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引火松果

https://img.ppxs5.com/be/eb/e489994bba.jpg

首页 >> 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 >> 大明:开局摊牌穿越者,老朱懵了最新章节(目录)

第570章 蚕食草原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徐允恭与徐妙云说出的策略,老朱虽也称赞,但面上却无惊喜之色。想来这两个策略,本就在老朱原定的计划当中。询问他们,只是一种考较而已。

但自己不同,自己已经参与了大明国策的制定,既然此番还特地遣人召自己进宫,就不会只是话话家常,这已然是一次事关大明未来的奏对了。

徐达对于经营草原表现出了难处,为了使华夏的影响力拓展到草原,自己也该殚精竭虑才是。

朱肃深深思考了许久,席中,无论是老朱和马皇后,还是徐达与徐家姐弟,皆静静的不作打扰。良久,朱肃方抬头道:“既然如此,小侄便说一番不成熟的想法。”

“徐叔叔想要经略草原,小侄认为,重中之重,还是在商道。”

“商道?”徐允恭凝眉。“蒙陛下恩德,已将毛纺厂交予父亲之手。命父亲凭之经略草原。”

“但经略一地,终究靠的还是人手……毛纺厂有日进斗金之能,还能以毛衣之利,让草原诸部从羊毛之中获利,使其归心,却终究不能凭空增长出人手……”

“是。故而,我的意思是,将毛纺织机这项技术公布,让我大明的商人,也能从这一项新兴产业之中分一杯羹……”

“公布?”徐达疑惑道。“若是公布,毛纺厂之利,岂非有所减损?若是金钱再不足,岂非更难经略草原荒僻之地?”

“表面上看确实如此。”朱肃道。“但是,公布毛纺技术,却也有其益处所在。旁的不说,近年来我大明皇室与徐家,单凭毛纺每年可获利白银数十万,如此,还只是将毛线行销江南、顺天两地而已。”

“我大明广有四海,便连江南之地,入冬亦需毛衣御寒。莫论江北诸府的黎民百姓。还有军中士卒,如今仅顺天、辽东边军配发了毛衣,尚有百万军户冬日仍无可御寒。我等先时推行毛衣,便是为了天下人人有衣穿、冬日人人不受冻。公布技术,不过是使其他商贾共同襄助我等,将毛衣推销至四海之地。”

“且我等自己的利益,想来也不会减损太多。”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市场太大,仅凭朱、徐两家,是垄断不完的。不如分了出去,大家一起来吃这块蛋糕,不必藏着掖着忧心树敌。

“小五儿说的对。你我两家都是国朝大家,吃占太多,是祸非福。”马皇后点头道。“皇家吃占的多些,留给百姓的自然就少些。百姓冬日有衣可穿要紧。”

诸人皆点头。朱肃继续道:“既然公布了毛纺技术,那么,天下间定然会有无数商贾投钱建厂。既有厂房,那么自然也该有原料。原料从何而来?要知我大明重农,关内之地,是定然不允准圈用饲养羊只的。那么,商人们只能来草原上买。”

“有商人前往,草原之上,自然便有了人气。有了人气,还怕聚拢不到人手吗?”

徐允恭眼睛已然亮了起来:“妙啊!一桩技术问世,足可使草原地覆天翻!若是草原上时常有汉商来往,虽是异域,却又与中原何异?”

徐达亦是点头不已。

“还没完呢。”朱肃笑道。“徐叔叔可知,瀛洲有一处名为‘堺港’之地?”

“略有所闻。”徐达点点头。“听闻,是殿下与军中将士们,在瀛洲临时修出的一块港口?”

“此时已不止是港口了。”朱肃道,语气之中,颇有几分自满。“如今的堺港,已成我大明瀛洲宣慰司手下重镇。”

“堺港之中,倭商、汉商,甚至红毛色目商人,来往不绝,虽尚不及苏杭之繁华,但论及占地人口,已可比倭国旧日之京都。”

徐达、徐允恭等皆讶然。堺港不过是由区区数千明军临时建起的港口,如今,竟已经成为了一座繁华港城?

“论及原因,正是因为堺港与我大明,有海上商道相连。借助商事,才使得这原先杳无人烟之地,成为了我大明于海外的一处繁盛之所。”

“我华夏若想真正掌控草原,亦要似修建堺港一般多修城池,方可倚之为基业。且纵有商人往来草原,却皆是今日来,明日回。若无城池庇护,他们终究只是过客,也不会在草原安居的。”

“故而,小侄的想法是,需辛苦一些,在草原上修出道路。所谓‘要想富,先修路’,有了道路,再在道路边修建榷场,自能引得商贾云集。还可将榷场周边空置的草原经营之权交予商贾,寻蒙人采买羊毛,终究没有自己养羊放牧来的经济实惠。若是草原上遍布汉商牧场,自然也会有汉商子弟移居草原。这些人,便是徐叔叔最先可以倚仗的根基。”

“商贾在草原上扎根安居,自然会寻求安身与便利,那么,他们亦会自发经营榷场。便是修筑城墙时寻他们资助,他们想必也会慷慨解囊。毕竟城池保护的是他们自身的安危与财富。”

“这样一来,无需我等事事己身损耗资财,自有商人襄助建设草原。路修到哪儿,榷场设在哪儿,我汉家城池就能修建到哪儿。有了城池,便可安居,之后再继以教化、发展,时过境迁之后,安知草原之上,不会又成一块华夏乐土?”

朱肃一口气说完,借用商贾之力,这,才是“羊吃人”最为可怕之处。

只要有利可图,商人们哪里会管草原苦寒,必当蜂拥而至,蚕食草原……而现在的大明,需要的正是这种蚕食。

“好,好一个‘要想富先修路’!”老朱大喜。“借商贾之力,拓展咱大明的版图,此策甚妙!”

“天德,草原诸事初创,正该群策众力。拉拢商贾,此亦不失为一大良方。你可莫要抠抠索索,不舍得出那点子修路钱。”

“是。今有水泥,修路之成本已然大幅降低,臣自然不会因吝啬那些小钱,因小失大。”徐达回道。须臾又感叹道:“终究是今非昔比,毛纺、水泥,两项小小革新,竟成了开拓天下之关键。”

“今后若再见有人说这些是奇技淫巧,臣便该拔剑了。此正是国家开拓之基,谈何淫巧?”

众人大笑。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