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穿赵桓——睁眼汴梁被围

老墨成仙

https://img.ppxs5.com/84/a7/6ad962f5e2.jpg

首页 >> 魂穿赵桓——睁眼汴梁被围 >> 魂穿赵桓——睁眼汴梁被围最新章节(目录)

十三章:二百对瓶子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连续的失败,让金军一方的步兵,无论是郭药师的常胜军步兵,还是金人在燕山地区抽调的佥军,士气都肉眼可见的低落下去。

相反,开封城的守军士气开始节节攀升,对金军的畏惧在大幅减弱。

连续的胜利,让负责守城的李纲声名鹊起,成了开封城家喻户晓的人物。

赵桓也趁机让内侍们向外宣传,建立大功的配重式投石车是皇帝从太祖遗留的兵书中发现的。

于是这种新式投石车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太祖砲”……

连续的胜利让开封城的官民百姓都喜气洋洋,但让赵桓郁闷的是,建议议和的人更多了……

确定了金人破城的几率不高,历史的走向并没有被自己这个蝴蝶煽动到不可预测的深渊,赵桓就将注意力从菜市场一样的朝堂移到了其他方面,每天的议政会议都只是去装一装泥塑,任想要议和的大臣们喊破了喉咙,他也只是装聋作哑。

赵桓将注意力放在了自己的小发明上,确切的说是玻璃上……

前面说过,要直接将砂子烧成玻璃,需要两千六百度的高温。

但是如果能在砂子中加入生石灰和碳酸钠之后,玻璃的形成温度就会降低到1500度。

虽然在宋代的技术条件下,要让炉温维持在1500度,依然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这个时代玻璃的生产本身就不需要窑炉温度维持在超高温度,只需要炉内局部积温能达到要求,就能产出玻璃。

比如以前工匠们在没有加入生石灰和碳酸钠的时候,也能少量的产出玻璃制品,这就说明,他们的窑炉在局部甚至能积蓄到2600度的高温。

当同样的窑炉条件,玻璃的产生温度下降了一千一百度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答案是,玻璃的产量会呈几何倍的增长。

当加了皇帝给的神秘白色物质后,将作监,琉璃作的大匠刘宝成在打开窑炉的一瞬间差点没疯了!

往常开炉后,琉璃匠们需要先将炉料洗净,然后像淘金一样,一点点的翻找炉料,一炉装几百近砂子,最后能翻出几两碎玻璃都算是运气极好了,大多数时候都是一无所获。

但这一次呢?满窑的玻璃啊!

炉心那里,直接是磨盘那么大一整块啊!

这是什么!

这是宝石啊!

磨盘那么大的宝石!你敢相信?

事情很快就惊动了李佖,他到现场一看,也差点疯了。

之后,他就连滚带爬的冲去皇宫,向皇帝报告这一吉兆。

赵桓很快在浩浩荡荡的仪仗的簇拥下来到了琉璃作。

他在李佖的带领下,穿过杂乱的厂作院子,来到已经冷却的窑炉前,向里一看,只见炉子底部一团浆糊,只有中间磨盘大小的区域是纯玻璃,再往外就是玻璃中混杂着大量的沙砾杂质,到了最外围,就是大量砂砾被少量玻璃凝结在一起了。

对于这一炉脏兮兮的玻璃,赵桓其实没有太大感觉,对于任意一个现代人来说,这样难看的玻璃都和砂砾没有太大区别。

不过他还是装作十分高兴的样子,当场宣布,这是祥瑞,吉兆,是列祖列宗保佑。

之后,赵桓询问了刘宝成,这些玻璃接下来怎么处理。

这个皮肤黝黑的老匠人告诉他,这些玻璃会被敲碎,仔细挑拣后,送入小窑里重新烧软,然后进行压制或者吹制。

赵桓将李佖叫到身边,对他说道:“还记得我那天给你的另外两种粉末吗?”

“小炉烧造的时候,将这两种粉末放入少许,放多少我也没数,你们试着放,比如一个一尺多高的葫芦,里面放上一钱先试试……”

“这是我在宫内秘藏的典籍里面看到的秘方,放入红色粉末后,据说能烧出红色玻璃,放入黑色粉末能烧出蓝色玻璃。”

“你们多试几次,争取烧出最漂亮的器皿出来。”

“明白了,官家放心。”

……

李佖果然用心,第三天就给赵桓送来了两件玻璃器,一件宝蓝色的葫芦,一个火红色的细颈瓶,对于没有见过现代玻璃的古人来说,这两件东西确实美的惊心动魄,但在赵桓看来,这玩意怎么看,怎么透着一股廉价低级的感觉……

看着身边几个内侍,甚至包括梁师成这种历史著名的大宦官都望着玻璃瓶双眼放光,赵桓忍不住有些好笑。

他向李佖问道:“这样的玻璃器,如果拿去出售的话,能卖多少钱?”

李佖有些意外的看着皇帝,“官家,这是无价之宝啊!即使波斯商人不远万里运来的彩瓶,也没有如此秀美浓艳的啊!”

赵桓想了想,回头问梁师成,“梁太监,如果我把这两个瓶子卖给你,你出多少?”

梁师成想了想,说道:“怎么也得十万贯!”

赵换点了点头,对李佖道,“给琉璃作的匠人说,这样品相的玻璃器,出一件,我赏钱五贯,让他们辛苦一些,说不定,还要靠这些东西把城外那些瘟神送走啊!”

李佖和梁师成闻言不由动容,如此宝物,皇帝看到后不想着私藏,反而想着拿出来退敌,这是何等的大公无私啊!

“官家放心,臣必定督促匠人们日夜赶工。”李佖道。

赵桓挥挥手道:“不要逼的太紧,玻璃匠人本就不多,累病累死了,你上哪儿找人去?现在料多了,你让年轻人多上手练习,别怕废料。”

“对了,给你的白料还有吗?”

“已经不足再开一炉了。”

“这次回去,再带一桶回去。”

“是。”

看着李佖的背影,赵桓喃喃道,一对瓶子十万贯,就算折五万两白银,一千万两就是……二百对瓶子……

……

李佖送来玻璃瓶后的第二天,张悫也进宫报告了一个好消息,官家要的铜管子铸好了。

赵桓再次出宫,直奔军器监。

在军器监的物料场上,一个两尺长的铜柱子正躺在两根木枕上。

赵桓蹲在铜管旁边看了半天,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根铜管子外表光滑,内径也比较匀称,他将一根提前准备好的八分真经的木棍塞进管子,也能一塞到底。

他站在场子上四下张望,看了片刻,回头询问张悫,“这城内那里有无人居住的空地?”

张悫道:“官家,这开封城里,寸土寸金,早就没有空地了,就连禁军的校场都盖成房子卖给百姓了。”

禁军的校场被开发成房地产这事,赵桓恰好知道,他还知道,这是高俅干的好事,他以前在某本穿越宋朝的小说里看到过。

既然城内没有空地,难道要去城墙上试炮?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