十万秦军,卫光自知一时无法攻克武关,预料秦国关中腹地已无甚兵力,卫光乃令岳父率兵继续急攻武关,他则悄然前往秦都雍阳。
至雍阳城内,卫光并未急于杀入雍阳宫中,而是惟恐秦王子嗣逃脱雍阳,当以绝后患。卫光潜藏于秦王近侍郎中令府中,次日,郎中令回府,卫光遂现身,逼问其秦王子嗣有几何,各居何地,可有外出不在雍阳城中者,郎中令惊恐不已,皆据实相告。卫光大感满意,乃留其命,交予郎中令一瓷瓶,令其返回雍阳宫中,献与宫中化劲大宗师,言此谓龙血,数滴即可突破至返真大极巅境界。
卫光放郎中令离去,遂按图索骥,逐一拜访居于雍阳城中之秦王子嗣,无论男女老幼,数个时辰后,卫光终于一一拜访完毕,乃向雍阳宫飘然而去。
郎中令返回雍阳宫,依令行事,寻至化劲大宗师,将龙血献上,并依照卫光所言言之。化劲大宗师闻之,顿时大喜,赏千金与郎中令,乃回闭关处,先用银针试毒,确认无毒,即刻饮服一滴,顿感内力有所增长,气力亦有所增长,遂尽饮之。
化劲大宗师感受内力大大增长,喜出望外,当即闭关修炼参悟武道,以期突破更高武道境界。数时辰后,龙血淫性逐渐显现,恰在此时,一名衣著单薄的宫女进入其闭关内室中,化劲大宗师顿时心生淫念,当即停止修炼武道,欲与宫女行巫山云雨之事。宫女大惊,遂慌忙跑出内室,化劲大宗师紧追其后,甫一奔出内室,忽而迎面一拳正中其心口,化劲大宗师顿时遭受重创,心脉破裂,体内内力紊乱不息,偷袭之人又一脚正中其下阴,化劲大宗师萎靡倒地,偷袭之人再一脚正中其太阳穴,三击过后,秦国武道国宗化劲大宗师卒,享年七十六。
卫光以有心算无心,以有备算无备,不过十数个呼吸之间,立时击毙此心腹大患,乃遂大摇大摆入秦王寝宫中寻找秦王。
寻至秦王处,其正辗转难眠,夜不能寐,卫光见其满头白发生,顿感失趣,并未打扰其彻夜难眠,于秦王寝宫书房中留书一封与秦王,卫光便隐入夜色之中,飘然离去。
次日,秦都雍阳城中爆发惊天血案,秦王室嫡系血脉尽遭屠戮,上至九十九,下至不会走,老少同升天,鸡犬皆不留。
秦王闻之,面无波澜,乃下最后秦王令,薨后葬于历山王陵,陪葬之物增加秦王六玺与秦国玄鸟旗以及一只黄犬;王号之议,来生再议;谥号定为秦始终王,庙号废止。
同日,秦王薨于雍阳宫中,秦国举国皆哀。
数日后,晟王卫光传檄天下,秦运终,晟运始,敢起乱,天诛之。
又数日后,卫光率晟军进入武关,接管关中之地。过三月,卫安逐一平定八国旧地之乱。
十月初十,卫光定都关中,举行登极大典,合四皇之皇,五帝之帝,始称皇帝。墨巧倩为皇后,长子中为皇太子,长子妻陈彩环为皇太子妃,次子安为冠军侯。
同日,卫光长子中之子出生,卫光为孙取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