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猫爵士

https://img.ppxs5.com/8a/54/3c082408f3.jpg

首页 >> 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 帝国时代造反实录最新章节(目录)

第三百二十六章 康熙想赌一把大的!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张叹三人跟索额图一行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拉锯谈判,最终达成的谈判条件是长江以南归楚国所有,包括现在还在满清手中的浙江,安徽以及南京等地,其中还包括东南的福建和广东两省。

除了割让这些土地之外,另外清廷还要赔偿楚国白银六百万两,黄金十万两,牛羊十万头,另有粮食一百万石。

这些钱财物资需要在半年之全额交付,若是到期还没有付清的话,那合约就自动作废,楚国将会越过长江继续向北进军,而且再不会跟清廷进行谈判。

根据合约约定,长江以南目前仍然在清廷手中的土地,楚国将派出军队接手。

当地的清廷官府以及清军必须在限期内撤走或者选择就地解散。撤走之时不允许带走府库的官银和粮食,不许裹挟百姓。

若有愿意主动跟随清廷官府撤离的,楚军允许离开,但是不允许携带大量物资。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人走可以,东西不能带走。

沈墨看完张叹呈上来的合约草案,沉吟了起来。

张叹看了看沉吟的王上,低声道:“王上,臣本来还提出过让康熙去掉帝号,降为王爵。但是索额图对这一点反应很激烈,所以臣最后就没勉强。”

沈墨开口笑道:“你这个胃口有点大啊。康熙不是李后主,也不是陈后主,绝对不可能接受这一条的。别说去帝号了,就是目前这些条款,我敢肯定康熙也是绝对不会同意任何一条的。”

康熙毕竟是康熙,虽然因为楚国的连续胜利,让楚国上下对康熙生出了轻视之意,觉得康熙也不过如此。

但是毕竟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君主,并非原本时空之中他那些后世不肖子孙能相比。

这么苛刻的条件,康熙答应的几率比让他跟崇祯皇帝一样吊死在煤山上那颗歪脖子树上的几率还要小。

康熙毕竟有他的骄傲在,谈判本就是一个缓兵之计的幌子,所以根本不可能接受这些条件的。

听王上这么说,张叹有点拿不准了,迟疑道:“王上,臣鲁钝。既然王上认定康熙不会同意这些条款,为何还要让臣等跟索额图谈判呢?”

张叹倒不是觉得王上故意折腾自己,只是有点搞不懂沈墨的真正想法。

沈墨拍拍手中的谈判草案,笑道:“谈判当然要谈判了,你们做的很好,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期。此事已了,该给你们记得功劳不会少的。至于其他的事情,以后你就会明白的。”

王上没有解释,张叹也不好再问。

沈墨让人将于成龙和王夫之还有戴文胜等重臣请进宫来,然后给他们看了那份条约草案。

王夫之看完后错愕道:“索额图竟然会答应如此苛刻的条件?”

于成龙也皱眉道:“按照常理来说,如此苛刻的条款索额图是根本不会答应的,但是他竟然答应了。可是康熙定然是不会答应这其中任何一条的。”

戴文胜笑而不语。

沈墨点点头道:“就连两位相公都觉得这些条款太过苛刻,康熙不会答应的,更何况康熙本人呢。不过我们原本也没指望康熙能真的答应这些条款,这次的谈判本来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就是康熙施行的缓兵之计。老戴,你说说最近清廷的动向。”

两位老先生看向戴文胜。

戴文胜拿出几张纸起身呈给沈墨后落座开口道:“王上,两位相公,根据可靠消息,从索额图南下之时开始,清廷已经开始从山东和河南以及江苏等地调集大军向着南京附近聚集。虽然他们并没有大规模的调动,而是分散开来,以小股行军,夜间行军的方式秘密向着南京方向靠近,但是却依然被我们的人给察觉到了。根据估算,清廷此次调集的军队总兵力不下十万人。真实的数字应该会更多。”

王夫之惊诧道:“康熙这是要做什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于成龙皱眉道:“显然是这样的。康熙从来都不是轻易认输的人,这次派索额图南下谈判本就是为了麻痹我们。看来他是想在南京打一场大战了。”

沈墨示意戴文胜继续说。

戴文胜道:“另外,还有可以确定的消息,康熙从北京派出了大约三万人左右的清兵沿着大运河南下。这三万人应该是康熙从京营抽调的人马,大部分配备的都是火铳,还有相当数量的火炮。目标显然也是南京。”

“除了秘密调集军队,康熙还下令南京附近的各地官府征发了大量民壮编成辅兵,一方面来运输辎重,另一方面也能充当炮灰。”

“种种迹象表明,康熙是想和我大楚在南京进行一场大决战。”

沈墨接过来开口道:“显然,康熙根本没有想过和谈,一切都是为了为了拖延时间,这些动作都充分证明了我们之前的判断。”

王夫之道:“那这次的谈判就完全没有意义了。戴指挥使,清廷这些军队现在到了哪里?距离南京还有多远?”

戴文胜道:“根据估算,大部分的清军会在半个月之内抵达扬州附近。他们应该会在扬州集结,一部分渡江进入南京,一部分留在扬州,这样江南江北都能扼守了。”

王夫之吃了一惊,看向沈墨道:“王上,老臣虽然不懂军事,但是看起来形势已经对我大楚不利啊。我们是不是也要调集大军沿江布防,阻止清军渡江。”

于成龙皱眉不语,显然也有同样的担心。

但是看着神色平静的沈墨,他的担心又消散了许多。

王上显然早就有了应对之策。

“王上是否已经调集了大军在南京附近布防了?”

于成龙问道。

沈墨摇摇头道:“并未。安徽此时仍然在清军手中,更遑论南京了。此时安徽芜湖附近只有咱们的水师,并没有其他军队。”

于成龙这就有点搞不懂了,难道王上真的一点都不担心清军趁机反攻吗?

王上难道是被之前的一连串的胜利给冲昏了头脑,所以有些膨胀了,对康熙产生了轻视之意?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作为臣子一定要好好劝谏一番。

“王上,此次康熙调集大军南下,显然所谋甚大,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啊。”

于成龙开口劝谏道。

沈墨微笑道:“于山公所言极是,那以你之见,应该如何应对?”

“臣以为当派遣一员大将沿江防守,以防清军趁机反扑。清军虽然来势汹汹,但是水师几乎已经损失殆尽,我军可利用水师的强大优势来扼住清军的反扑,然后待挫败清军的锐气之后再伺机反攻,形势应该就能稳住了。”

沈墨点点头道:“于山公的对策很稳健。我已经传令给铁牛和程凯了,调集他二人回来主持北方战事。”

于成龙松了一口气道:“王上果然早有应对。牛将军善攻,程将军善守,有他们两位坐镇,当可无忧。”

沈墨微微一笑,又扭头看向戴文胜问道:“铁牛和程凯现在到哪里了?”

戴文胜回答道:“按照时间估计,铁牛此时应该已经到了剑阁附近。程凯应该到了南昌附近。”

于成龙心中一松,但是忽然想到了什么,表情惊讶地看向戴文胜:“牛将军不是应该去长江一线吗?为何跑到了剑阁?”

王夫之也是一脸疑惑地看着他,搞不懂这是什么操作。

剑阁是从四川进入汉中的必经之地,剑阁一失,就可以长驱直入直入汉中了。

剑阁跟芜湖根本就是南辕北辙,相差数千里之远,所以于成龙才会有此一问。

戴文胜看了看沈墨,沈墨微微点头,这才解释道:“两位相公不用担心。王上对于康熙此次的动作早有应对。防守长江一线的任务由程凯将军承担,而铁牛将军则是要率兵从四川攻入汉中,然后进逼西安,威胁康熙的侧翼。”

于成龙和王夫之对视一眼,然后看向了沈墨,显然不明白沈墨为何会做出这种应对来。

敌人在江南,你却把大将派到了北边,这实在让人看不懂啊。

沈墨看着两位老先生一脸疑惑,也就简单了解释了一下自己这么做的原因。

康熙不顾北方民乱四起,还要调集这么多的军队向南京附近聚集,无非就是想要保住江南,保住他大清的钱袋子和米袋子。

因为康熙深知江南的重要性。如果江南失陷,那北方也必然会大乱。

到时候民心背弃,士兵沮丧,官员逃窜,不等楚军打到北京,整个清廷内部就会先乱起来。

所以康熙的意图很明显是想赌一次,跟沈墨来一次大决战。

如果这次能在江南重创楚军,那么清军就会士气大振,清廷内部也会重新稳定起来,康熙的威望也会得到巩固。

就算不能重创楚军,那么只有能守住南京,守住江南,康熙也就有了稳定北方局面的时间。

而且沈墨猜测康熙这么做还有一层原因,就是想要借此牵制大量的楚军,让楚军没有多余的兵力去南下攻略广东和福建。

这样就给了广东福建两省的清军反攻的机会,到时候清军就可以两面进攻楚国,形成反扑态势了。

这当然是最理想的境况,现实不可能完全按照康熙的设想去进行的。

只不过康熙此时也没有太多的办法了。

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沈墨笑道:“康熙的算盘虽然打得好,但是我们却不能被他牵着鼻子走。他打他的,我们打我们的。我们有强大的水师,程凯再率数万人的陆军配合,再调动数万守备军沿江设置警戒哨,各村寨设置联保措施,清军大队人马要想过江基本上不可能的。就算小队人马偷渡过来,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而且我们各村编练的农兵也不是摆设。只要他们敢过江,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如此一来,我们只需要用水师和数万陆军,就能牵制数十万清军。清军过不了江,但是又担心我们过江偷袭,这十几万清军也不敢轻易撤走。十几万大军每日的吃喝拉撒的消耗可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足以对清军的后勤造成巨大的压力。两位想一想,为了维持这十几万大军的消耗,会发生什么事情?”

于成龙道:“清军必然会就地筹集粮食军饷,江南必定首当其冲。只是江南此时民乱四起,清军若是再勒索压榨百姓,只会让更多的百姓仇视清廷,变成乱民。届时,这些乱民必然会在后方骚扰清军,清军必然要派兵镇压。江南百姓跟清廷之间的仇恨就会越演越烈。恐怕假以时日,整个江南都会沸反盈天啊。”

说到这里,于成龙完全明白过来,击掌高声赞道:“王上这一招果然高明啊,老臣果然愚钝,看来真的不适合统兵打仗啊。”

楚军只要用水师和一支偏师就能牢牢地将大量清军牵制在江南一带,而且还会因此激化江南百姓跟清军之间的矛盾。

那些江南百姓组成的义军则会在殿前司的人指挥下不断从后面袭击清军,清军前后受敌,疲于应付,久而久之,就会不战自溃。

而铁牛这一支楚军则沿着剑阁攻入汉中。

更会让康熙顾此失彼。

于成龙忽然又想起一事道:“王上,那陕西总督王辅臣听说可是个悍将,铁牛将军要进攻陕西恐怕不会那么轻松的。”

沈墨笑道:“于山公提醒的是。不过王辅臣这个人不足为惧。”

于成龙有点不明所以,但是看沈墨没有说下去的意思,也就没有再问。

王辅臣沈墨自然是不会忽略的,关于此人的信息殿前司早就收集了许多。

早在吴三桂准备叛乱之前,王辅臣就是陕西提督,手握重兵。

此人贪财,所以吴三桂派了孙子吴世蟠前去拉拢王辅臣,并且送去了大量的金银财宝。

王辅臣贪财,而且见吴三桂势大,所以就答应了吴三桂的拉拢,跟着吴三桂一起起兵反清。

结果后来又见形势不妙,他又重新投入了清廷的怀抱。

他一投降,吴三桂的侧翼就危险了,最终败亡的更快了。

吴三桂死了后,康熙给王辅臣升了官,让他当了陕西总督。

但是此人却一直战战兢兢,生怕康熙会秋后算账。

所以沈墨在了解了这一点后,让戴文胜派人去接触此人,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所以沈墨才会有这么一说。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