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冷泡茶加冰

https://img.ppxs5.com/0f/9d/44c180aac3.jpg

首页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第532章 当日悔和戎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而这股蕴意变法的理学力量中,朱熹是学术领袖,还有个当朝政治领袖赵汝愚。

结果赵汝愚和韩侂胄在斗争中失败,连带着理学士大夫集体扑街,被韩侂胄整出来个“庆元党禁”。

韩侂胄胜利之后为了寻求北伐支持,也逐渐放宽了党禁。

但韩侂胄本人又是个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最终开禧北伐变泰和南征,导致身首分离,又遭权力更迭,紧接着就是蒙古人崛起,金宣宗发疯南征,基本就没个太平时节了,理宗时期总算安定了一点,理学才又有了一点抬头的趋势。

一直到了元代,理学当中的君臣大义被蒙古人特意凸显出来而淡化其他,使得理学从整体性走向片面性。

不过这又说得远了,理宗更为人所知的反而是他的身后事:

宋理宗死后二十一年,杨琏真伽在蒙元宰相支持下,大窃宋陵珍宝无数。

杨琏真伽出身喇嘛教,将宋理宗遗颅制成饮酒法器把玩携带。

一直到百年后,洪武大帝命徐达北伐,将元大都捅了对穿,这個法器又成了战利品。

洪武帝与学士论宋元之变时感叹,说南宋皇帝跟你蒙古人又没什么深仇大恨,宋理宗被如此对待不免太过残酷。

最终洪武帝郑重将其颅骨葬回原本陵墓并修缮了南宋六陵,后来还下令让曾因避祸蒙元而改姓黄的赵氏族人恢复旧姓。

徐达这次北伐当中,李文忠俘获元昭宗独生子以及妃子诸王,这些均被老朱送到他参与过崖山海战的外祖父坟前献俘,并撰文悼念,追思参军抗敌的外祖父,表述自己功绩,最终献“惟我外祖英灵不昧,尚飨!”

可以说真正实现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后来大明三才子之一的徐渭游览宋六陵,他当时所处的时代是带明倭患最为严重的时候,忧国忧民的他想到南宋的屈辱经历,提笔激愤写下:

“白骨夜半语,诸臣地下逢。如闻穆陵道,当日悔和戎。”

由此倒是可见,明朝普通人对带宋的看法,跟咱们如今大差不差。】

〖唉,也不知道陆游有没有子孙等到了老朱北定中原的这一天。

理宗你说他算什么英君吧,那肯定不算,但也跟昏聩之主不太沾边,硬要说的话我觉得算是个正常人。

兄dei,对皇帝来说正常人已经是个很高的评价了。

对的,主要理宗还是骤然即位的,本来就是个宗室子弟过了十七年,结果被史弥远推上皇位后又被压制了九年,没变态已经超越了起码八成皇帝了。

话说老朱既然对宋朝这态度,为啥也还认蒙古正统。

明承了元朝的半拉子理学呗,按朱熹这厮的话,蒙元得天下再正不过了,丈育UP真文盲是吧,都不说一下朱熹危害。

你可拉倒吧,没听到理学逐渐片面化?朱熹本人非常强调华夷之辨的,连北朝都不认,你怎么觉得他可能会认蒙古?

总的来说老朱是个合格的政治家,不适合用这种非黑即白的说法来评价,另外私以为这也是老朱一朝学术的缺憾,没能在学术上给蒙元正统性来个定性,使得终明一朝朝野对此一直都有争议。

张飞:这洪武帝真是个好英雄!不过按这意思,我华夏倭患竟持续数百年?

李世民:朕唯有一言,大唐海师已入倭国矣。〗

“让宗?槐宗?”

品味了一下,朱元璋不由得感觉额头血管暴跳:

“这屏风莫不是妖人作弄于咱!”

那让宗的短短一字可能蕴含了无尽的血雨腥风就不说了,这槐宗又是个什么意思?当他没读过经典吗?

故而明天子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那些街头变戏法的妖人,若是不得赏钱要么粗言秽语要么作弄百姓,端得可恶!

明皇后不得不起身安抚:

“既都说了是原庙号,那便说明皆是遭了事而被变更,且原本的那神宗思宗也不似伪的。”

她是比较相信这光幕所言皆为真的,毕竟这坤宁宫乃是重重禁地,若是有什么妖道之类有手段至此并弄此景象,总该是有所谋求吧,何至于一个时辰都不现身?

而且这屏风光幕当中,所说所讲所示景象,有常人熟知的,但更多还是令人闻所未闻的,单单拎出来一个便足以取个荣华富贵了,而且她闲时所看的杂本当中,也不乏仙人透露仙机的,因此她倒有所猜测:

“或许这些都是那少年郎起的诨……”

“咱知道了!”

明天子猛然转身,恍然大悟:

“定是那蒙元后人又入中原,不忿咱灭了他祖爷爷,故而易庙号想来羞辱咱大明!”

这个说法……嗯……马皇后蹙眉想了一下:

“那后世还称洪武帝?”

朱元璋一脸的无需大惊小怪:

“那让宗槐宗原本庙号此人不也知晓?指不得便是这少年郎感咱功绩,故而不称那被易之号。”

马皇后想了一下,侧头:

“八八?”

“嗯?”

朱元璋回头,一脸的“有啥事儿”?

明皇后心里大笑,不过脸上还是一副稳重的表情交代道:

“那自需要好好记念,如若这些皆为真的话。”

“那是自然,咱都记心里,而且还有妹子亲笔所记,咱回头对纸看看就能回想起来。”

朱元璋很是自信,少时他可不是不够聪慧,而是因为无书可读罢了。

重新回头之后,明天子眉头就舒展了不少。

理学之易他是知道的,但没想过南宋当初离变法就差一步。

那若是真的变法有所成效,又能如何?

仰头想了一下,朱元璋心里再摇头:变法就算再成,难道还能凭空变出马来?

南宋没马,就算变出一朵花儿也顶多再多捱上数年罢了。

不过他也又想起来了那令他心潮澎湃的异族战场,若是那理学能制出来那大铳,指不定……

而随后听着看着少年郎郑重的称他“洪武大帝”,说着他的功绩,这种感觉也分外奇妙。

从马皇后视角看过去,夫君此时嘴角不自觉的扬起,眼角的皱纹都挤出来不少。

甚至还听他在那儿自言自语:“竟能称大明三才子?这徐渭同名者不知凡几,也不知身在何处。”

不过这个笑容在看到那些又飘出来的字时就再难保持。

对他洪武缺憾之类暂且不说,那两个名字……

那个名为张飞的所言,让他浑身舒坦。

但另一个嘛……

朱元璋语气带着显而易见的疑惑:

“唐太宗啥时候征过倭?”

以及……“这倭寇竟还真能成咱大明的祸患?”

还有……“这屏风上能写字乎?”

琢磨了一下,洪武帝回头:

“妹子,这笔借咱用用。”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