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明镜要高悬

https://img.ppxs5.com/b5/de/488eaeeb01.jpg

首页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最新章节(目录)

第489章 我大明四周没有能打了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洪熙四年(1411)年元月一日。

今天上朝前,官员来的比平时要早一刻钟,因为皇帝从去年十二月开始吹风,要实行新政,内阁制。

所以大伙都在讨论这件事,今天宫门还没开,外面已经吵翻了天,搞的后来还是左都御史李默叫了一声,肃静,宫门外面,大伙安静下,现场这才稍微好一点。

等上朝之后,皇帝当然不在御案位置,正常情况下,一会皇帝会出现,然后众人齐呼万岁,接着宦官钟显或亦失哈两人之一会高唱,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但今天情况变了。

众人刚刚各自站到自己的位置,突然四周涌出大量的宦官和宫女,然后都在搬桌子凳子。

一会功夫,在众人目瞪口呆中,宦官们在御案的前面,放了三张桌凳,然后左右各一排,围成月牙形,把百官包裹,一共放了十七张。

等摆好后,亦失哈这时出现,高唱道:“请内阁就位。”

刷,黄福涨红了脸,有点不习惯。

正中间与皇帝御案一条直线的桌子上面,放着黄福两个字的席位牌。

那位置和皇帝一条线,背对着皇帝,黄宝真的看的目瞪口呆,不敢相信。

要不是皇帝御案比较高,黄福真不敢坐不去。

“黄大人?”次辅侯海这时笑眯眯的拍了下黄福:“请上座。”

“咳咳”黄福抬头对着亦失哈:“今天陛下不早朝吗?”

“陛下有事,晚来一些,陛下有口谕,请诸位臣工先上朝,陛下稍后就来。”亦失哈道。

黄福没办法,硬着头皮走了过去,当他背对着御案坐下去的时候,先是感觉如坐针毡,但片刻之后,一种很爽的感觉就涌上心头。

此时他面对着诸臣,还高坐在场,确实感觉很好。

黄福坐下后,另十六位内阁成员也纷纷坐下,锦衣卫指挥使毛信在最外围。

所有人都有桌子,上面还有笔和纸,接着宦官们陆续给他们上茶。

下面的百官看的目瞪口呆。

但就在这时,又有宦官上前,全部都拿着小板凳,然后每人发了一个。

大伙狂喜,咱们也能坐了?

其实秦汉之后,一直到北宋之前,大臣们上朝都是坐着的,现在皇帝给所有人发了小板凳,大伙还得感恩戴德。

但不是内阁的待遇差多了,只有凳子,没有桌子,更没有笔和纸,也没有茶。

尽管这样,大伙突然坐下,还是有点不习惯。

“有事启奏先起立,多人启奏,由黄大人先选。”亦失哈先讲新政纪律。

他话音刚落,有人就站了起来:“下官有事启奏。”

皇帝不在,这人不说臣,说下官。

大伙抬头看去,原来是大理寺卿汤宗。

这个汤宗以前做过北平按察佥事,在北平时,朱高煦就认识他,但和他不熟。

靖难前,汤宗弹劾当时的北平按察使陈瑛和北平右布政使曹昱、副使张琏等人接受燕王府贿金。

不料朱棣靖难成功后,陈瑛受到重用,反过来弹劾他。

但朱棣以“帝王唯才是用,何必论旧嫌”为由,让汤宗躲过一劫。

但没多久,汤宗还是被找了个罪由,降为刑部郎中,接着便曾出任苏州知府,苏州原本税赋就高,而他在任上时,苏州连年水灾,民众流离失所,逃亡严重,拖欠的租税达一百余万石,汤宗不忍催逼百姓,通告富商出米代为交纳。苏州富商知道他爱民,不出三个月便交纳完毕。

所以说,明初时的富商还算有点仗义。

但没多久,朱棣又把他贬为禄州通判。

朱高煦登基后,首先找被朱棣贬过的人,然后在黄淮的推荐下,看到此人的资料,见他在苏州知道爱民,让富商替百姓出税,就知道是个好官,所以立马重用,任其为大理寺卿。

原历史汤宗也是在黄淮的推荐下,在永乐八年进大理寺,后来也做到了大理寺卿的高位。

汤宗上奏明年的大理寺自支用银,九千九百九十九两。

汤宗要求的自支用银,是朱高煦登基后核给各衙门的公务经费,根据各衙门人手数量和事务繁忙各不相同,每年年初上报,年末用不完的,就累积到明年。

大理寺卿的汤宗去年报了一万两。

说实话,这数目真不多。

相当于后世最高\法\院这样的部门,全年开支才一万两,真是少的不能再少。

今年改了新政,户部尚书可以决定一万两以下,汤宗就使了心眼,上报九千九百九十九两。

刷,全场所有人瞬息看向户部抠门尚书夏原吉。

去年朱高煦没放权,就是一百两银子都是朱高煦批的,今年放权了,大伙都想看看会怎么样。

汤宗自认为自己与夏原吉关系也不错,所以少报一两。

不料夏原吉闻言立刻翻起白眼:“我记得你去年还有一千两百十八两七分六钱没有用完吧?”

“。。”汤宗涨红了脸,你这,你这也记的太清楚了?他自己都不记得,只记得余下一千多,至于一千多少,根本没记住。

“夏尚书,这和今年没关系吧?”汤宗道。

“怎么没办法,你去年才用了八千多,还有余钱,今年最多批你七千多。”夏原吉道。

“。。”汤宗顿时又羞又怒。

老夏咱们平时喝酒的时候挺好的,你这过份啊,真拿鸡毛当令箭?

他看向首辅黄福,黄福眼观鼻,舅观心,正在看着桌上的纸,一声不哼。

“陛下驾到--”就在这时,钟显的声音响起来。

汤宗顿时大喜,皇帝很好说话啊,去年就是皇帝批的。

朱高煦姗姗来迟。

全场所有人起身,黄福他们也转过身,先拜见了皇帝,三呼万岁。

等他们拜完,朱高煦笑道挥手:“众爱卿平身,继续,继续。”他坐在御案上,打算先看看再说。

汤宗立马道:“臣启奏陛下,请求自支用银一万五千两。”

他直接提高五千两,因为一万两以上,就不是夏原吉说了算。

朱高煦笑道:“你和朕说也没用,内阁会处理。”

涉及到一万两以上,由首辅,两位次辅加户部尚书四人商量,并且一定要有首辅或户部尚书同意,如果仅两位次辅同意,是不行的。

户部尚书夏原吉立马道:“我还是那句话,批你七千五百两。”

汤宗气的半死,只能瞪着侯海、杨溥和黄福。

这汤宗为人比较正直,黄福以前和他关系也错,他想了想后,转过头对着皇帝想说话,不料皇帝直接摇手:“你内阁办你内阁的事,不用事事问朕,那朕要你们何用?朕想说话的时候,自然会说话。”

黄福便转过身,先坐正了位置,沉声道:“大理寺的事情从今年开始,按新政来,会变的很多,去年用的七千多两,今年肯定不够。”

“且汤寺卿为人正直,从不假公济私,-——本辅以为,今年一万五千两,妥当。”

四周很多官员纷纷点头。

夏原吉听完后,脸色也在犹豫。

因为他刚才没想到今年开始新政,四品以下官员,都有大理寺参与审案,事情要多了。

且按新政,民间涉及到杀人案,大理寺也必须参与复审。

黄福说完,看向左右侯海和杨溥。

侯海当然知道皇帝心意,肯定是站皇帝那边,他想都没想:“下官附议。”

汤宗大喜,只要有两人同意,且有首辅即行。

杨溥都没来的及说话,他苦笑道:“妥当,妥当。”

夏原吉翻翻眼睛,没再反对,毕竟反对也没有用。

汤宗刚坐回去,下面都是纷纷要求启奏。

黄福按站起来先后顺序点名,第二个点到的居然是李景隆。

李景隆在洪武时为五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建文时依旧掌左军都督府。

永乐时还在左军都督府。

这次朱高煦改制,新成立大明军队三部,司部令、后勤部、参谋部时,他为司令部副总司令,(总司令为皇帝朱高煦。)

司令部下面又分步兵司,骑兵司,水师司,炮兵司。

三部功能和五军都督府有点类似,但又不尽相同,司令部主要是平时调任升降大明官将和兵士,战时选择兵员和将领(而训练,征兵和退役安排还归兵部)。

后勤部则负责后勤保障和物资包括军械打造,储备。(原兵部工部的相关军械的职能被统一到后勤部)

参谋部是制定作战计划,情报分析,及查处犯罪军官士兵。

李景隆道,今年水师想添加二十艘两千料大型战舰,请求拔银六万两。

这个就有点学汤宗了。

这会明军两千料战舰造价,加工价,和配套火炮等,总成本大概三千两左右。

李景隆报了六万,正好在内阁议程内,也不用皇帝决定,更是直接抛开抠门的夏原吉。

夏原吉听到六万两三个字,脸就黑了,只见他赶紧扭头,他右边坐的工部宋礼,左边是次辅李默。

“别同意,别同意,这么贵,李景隆懂个屁水师,我大明水师已经很强。”

他当庭劝别人不要同意,一口一个我大明水师已经四海无敌了。

黄福也愣了下,好像最近四周没有一个能打的,还要造这么多两千战舰干什么?难道是皇帝的意思?

也没理由,皇帝要造,去年就提了。

他也扭头和众人商议,现场顿时闹哄哄的。

但皇帝之前说过,一件事要尽快决定,不要拖三拉四。

黄福他们一碰头,很快否决:“大明现在水师无敌,工部侯尚书说两千料船,现在总计有六十八艘,不能再造了。”

李景隆闻言脸涨的通红,没想到出师不利。

来之前,他对着司令部一些水师军将都是拍着胸脯的,没想到被反驳了。

他突然想到刚刚汤宗的事,又赶紧道:“那臣申请十一万两,包括二十艘两千料战舰,五百门重型火炮-——”他一口气多报了很多东西,就是想把价钱抬高,请皇帝决定。

十万两以上,皇帝可以做主。

顿时,刷,所有人看向皇帝朱高煦。

朱高煦不动声色的道:“朕也觉得不妥,曹国公想清楚再说比较好。”

李景隆的脸色更难看了。

皇帝接着道:“关系到大量的费用,最好列个单子,明细,用途,再上报,你空口说说,朕怎么知道你要五百门火炮干什么的?打京师吗?”

“哈哈哈。”大殿里一片笑声。

“有这么多炮兵能用吗?水师淘汰的船怎么处理?你们都考虑了吗?”

“地方上如果想用十万两,也学你随便说说吗?”

皇帝一开口,众人给纷点头,感觉有点道理。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