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海氏在准备送给长辈的礼物的同时,一个小型的船队也抵达了粮城的那个小型的港口。
这支船队是从广州过来,从从码头下船之后,码头上有迎接他们的车队都是有一匹小矮马拉车。
每辆车上坐着三四个人旁边放着随身的行李。这些人并没有从南门进城,而是绕了一个小圈儿来到了粮城的北门外。
这卸车辆入了北门之后,有两辆装着物件的马离开了车队向城中的林府方向驶去。
而其他的车辆这项目是他们给他们准备好的,原来是隔离归来船员的那处营房驶去。
坐在两轮马车这些人好奇的打量着粮城的模样和外围的情形。
毕竟粮城开始是一个军堡,外围的防御也很森严,每相隔里许不到就有一个敌台,高高耸立,用条石和青砖砌成。虽然有些年久失修,但是雄伟的样子还是能看出来的。
梁城的城门和那些敌台上有士兵在把守着,南边和北边都挖有护堡的小河,宽一丈许,虽然很窄,河流也不深,但对防御敌兵来说,有这一条小河和没有,境况自是截然不同。
另外就还有外墙拦马,也有一些鹿角一类的拦马物,在堡垒的墙基上,到处都是被雨水淋后留下的冲刷的痕迹比目皆是。
但是不见任何刀剑枪炮等外力等破坏的痕迹,可见这座城市根本没有经历过任何战乱。
在这个军堡成立在大明中期虽然是因为背倭建立的卫所,但是这里从来没有发生过战争。
“嘉靖之后,这里就没有什么战事了。就是无论最严重的时候,倭寇也不会到这里来抢掠。”
进了东门,一个相貌儒雅的轻年人先下马,灰色的土布长袍,头上一顶纯阳巾,脚上一双黑色布鞋,留着几缕短髯。
这个男人的的年纪也在二十左右,这般长身玉立,还颇有几分翩翩佳公子的感觉,看着身后的堡墙和眼前景像,颇有点感慨由之的模样。
在这个年轻男人身后也下得来一人,同样身形,年龄也相差不多,气质却是完全不同,后下来的人无须,身上衣袍也显的利落干练,眼睛也略小一些,但眼中没有丝毫疲惫,只看的出十分精明。
这人也打量了一会,接着便劈头对先前那人道:“姐夫,你又乱发感慨,还不赶紧主要负责和我们的问一问林府在哪儿!”
“急什么,这些来接我们的人就是林府的下人,还打听什么跟着他走就行了。”
后下车的人一声吆喝,打车上又下来一个穿锦袍的少年,大约十六七岁,身量还没长开,也有一些瘦弱,脸长的十分俊俏,两眼也是十分灵动。
下车之后石天玉就笑嘻嘻的道:“恒哥说了,从北门进来,直接看哪家府邸最大,那一家就准定是了。”
说着这石天玉果然眼珠滴溜溜的转着,四处打量。
也没打量几下,负责赶车的林家下人对几人说道:“沿着这条道一直走走,到十字路口右拐就到了。”
北门这里,东西街的两侧几乎都是一座一座的仓库占满了。
石天玉的嘴都合不拢了,脸上满是惊愕之色,在来广州时虽然林夕向他简单的介绍了粮城的情况。
石天玉在临来之前也向林玉恒了解了粮城的具体情况。
不过这两个人一个人只是简单的介绍,而另一个人只是听别人讲转述而已,都没有详细的介绍粮城的情况。
马车转过了一个十字路口。有几间店铺就在这里卖一些粮食,布匹,杂货,在门口有十几个妇女正在买东西,他们使用的就是南阳商行发行的无记名钱票。
两名男子看了看正在兴高采烈,四处看石天玉原本精光四射的眼睛里头多了很多含义复杂的东西。
石家自从担任大家首领之后世代经商,到石松亭这一代已经是弟六代,从小商号到如今在南洋商行有超过三十万两的股本,虽不能和真正的世代相传大商家比肩,但石家已经足可自豪。
毫无疑问,石家是这个大时代的成功商人,从一个小商家到现在的规模只有短短的几年的时间。
最近这一两年更是突飞猛进,石家已经可以借款百万给商家,那是何等豪奢的商业手腕。
之所以达到现有的成就,就是因为石天玉的姑姑嫁给了林家的四老爷。
现在的这些大户在失踪前的介绍之下加入了林家的势力。
两人的家族也在南洋上都是“经商”做“买卖”的人,知道林家和绿旗帮的关系。
石家靠上这么一个庞然大物,一般人很少有人愿意得罪他。
本来周围的疍家人对石家十分的羡慕,却没有想到石家居然愿意拉同族一把将他们拉入这个富贵的势力。
所以虽然各家族虽然有自己担心的内容,但也毫不犹豫的派出了家族的子弟加入林家的军队。
他们这些人与其说是加入海儿兵不如说是各个疍家部族放到林家的质子。
和石天玉起来的两个男子,就是石天玉的两个姐夫姐姐月英的丈夫梁进全和妹妹月荣的夫君徐成学。
本来两人原来是随着移民去西贡的,但是在出发前十天,师松亭突然听通知两人让他们和那400孩儿兵一起去训练,训练出来可以加入林家的军队,不去也可以在西贡当个管事。
之前石松亭还像两个人暗示这是他好不容易给两人求来的机会,能不能抓住就看两人的自己了。
两人也明白能够加入林家的军队,就可以在林家的体系中说话,他们两人开始由于岁数太大而被排除出去。
家族中也有人进入了那400孩儿兵,而两人由于娶了石松婷的女儿,平白得到了这个机会,两个人心中也是很激动的。
他们这次到林府去,一就是见见这些石天玉的表兄弟们。二就是把他们的妻子暂时借住在林府,他们参加孩儿兵的培训。
石家经商的风气此时开放还有两人是疍家的儿女一般小节也不是十分注意,车窗打开,车帘又一次掀起。
一个年在二十的女子露出脸庞,先是一头乌发,接着是美丽之极的面庞,两眼看着眼前情形,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打量了一会粮城这边的情形,又再看看跟着马车走的三名男子的样子的模样,女孩子抿嘴一笑,很懂事的没说什么话,只是向着同样一脸错愕的石天玉,调皮的眨了眨眼。
石天玉也不恼,只苦笑道:“大姐,你们在这里落脚一定要帮我们说说好话。
现在看来,俺们可真是井底之蛙啊。也不知道旭哥还会不会理咱们,林家现在这么风光有钱。”
“说什么呢!”女子白了弟弟一眼,俏皮中带着一点教训的口吻道:“亲戚之间,难道还尽是利益不成?谁教你这一套歪理,回头很该重重打他一顿板子,好好教训一下才是。”
石天玉知道自己这姐姐脾气,要是自己顶嘴,惹急了她没准能从车上跳下来把自己一顿。
这时马车来到林府门前,林府门前站着三个人当中一个和两人三十左右的一个年轻的男子。
左侧有一个身材高大四群的强壮的男子。男子脸白无须,一脸横肉显得十分凶恶。
他身边站着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穿着五福袍戴六合凉帽的看见十天,连忙拱手,这个人是天宇认识。自己的一个堂侄。
中间的三十余岁的男子迎了出来,远远的就拱手,满脸是笑的道:“原来飞机的表弟和表妹夫来了,有失远迎,实在罪过。”
“长申表兄,好久不见了。”
石天玉原本脸上的矜持之色早没影了,这会子看林长申远远迎过来,心里隐隐竟是有些感动和激动。
也暗中午提醒自己这产业再大也是自己亲姑姑家里的,只是不管怎样,心底里到底还是有些犯怯,林长申的客气,倒是叫石天玉心里有一丝隐隐的感动。
“本来是亲戚来拜访,应该请你们去府里宴请一番,但今日的情景有些特殊,从现在开始你们就要进入军营,所以无法请你们入内了。”说完林长申向旁边闪开身体。
旁边站立的林雨和石元磊走到三人面前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
三人无可奈何和马车中的女子告别,三个人便被林雨和石元磊压往军军营去了。
三人刚刚离开临湖那边窜出来一个身影来到马车前喊道:“蓉姐姐,英姐姐,你们终于来看我了。”
林长申仿佛没看见这个小小的身影一样,对,马车里的二女说道:“请两位表妹进府吧。”
这时石月荣和石月英两姐妹从车上来到地下抬头看见着他的人却是一愣。她们仿佛看见了一个男版的自己站在了面前。
“两位姐姐看呆了吧?我在广州的时候就觉得你们和六哥长得非常像。那是跟你说你还不信,现在跟我去后宅吧。”
林月华一手拽着一个表姐向府门走去,根本不理林长申。
林长申往府门走了两步,然后摇了摇头,转身朝真武庙走去,他今天要和绝林老和尚商量一下这400人的食宿问题。
听闻石家人到了门前,林海氏也是有些忐忑的心情站在垂花门外等着两位表妹的到来。
当林海氏看着跟随林月华来到门前的两位表妹,神情也是一愣。
因为林海氏年轻时性情颇为跳脱,曾经逼着还没有结婚的林长申扮女装。
眼前两个人就和林长申穿着女装的样子简直一模一样。
让林海氏仿佛回到了那个刚加入的林府的时刻。同时也看到了自己丈夫的生母亲年轻时长得是这样的美丽和动人。
平时林海氏氏已经很闲,好在妇人们打发时间的法子很多,和自己的徒弟和林月华说说闲话,管管家务,看看后院养的小动物。
在院里来回走走,再做些针线活计,给家里供的菩萨上香默祝,这些事全做下来一天的时间也差不多了。
不行再见见自己的妯娌们聚在一起打打马吊,听听各家的八卦,时间也就真的打发了。
临海市把石家姐妹安排在李月华的院子里,晚上又叫齐了妯娌给世家姐妹接风洗尘。
至于林家的男人只在宴席里露了个面。只有林夕陪林家姐妹喝了两杯酒然后便离开了。
说着他们已经走进了同乐楼里,随即他们就看到。
好家伙,宽阔的大厅里面,足足摆了四十多桌酒席!四百多名疍家子弟的酒席排成了两列。
都在大厅里我在宴席旁边等待的开怀痛饮,一看到外边有人进来,已经有不少人把目光投向了沈渊他们这边。
这时的石天玉看着林雨他就像闲庭信步一般,非但放松之极,而且还有点心不在焉的带着几个人来到宴席当中。
这时从旁边走来两名少年将他们三个人分别带在三个有空位的桌子上。
看林雨走到了为首的一桌,他站在桌前,扭头对着在座的人说道:“今天诸位兄弟加入我邻家嘉宾,我特地在此代表主家宴请诸位吃过这顿饭后,你我便是兄弟。”
说话间淋雨,举起双手向南方拱了拱,然后放下双手。在各桌之间的来回走动就像平常走亲戚串门子一样。
林雨的举动安抚了这些紧张的弹夹子弟,人生举起酒杯与林雨对饮哪有半分紧张的情绪在。
而这时的石元磊一看到前面石天玉,正笑着向他这边迎过来。
“天玉堂叔,咱们我今天在这里敬你一杯酒,日后训练时如有得罪之处,请您见谅。”
好似听到他这句信口而出的玩笑话,这时的石天玉心里又忍不住暗自赞叹。
随后石天玉就见石元磊笑着说道:“没想到玉堂叔也来了,这真是侄儿的福分!”
在此时林雨已经敬完酒回到主位上伸手请大家在酒宴上坐下,然后对大家道:“今天晚上大家吃好喝好,明天起来你们就是一名士兵了,到那时再敢随意饮酒,别怪我认得你,军法不认得你!”
在这两场酒宴正在进行党史,此时林夕、林长申和绝林老和尚在商量如何卖东西。
三人商量的这件商品便是琉璃镜。琉璃镜现在已经制造出各种规格的300多面了。
而且林家老宅送去的礼物已由林海氏整理完毕,今天上午刚刚派船拉走。
现在西夷人带来的这种镜子价格非常昂贵,林长申的意思是假冒西夷人的琉璃镜价格卖出去,这样高额的利润让林长申心动不已。
林夕反对林长申的这种售卖方法。
林夕决定把镜子分成两种类型,第一种就是用金银,紫檀等各种珍贵的物品装饰起来的高档镜子,这种镜子面积大,装潢精美,这个按吸引人的价格的1.5倍向外售卖。
然后和普通铜镜大小的按照西夷人的价格卖。
而还有一种只有巴掌大小的小镜子,这些镜子按照西夷人人一半儿的价格向外售卖,而且还可以四分之三的价格批发。
而且三种镜子售卖的方式也不同,第一种是采取拍卖的形式,第二种则是零售,最小的一种就是大量的出货。
三人又商量了一番,最后决定就按林夕的售价进行贩卖,但是必须有一半儿的利润运回粮城,广州那边只能放下一半儿的钱。广州秋光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这里没有特别大的酒馆也没有大型的客栈。
但若要是说起吃狗肉,河中美味,海中鲜鱼之类上不了台面的市井菜肴,此处却是最佳。
这里原本是广州旧码头南面的一片河滩地,后来不断有穷苦人家在这里盖房就形成了一片蜘蛛网似的小小街巷。
当中会有不少漂亮的大姑娘小媳妇儿把院门打开一半儿,靠在自己家门下的阴凉里。
只要是有男人从这里经过,那些小姐姐们会很热情地跟你打招呼,还会邀请你进去跟她们做游戏。
这里的街市中密布着小小的赌坊,三五个人组成的精致小戏班子。不管你喜欢什么样的花鸟鱼虫、稀罕的古董和小玩意儿,都能在这里找到。
当你想唱上几嗓子戏腔、或者找人把你浑身的骨头节儿都松个遍,或者是掏耳朵、修脚、打茶围、喝花酒,都能玩个痛快而且最重要的是花钱不多。
因此在这条并不宽敞的秋光街上,沿着河道南侧,真是千奇百怪的生意无所不有。这里原来是渡河的一个渡口,现在这个渡口也保留着旁边树立着一家茶馆,茶馆上写着猪娃茶馆。
如果你想过河可以坐在这个茶馆里等待渡船的到来,也可以吃些小吃填一下肚子。
这个茶馆儿是这条秋光街的中心,它周围有无数人穿梭来去。
那里面有花枝招展的姑娘,笑声如同银铃一般。有拖着宽大托盘的伙计,里面全都是酒宴菜肴,还有各式各样人喧闹的叫卖声。
这个茶馆可是大有来历,据周围的人传说,那是在宋末元初的时候,当时这里还没有秋光街,只有这一个孤零零的渡口和这个共渡河的人小息的茶馆。
经营这个渡口的是一家人,当时的粮税很重,每渡人过河才能够挣出一天的嚼谷。
这一天守渡口的王老汉生意非常差,只有两拨人,还不够今天的税钱,他就想等等看看有没有人在过河,可是一直等到太阳落山也没有人过河,把老汉感到十分沮丧,准备收工回家,但是这时候安边突然来了13个身着黑衣,面目有些呆板的男女要过河。
但是为首的人跟王老汉说他们没有钱。希望王老汉能免费把他们渡过河去。
王老汉此人也深地心地比较善良,心想自己反正你也是这样便答应这些人免费的渡他们过河。
可是奇怪的是船一下水河面上便升起了大雾。
越往河心走,大雾边越浓郁,此时他不经意的回头看了一眼。
因为腰部以下全都被浓雾给笼罩着,那13个人又是坐着等老汉又能看到的,只是13个脑袋,脖子以下全都看不清。
这种诡异的情景把老汉吓了一跳。在这时候,13个人齐刷刷的看着他,赶忙转过身,心里想着赶紧把船划到对岸去,老天保佑我呀,可别让我遇到啥事儿啊。
王老汉虽然说胆子大,不过今日这趟买卖可着实让他担惊受怕的。
王老汉不敢再往后看,他拼命朝着河对岸划过去,过了一会儿,王老汉估摸着离对岸不远了,此时的雾忽然渐渐小了。
然后他又划了几下,王老汉能够清晰的看见对岸,他一边转身一边说道:“好了,呃,到岸了,各位准备下船吧!”
不过等他转过身再看的时候,王老汉是倒吸了一口凉气,为啥呢?因为船上的13个人都已经消失不见。
刚才他们还在船上坐着呢,如果他们下河的话,我怎么没听见落水声呢?这完全不可能啊,他们到底是什么来路?
我不会是遇到鬼了吧?王老汉不敢再想了,此时的雾已经散去,王老汉看了看岸边没有人,他暗叫一声不好,就赶忙拼命的朝着家的方向划去。
船到渡口之后,王老汉栓好了缆绳,赶忙回了家。
当天夜里王老汉是高烧不退,一连烧了三天才算好。
病好之后王老汉将这件事情就告诉了老伴儿,老伴儿闻言也是后怕不已。
王老汉喃喃说道:“罢了,为了安全,以后我还是不做船夫了,我就在渡口边上开家茶馆,安安稳稳赚些小钱儿得了。”
老伴儿闻言后也很是赞成,几日以后,王老汉便在渡口边上开了一家茶馆儿,生意倒也不错。
即日以后,对岸的一位过路人在他家店里喝茶,无意间说起了一件奇事。
就在王老汉送了13个人过河的第二天,对岸李家村的一户人家的母猪生下了整整13只小猪仔。
而更让王老汉吃惊的是,其中有七只是公猪,才六个是母猪仔,正好与王老汉船上的人数一致,王老汉到了家就将这件事告诉了老伴儿。
老伴儿对老汉说道:“世间哪有这样巧的事?”
“我觉得那晚的13个人肯定是着急去对岸投猪胎的,因为他们害怕水过不了河,这才让我赶上了,我既然帮了他们的大忙,他们但凡有些良心也一定会保佑着我,明天你去看茶馆儿,我继续去做船夫。”
王老汉明白了真相,又去渡口做了船夫,不过自此之后他并没有再遇到过这样的怪事。
王老汉直到终老也没有发生过祸事。而王家开的这个茶馆儿却越来越希望来往的人都是先在茶馆中吃喝一番才上渡船。王老汉的后代为了纪念那13个投猪胎的便把茶馆命名为猪娃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