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天文大潮的这段时间,石荣天指挥着孩儿兵用小船趁着每天大潮的时候拖动海船向远离海岛的方向移动。
虽然每天移动的位置并不长,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移动,已经回到了原来的位置。这样在天文大潮时便可以凭借船只自身的浮力便可以浮起。
林夕也在这期间组织孩儿兵们开展了一项选举活动。
这件事情的开始是石荣天按照这个时代的规矩,夺得别人的船只到自己的手里,需要改名的习惯,请林夕为另外两艘夺来的出云号和飞羽号重新命名。
林夕把这个权利交给了所有的孩儿兵,让他们每个人为这两艘船起一个名字。然后大家一起给这些名字投票,最后大家同意人数较多的那个就名子,就为那艘船命名。
出云号比较简单,大家从起的98个不重复的名字中挑出了胜利号为出云号新名号。
而飞羽号的名字选出的比较困难,大家经过两天100多轮的投票,最后才以用反击号以一票之差赢了反攻号成为飞羽号新的名字。
而且在这期石荣天指挥着老海狗在海岛上砍伐回几颗硬木,把它们做成木板,把几艘海船破损的地方都维修了一下,虽然不能够长时间使用,但是短时间支撑一下还是没有没有事情的。
当他们维修好船只调整并调整到位后,终于等到天文大潮这天就到来了。
第一次天文大潮到来之时,三艘船都已浮起,并用小船拖拽到水最深的地方。
等第二次天文大潮到来之时,三艘船便顺着探测好的航道驶离了这处峡湾,当船只离开海岛很远之处,三艘船上都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他们终于脱困了,可以回家了。
舰队在石荣天的指挥下一路向西,经过三天的航行,这一路林夕提心吊胆,就怕那些海盗在海上再次袭击这三艘海船,因为三艘海船上面的火药几乎已经所剩无几,根本无法再经历一次高强度的海战了。
当三艘船只靠岸之后,林夕便告辞石荣天等人回到了他在粮城的住所,当他进门之后,这座住宅的变化让他大吃一惊。
原来他在这里当家做主的时候,院内根本没有几个人,可是这次他回来不但门房里有了看门的门子,而且院内还有不少丫鬟仆妇在穿梭。
内院儿的丫鬟把林夕带到正房时,林夕看见院子里他的那个妹妹林月华和他的妻子王铁锤一人顶着一个装着半盆水的铜盆,站在那里罚站。
林夕感到万分惊奇,王铁锤还好说一点,林月华那可是个无法无天的家伙。在广州的时候,她经常把自己折腾的无可奈何,居然没想到她居然乖乖的在这里罚站,令林夕万分惊喜。没想到除了母亲和姨娘外,居然还有能治得了这个家伙。
林夕在院子中走过,无视两个人求救的目光来到了正房里,正房里站着两侧站着不少小孩儿,岁数有的比林夕大些,有几个比林夕稍微小一点。虽然没有见过,但林夕知道这应该是他的侄子或者外甥,这些人是应该被送到这里的蒙学,还有军官短训班进行培训。
而正面的三个把椅子上坐着三个女人,其中一个林夕不正不认识,她怀中正抱着一个婴儿哄着。
旁边是他的六嫂,手里也抱着一个婴儿,而在两人的旁边也坐着一个妇人,这个人林夕见过,就是自己三哥林长礁的那个续弦,魏先生的女儿,魏云的姐姐。
但是林夕在心里转念一想,便知道面前这三个人的身份了。
那个他不认识抱着婴儿的女人便是林长石的妻子林夕的长嫂林海氏。
林海氏原来是替林夕的母亲林王氏掌管府林府内的中馈,后来和四嫂发生些冲突,动了胎气,便被林长石接到粮城来了。
粮城林府变成这样模样肯定是这位长嫂的功劳,这个时代讲究长嫂为母,尤其他和林长石还是一母同胞,所以林夕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给林海氏扣了三个头。
林海氏坐在上面没有丝毫动作,理所当然的看着林夕给他叩头施礼,因为他去代表林母和林父接受林夕的施礼,所以受之无愧。
而庭院当中受罚的两个小女孩儿看到林夕施礼后脸上跃跃欲试的表情,顿时变得沮丧起来,老老实实的站在那里。
林海氏等林夕站起来以后没有说话,看着林夕对两旁的嫂嫂躬身施礼之后才开口对他说明了院儿里两个小丫头受罚的原因。
两个小丫头被罚的原因在林月华身上,她从广州回来之后便撺掇着王铁锤要建立一支女子骑兵队。不知道王铁锤怎么想的,莫名其妙就同意了,并在林海氏这里撒谎,骗取了一笔银子,买回来100多匹果下马。
正在组准备组建骑兵时,东窗事发结果所有的果下马都被没收了,送到工坊中充当劳力去了。
能当做玩具的果下马只剩下那林月华的两匹小马。还有就是林夕师兄的女儿带回来的一匹小马和一匹小马驹,不过那两匹马不在林府里,而在张玄的宅院中。
然后林海氏命人拿来账本儿和林夕交代他不在时间这段时间内,属于分给林夕的那些财物的使用情况。
这时林夕才知道当时盐场的分红林父答应的为什么那么艰难,还提了一堆条件。这笔银子的数量太大,每年将近10万两。
林父用这笔钱不但养着孩儿兵,还用这笔钱改造了工坊,最后还造了实验性的船只,就是襁褓、总角、海甲、海乙、海丙,海丁等六艘船。
林夕总算明白为什么石荣天会如那样对待自己?因为这六艘船在名义上都是林夕的私产。
所有的补给和消耗都是从林夕从盐场分的这笔银子中出的。
即使是这样花,每年还会有万两的结存,这个也是为什么王铁锤能够轻易的从林海氏手中骗得购买果下马的银两。因为这笔钱本来就是属于林夕小两口,只不过由林海氏代为掌管而已。
而且林海氏还告诉了林夕一个令他意外的消息,那就是当今天子下旨封林家的家主林夕的爷爷为承恩伯世子,世袭罔替,并且手书天南铜柱四个字赠送给林家。
也就是说,林家从接到这封圣旨开始,林家就已经变成了世袭的真正的勋贵之家了。
在这里在原来在粮城驻守的林家的成年男子都回到琼州去参加这场盛事了,本来这几个嫂子也有资格去的,但是这些孩子在这里没人管林海氏不放心,所以就留下了。
至于林夕在海上耽搁这些时间,早已经错过了此次是盛事,再有个三两天林长申和林长礁恐怕就要回来了。
林海氏为粮城林府带来的变化,第二天就见识到了。
林夕在第二天早上正在睡懒觉的时候,他就听到隔壁房间内的李铁蛋儿正在叫王铁锤的声音。
“姑娘,快卯正了,你昨天吩咐奴婢叫你起床和姑爷一起练武。”
林夕由于和王铁锤还没有圆房,两个人是分房睡,不过两间卧房之间只隔着一面不太隔音的木板墙。林夕心里暗骂小爷刚回来你就不让我睡个懒觉。
但是林夕毫无办法,他是知道王铁锤的脾气,只好坐起身来缓慢的穿衣服,果然不过不大的一段时间,他房前的云板便被李铁蛋儿给敲响了,林夕只好回答一句“知道了。”
林夕打了个哈欠,感受到身体传来的疲惫感,撑着床坐了起来穿上了衣服。心里暗说这么长一段时间睡懒觉的习惯刚刚养成,这一下子便回到了解放前。
当林夕走出门时,王铁锤已经一身短打的站在他的面前,然后林夕乖乖的跟着他的小媳妇来到花园中,以往两人锻炼身体的地方开始打那套密戏,也可以叫祭天之舞。
当锻炼完之后,林夕便按照以往的习惯准备到厨房去吃饭。
但是王铁锤却拦住林夕,把他拽回了两人的卧房要求林夕换了衣服,然后再去吃早饭,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情况。
当林夕洗漱完毕,换上一身青色的澜衫之后,走出房门,看见打扮好的王铁锤瞪直了双眼,她穿了一身襦裙,海棠红的襦衫,米色的罗裙,外加一件同色系米色绉纱镶花边窄袖褙子,头发简单挽了个盘髻。她坐在桌子旁边,正在等候林夕共进早餐。
林夕按王铁锤的示意坐在桌子旁边后,便见王铁锤身边的一等侍女迎春屈膝行了一礼,将食盒放到桌子上,然后从食盒中取出四盘儿小菜和两碗米粥,还有一盘早点放桌子上了。
王铁锤端着碗稳稳的递给了林夕。
“谢,娘子关心。”
林夕笑着道了声谢,拿过了碗一口气喝了下去,刚好入口的温度,倒是极为贴心。
迎春脸上端着得体的微笑,看不出什么,站在桌旁给夫妻两个人布菜。
吃过饭后,王铁锤又回到房屋中补了几件首饰。插了两个梅花纹样式的银并头花钗,戴了一对银荷叶耳坠。
林夕看着打扮完毕的王铁锤这副样貌是真的好看,
不过打扮完的王铁锤给林夕一种洋娃娃的感觉,没有原先身着朴素衣服的王铁锤的那种活泼,自信,灵动的感觉。
突然林夕伸出手去把王铁锤头上的所有首饰都摘下来,只留下了简单的几样。
然后林夕对王铁锤说:“换上你原来的那身衣服,不要穿这身,这身衣服虽然很好看,但不适合你的气质。
你是当家的大娘子,不必迁就别人的意愿,除了面对长辈以外,没有必要拿出这番样子,我是你的丈夫,你不必这样对我。”
王铁锤听了林夕这些话顿时高兴的跑回她的屋子里,换上了他平时穿着的那身鹅黄色的衣裙,这样的王铁锤才是印象中那个温馨、顽皮而又可爱的小媳妇儿。
林夕然后就坐下和王铁锤闲聊,这样林夕才在王铁锤的嘴中得知这样的打扮是六婶儿的教导和林海氏的要求,说这样才能够见的体面和得到丈夫的喜爱。
林夕对此说法嗤之以鼻,他告诉王铁锤,你以后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
只要不是往丑里打扮,就不必在意。正式的场合你就按他们教授给礼仪的去办,在平时不用管她们。
林夕这番话仿佛给王铁锤吃下了定心丸,本来他从小就是当男孩子教养的,现在让她按大家小姐的规范做,本来就十分不乐意,现在有林夕的支持他就可以在自己的小院儿里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了。
因为林夕才是这个院子的真正的主人,而王铁锤则是女主人,除了长辈和父母之外,是没人能挑他们的毛病。
而且林夕告诉王铁锤如果有人指责她该承认就承认,但是承认错误,屡教不改,自己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王铁锤笑着俯过身来,在林夕的脸颊上亲了一口,这还是王铁锤第一次主动亲吻林夕。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捣蛋鬼从外面跑了进来,她边跑边喊:“十一哥,我把你的马还给你,我喂不起了。”
随着话音,一个小身影跟炮弹一样闯入堂屋之中,然后扑到桌子旁边,拿起桌上的茶壶咕咚咕咚的喝了下去。
林夕看着正在那里喝水的林月华,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这个小丫头来准没好事,至于那个说还马。听听就可以了,估计是管林夕要马料钱来了。
小丫头把茶壶放下来,到林夕面前做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说:“十一哥,我把小白和小红还给你。那个,这段时间,你看我替你养马溜马的辛苦,马料钱你看你能不能还给我。还有你能不能允许我随时把小红和小白骑出去玩一玩?”
林夕轻咳一声,制止了林月华的胡说八道,说道:“首先那两匹马,现在养在蒙学中,你根本不会给他们花一文钱的马料钱。还有即使我不答应你骑马,你也是想骑出去就骑出去,根本不需要我允许。说吧,这次来想干什么?”
小丫头看自己骗钱的计划,被林夕识破师丝毫没有尴尬的冲林夕笑了笑说:“我听嫂子们说你的医术很好,我想跟你学医。”
林夕望着小丫头说:“学医可是很苦的,你能坚持下来吗?”
小丫头说:“我可以坚持的,即使我无法坚持下来,我也会提前跟哥哥打招呼的。”
林夕一听,学就学吧,能学多少?能学进去多少就要看林月华自己。
然后林夕就在第二天在几位嫂子的见证下正式开始教授小丫头学习医术。
林夕按照上一世那个老中医教他学习医术的方法,从头开始训练小丫头。
先教授小丫头认穴位,同时教授他背《医学三字经》。
《医学三字经》背的滚瓜烂熟之后,开始一句一句的给他解释。如果这两样她学好了,那一般的小病就没有问题了。
至于正骨和针灸林夕等小丫头岁数再大一点儿,再教给她。因为这两样既能治病也能伤人,他怕小丫头在别人的身上乱试。
别说不可能,以小丫头在林府的身份和受宠的程度,那些侍女和丫鬟在她眼中跟普通玩具没有什么区别。
林夕边让小丫头背诵《医学三字经》,边让她把所学记录下来。
因为这本书在这时候的大明是不存在的,因为《医学三字经》,清代陈念祖编撰。
全书为三字一句的歌诀,主要根据《内经》等重要经典医籍所述,吸收各医家重要论述并结合个人体会附以小注写成。
内容包括医学源流,内、妇、儿科常见病之证治,常用方剂,阴阳,脏腑,经络,运气及四诊等。
是陈氏为初学者便于记诵,便于识途而作。全书从源到流,对历代名家名著的学术特点及临证诊治纲要,作了高度概括。其中也不乏新鲜论点,如以“存津液”为伤寒全书之宗旨即为本书提出。
因为这本书只存在林夕的脑海中,根本没有实物。所以林夕就骗小丫头说他交给小丫头的都是他们师门的秘传,小丫头学的兴致昂扬。把她的那些笔记藏的严严实实的,除了林夕谁也不给看。
在这个时候去海琼州府去迎接圣旨的林家兄弟也坐着海船回来了,同行回来的还有二哥林长圭的书童。
林长圭和林长钰两个人与此次会试考中的进士。二哥进入了二榜进士的第五名,选入翰林院当庶吉士。四哥进入了三榜的同进士第27名被派到松江当知县去了。
两个人也回来参加了典礼,但两个人一个要回京,另一个要去上任,所以没有时间来粮城看望林夕。
林长圭就派书童把他给林夕精心准备的礼物带来了。
打开林长圭送来的一个木匣从中取了第一册书籍。
林夕细看,发现这套书只是仿本而已,书的最外面是一层黄绢,黄绢下是厚而精致的宣纸封面。
黄绢上有一个长方形的书签,书签上写着“永乐大典”,下面还有两行小字列明了这册书的卷数。
这本《永乐大典》是关于医药和医术方面的记载。
这本打开这本《永乐大典》看到里面的字迹林夕长出一口气。原来这本书是林长圭亲自抄录的,上面的字迹林夕非常熟悉。
两榜进士林长圭的官职是翰林院七品编修。虽然他进入了翰林院,但由于受林家封爵的影响,他在翰林院中过的日子并不十分好过,他被分配到管理翰林院图书馆的差事。
管理翰林院图书馆正式的名称叫做藏书阁。
藏书阁是一座三层的木楼。藏书阁因为有差役负责打扫,地面还有书柜都很干净,林长圭的任务就是在皇帝、内阁或者尚书的那位大人需要查找一些资料时,从藏书阁中找出的相应资料递出去,平时并没有什么事。
林长圭每天泡杯茶水,然后边看茶水边看书,也是一份清闲而又无聊的差事。不然林长圭也不会有时间抄一本《永乐大典》,并仿照着真本《永乐大典》的模样做出几本仿作。
后世林夕只听说过《永乐大典》这套书无缘见相见。
经过了历史和战火的洗礼,到现代只有七百多卷留存并且大部分还存在于外国的图书馆和博物院。
可是在这个时代却是有一整套的《永乐大典》,整整22937卷,分装成了10095册,书籍满满占了整整六间大小的房屋。
这可是全世界最全最大的百科全书啊,大明永乐前的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都在这套书中。
这套书几乎可以说是满载中国千年文明、文化的宝船,现在这艘船就在自己眼前了。而且负责看管和保护这份宝贵的这份宝藏的居然是自己的二哥林长圭,此时不把它弄到家里,当做家族的底蕴,还等待何时?
现在看到这本《永乐大典》,林夕觉的自己好像发现了一个宝藏,
因为林长申、林长礁和林夕的谈话中露出的意思表示家里的封爵牵连了林长圭。
他们都认为这是翰林院最差没有之一的差事,林夕可是看到自己二哥给自己手抄的这几本永乐大典却觉得这是翰林院最好的差事了。
林夕送走了两位哥哥之后,打开后封面便是永乐大帝的一封诏书:
“天下古今事物都分散记载在各种典籍之中,卷帙浩大,不易检索。朕想广泛采集各书中所载事物,用韵来统摄,以便考索,这样检索事物,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容易了希望你们按照我的意思,把有文字以来历代的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还有天文、地志、阴阳、医算、僧道、技艺的资料都收集起来,汇在一书之中,不要嫌浩繁了。”
看完诏书林夕不由的叹息了一声,据说这套《永乐大典》在永乐年间用了数年时间,共有两万多朝臣、文书、儒学大佬参与编撰。
据说完成后,一百多位书法家用了六年时间才抄完一套副本!这么耗费心血的《永乐大典》竟然蒙尘了,放在翰林院中,并由一个七品的小官看守《永乐大典》,一个被遗忘的宝藏。林夕将这册书重新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