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
中书省,政事堂。
一众宰相执政端坐在自己的座位,批阅着手中来自于朝廷各部,天下各州呈交中书的劄子,关乎数千万百姓的生计,可能就在他们笔尖的移动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曹利用也位于其中。
身为枢密使,他其实应该在掌管军政的西府枢密院坐班,东府中书省则是掌管政务的地方,可但凡遇到要事,两府重臣还是会聚一聚的,不会那般泾渭分明。
然而当真正聚众议事时,听得曹利用洪亮的嗓门,甚至时不时抢白首相王曾的话,其他人不免暗暗皱眉。
曹利用和王曾的矛盾,早就不是秘密了,最初始于争位次,如朝廷各种谢恩仪典时,唱名的先后,座次的摆放,都很有讲究,王曾任副相时,按照规制,地位已经在那时的枢密使曹利用之上了,但曹利用霸道地排座在前,后来王曾正式升任宰相,曹利用还想借着功勋旧臣的资格,压对方一头,结果被王曾巧妙化解,曹利用仍然觉得很不服气,“班既定,而利用怏怏不平”。
直到后来张耆升为枢密使,曹利用担心这个人要取代他,才收敛了一段时间,但很快发现张耆完全争不过自己,地位依旧稳固,又嚣张起来。
所以此时此刻,明明机宜司上报的是犯人不幸身亡,曹利用却要直接定性:“老夫还是这番话语,赏罚不均是朝廷大忌,机宜司擒获贼人,验明真身,乃契丹人无疑,此等贼子入我国朝,定是图谋不轨,还不知要掀起多大动乱,幸得机宜司查敌在先,将其擒获,如何能不赏?”
王曾语气沉稳坚定:“战前侦知,机宜行事,方为首要,机宜司虽擒获契丹人,然未定身份,未得口供,便是未见事功,遽蒙恩泽,恐致人言啊!”
“国朝承平,已非战时,曾经那套叙功之法,早该改一改了!”
曹利用大手一摆,他常常将自己的功劳挂在嘴边炫耀,但为麾下争功时马上又灵活地变更:“这等辽人谍探,多死硬顽固,擒获本就是功劳,若挖不出更进一步的情报,就不得奖赏,岂非冷了上下之心,日后谁还愿意奋力擒贼?”
这明显是偷换概念的诡辩,王曾却不再与其争辩。
在机宜司的事件中,王曾身为群臣之首,本就处于中立的一方,他既不认可曹利用借题发挥,咄咄逼人的揽权姿态,也不愿看到太后摘果子,将机宜司收归己用,所以点到为止。
那么理所当然的,接下来出面对峙的,就是两府里最坚定的太后党张耆了:“曹枢密,机宜司是你力主重建,自是愿意为部下争功,然朝堂也有法度,功就是功,过就是过,总不能莫名死了重要的囚犯,也不闻不问!何况机宜司还多有排外,太后任命的提点大荣复,被他们挤兑得都无法待下去,这也是立功的表现么?”
面对这番质问,曹利用斜了张耆一眼,开始对人不对事:“政事堂中,张枢密还是称老夫为侍中为好,不然两位枢密使,倒是教几位相公分不清了!”
这话不仅居高临下,更带着羞辱的意味,虽然两人也是一贯的不和,但张耆也没想到曹利用会这么说,面色顿时变了。
然而就在这时,陈尧咨开口:“曹侍中要为机宜司定功,不知以何名?”
曹利用眯了眯眼睛,倒是没想到陈尧咨也会出面反对自己。
这位刚入两府的枢密副使,资历和威望相对最浅,他是半点不惧的,但对方之前权知开封府,抓获了不少要犯,辽人谍细在官家生母案件中的推动也是对方查明的,机宜司实质上是摘了这位的果子,多少有些理亏,何况一位枢密使,一位枢密副使都站出来与他对着干,不免给东府看了笑话……
有鉴于此,曹利用干脆不答,一锤定音:“昔日澶渊之盟,今日机宜察事,老夫这一辈子,便是与辽国耗上了!接下来的御前奏对,亦是这番话语,一切听从太后与官家定夺便是!”
眼见这位又开始倚老卖老,一群宰执重臣眉头微皱,不愿跟着对方的节奏走,也干脆闭上了嘴,重新低下头,看向桌案上的奏劄。
曹利用得意地扬了扬嘴角,拿起手中的劄子,随意地翻开,发现是外交奏报,辽人的使节团又要来了。
按理来说,接待使节并非枢密使的工作,但恰恰是曹利用的过往经历,出面接待过不少次辽人使节团。
当年宋辽交战,真宗派曹利用去议和,要求是不割地,辽人就算索取百万贯,也可以答应,“如事不得已,百万亦可”,但寇准听到之后,又把曹利用叫过去,告诉他如果敢答应辽人的非分之想,回来就杀了他。
等到谈判回归,问到钱财多少,曹利用缓缓竖起三根手指,真宗看了险些晕倒,颤声说着,三百万贯未免也太多了,结果曹利用回答,不是三百万,不是一百万,是三十万。
这等欲扬先抑的大喘气,果然让真宗龙颜大悦,从此之后曹利用平步青云,十几年间就做到了枢密使之位,谈不上权倾朝野,也是威势赫赫。
所以他能看得起谁?
自从寇准、丁谓去后,如今的满堂宰执,皆插标卖……皆后辈尔!
言归正传,宋辽两国自从成为兄弟之国后,使节来往频繁,不仅是正旦等重要的节日,天子、太后的寿诞,双方都要派使臣去贺礼,到了后面想要成为两府重臣,出使辽国也成为重要的资历之一。
辽国那边同样如此,来宋的都是有一定地位的贵族,回去后往往会受到重用,也不好对付。
此次的使节团,就是冲着太后的生辰来的,如今是十月中旬,刘娥在十一月下旬过生日,使节团确实该带着礼物抵达,那就安排接待呗,反正又不是头一回了……
曹利用不经意地看着,然后发现此次的辽国正使萧远博,还特意写了一封私人书信。
里面的言辞十分客气,先是一番仰慕国朝的赞词,接着提到了他的儿子:“犬子心性顽劣,不服管束,一向仰慕贵国京师繁华,偷偷出了使节团,提前来汴梁游览,望寻到后,善待之!”
信后面具体描述了他儿子的体貌特征,还有随身带着的物件。
曹利用露出明显的不耐之色。
这种事情听起来荒谬,实际上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自从两国停战后,辽还真有不少贵族子弟,跟在使节团里来宋旅游,参加上元节等热闹的民间节日,历史上据说辽帝耶律洪基当太子时,甚至跟着使节团偷偷跑来汴京玩耍。
宋廷对此挺头疼的,不让他们来吧,显得国朝没气度,但让这群辽国贵人来,又往往会乱了规制章程,接待的官员被搅得一个脑袋两个大。
“交予鸿胪寺去办吧!”
曹利用也感到不耐,准备交给下面的官员多多历练,大笔一挥,加以批阅。
可就在他将书信放到旁边,准备忙下件事情时,眉头一动,脸色陡然凝固,重新将辽国正使的信拿起,速速扫了一遍,马上起身。
在其他宰执莫名的注视下,曹利用走出政事堂,唤来心腹,将信件递了过去:“去机宜司,将此物交予刘知谦!快!”
……
“契丹正使萧远博的儿子……偷入京师游历……不好!!”
刘知谦展开书信,只是看了一遍,就觉得天旋地转。
他深吸几口气,多少还抱有些许侥幸,对着手下道:“去将死者的随身包裹取来!再将孙提点请来!”
孙永安来的比死者的遗物快,走进屋内,就看到刘知谦脸色苍白地坐着,立刻知道不对劲:“发生什么事了?那渤海亡国奴又来放肆了?”
刘知谦摇了摇头,将信件递了过去。
孙永安接过看了,先是有些不明就已,但很快脸色也变了:“我们抓住的那个人,不会是这位辽国大使之子吧?”
刘知谦轻叹:“如今看来,很有可能。”
“不!不可能!”孙永安拍案而起,断然道:“这个人扛了整整七日的用刑,什么都没说!不是受过专门训练的谍探,哪有这般意志?”
刘知谦缓缓地道:“他受刑的途中,还是说了不少话的,尤其反复解释了,自己不是辽人的谍细……”
孙永安厉声道:“但他没有说自己是辽国大使的儿子啊,连完整的姓名都未说出,只知姓萧,他要是上报身份,我们肯定也会派人核实,岂会这般折磨?”
“你还不明白么!昨日大荣复的话没错,我们急于立功,中了‘金刚会"的算计了!”
刘知谦闭了闭眼睛,低声道:“盗门的消息是故意透出来的,他们很清楚,我们一旦拿了这个契丹人,肯定会将之当成‘金刚会"的人员,严刑拷打,等到身份揭晓,已然铸成大错,没了回头之路!”
孙永安身躯一晃,缓缓坐下,惨然道:“不分青红皂白,将使节之子抓入牢中,活生生打死,这要是降罪下来……我等的前程……”
刘知谦凝声道:“我等获罪是小,关键是当辽国的使节团入京后,对方会如何借机生事,让国朝难堪,扰得太后的寿辰不宁!偏偏还不得辩解,不然更失国体!”
之前陈尧咨问曹利用,要为机宜司请功,准备以什么样的名义,这其实是一个很犀利的问题。
现在是太平年代,宋辽固然暗斗,却不愿意明争,再度掀起战乱。
所以有些事情,是不能放到明面上说的。
被辽人谍探阴谋算计,让本就不是亲生母子的太后和官家爆发矛盾,现在要报复回来?那丢的是自己国家的脸面!机宜司的建立,官方的说辞都是为国防计,半点没有提及辽人谍探……
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明明知道中了算计,宋廷这边也得捏着鼻子认下,不然怎么说?我们要抓“金刚会”的谍探,结果错抓了大使的儿子,一通审讯把人逼死,什么都没问出来,那不是废物中的废物?
就在这愁云惨淡的气氛中,死者的随身之物送过来了,钱财、衣物、佩刀、饰品,还有一块精致的玉佩!
机宜司妥善保管,本以为是接头所需,没想到早就算计好了,是证明身份的信物!
身份确定,刘知谦彻底摒弃了侥幸,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仵作的验尸结果出来了么?这个契丹人到底是怎么死的?我们去刑房!”
孙永安却不动身,眼珠转了转,压低声音道:“我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尸体一把火烧了,辽人使节如何证明,他那偷跑出来的儿子,就是死在了我机宜司中?”
刘知谦冷冷地凝视着他,近乎一字一句地道:“你以为敌人会给我们矢口否认的机会?将错就错,只会让事情一发不可收拾!我们机宜司如今唯一翻身的机会,就是在使节团抵京之前,找出此人暴死的原因,再抓到‘金刚会"的踪迹,将功补过!”
……
“无能!无能!”
崇政殿中,刘娥看着奏劄,眉宇间飞速积蓄出怒火,最终狠狠将之掷出:“把曹利用唤来,老身要问一问,他力推的机宜司,就是这样办事的么!”
殿内噤若寒蝉。
同样弓着腰,垂着头的阎文应目光一闪,却敏锐注意到了,自从先帝驾崩,太后执政后,对于曹相公一向礼遇有加,称呼侍中,这是赞拜不名的礼遇……
而此番太后盛怒之下,却是直呼其名!
宫内人多口杂,这些细节都会通过大家的嘴巴口口相传,最终传入外朝,形成政治风向……
不过当曹利用受命,匆匆走入殿内行礼后,刘娥还是没有当面直呼其名,也未称侍中,冷冷地道:“曹卿,你想让老身的寿辰,不得安宁么?”
这句话虽然没有到“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的地步,也让曹利用的脸色变了,赶忙躬身:“老臣不敢!机宜司新立,误中贼人女干计,老臣已然重重训斥过他们……”
“不必说那些无用之言!”
刘娥直接打断后面的狡辩言辞,寒声道:“辽正使之子,是如何被他们从京中擒获的?又为何于审讯中无故身亡?辽使节团抵京之前,此事能否查个水落石出?”
自从先帝驾崩,太后执政以来,曹利用还是首次被如此毫不留情地打断话语,厉声训斥,哪怕自知理亏,眼中寒光也是一闪,缓缓地道:“老臣定让机宜司查明真相!”
刘娥又问:“渤海遗民大荣复,有感国朝圣德,请求归附招安,老身愿予他一展身手的机会,然此番入机宜司,却屡遭排斥,曹卿可知?”
“一群蠢物,竟然让太后的人置身事外,连责任都没有,现在反倒成了诘难的把柄!”
曹利用心中大骂,完全忘记了自己曾经三令五申,绝对不能让太后的人得了功劳,但即便如此,他此时的语气也依旧果断:“渤海一族虽对契丹多有反抗,亦不乏俯首称臣之辈,依老臣之见,此人乃外民,居心不定,不可参与此等要事,该让提举刘知谦全权负责!”
“好!好!”
刘娥冷冷地凝视着他,片刻后面容恢复沉静:“曹卿旧有功勋,老身还是愿意信你的,这便拭目以待,等待这场风波的平息,舒舒坦坦地过个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