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做皇帝

空山一先生

https://img.ppxs5.com/fb/63/301cf338bc.jpg

首页 >> 我就是要做皇帝 >> 我就是要做皇帝最新章节(目录)

第两百零四章 钢铁和工具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一碗桂花糕咯!”

有小摊主人喊了一声。

八月桂花开了。

桂花糕这类的蒸小吃也开始在街巷蔓延开来。

自打应昭将铁锅弄出来之后,就算蜀中世家在不情愿,但为了能吃到好东西,滋味也更丰富的情况之下,蜀州的铁锅普及之快,远超别人的想象。

而且应昭入蜀之后,加大了对蜀州本地的矿场开发力度,现在铁具的产量飙升很快,加上他从长安带来的兵器也还有,能支撑消耗用度,这些铁具除了变成农具,就是变成铁锅,开始在民间发展壮大。

并且应昭是不禁铁匠铺的。

只是要求所有铁匠必须登记执业证,也就是所谓的工匠等级制度。

当然,登记到某一些等级以上,就能拿到朝廷的补贴了。

他们隶属工部下辖的工匠寺管辖。

工匠寺制定的工匠等级如下:匠徒、匠工、大匠、国匠四个等十二级。

也就是三等匠徒、二等匠徒、一等匠徒,匠工、大匠、国匠诸如此等算法。

并且到了大匠级别是有品级的。

三等大匠正八品、二等大匠正七品、一等大匠正六品。

三等国匠正五品、二等国匠正四品、一等国匠正三品。

当然到了国匠这个等级之后,如果还有杰出贡献,会赐予爵位。

承禅朝对爵位进行重新规制:将五等爵进行了分化。

正一品国公、郡公、县公,从一品乡公、国侯、县侯,正二品乡侯、亭侯、国伯,从二品郡伯、县伯、乡伯,正三品县子、乡子,从三品县男、乡男。

爵位之间只存在待遇和荣誉的差距,虽然品级一样,但称号不一样,鄙视链就有了。

总之在应昭治下的匠人行业,得到了社会地位的提升,由此引发了不少家长将孩子送往铁匠铺乃至木匠铺学手艺的想法。

不过应昭肯定不会忽视这群人,而是下令进行职业化考核。

毕竟技术工人他需要,但如果只是送往铁匠铺学手艺还不够,许多老铁匠打制兵器全靠经验,在传承这一块还进行传统和保守的学徒制度。

也不是说不好,毕竟学徒需要经验,铁匠铺管饭对很多贫苦家庭而言是福音。

但应昭需要的是未来能独当一面,然后能发挥发明能力的匠人。

想想历朝历代,有名气的匠人才多少?而他们往往都是读书人转行或者自小就读过书的人去干的,真正不读书的又有几个?

因此,禁止匠人雇佣十岁以下的童工颁布了。

同时也对报考匠人登记的年岁做了限制,并且想要评核往上走,还有识字和加减乘除的要求。

不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至少智力不能丢。

于是宣抚使这边的扫盲任务就重了几分。

以前无人问津的夜课,现在天天有人来。

毕竟灯油又不是自家的,而是官家出的,那在家里倒头也就是睡觉,要不就生娃,年轻一点的可能还没娶老婆呢?

自己干撸也难受,就过来学着读书人们咬文嚼字了。

总之,匠人群体这段时间变化是实实在在的。

以前是实在没办法才孩子送去当匠人,现在是应昭鼓励匠造,快速的提炼出了一群懂得文字和计算的匠人出来,整体素质的提升之后,兵备这一块,也有一些内容进行了外包。

比如箭杆、比如刀坯、再比如一些铁锭。

总之,去当匠人保证不饿的说法,短短半年就被广大的市民阶层所认同。

马车走到四环的工业区范围,临安看着冒着滚滚浓烟的烟囱不由得咂舌:“这一年到头就没有熄过火?”

工业区被应昭安排在四环的下风区,自然是为了防止工业带来的污染吹进城市。

而且洗煤池也在不远处,工业区的核心一座座土法高炉正喷着浓烟,吐出工业时代前的曙光。

土法高炉是耗能高,但它好呀!

不用烧木炭,可以用煤炭去烧。

虽然含硫煤不少,不过隔壁就是洗煤池,洗完运上来,够用就行。

“差不多了。长安的高炉还在用木炭,这里的高炉已经用上了石炭,造价上比往年更低了几分,而且这些煤混上泥土还做成了蜂窝煤去烧,比木炭还便宜,还没有那浓浓黑烟,现在三环处到处能看到家家户户的蜂窝煤炉子,虽然特制,但比灶台好用多了。”

裴小妹拿着手帕捂着鼻子,虽然有洗煤,但是残留的硫燃烧之后的臭鸡蛋味,还是让淑女很难接受的。

“听说这半年间,成都平均一户多了一口铁锅,一把菜刀,还有若干铁农具。之前还不信,现在看来,确实如此,如此多的高炉一天的出铁量,足够涵盖长安百姓一天的用度了,成都现在满打满算五十万不到的人口,怎么可能拿不出这点铁造铁皮炉子和铁锅呢?”

“喔……太子哥哥真的好厉害呀!之前还觉得离开了长安,太子哥哥会遭到危机,没想到成都这边的变化,才是最惊人的。”

“可不是?成都平原之上,上百万人被同时调动起来,只为了修一条岷江。如今快一年了,这种量级别的大工程,换做地方官,早就引得造反了,哪能跟太子哥哥一样,直到现在井井有条,到处都是当地百姓的夸耀声。

虽然一年没种地,但这百万人粮食一点没少量。

但不少将军全部困在岷江节点上盯着,愣是抽不出多少人出兵四方。

不过今年的夏汛,桀骜不驯的岷江终于消停了,感觉秋收的时候,沿途的郡县都能获利颇丰。”

应昭手下号称列将千员,上将过百,但一个都拿不出来。

都去干啥了?

地方盯着挖沟渠去了。

想要一口气调动上百万人的运转,除了军事化训练调拨之外,根本想不到任何解决办法。

所以他真的抽不出多少人手去征讨四方。

北面三郡杜达、宇文泰、慕容绍宗,西边尔朱荣,东边刘裕,南边法匡、兰钦,基本上榨干净了他手中能调动的机动部队。

但岷江你又不能不修,这里是成都平原核心,在这么泛滥下去,成都怎么发展出更多的耕地?

水利很重要的。

不仅如此,成都平原上的运河也提上了议程,工部的水利寺到探寻合适的山形地势,如果能将蜀州盆地内部的水系串成一片,未来成都真就是大西南的中心了。

并且还能缓解蜀州各地的旱涝,进而补充出不少引水工程,拓展耕地。

“虽然工程很多,但也进一步的压榨了太子哥哥手中的钱粮。

从世家手里捞到的钱,勉强维持了一段时间,但纸币出来之后,就等于进一步对世家手持的贵金属下手,进而回笼了一大笔外汇,用来跟长安乃至南阳等郡县交易粮食,虽然多是供给渝州开发,并未运到成都,但近来奢靡之风渐起,成都二环的环境你也看到了,到处充斥着高门大户,豪族大人,粮食浪费也不小。

未来,这群人很容易造成不可预料的问题。”

裴小妹的话看临安一脸茫然,不由得暗暗摇头:“算了,我们去附近的工业区看看有没有空闲的铁匠铺租来一些打点精巧的零件,用来组装风车和水车,拿去卖给四周的农社,并且给他们保修一段时间,这样一来,总比一直打铁胚赚得多。”

“哇,那我入股怎么样?”

“好呀,一股二元。”

“噫!这么贵!太子哥哥也才给我一天两元的零花钱。”

掏出荷包,拿起两张一元的纸币,临安瞪大了眼睛。

“你就知足吧,一元就是一千文,现在米价三文能买一斤,你一天的零花钱,可是别的家庭一年的口粮呢!”

“哦……哦……一元等于一贯呀,那你这一股也不便宜呀!”

“肯定的,毕竟我预估我的产值,一年至少在十万元左右。”裴小妹笑道,“十万贯,可不低了哟。”

“那……那你等我两天,我去找太子哥哥要零花去。”

临安揣了包,觉得有必要跟太子哥哥好好安利一下:“对了,你说的生意是什么?水车和风车真的能赚钱?”

“你呀!算了,今天给你好好的讲解一下,什么叫做产业升级。工业,为什么被太子哥哥如此看重。”

裴允对小姐妹的无知气得好笑,不过一想到临安郡主的身份,无知也不是她的罪过,毕竟除了应昭,估计没人会教她知道这些。

反而是让她去读《女诫》、《烈女传》,学女红(读功音)之类的。

一国的郡主,虽然身份尊贵,但往往都是联姻工具人。

诸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都是郡主出身,李唐皇室可不忍将自家嫡女送去番邦异族让人蹂躏。

但郡主就无所谓了。

要不是应昭上次干趴了柔然,朝廷估计免不了从郡主中选闺女出嫁联姻。

尊贵的背后,都是泪。

只是这就是皇室的权利和义务。

因此裴小妹继续对她讲解了起来:“工业的好处就是解放人力,让更多的人能去做更多的事情。

比如有了耕具,原本一个人耕种只能种十亩地就可以变成十五亩地,那么亩数的增加,是不是意味着能耕地开始增加,那国力是不是可以增强了?

同理,没有灌溉的土地只能生产一千斤的粮食,但灌溉了之后能生产一千两百斤,那是不是意味着增产了?如果两个都加一块运行起来,那土地有多,产量又高,你就说你要不要做吧……”

“哦哦……所以风车和水车能加强灌溉?那挖个渠也可以的呀。”

“但水车和风车能做更多的工作,比如搭配石磨可以磨豆腐,比如搭配锻锤可以打铁,甚至还能舂米等等……它们存在的意义并不止灌溉这么简单,还能代替重复的工作,让更多的人去忙更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是工具的意义。”

“噫,好像是这么个道理……那我去找太子哥哥要点零花钱去,嘻嘻……”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