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海洋时代

认可自己

https://img.ppxs5.com/1d/ed/f1f39f1a83.jpg

首页 >> 重生在海洋时代 >> 重生在海洋时代最新章节(目录)

224王朝正统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林月华之所以对紫娟有这么大的怨念,因为紫娟是长嫂林海氏放到这里来监督她抄书的。

其实这件事还是由林夕引起的。林夕整理完《赤脚医生手册》之后便想把它交给林月华,但转念一想,那个小丫头如果拿到书的话说不定扔到哪里去了。

等到想到使用的时候,再找恐怕就要像那本《西厢记》一样,被她放到的屋子里垫床角去了。

所以林夕就以这本书是师傅传给他的验方,密书为由,要求林月华亲自把这本书抄录一遍。

可是林月华那个皮猴的性格根本没有那么多耐心,加上林夕又没有限制她多长时间抄完。

所以第一天的时候林月华就抄写了大概500余字,便扔下笔出去玩儿了。而林夕更是蔫儿坏,蔫儿坏的,他用红笔把林月华抄错的字和写错的地方都标注在旁边儿。林夕的本意是让小丫头注意一下,别再出这么多错。

林月华看见林夕改动的内容就更放心了,因为自己即使抄错了也有她的十一哥哥给他改内容,这样就不担心自己写错内容了?她心安理得的把这篇文字拿回去,当做自己的抄写成果。

结果当天林月华拿着这篇抄来的文字回她的房间时,正好碰到林海氏想看看林夕要给又教授给林月华什么新鲜的东西了。

结果这纸上文章的内容被林海氏看到,林海氏顿时勃然大怒把林月华的左手打的像个小馒头一样。

第二天,林长嫂就派身边的大丫鬟紫娟看着林月华,要求她每天必须抄3000字以上而且不能有一丝错误,如果有错误的话就重抄。

而今天已经是第五天了。林月华抄了连1万字都不到,就是因为抄错的次数太多了,虽然每天写字不少,但抄的实际内容没有多少。

而林夕写的这本《赤脚医生手册》足足有30多万字,其中还有插画,这还是林夕一再减少字数的结果,很多用白话文写的东西都被林夕改成了文言文。

后来林夕觉得林月华的小日子过的实在有些憋屈,便找到长嫂。

林夕就把用三天的时间抄写的原本给打算给小丫头林月华做教材的一份副本给的长嫂,想免去小丫头抄书的任务。

但是长嫂却对林夕说让林月华抄书就是为了改一改她的脾气。

这样的林月华在娘家当闺女,怎么都没有事情。加上林夕等这些哥哥又比较护着即使到了婆家也不会吃什么苦。

但是如果林月华这个脾气和他的丈夫很难处的和睦,即使他在婆家不会吃苦,但是如果和丈夫不合的话,林月华的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林夕听后便放下了书,告辞,离开了。他每天仍然陪着小丫头抄书。

至于林夕手里吃的东西就是那个厨娘刘姑娘做的冰激凌。

实际冰激凌这个东西在中国历史中出现的很早。唐代的时候就有,名字叫做酥山。

具体做法就是把奶酪,黄油一类的奶油制品加热到融化在盘子里,淋出山一样的形状,再拿到冰窖里去冷冻。

在炎炎夏日能吃上一口酥山,那感觉简直十分美妙的感觉。这个东西之所以在后世的中国中逐渐消失,是因为羊奶牛奶之类的奶制品在宋朝以后在中国就已经不太常见了。

尤其到那明朝之后这些像小点心一样的东西便逐渐的富贵人家所独享,而平民老百姓既没有能力,也没有这么多时间做这些小点心来逞一时口腹之欲。

在林家这里由于白糖很多,林夕又复原出了热水取冰之法。

林家是既不缺冰也不缺糖所以又在酥山中加入了白糖和沙冰,跟后世冰激凌的口感非常相似。

林夕看着生气的小丫头想起了上次问自己的那个竹书纪年的事情。不由的想起了后世的那些中国文人造假的事情。

其实他们办的那些事情并不新鲜。是因为他们实际上承袭了一种国人的传统,叫荣古诘今,就是以前是歌颂三皇五帝然后以贬低今天的君王。

听着是不是耳熟?这就是古代那些文人士大夫常用的手段。

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然后荣古诘今,那今天以以以这个三皇五帝尧舜禹堂为道德标杆儿来点滴今天的执政者,这这这个游戏就是这么玩儿的。

但是呢,这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经历了屈辱的100年,这个就就三皇五帝是不能谈了,因为都是那个体系的。

那么就开始谈以国外的科学、民主、文明来了,这还是同一套玩法,这个叫扬外贬中。

这个玩法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有效的,而且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是,它的原因是标榜的那个对象就是发达国家,他在各方面就是比发展中国家的人民过得好。

但是呢,以前叫荣古诘今的是因为三皇五帝都已经死了,你怎么把高他那个道德标准都可以,反正也无法考证这个厚洋薄中或者扬外贬中其实是一个有一个很大的漏洞的。不过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一时没有发觉而已。

当时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转折,那就是中日甲午战争的战败,使中国当时的精英分子推崇的那套三皇五帝就玩不转了。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厚洋薄中。

他们把西方的那些那一套通过他们的演绎来代替原来的三皇五帝。而是这样的翻译在当时中西方文化著作的翻译中比比皆是。

某些人利用普通国人对于西方语言不了解所以他们在一些翻译著作中就胡乱翻译,甚至用自己臆想的词来代替西方原文中的意思。

这些人在当时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把中国的苦难都归结到中华文化的落后和历史上的愚昧。

当时他们这一套对国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史,以至在袁世凯和革命党谈判的时候都说我要做中国的华盛顿。

这里的华盛顿已经不是一个人名了而是某种思想的代表。相当于原来的尧舜禹在中国儒家文化中的地位。

修改或重新创作一个词还算可以原谅的话,有些东西他们的翻译跟原意根本就是张冠李戴,甚至截然相反。

这些故意胡乱翻译这些故事的人是谁呢?这些就是接受西方教育和别有用心的那些西化派。

国内有一些人迎合这些西化思想,称之为买办。他们的的逻辑就是感谢列强大老爷的看上自己什么东西?如果不满意的,我替你选好的拿。

当然,替你们拿的时候,我自己也利用你们的势力往腰包里揣点。

他们还得给你灌输一个观点,我是为了你好。明明是赤裸裸的强盗行为,非要被说成是文明的体现。

他们这群人动不动就是文化是世界的,那后边还有半句,你怎么不说呢?又是民族的,这才是完整的一句话。

还有拿破仑说的一句话。东方的民族是一头睡着的狮子他一旦醒来当震惊世界。但后半句话呢,还是不要打扰它,让他永远的沉睡吧。难道你们把一句完整的话翻译过来有那么困难吗?

他们当中有两个代表人物就是胡适和顾颉刚。

比如顾颉刚提出夏商周完全是不可信的,中华5000年全是胡说八道。胡适提出的东周以上无一字可信。治水的大禹是条虫,尧舜禹不存在等等等等。

可以看看这些人在当时都是什么地位,都代表着什么,而这些说法也是从那个时期开始一直流传到,始终都有人拿着做文章。他们这一个派系被称为疑古派。

他们是研究史学、经学的学术流派,代表作就是《古史变》。

他们提出要打破桎梏。历史是考信于六艺的传统,要有大胆怀疑古代的精神,吸收西方的近代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典籍。

所以在他们眼里,古代史学古籍是存在大量的谎言可信度不高,要用科学求真的态度去还原历史本来的样子。

他们在如此质疑和否定中国古代的历史?可是他们就不能选择相信,然后再努力证明这些历史都是存在的,这才是考古学的正确态度。

他们就选择不相信,然后去努力证实中国历史的不存在。可是就当时而言,他们的推论都是建立在没有实事求是的的基础之上的。

就你想否认上古不存在,你是不是得有直接证据?最起码得考古证明吧,他们是完全根据古籍的记载进行推测然后再自圆其说。

这伙人一边喊着古籍记载不信,然后一边用古籍进行推论,证实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记载是不存在的。

这个在逻辑思维上就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他们除了提出了那两个观点。其实还有一个观点。一直影响着后世的中国历史学界,那就是“崖山之后无中国,明清之后无华夏”,这句话听起来是很有道理的。

所谓崖山之后是指南宋最后的一场战役,南宋最后一个皇帝投海而死,南宋王朝覆灭。

有人说崖山之后就没有中国了,因为是蒙古人打掉了中国。

而且由于蒙古人是落后的游牧民族,他打掉了当时最先进的宋代文明并统治中国达89年以上,所以当年的古代中国全面覆灭,这是崖山之后无中国的这个说法的来源。

所谓明清之后无华夏是指在元代以后,明清时代都继承了或者部分掺杂了元朝文化的特点。

使得中国原有的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异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样貌出现了一些差异,因此被说成明清之后无华夏。

比如韩国人和日本人到后世都认为他们才是东亚文明的正统。

为什么?因为清代没有侵入朝鲜半岛。所以朝鲜半岛近代的王朝穿的服装还是明代的服装?

而日本认为他们从我国学到的是日本的隋唐文化,所以他们掌握了那是盛唐文明的精髓。虽然后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提倡脱亚入欧,对这部分不再提及,但是他们心里一直没有放弃这个妄想。

所以他们认为东亚文明真正的继承者是他们,而中国早就把他丧失了中华文明的精髓。

但实际上这句话大成问题,因为这句话里包含了一个含义,他的意思是说古中华文化是被外族游牧民族的侵入破坏掉。

这个说法根本不成立,请大家想想什么叫中华民族,什么叫华夏文明?

早在先秦时代中国的百族就是百国。所以有很中华民族本来就是有很多民族共同组成的,他们都是华夏民族的先祖以及发源。

到了周朝逐渐分封诸侯,吞并了历史上的百国,成为了春秋诸国。

甚至在战国时期战国七雄向四周扩兵领土,将中原大地和靠近七国的各种民族全部吞并了。甚至赵伐林胡击败匈奴都是在历史上有确切记载的。

甚至包括中山国曾经被赵国吞并,而后又复国又被赵国消灭。这些都是由一个国便是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姓氏逐渐被战国时代末期的强国吞并。

秦王扫六合一统中原。中国历史上真正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

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逐渐消化中原各氏族是各族的习惯人文风俗得到了广泛认同,于是成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

汉族,这个名称就是继承于汉朝,也就是汉朝统治区域的人都是汉族的最原始来源。

秦朝并西戎,汉吞南蛮,晋国虽然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分裂南北朝。但是由于晋朝衣冠南渡是中原文化彻底掌控了长江以南的广袤国土。

隋朝立国之后,开科举。打破氏族之间的隔阂,躺在谁的基础之上不断削弱世家大族。终于在黄巢在唐朝的基础上又踹了一脚,彻底终结了世家大族的统治。使汉族彻底成为了一个民族的,也成了华夏国人的另一个名称。

明朝建立后,国人的血统中又加入了蒙古,色目等少数民族的血液。所以中华民族并不只是单一的汉族。而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这些民族的统称。

所谓的中华民族历来是东亚地区游牧民族和我们相互融合的产物,这才是中华民族。

所谓华夏文明,实际上是以中原农业文明为主,然后在历次的冲突和掠夺中不断融入周围的游牧民族的血脉。

中国农业文化里即保持着文质彬彬智的一面,也拥有血性,有战斗能力的一面,这是华夏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说东亚游牧业文明灭掉了中国国家和中国传统文化,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

虽然农业在中国历史上有两次少数民族建立中原的统一政权,第一次是元。第二次是清。

林夕在后世听说有一种说法,元朝和清朝不属于我们中国的历史并在社会上广泛传播。我这里可以明确的说到,元朝的皇帝依然是我们汉民族的。正统历史连朱元璋都承认蒙元的正统地位。

忽必烈是元朝皇帝,但是你知道吗?忽必烈曾经带着汉人军队到草原屠戮蒙古人,并血洗了蒙古圣地哈拉和林。

其实早在成吉思汗时代,大蒙古国就因为不同的经济模式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因为草原是畜牧经济,自然增长非常缓慢,蒙古贵族要实现财富快速增值,就必须发动战争,到处抢掠。

而草原之外的汉地是农业经济,需要用选拔人才、调整赋税等方式来治理,要实现财富增值,就必须有稳定的环境。

于是,根据自身利益的不同,蒙古贵族们就逐渐产生了两种倾向,一种要求发动战争,杀掉汉地的人口,把所有土地都变为牧场,代表人物就是成吉思汗留下来的蒙古旧贵族。

另一种要求,保留旱地的人口,让他们种田,织布政府每年收取赋税,代表人物就是耶律楚才等汉化归附官僚。

虽然蒙古旧贵族的主张暂时占据上风,但从长远来看,他们的路线几乎没有可持续性。

因为蒙古能征服的疆土是有边界的,越是离蒙古草原遥远的地方,蒙古的统治力就越虚弱。用开疆拓土来获取经济增长点,初期效果明显,但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那么,在已经征服的地方深度经营,恢复存量经济,并且做大做强,便是蒙古唯一的出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蒙古内部虽然存在畜牧与农耕、杀汉与保汉的争论,但随着蒙古在中国的疆土越来越大,尤其蒙古军队的战斗力需要重甲钢刀。和火炮等。游牧民族根本不可能生产出来的东西日益增多。汉地的手工业越来越重要,而旱地的手工业又需要农业的养育,汉化归附官僚也越来越重要。

此外,蒙古在中原汉地封的真定史氏、东平严氏等大批汉人世侯,这些汉族世候和蒙古族贵族也有权力之争,于是汉人世候也希望扶持一个自己人上位,来代表自己的利益。

就这样,汉人世候和汉化归化官僚结盟,给蒙古的汉化路线提供了雄厚的武力保障。而他们后来选中的代表,就是位高权重的蒙古王爷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的弟弟。

南宋淳祐十一年刚被选为蒙古大汗的蒙哥就以记长且贤的名义,命忽必烈在金连川开府,全权治理晋、冀、鲁、豫、陕、甘这些地区,正所谓凡军民在汉南者皆总之。

其实早在哈拉和林的时候,忽必烈志大有为于天下,招揽了赵娣、董文用、窦墨、姚叔、张德辉等汉族官僚,组建起自己的原始版底,甚至在张德辉的请求下,务必烈自封为儒教大宗师。

主政汉地以后,忽必烈不仅在汴梁设立经略司,专门负责屯田耕战事务,还和史天泽等汉人世候结盟,成为汉化归附官僚和汉人世候的总代表。蒙古汉化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总代表,在汉地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

蒙哥继位的八年后,蒙哥命阿里不哥留守蒙古本部,亲率4万兵马进攻四川,并令忽必烈和汉人侍侯张柔攻鄂州,兀良合台自云南攻广西,准备三路兵马在鄂州会师,然后沿长江东进,直取临安。

结果蒙哥死在四川的钓鱼山,这就意味着蒙古出现巨大的权力真空,蒙古旧贵族和汉化势力都有机会扶持自己的代言人倾向于自己的政策。

于是在公元1260年4月,在汉化归附官僚、汉人世侯以及部分蒙古旧贵族的支持下,忽必烈在开平城即皇帝位,建元中统。

随后,忽必烈设立中书省处理政务,实路宣抚司治理地方,任用的主政官员大部分是汉化归附官僚。

例如中书省平昌政事王文统、燕京路宣浮使李德辉、帝都济南等陆宣抚使宋子珍、河南宣抚使史天泽,平阳太原路宣抚使张德辉、东平路宣抚史姚枢,京兆路宣抚使连西县等等。

把忽必烈登基称帝的消息传回蒙古本部,蒙古旧贵族立即拥立阿里不克在哈拉和林即位,成蒙古大汗。

就这样,因为经济基础的不同,成吉思汗创建了大蒙古国,正式分裂了

因为大部分蒙古旧贵族都拥护阿里布哥,所以阿里布克控制着蒙古本部、新疆、中亚、小亚西亚和四川的广袤地区。忽必烈实际控制的地方只有长城以南、淮河以北的中原汉地。

为了争夺蒙古的最高领导权,也为维护自己的政治主张,汉化归附官僚汉人士侯和蒙古旧贵族,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也陆续爆发了三场大战。第一场大战是在关陇地区进行的。1260年5月,忽必烈麾下的汪良臣、河丹八村三路兵马组成精锐兵团,在甘肃山丹地区和阿里布克的支持者魂都海等人正面对决。破敌军关陇平定。

而就在关武大战正在进行的时候,忽必烈就命令中原汉帝向开平府送万匹战马、十万石粮食、羊裘和皮帽等后勤物资,并命汉人师侯东平延续带1.5万兵马赶赴开平,给下一场大战做了充分的准备。于是在公元1260年底,忽必烈统率少量蒙古骑兵、大量汉人士侯亲征阿里布哥,两军在哈拉和林郊外大战一场,忽必烈大胜。随后进入哈拉河林展开血腥的侵袭,阿里布哥则逃亡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忽必烈的战斗力之所以这么强,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军事方面的,那些汉人世侯们甲帐精锐,所向无前,尤其是顺天张氏、东平严氏、真定史氏的军队,都是习兵戈骑射的强悍部队,战斗力远超蒙古人。

其二是经济方面的,阿里不哥的势力范围都是经济薄弱地区,几乎不产粮食和原材料,史书记载,哈拉和灵芝食粮饮料皆自汉地转运而。那么,忽必烈掌控了汉地,关闭了通往蒙古本部的物流通道,就给蒙古本部造成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粮食危机。阿里不哥没有物资,军队战斗力又不如汉人,能打赢才见鬼了。

一直苟延残喘到南宋景定五年;至元元年阿里不哥只剩下几千士卒,无奈之下向忽必烈投降那一年是甲子年,不知道这预示着什么。至此,忽必烈基本平定了蒙古本部。

从此忽必烈的元朝外,四个相对独立的国家,又称“兀鲁思”,分别是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分了大蒙古国的领地。

随着忽必烈的汉化政策逐渐推进,甚至在东北地区都设置行中书省,这就侵犯了分封在东北的蒙古旧贵族的世袭利益。

于是在至元二十四年4月,以乃颜为首的蒙古旧贵族带着6万部队掀起反抗忽必烈的叛乱。

五月,忽必烈带着博罗湾的蒙古军和李廷的汉军从开平府出发,会征平叛。

在这次镇压叛乱的战争中,忽必烈担心两边的蒙古军相互之间有勾结,只敢用李廷的汉军做前锋,并且在夜晚组织敢死队炮轰叛军阵地。这是蒙古叛军军营大乱湖北的趁乱进攻,一举平定乃颜叛乱。

叛乱平定以后,忽必烈把乃颜裹在毡子里摔死,其他参与叛乱的蒙古旧贵族都被剥夺家产和封地,迁徙到江南安置起来。

经过这三场大战,意味着蒙古旧贵族在政治上全面失败,征服掠夺的蒙古经济路线全面失败,汉地的农业经济路线全面胜利。

汉化归附官僚和汉人士侯保住了基有利益,而忽必烈也正式坐稳皇位,巩固了元朝的江山社稷。从这个角度来看,元朝根本不是蒙古王朝,而是正儿八经的中原王朝。

同年忽必烈派梁王率领去到云南,进攻云南的大理段氏家族,并顺便在段世家族的协助之下蒙古人入侵结束了蒲甘王朝,并在此地设立土司归云南行中书省管辖。

至于后来的满清比方说努尔哈赤的父亲名字也叫觉昌安。其实啊,他一直自称叫佟教场。所谓绝长安,只是因为同教场的校场跟觉察的发音那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啊,才叫绝肠安。

佟教场正是觉长安自个儿认可的汉人名字,而佟啊,就是他本人认可的汉名。

万历末年,明朝的司业张岱到辽东视察,整理成了辽东略一书,这里边儿就有同佟教场,建州左卫都督千世也。

这样的话,其实不光是努尔哈赤的爷爷觉察安,就连他自个儿也说自己是姓佟的。

朝鲜的李朝实录里就记载了1596年的正月,努尔哈赤跟朝鲜的国书开头一句就是佟哈赤笔为移情视蒙,你朝鲜国与我女真二国往来行走通好,我二国无有动兵之意。

1605年的11月11号,努尔哈赤又跟朝鲜的边疆支书说,建州等处地方国王佟,为我二国所同一己事,所以啊,努尔哈赤呢,本来就姓佟。努尔哈赤的母亲是王杲女儿王镐,听名字就的娜拉氏。

因为成吉思汗的祖先被金人钉在了木驴上处死,所以这元朝对女真地区一直都是只要姓完颜的那都杀了。

所以明清时候那些姓完的那基本都冒充,而娜拉氏,一直都是女真当中的第一大姓。

努尔哈赤实际上是在起兵反叛明朝后,明朝那些官员对他起的昵称,称为奴儿.哈赤。

历史上就是努尔哈赤认的老祖宗蒙格铁莫尔的儿子,实际上是建州卫佟家分家的。

佟哈赤确认了分家的人当祖宗,咱也不知道人家怎么起就努尔哈赤这个名字。

后来有人说通古斯话,野猪皮嘛,其实野猪皮这个说法是从满清入主中原后修明史的努尔哈赤传,才出来的说法,书中努尔哈赤的意思是野猪皮,舒尔哈其是小野猪皮的意思,雅尔哈奇是豹皮的意思。

但这个说法我觉得不一定是真的,努尔哈赤的名字很可能就是来源于他反叛以后,明朝人对他的蔑称奴儿哈赤。

他本名儿应该就叫哈赤,佟哈赤。

忠臣佟达河的后代,或许连他自个儿的后人都不知道怎么称呼啊,叫佟哈赤吧,那岂不是把佟氏底裤都脱了?叫奴儿哈赤吧,这是蔑称那也不行,于是只能叫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这一辈子,从起兵造反中有很多事情都不符合常理。一般人起兵造反一定扩大到自己的基本面,扩大统治基础,而努尔哈赤却一直反其道而行,大肆屠杀统治区域的人。

虽然有一定的经济原因,努尔哈赤其实就是走的一个杀人放火受招安的路子。他把事情闹得大大的,最后让你受不了,最后招安我完事,可是没有想到明朝就是不招安的。

在他死之前,其实所谓的后金政权已达到了崩溃的边缘。直至他的儿子,皇太极改变了策略,真正的开始把造反当成事业来经营,才使后金政权转危为安。

还有另外一个证据,后金大军克抚顺,佟养性输款给努尔哈赤。

佟养正、佟养性遂携族归附,分别归入镶黄旗汉军旗分、正蓝旗汉军旗分。从这个举动来看佟家本身就是汉人。

佟养正之孙,国舅佟国纲于康熙二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奏“窃臣祖原系满洲,被明人诱入开原,囚放抚顺。后太祖高皇帝兵取抚顺,将臣祖养真(正)并族人大半令居于佛阿拉。

明时以臣家原系满洲,明庭将臣族数百人尽行杀害。今臣等仍在汉军之列,能无伤心痛恨而告之于我皇上,请归满洲。”

但户部列举汉军旗分下佟国纲佐领文武官员数量后,建议“若将伊等俱归并满洲旗下,伊等佐领下有另户壮丁,其家人汉人众多,不便俱为满洲,而且汉军旗下佐领缺少应将,舅舅佟国纲等佐领停,其归并满洲旗下。

在满清朝廷一直重用佟家人,其实就是因为两家同祖。

佟家人和当时的统治者本来就是同族,只不过当时满清已经入驻中原,他们那个满族的身份就是法理正统,用来团结他们捏造出来那个满族的统治法理自然不能揭露真相,让自己丧失统治的正统性。

所以佟家人才会提及入满洲正黄旗,因为在那个时代只有自家人是最可信的。和明太祖朱元璋一样坐上皇位后立即重用自家人的意思是一样的。直到康熙朝满人已经正式坐稳江山才开始清理旁系的力量,重用嫡系。

而且历史上明确记载努尔哈赤造反是在什么时候?是在大明王朝将辽东的李家调离辽东之后,很有可能努尔哈赤就是李家的一只白手套,只不过李家后来玩儿脱了,满清入主的中原。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