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灵灵吼

https://img.ppxs5.com/45/08/44bea98780.jpg

首页 >> 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 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最新章节(目录)

彩蛋章⑥ 如何应对小冰期,大明应谋金银山!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小冰河期的到来,首先会让气候变得更加寒冷,最严重时,长江都会在冬季结冰乃至封冻整个江面,就是广州那边都会下大雪。

除此外,还会影响大明南北降水量——会让北方的降水更少,南方的更多。

原本北方就容易旱,南方容易涝,小冰河期中北方降水更少,南方更多,会造成什么样的场面,太祖姥爷想想就知道了。”

朱元璋听了神色凝重。

如果小冰河期真的会让北方更旱、南方更涝,那时候恐怕大明南北皆会出现大灾。

且旱灾之后有蝗灾,洪涝之后有瘟疫,如果朝廷不能及时赈济、救灾,老百姓恐怕很难有活路。

郝和善看着腕表上的资料,做出一副大人脸,感叹道:“要是在太祖姥爷这时,即便全国多个省份都出现大灾,也不会出现太大问题,至少不会倾覆大明江山。

不过根据我们后世人的研究,这一次小冰河期对气候影响最严重是在250多年后,也即是我姥爷崇祯皇帝在位时。

那个时候,大明土地兼并已经严重到了极点,朝中大臣多贪婪昏聩不说,绝大多数人还都忙着搞党争。

另外,那时候改名清国的后金已经相当强大,逼得大明不得不在山海关外囤积重兵不说,还动不动绕道蒙古,从山西、宣府的边墙入寇,劫掠山西、河北乃至山东。

偏偏我姥爷是继承的我大姥爷天启帝的皇位,没接受过一点帝王教育不说,在潜邸时还被儒生文人给忽悠瘸了。

所以啊,我姥爷在位十七年,哪怕宵衣旰食、勤政直追太祖姥爷您,勤俭到和我姥姥穿着带补丁的衣服,让姥姥带着宫人织布裁衣供给宫中用度,也难以挽救大明。

甚至因为不懂治理,不懂帝王心术、权衡手段等,他的勤政反而让大明灭亡的更快了。”

顺口说到这里,郝和善立马停住,小心翼翼地偷瞥了朱媺娖一眼,见老妈没生气,这才暗松口气。

这时,下方朱元璋眉头已经裹成了一团。

想想后代崇祯皇帝的处境,他都觉得难搞,更别说崇祯一个没接受过帝王教育也没这方面天赋的末代天子了。

一旁的朱棣则皱眉道:“你该不会在胡编乱造吧?俺长这么大,还是头回听说皇帝勤政却让国家灭亡更快的。”

郝和善看向老妈,一时不知道该不该继续讲下去。

朱媺娖见状叹口气道:“虽说子不言父过,但我父皇在治国方面的天赋确实很差——我说一组数据,太祖便知道我父皇天赋多差了。

父皇在位十七年间,更换了19位首辅,50个内阁大学士。

另外因父皇而死的总督、巡抚皆多达数十位,曾被父皇关进监狱的朝中大臣更是高达上百人。

父皇不能识人,亦不能用人,性子急躁,急功近利,缺乏担当,以至于最后朝中竟然无人可用,对大明灭亡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朱媺娖说完,飞机外面朱元璋、朱棣都听呆了。

之前听了郝和善的话,朱元璋对崇祯皇帝天赋差之事已经有了一定心理准备,可此时还是让朱媺娖报出的这一连串数据给惊呆了。

同时又在想:首辅是什么?该不会就是宰相吧?还有那内阁大学士,跟他前几日想的辅助他理政的文人士子是否有关系?

年轻的朱棣则等着眼睛道:“这是大哥的第几代子孙?也太能折腾了吧?那什么首辅、内阁大学士,听着就是很重要的大臣,竟然能十几年间换几十个?”

郝和善忍不住道:“首辅、内阁大学士可不只是重要——至于内阁大学士,皇帝称之为先生,其他人称之为阁老。

一般而言,内阁大学士有三到五位,首辅、次辅都从其中选出,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国事。

到了大明后期,甚至出现皇帝多年不上朝,仅凭内阁就可以让大明运转如常的情况。

另外我再说一个数据——大明两三百年间,总共就一百六十多个内阁大学士而已。”

说到这里,郝和善很聪明地止住了。

朱元璋则长长一叹,道:“照你们这么说,崇祯勤政真不如懒政,甚至不管国家事务的好。”

朱棣这时候又嘴欠道:“父皇,大哥这对子孙后代的教育不行啊,看来回头得让他多管教下雄英那孩子。”

飞机上,郝光明三人听见朱棣这话,差点没忍住笑出来。

朱元璋却是忍不住,抬腿就给了朱棣屁股一脚。

“你还有脸提?最应该管好子孙的是你!”

朱棣一时懵逼,道:“父皇,怎么是我啊?我家高炽才四岁,高煦更是只有两岁,还什么都看不出来呢。”

朱元璋这时意识到他生气之下说漏了嘴,忙补救道:“那雄英才六岁呢,就能看出什么了吗?”

“父皇,我不是那意思,不就话赶话说到那儿了嘛。”

朱元璋教训完了朱棣,才看向飞机机壁上的视频,道:“咱姑且当你们说的这个小冰期确有其事,那你们可有解决的办法?”

朱媺娖见朱元璋没介意刚才她插话,索性替下郝和善,避免郝和善再不小心说错话。

“太祖,小冰期的到来是没办法阻止的,我们只能积极地去应对。

首要自然是尽量保证大明朝廷的有效运转,使朝廷在天灾频发时,可以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

其次,就是要设法增加大明的粮食种类,增加耐旱、耐旱农作物的种植。

说到这里,我必须要告诉太祖,百年之后,西方国家会开启大航海,在大东洋(太平洋)的东方发现一片广袤的新大陆。

哪里不仅有金银矿等财富,更有多种可以被引进我们大明的粮食作物、药材等,像玉米、番薯、土豆、南瓜、花生等。

大明后面的清朝,就是以为这些作物被民间自发引进,弄出了个‘康乾盛世’来。当然,满清统治者的康乾盛世其实名不副实,老百姓过得其实很苦。

不过,靠着那些作物,清朝人口最多时确实高达四万万,而我大明人口最多时也不过接近两万万而已。”

说到这里,朱媺娖停了下来,既是给朱元璋、朱棣消化信息的时间,也是给自己时间整理言辞。

郝光明、郝和善却注意到朱元璋、朱棣再次惊呆了。

朱棣又一次瞪大眼睛,“俺们大明最多时竟然有两万万人口?那什么清朝竟然能养四万万?!”

无怪朱棣这么吃惊,朱元璋统一天下后,重新进行人口统计,也才得五千多万人口而已。

须知,大元到大明,乱世只有十几年,可以说是王朝兴替中变动最快、人口减少比例最少的了。

就这,还是因为大明少继承了大元很多领土和游牧部族,不然人口更多。

朱元璋建国后这些年,除了对外必要的征讨,一直在努力恢复民生、人口,如今也才让人口达到六千多万——这里面大部分都是逃民重新落户入籍,不然仅凭新生儿,是增加不了这么多数目的。

朱棣觉得大明如今人口已经够多了,没想到后世竟然是如今的几倍,乃至近十倍之多。

简直不可思议!

也因此,他对朱媺娖所说的大东洋东面的新大陆,以及玉米、番薯等新大陆的农作物也上了心,暗想:以后若有机会,一定要将这些农作物都弄到大明来。

听了大约一两分钟,朱媺娖才继续道:“最后,便是继续扩大大明的领土,为后世大明百姓争取更广阔的生存繁衍空间了。

尤其是向南方扩张,因为小冰期的到来,寒冷的北方会变得更难生存繁衍。在南方,比如说云南以南的半岛,以及南洋诸国,受到小冰期的影响就很小。”

朱元璋听着点了点头,道:“你这最后一个建议倒是颇为实在——咱也想为大明打下更广大的国土,可打仗不仅需要人,更需要钱啊。

大明经历了元末乱世,才建国十几年,如今依旧是百废待兴,咱哪里来钱去打西南以及南洋那些本不属于大明的国家?

咱若是加重税赋,压榨老百姓,恐怕不用等两三百年,老百姓就起来反了咱。”

听到这里,郝光明忍不住插话了。

“太祖,其实在大明旁边就有一座金山和一座银山。”

“金山银山?在哪儿?”朱元璋一听来了精神。

朱棣也是如此。

郝光明道:“在日本本州岛西边的佐渡岛上有许多金矿银矿,又以金矿为主,后世历史上,日本用几万人在那里开采了四五百年都没能开采完。

而在日本的石见国东部则有一座巨大的银山,每年可开采白银几十吨,同样可以开采四五百年。

如今这金山、银山或是没被日本人发现,或是刚刚开采,大明如果能将其夺到手,还会缺钱花吗?”

“日本?”朱元璋听了皱眉,“你们难道不知,日本已被咱列为不征之国吗?”

“当然知道。”

“那你们可知咱为何将其列为不征之国?”朱元璋有意卖了下关子。

郝光明笑了,心道:跟我一个明史爱好者卖弄关子,太祖您可找错了人啊。

“太祖如此做,主要是因为大元在强盛之时,两次征讨日本,皆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太祖不希望后代子孙因好战或好大喜功,重蹈大元覆辙。”

“没错,咱就是这么想的。”朱元璋点了点头,“咱虽然自负,却也不认为大明现在的兵锋能与忽必烈时的大元相比。”

郝光明笑到了,“太祖可知忽必烈为何两次征讨日本都大败而归?”

“略有了解。”朱元璋道,“其一,元军以骑兵夺取天下,并不精善水战,偏偏第一次攻打日本时又不肯信任汉人以及高丽国人,再加上调度失措,以至于大败。

第二次元军虽然吸取教训,大量任用汉人将士,却在渡海半途遭遇了台风,直接船毁人亡,搞了个全军覆没,比第一次还惨。”

郝光明道:“第一次失败的原因太祖分析得不错,我就不多说了。

至于第二次,之所以遭遇台风,是因为元人不识海洋气候,出兵的时间错了。

只需弄清楚每年台风频发的时间,然后错过这个时间段出兵,就能将遭遇台风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当然,根据我们后世人的研究,元军两次攻打日本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其实还是应对轻视了日本军队,以及己方各种调度混乱、将领内斗内耗造成的。

所以,只要大明做足准备,即便拿不下整个日本,可是占据佐渡岛以及日本本州南部的石见国等地,却是没问题的。”

朱元璋听了一时沉吟不语。

郝光明也没再说。

因为朱元璋之前叫的水车终于来了。

就是几辆平板马车,上面放着一个个装满了清水的大木桶。

待宫人们将木桶抬到飞机下面,郝光明便让小智控制飞机伸出一根水管,从水桶中吸水进去。

就这样,十木桶清水很快被吸空了六个,终于是将飞机的储水仓给装满了。

等水车走后,拉夜香的车也来了。

郝光明于是又让那些人将装夜香的大桶放在飞机下某个位置,然后飞机伸出一跟粗大的管子,将之前两三日飞机中积攒的粪便、废水等都排了进去。

奉先殿台阶上,正思考的朱元璋闻到臭味回过神来。

等夜香车走后,他便皱着眉头道:“奉先殿是咱处理国事和接见大臣的所在,你们把这里弄得臭烘烘的,让咱怎么处理国事,怎么接见朝臣?

不如这样,你让这飞机飞到后宫一处宫院中,咱再派人给它打个棚屋,好遮光挡雨,怎么样?”

郝光明一听,就知道朱元璋是在试探飞机还能不能起飞,以及想趁机困住飞机。

他一笑道:“多谢太祖好意,让我们还给地方停飞机可以,但给飞机打棚子就不必了——它并不怕日晒雨淋。”

“这样啊。”朱元璋也露出了笑容,眼中闪过一抹精芒,道:“那你们就跟着咱的人引领,将飞机停到东晖院吧。”

其实朱元璋主要是觉得奉先殿前广场太大,不利于他控制飞机。

若是到了东晖院那边,他便可以让人在周围建起箭楼,乃至炮台。

那样,即便郝光明不让搭棚子,他也能对这飞机造成一定威胁。

【新书《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已发布!】

【新书《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已发布,欢迎读者老爷们移步收藏、追读捧场,谢谢!】

晚安~

错字后面改。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