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要当皇帝

下雨的霖

https://img.ppxs5.com/9f/86/bd5f208c8d.jpg

首页 >> 明末:我要当皇帝 >> 明末:我要当皇帝最新章节(目录)

第一百二十七章 第三更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是啊,兵力越打越多,军队越来越精锐,着实可怕。”

最要命的是,自从“出道”以来,无一败绩,只有一次算是平手。

“我们的水师封锁了水面,明廷也一直没有支援,朝鲜什么样你我非常了解,怎么就能有源源不断的大炮、马匹、装备呢?

可怕!太可怕了!我大清国的第一祸患,就是这个毛头小子!”

“你知道吗?我在朝鲜有眼线,他们传回来的消息里,清楚的记载了他们拥有大小火炮七百多门,重甲兵甚至快要追上我们了!”

多尔衮长大着嘴巴,感觉脑瓜子嗡嗡的。对外吹一吹弓马娴熟就算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重甲兵加火器营才是八旗军横扫天下的主要原因。

结果现在火器方面被人家狠狠碾压了!重甲兵规模也快被赶超了!这还玩什么?!

清军火枪兵虽然尚有万余,但是跟王鸿泰麾下的火枪兵比起来,完全就是蜉蝣撼树。

“你既然跟我提这些了,那就证明你肯定想到了什么方法与我说说吧。”

“先答应我,不要让大清国解体,这是我一生的心血。”

“好,但绝对不能是豪格,我会另选其人的。”

皇太极叹了口气,低着头抚摸城墙,看来自己的儿子要经历一番痛苦的人生了。而且听多尔衮刚刚的话来讲,大概是要学关内的那帮汉人一样,走摄政王的路子了。

那么大概齐,可能就是福临了。唉……

“说吧。”

皇太极轻轻的拍了拍城垛,问道:“你如何突破这城墙?”

多尔衮想了想,答道:“城门?”

“我不会在后面用泥沙和石木堵死吗?”

“那……蚁附攻城?”

“你有十倍的兵力?”

多尔衮眼睛一眯,问道:“围困?”

皇太极嘴角微微上扬,轻声道:“没错,为什么想要攻城就一定要攻城呢?”

“我们大清国种地比不过明廷,还比不过他王鸿泰?他一个军阀罢了!我们只需要派出绝对的兵力,以压倒性的姿态包围他!围而不打,他自己就会饿死的!”

没错,只要是个是个正常人,都已经看得出来,王鸿泰是一个有野心和实力的军阀罢了。

明廷部队?可能是吧。

或许王鸿泰会以大明的名义发兵,征战,但绝对全部的理由。

多尔衮问道:“怎么?按你这么说明廷也还有另外一支这样的军队?”

皇太极摇摇头,笑道:“正是因为明廷没有第二支这样的部队,我们大清才有这一线生机。

趁着明廷内还腾不出手对付我们,一定要尽快消灭王鸿泰,只要消灭了王鸿泰,不但脖子上的刀没了,还能让军队鸟枪换炮。

那盔甲、钢刀,火枪火炮,马甲,可都是好东西啊。”

明廷境内造反……啊,是受不了压迫而起义的农民义军,以及各路拥兵自重的军阀,与王鸿泰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别的军阀是听调不听宣,要么是率领大军来了,磨磨蹭蹭的裹足不前,压根不打,要么就是连来都不来,挂名参战。

王鸿泰,那是真打啊!

大凌河、鸿棋山、镇江堡、丹东,而且向来是留汉不留满蒙,真是杀人诛心啊!

本来大清国就汉军最多,结果连着三次会战,满蒙族人伤亡数万,偏偏汉军旗兵力越大越多,声音越来越不可忽视。

这慢慢的,大清国到底是谁的大清国?

偏偏还不能跟汉臣彻底翻脸,大清国最大的劣势就是人口。

一个国家想要富强,无外乎两大因素,幅员辽阔,人口众多。

大清国地盘比不过蒙古、朝鲜,人口比不过汉人,一直就以强硬的军事力量来维持四者之间的臣属关系。

而王鸿泰,正在打破这种平衡。

………………………………

1644年3月中,早就该死的皇太极,终于再一次死在了于盛京清宁宫的南炕上。

临终前,皇太极没有留下任何遗诏,随后满清权贵们围绕皇位展开了殊死争夺,其中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双方僵持不下,这对叔侄势同水火。

其实,当时表面上看起来有两白旗支持的多尔衮实力强大,但是其实局面对豪格却更为有利,豪格自己手中就握有正蓝旗一旗,而且皇太极留下的两黄旗大臣索尼、鳌拜盟誓,誓要支持先帝之子继位,镶黄旗的遏必隆也率领甲士围住了崇政殿,也就是说,豪格实际上有三旗的支持,很明显,更有优势。

然而,豪格在大好形势下却过于谦让,拱手将大好河山让给了自己的九弟福临,豪格“性柔”的缺点暴露无遗,如果他有多尔衮的魄力,皇位必将被其握于手中。

其实,这都是外人的看法,没人会在意正蓝旗是不是已经被王鸿泰打废,只剩下十个牛录,差点被除旗,也没有人知道皇太极到底给豪格的那封书信里写了什么。

顺治继位后,多尔衮和豪格继续为大清征战四方,身为摄政王的多尔衮逐渐权势熏天,把持了朝政。

爽了爽了,终于爽了!

多尔衮渐渐的被权势所蒙蔽,他的第一刀不是对付王鸿泰,而是对付自己人。

这第一刀,砍在了蒙古的身上。

多尔衮和豪格兵分两路,在四月分轻装突袭,奇袭蒙古各部,所有出兵、出牛羊、出马少的,被扫荡一空。

一切都成为了满八旗的私人财产,让满清内部原本有些低沉的士气再一次回转。

于此同时,还发生了另外三件大事,史称“1644甲申三大转折点”。

第一件事,就是明廷内部的张献忠与李自成两大反贼联合了兵力,直接让朱由检原地爆炸,只能不断的从南方运粮,派出锦衣卫、东厂前往南方,到各个卫所里挑选尚且能够征战的将士,哪怕能挑出来两万人也可以。

只要能够守护住宁武关,天下就是太平。王鸿泰和吴三桂,就是最后的保障。

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都与王鸿泰有关了。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