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二小姐是太子妃苏氏的娘家侄女。蒋家三小姐是英国公府的嫡女,见了太子要称呼一声表叔。
这两个少女家世容貌都是上上之选,俱是京城最出名的世家贵女,也是太孙妃最合适的人选。
论家世,蒋三小姐更甚一筹。英国公府传承两百年,势力雄厚,树大根深,蒋三小姐是英国公府唯一的嫡女,极受宠爱。
论容貌才情,却是苏二小姐更强一些。苏家是书香门第,苏二小姐饱读诗书,才学出众,有京城第一才女之称。
端看太子太子妃怎么选了。
太子妃不想多说,有意扯开话题:“不说这些了。对了,昌平,你和驸马近来如何?”
“不如何。”没了外人在场,昌平公主也没了遮掩的心情,眉眼间浮起不耐的阴霾。
太子妃委婉地开解劝慰:“夫妻哪有隔夜仇。你也别总绷着脸,多让驸马到公主府来。。”
昌平公主尖锐地冷笑一声:“驸马上个月收用了两个美貌的丫鬟,这些日子不知多快活。哪有心情来公主府受我的闲气。”
太子妃瞄了昌平公主一眼。
徐驸马收用美貌丫鬟,你也没闲着啊!两个月前不是才换了个俊俏的内侍么?
当然了,这些话心里想想就好,是万万不能说出口的。
太子妃又换了个角度继续劝:“你和驸马成亲几年,一直没有子嗣。驸马心里自是着急。你若是肯稍稍放低身段,早些怀上子嗣生个儿子,驸马的心思也就收回来了。。”
提起子嗣,昌平公主的神色愈发冷淡:“我还年轻,不想这么早就生孩子。”
生孩子那么痛苦,又会损伤她美丽的容貌,她才不想生孩子。
再说了,只要看到徐源那张俗不可耐的脸,她就打从心底生出厌恶来。哪里还有心思给他生什么孩子?
哼!要不是母后一直坚持不允,她早就和徐源和离了。
想到这些,昌平公主心中愈发不快,脸上也显露出了几分。
太子妃看着长平公主,心里暗暗想着,昌平出嫁四年,今年也已经二十岁了。别的女子在这个年龄至少也是一个孩子的娘了,也就昌平公主可以这般任性了。
徐家人心中再急,也不敢催促。
谁不知道皇上疼宠昌平公主,徐皇后更是将昌平公主视为眼珠子一般。徐家人哪有胆子和昌平公主较劲?
太子妃见昌平公主一脸不耐,也就不再说了。很快将话题扯了开去。
马车上。
孙氏和蒋氏不约而同地一起看着凌静姝,目光中带着一点讶然,一点惊奇。像是第一次看到凌静姝一般。
凌静姝倒是颇为坦然,微笑着回视:“大伯母,堂嫂,你们这么看着我做什么?我脸上长了花不成?”
蒋氏笑着打趣:“脸上没长花,嘴里倒是长了花了。瞧瞧你刚才对着昌平公主的时候,嘴里像抹了蜜似的,一句比一句说的动听。”
孙氏也忍不住说道:“是啊,阿姝,你什么时候变的这般能言善道了?”
平日里凌静姝温柔少言,偶尔露出锋芒时,言辞犀利如刀。像今日这般巧舌如簧嘴甜如蜜的,着实没见过。
好像忽然变了个人似的。
让人分外不适应。
凌霄心中也觉得诧异,口中却很自然地维护凌静姝:“那个昌平公主语气那么冲,分明是故意寻衅找茬。幸好阿姝能言善道,不然,今天可就要吃亏了。”
看着凌霄急急维护自己的样子,凌静姝心中涌起阵阵暖意,唇角悄然扬起。
“阿霄说中我的心思了。”
凌静姝自是不会说出心中的打算,顺着凌霄的话音说道:“聪明人不吃眼前亏嘛!昌平公主一脸不善,我若是应对的不妥,只怕会惹来她的嫉恨不满,为凌家惹来祸端。倒不如狠狠心厚着脸皮,哄得她高兴一些。”
事实证明,这么做的好处是很明显的。
避免了初次见面便和昌平公主交恶,还哄来了昌平公主的邀约。过些日子,她就能正大光明地去公主府赴宴了。。
这么说也有道理。
孙氏赞许地点了点头:“阿姝这么做才是对的。”重点是不能为凌家惹祸啊!
蒋氏很清楚孙氏的心思,闻言笑道:“这么做当然是对的,只是辛苦阿姝了。”
凌静姝对着皇太孙和燕王都未曾弯过腰低过头,今天却忍气吞声低声下气,心里不知有多憋屈。
凌静姝淡淡一笑:“其实,这也没什么辛苦的。以前是我太任性妄为,不知天高地厚。”
也幸好皇太孙没计较过她的冒犯,燕王也未曾因为她的伶牙俐齿而动怒。不然,她岂能安然无恙地活到今天?
昨日在回春堂,福敏郡主身边的丫鬟那一巴掌没有落到白玉的脸上,却狠狠的落到了她的心里。
刚强易折。
想报仇雪恨,就该放弃无谓的自尊和倔强。一时的隐忍和逢迎,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也能更轻易地接近仇人。
蒋氏猜不透凌静姝的心思,不过,听到凌静姝这么说,蒋氏心中依旧十分快慰:“阿姝,你是真的成熟长大了。”
“说实话,之前我曾暗暗为你忧心过。洛阳城是天子脚下,是大周朝的京城,达官显贵皇室宗亲数不胜数。说话行事太过犀利尖锐,不免惹人瞩目,也容易惹祸。若是惹到了什么身份尊贵的人,我们凌家只怕也护不住你。”
“你现在能这么想,是最好不过了。”
这一番语重心长的话,听的凌静姝心中暗暗唏嘘。
这么明显的道理,她之前为什么想不到?只一味地固执倔强冷淡,似乎这么做就能显示出她不惧权势不畏显贵。。
幸好她及时警醒,没有一味的自以为是下去。
“堂嫂,谢谢你这么关心我。”凌静姝的目光清澈而真诚:“以前是我太任性,让大家都跟着担心了。”
蒋氏抿唇笑道:“都是一家人,这么谢来谢去的,也不嫌麻烦。”
两人对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