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不劳吴将军担心了!”
洪承畴站出来说道:“我太祖皇帝起兵之时,大明拥兵百万,仅在辽东一地就有近十万战兵。
可结果呢,你能想象我太祖皇帝仅凭十三副甲胄,三十匹马就能打下辽东之地吗?
还有,你亲历过的萨尔浒之战,当时明军可谓是兵强马壮,人数是我大清的数倍。
可结果呢,最终获胜的还是我大清。
吴将军,只要你愿意投入我大清麾下,摄政王殿下定不会亏待你。”
洪承畴深知恩出于上的道理,具体待遇当然不会再说出口,反而把目光转向了多尔衮。
“吴将军,只要你投入本王的麾下,本王可以奏请陛下,封你为平西王!”多尔衮立刻许诺道。
封王乃是大事,纵然他已经是摄政王了,可还是不敢擅自做主,只能借着顺治皇帝的由头来办。
吴三桂也明白这个道理,脸上没有露出意外之色。
此刻,他在心中衡量着是否要答应下来。
现在身边有六七十个亲卫,如果不答应,应该能护着自己离开此地,回到军中。
但就算回到军中,又有什么用呢?
难道能带领大军杀出鞑子的包围吗?
吴三桂远远望着后方,关宁铁骑已经被鞑子部队包围了起来。
可如果接受赏赐,那也就意味着成为了汉奸。
说实话,熟读史书的他,真不想顶着汉奸的名头过一辈子。
祖大寿瞧着犹豫不决的外甥,骑马走上前劝道:“长伯,摄政王殿下都如此有诚意了,你还在犹豫什么?难道朱由检舍得给你封王吗?”
“当然不可能舍得!”吴三桂轻摇着头,凝望着前方的北京城,心中剧烈挣扎着。
豪格看着他犹如妇人一般,久久下不定决心,顿时大怒道:“你不要给脸不要脸,现在大明都已经快亡了,你和丧家之犬有何区别?
我大清愿意收留你,愿意给你高官厚禄,是多尔衮仁慈。
要是本王主政,一定直接杀了你,哪会像他这样婆婆妈妈?
你要是再不答应,本王定要把你斩于马下!”
吴三桂冷眼瞧着暴怒的豪格,丝毫没有把他的要挟之语放在眼里,心中不屑地想到:还好不是你主政,不然你们怎么可能入关?
“找死!”
感受着不屑的目光,豪格只感觉到一股热血从脚底板冲到后脑勺。
他立刻拔出腰间的长刀,对着吴三桂劈砍而去。
“慢!”
吴三桂忽然退后一步,躲开了豪格的致命一击,朝着多尔衮拱手道:“我愿意归顺大清!”
“迟了!”
豪格面目狰狞,得势不饶人,手持着长刀再次欺身而上。
“慢!”
眼见着吴三桂已经投降了,多尔衮立刻大声阻止道,同时还朝身边的侍卫使了一个眼色。
豪格却像是没有听见指令似得,仍然不管不顾的向着吴三桂逼去。
最开始,他心中对吴三桂的杀意并不浓厚。
可在听见吴三桂说,要唯多尔衮马首是瞻之后,顿时就不愿意了。
此时,豪格心中的想法是,杀了吴三桂,就能削弱多尔衮的势力。
“你没听见摄政王殿下的命令吗?”
感受到面前之人的必杀之意,吴三桂懵了,大声喝问道。
他完全弄不明白为什么此人对自己的杀意如此之盛。
他也不敢持刀和鞑子亲王作战,只能再次后退。
这时,多尔衮的亲兵涌了上来,一把抓住了豪格的肩膀,怒喝道:“你没听见摄政王的命令吗?”
这些亲兵都是百里挑一的八牙喇,豪格纵然略有武力,也不是这些亲兵的对手。
三两下之间,手中的长刀就被卸掉了。
“你们这群狗奴才,赶紧放开本王!”
豪格奋力挣扎着,可却怎么也挣脱不了巴牙喇的束缚。
多尔衮打马走了上来,手持着马鞭,指着豪格说道:“肃亲王,你累了,先回去休息吧!”
“本王没有累!”豪格大声喊着,再次奋力挣扎。
多尔衮轻轻摇着头,对着亲兵下令道:“还不带肃亲王回去休息?”
片刻之后,豪格就被带了下去。
原本以前支持豪格登基的鞑子见此,都想站出来劝一番。
可在瞧见多尔衮满脸的寒意后,全都缩了缩脖子,躲在了人群之后。
支持多尔衮的鞑子见此,脸上全都挂满了笑意。
有了打败李自成的军功加持,更有眼前这座古都作为战利品。
一时间,多尔衮在鞑清军中,威势几乎是达到了顶峰。
洪承畴和范文程这两个大汉奸,把这一切都收入了眼中。
两人互相望了一眼,仿佛在交流着什么事情。
“入城!”瞧着自己的命令再无人敢反对,多尔衮心中满意至极,当即下令大军进入这座代表华夏正统的城市。
此刻!
因为闯贼兵败的消息传来,整个京城乱成了一团。
纵然是已经到了深夜,街上还有人在乱跑。
有些人是想要乘着兵乱之际,浑水摸鱼。
有些人则是早就听说了鞑子的凶名,害怕被杀死,想要逃出城。
多尔衮瞧着街上乱糟糟的,顿时大为不满,立刻下令道:“传令,杀死所有在街上的人。”
鞑子见到百姓,就如同饿狼见到羊群,早就饥渴难耐了。
因此在得到命令的一瞬间,就挥刀向着眼中的汉人杀去。
最开始,鞑子还只是杀街上的百姓。
可不一会,街上的人都被杀光了。
三五成群的鞑子直接就闯入了民宅,只要见到男人就杀,见到妇女就奸淫,见到金银珠宝就揣入怀中。
多尔衮当然不清楚鞑子的情况。
但他就算知道了,也只会一笑而过,笑骂那些汉人是倒霉鬼。
洪承畴听着远处若隐若现的哭喊声,脸上却泛起了忧色。
他在思虑片刻后,催马走到多尔衮身后说道:“摄政王殿下可知秦末之时,刘邦为何能胜项羽?”
多尔衮闻言,回头疑惑道:“洪先生,你是什么意思?
刘邦自己都说了,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他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他不如韩信。
刘邦之所以能胜,无外乎知人善用罢了!
洪先生,本王是用错了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