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海洋时代

认可自己

https://img.ppxs5.com/1d/ed/f1f39f1a83.jpg

首页 >> 重生在海洋时代 >> 重生在海洋时代最新章节(目录)

163手艺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三师兄并没有嫌钱少,而是和林夕一起为小丫头做手术开始做准备。

然后将外面柳树的干枯的树皮剥掉洗干净,然后将大蒜砸成蒜末,静置一刻钟后然后倒入凉开水。

将柳树皮捣烂,撕成小块之后浸泡在放入蒜末凉开水四个时辰。

把浸泡柳树皮的水加热至沸腾约两刻钟,趁热捞出或过滤出残余的柳树皮。

继续加热剩余的溶液,不断浓缩使溶液体积减少,当看到溶液底部有白色晶体产生时停止加热。

然后水溶液装入铜盆当中,放入木盆当中,再在木盆装的水中放入硝石。降温可以看到更多的晶体析出,过滤降温后的溶液得到的晶体即可以消炎的药物。

这是三师兄治疗三嫂时使用的药物,是师傅从道藏中找到的。

但林夕建议使用他那种大蒜砸成粉末,静置一刻钟产生的有效成分大蒜素。

但是这种提炼出来的药物也是十分有效的。药物主要成分是水杨酸也有消炎的作用。而且这种药物能够长期保存,不像大蒜素只能现做现用无法保存。

接下来就准备小丫头在养伤之间需要吃的食物。因为她手术的位置是嘴唇需要用小木棍支起来,以让伤口尽快的好转。她平时吃饭就只能吃流食,还要保证营养所以只能是一些肉粥和奶制品。

小丫头的手术反而很简单,就是用蒜末水消毒之后的刀具和缝合的麻线,准备好之后,三师兄先用小刀将兔唇两边的肉皮割下了一小条然后把伤口缝合在一起剩下的就是不让他发炎自然愈合就行了。

虽然这样的手术比较简单,但是不涉及嘴唇中的血管,所以是十分小的小手术。只是以前没人想到过用这个方法来治疗唇裂而已。剩下的就是护理的问题,这方面完全交给了三嫂。

三嫂在照顾这个小女孩儿的时候,王莲花的治疗还在继续。

其实只是王莲花多了一个病友而已,她每天还在跟着三嫂练习五禽戏。现在王莲花终于把太极拳学完了,虽然样子有些古怪但好歹还是学下来了。

当八天之后,小丫头的嘴唇拆了线之后,虽然有一套条红色的伤疤,还有几条用针扎出来的针孔。

但这都不是重要的,再吃几天药这些症状都会消失或者减轻,而小丫头的兔唇终于被治好了。

当听到这个消息和王莲花亲眼看到那个小丫头已经被治好的嘴唇,显然她的身心都受到极大的冲击。

林夕终于等到了他需要的时刻,于是告诉王莲花准备的差不多了。

下面要她进行连续三天的沐浴、焚香、祷告。这个只能靠她自己而且每天只能少量的喝水,不能吃任何食物这个要求是继续加强仪式的神秘感。

三师兄反而是对林夕发现的这种大蒜的新用法产生极大感兴趣。

中医的手术之所以很少进行,就是因为无法控制术后的感染。

中医注重的是内在调和,对外伤的理解有限,更别说什么叫做消毒杀菌,消的是什么毒,杀的又是什么菌的概念很模糊。

此时中医认为对外部引起的脓肿就是外邪入内,其实外邪而入内的就是细菌感染。

而中医对细菌没有什么了解,所以认为感染是由于风邪外侵。而没有提出细菌这个概念而大蒜素的出现极大的改善了手术中的危险。

这种可以用于皮肤的消毒以及黏膜的消毒,容易于获取的药物正是许许多多不爱讲卫生的明朝人所需。

只要这种药物能够广泛的运用于日常的消毒和手术当中因为一个小伤口而要么因感染到血液而死的人会大量减少。

尤其是这个时代的孕妇,生孩子一尸二命的事很普遍。

大部分由于产后母婴的大量死亡,在孕妇死亡率中,产后的伤口感染是一个主要原因。

而且由于此时妇女对于妇女病的防治并不十分的对症。妇女病的知识很是匮乏,而生病的部位又十分是羞涩,所以很多妇女都是有妇科炎症的。

这就进一步加强了婴儿的死亡率和妇女产后感染的可能。

在现代,哪怕是新中国的七八十年代人头发里面长头虱,大多数人身上还有许多的跳蚤。

这些寄生生物的存在加大了各种细菌感染的皮肤病的可能。

如果是刀伤、外伤的话,也没有消毒液和便携式消炎药只能任其溃烂脓肿。甚至因为一个小小的伤口而人引起败血症而造成身亡的事情也绝不是少数。所以中华民族能繁衍5000年,中医功不可没。

林夕让王莲花面对石家列祖列宗的牌位念诵一边道德经,然后焚香进行三跪九拜的大礼。并且每念完一次,并让他身边的三嫂击打铜罄一次。

王莲花每念一次道德经便焚香叩拜一次。这种程序在白天进行六个时辰。夜晚在子时还要再进行一次。而三嫂在要在王莲花扣拜一次的时候要击打铜罄一次,实际上这是对两个人对之后要进行的那种仪式的神秘感的进一步加深,同时也在坚定她们的信心。

而且期间不允许两人喝水。用这种办法疲劳她们的身体和精神,分散她的注意力,加深最后可以治她这种病的信念。

当然,林夕在旁边监督着她们该喝水喝水,该吃饭吃饭一切的生活仍然是照常进行。

又过了三天,两个人已经被林夕折磨的有些萎靡,虽然两人眼中的精光越来越亮了,但是她们的身体却已疲惫到了一定的水平。如果不是有一股精神支撑她们。林夕估计两个人就会瘫倒在地起不来了。

三师兄虽然当面不说,但是背着两名病人不停的在和林夕嘀咕,是不是折腾的她们有些狠?

林夕白了张玄一眼,塞给他两个茶杯,里面是一些白糖水,让他拿进去给两个人喝。

三师兄乐呵呵的端着两个杯子进去。

等两人喝完茶杯中的糖水之后林夕把两个人带到石家的列祖列宗的排位面前。

林夕面色凝重的对王莲花说:“今天,你整个一白天都要不能喝水,不能吃任何东西。按照我先前教你的方法。心里对着这些祖宗进行祈祷,让他们保佑你。到今天午夜我给你做法去邪祟。”

然后林夕转身对着张冯氏说:“由于你要辅助我做法事,所以你身上也不能沾染俗物,你需要和王莲花保持一样的动作。不过你不需要拜这些牌位只需要屏气凝神,排除杂念即可。

因为做法事之后还需要有很多不方便我做的事情需要你来完成。”

三师兄站在旁边紧张兮兮的看着我。然后我说完这些话后,向三师兄挥了挥手,两个人便走到祠堂外,随手把祠堂的大门关上。

“你要负责把水搬到祠堂中去,除了你和三嫂以外,任何人不允许进入祠堂。否则出了问题,我不负任何责任。”林夕用着一种威胁的口气对等待在门门外的石连翘说道。

“我如果进入祠堂给莲花治病的时候需要你和三嫂的陪同。我明确的告诉你一点。进入祠堂的人是有危险的。你要跟其他人说清楚。否则出了事情你不要怪我。”当林夕说完这句话后,林夕看到石连翘明显松了一口气的样子。不由在心里暗道,可怜天下父母心。

当天晚上,王莲花就住进入了祠堂。而石连翘和三嫂。张峰是住在祠堂外的一间屋子里,就近看守着王莲花。

三师兄对林夕说:“你想的法子能成吗?”

林夕回答道:“成不成就看今天晚上了,如果能成功,你最好让三嫂改信祖神道,把她那把他大刀就供到家里吧,给你们家当镇物得了。”

当天晚上,林夕穿上了那身八卦紫绶道袍,重新梳起发髻,带上道冠,手持桃木剑,脚上穿着白色的袜子和麻绳做成的芒鞋。

而三师兄则抱着一个刻漏站在林夕的旁边。林夕在院子当中站定。在林夕的前面摆了一个香炉,里面点燃了三支香。

三只香头上红色的火光一闪一闪的。在月光的照射下,三缕青烟袅袅的向天上飘去。林夕在左手拿着桃木剑,右手拿着一个铜铃的。在香炉前后做了一番动作之后便盘坐在地。

三师兄和林夕并排盘坐在香炉前面,突然间三师兄的手中的木槌击打在铜罄上,一声悠扬清脆的铜罄声回荡在空旷的祠堂当中,子时到了。

林夕站起来,从拿起了三柱香点燃之后放插在了面前的香炉当中。

然后转身退开十步,开始跳过那支祭天之舞。

林夕先开始把祭天之舞整个跳了一遍。

张冯氏和王莲花的眼睛一直随着林夕的身影在移动,而三师兄则把眼睛望着面前的香炉,一眼都不敢看林夕的动作。

林夕知道时机已经到了,就配合右手摇动的铃铛的节奏把那套有迷幻作用的或者说催眠作用的舞蹈跳了三遍。

这时,王莲花两人的眼睛已经无神的看着林夕的动作,但身体一动不动。

林夕转身对着王莲花两人说:“道法自然,诛邪皆退。”

这时旁边的三师兄突然拿出一小包火药在火上点燃,啪的一声响,惊醒了被林夕迷惑两人。

然后林夕从事先准备好的一个针灸包中拿出了九根银针。

三师兄和三嫂按照事先的演练的动作让王莲花趴在准备好的一张竹床上面。

林夕来到了竹床的前,在王莲花的后背的九个穴位上各插一根银针。

每银针的一头都有一小块艾灸和一个白纸片,这是事先准备的。

那个白纸片已是引燃底下的那个艾灸团的。林夕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火种把九个纸片按照顺序点燃。这也是那本书中的一种治疗方法叫做火连山。

这种针法的主要治疗的是身体被冻僵或者说是被雨淋以后寒气入体主要适用于人体冻僵后的急救而且方法特别有效。

如果说效果的话喝两碗姜汤的效果差不多。但是它主要是快在人无法喝下中药的时候用于急救的。但是这种针法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那就是由于热气是通过银针导入体内,所以十分痛苦,堪比受刑。

对身体受寒的人这种针法穴位其实不是特别重要,扎针的次序也不重要,这种针法最重要的就是那针上的九个艾蒿球,它们必须要同时点燃。

而且艾绒燃烧的热力透过银针深入传导到身体之内驱除严寒。而且还要在艾蒿燃烧完毕之后按照施针的顺序的反顺序,把针一一拔除。也就是说,最后扎的一针要第一个拔。

而且在施针和治疗的时候患者的身体不能移动,也不能叫喊,否则会影响疗效。王莲花由于得到事先的吩咐,所以嘴里咬了一根木棍,虽然疼的他满身满脸的汗珠,连背后的衣服都变的变了颜色,但是仍然一声不吭,可见这个女孩儿的坚韧。而站在旁边的石连翘看着女儿的表情,不由的心痛不已。

林夕虽然对书中说的效果有些不相信但是林夕给张玄实验了一下。

三师兄体验后说采取这种疗法之后,能够保证他一夜无梦,一觉到天亮,其它的效果没有看出来,反正张玄说他身体一夜都是暖洋洋的。

因为林夕在白天给王莲花检查身体的时候,发现她的身体有些受寒。

林夕怕给她造成宫寒的症状,到时候她生不出孩子来,就是林夕造的孽了。

所以林夕就用了这种火烧山针灸方法来祛除王莲花体内的寒气。当银针尾部的艾蒿开始熄灭暗淡的时候。林夕就按照时针的相反顺序把九根银针拔了下来,并且

把它们扔在那个还飘着清烟的香炉之中。

这时,王莲花的身体一个颤抖,便睁开了双眼。王莲花睁开双眼,两眼直愣愣的望着林夕眼神中透露着凶狠。

林夕仿佛从她的双眼中看到了另外一个人,那个人好像凶狠的瞪了林夕一眼。王莲花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哼声之后王莲花便又闭上了眼睛,身子软倒下去。

林夕摸了摸王莲花的脉搏,她的身体没有任何异样。张冯氏用双手将他抱起走向那个事先准备准备好的药浴桶。

她双手一用力把她扔到桶里去,王莲花的身体整个没入了桶中,她刚想把王莲花揪出来。

突然间,王莲花的脑袋从水中钻了出来,还不停的咳嗽,仿佛有点被呛住。

林夕看了王莲花一眼,仿佛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说道:“你在这里泡着,感到水凉了,就出来把身体搓热,然后就睡觉了,咱们明天再看效果。”

说完后,林夕便踩着细碎的步子,飘然的向他住的那个房间走去。

第二天,石连翘兴高采烈便找到了林夕说:“莲花这一晚什么梦也没有做,一觉睡到了天亮。你看她的病是不是好了?”

林夕对石连翘说:“现在还不敢说效果怎么样,那个洗澡水要连……那个药浴要连泡三天。每天晚上还要给她针灸一次,15天后才能看具体的效果。”

白天王莲花还是焚香祷告,晚上洗一个药浴再给她施展一遍火连山之后就马上睡觉。

半个月之后的时间过后,王莲花的病治好了。

回到了林夕仍然居住在石家的屋子以前没有什么任何区别。但是林夕发现那些疍家的人看他的眼神都有些和以前不一样了。

以前他们看林夕是亲切和宠溺的眼神。现在亲切还在但是宠溺已经消失了,反而带出了几分的敬重,林夕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好事情。

但是这时林夕才发现自己这个三师兄真是一个传道的好人选,现在祖神道已经在平安涌安家了。

三师兄还在石家的祠堂旁边起了一个只有两丈方圆的小屋子里面供奉着三排牌位。第一排就是昊天上帝,第二排三个牌位是人皇三祖,底下就是男女九大神祇。

而且还有一个有蛋家人的庙祝。平安涌的有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参加了祖神道。

而且我还发现三师兄传播的这些教义和粮城略微有些小小的区别。

那就是张玄在讲述祖神道的宗旨是把平等放到了第一位,也就是说祖神道之下所有人都平等。

虽然这条教义在祖神道中本来就存在。但是三师兄在传道时把他着重提出,就是针对疍家人社会地位低位经常受人欺负的情况,可以说做到了有的放矢。

这也是祖神道如此快速的传播原因,这条戒律其实是已故的陈先生从佛教中借鉴而来的。

这件事发生了一个星期之后,石连翘便回家了,但是王莲花却留在了平安涌。

这时候林夕才清楚王莲花原来是石家族老的外孙女。她的母亲和林夕的外祖母是堂姐妹,也就是说实际上王莲花是林夕的表姨。

石连翘知道王莲花的婚事,在他们村子恐怕是很难再嫁出去了,所以就把她留到了平安涌看能不能从这里把王莲花嫁出去。

清晨的阳光跃出了海面。阳光一路播撒照入了珠江口,沿着珠江而上,照到了水岸边的一所房屋前面。

房屋前面有一个头发花白的妇女正在蹦着脚的大骂,旁边有两个人正在劝阻,而林夕躲在那间房子里,看着面前的小油菜一脸的苦笑。

今天这场骂是林夕自找的。由于三师兄的治疗了小丫头的兔唇,所以人们知道三师兄有很高的医术。

昨天晚上平安涌中有一个孕妇难产,三师兄便带着三嫂到那户人家去救人了。三师兄在屋外通过三嫂的描述忙碌了一宿,终于把那个孕妇和孩子救回来,生出了一个小女孩儿,孕妇也经过处理转危为安。

两人带着一身疲惫回到了石家的房子,林夕自告奋勇要给两人做一碗面汤。

因为三师兄在救了小丫头之后,把那三两银子又还了回去。所以几人这些日子一直在吃杨家的菜。

林夕到杨家的菜地里去摘菜。在平安涌靠近珠江的这一边有很多菜地当中就有杨家的那一亩菜地,林夕去了,便将油菜摘了。

他刚回来不久,这个花白头发的老妇便追到门口进行大骂,林夕通过骂声也弄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在门口骂林夕的这位老妇他们家种一亩菜地,他的地就在杨家那一亩菜地的旁边。

他们家的主要收入就是种的菜挑到集市上去卖。全家就靠着卖着这一点菜,有一点活钱。

种菜的人成天从池塘或者河里挑水浇菜,每天往返无数次,真是挣的辛苦钱,每天都劳作不休。

林夕由于很少去杨家菜地几回,所以对地块儿的大小和位置都是有些稀里糊涂的,结果就把旁边这家人的油菜给摘回来。

其实林夕摘点儿吃的菜并没有什么,但是林夕摘菜和别人摘菜是不一样的,他把地里的油菜连心带叶的统统掰回来了。

原来这里菜农收油菜是把外面的叶陆续的掰下来,这样就可以保证每天的有不断的新鲜菜。

林夕哪里知道这这种技巧于是他就把菜整颗的拔下来。

林夕的这种摘菜手法实际上还保留他上一世的印象,当时菜场里卖的菜都是整颗的。

可惜林夕前脚刚走,后脚这家菜这家人家就开始来摘菜,准备搬到集市上去卖马上知道这件事。

这家人也是十分发愁,因为他们家的菜都是每天有固定的顾客的,就是城里的客栈和海客爱吃油菜。已经预定到时候拿不出。该怎么办?

如果照实说林夕连菜心都给拔光了。只会引起店家的愤怒认为是种菜不经心。不说,那就要每天都有油菜。可现在地里头只有三十来棵油菜了。如果都给客栈,明天也许能对付一天,可是以后怎么办呢?

这家的老太太激急攻心之下就跑到林夕住的房子外面破口大骂。

最后最后三师兄赔给对方一笔银子,而且还承诺明天一大早到集市上买油菜,同时买回一些油菜秧子,回来立刻种上。然后每天花钱买油菜供给定菜的客栈当然钱是由林夕出的。

林夕被憋在屋子里连嘴都不敢还一个是他自己理亏,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大明律》。

这个《大明律》很有趣,当年虽然朱元璋是个草根皇帝,算不上什么文化人。但这并不表示人家不重视尊卑礼仪、德行教化《大明律》刑律篇骂詈条就是专门针对骂人的。

《大明律》骂詈条共有8条:

1,凡骂人者,笞一十;互相骂者,各笞一十。意思就是骂人者要被“笞”10下,如果双方对骂,那不好意思,一起打,各10下。(笞,指用竹板或藤条等打人的脊背或臀腿的一种刑罚)。

2,骂制使及本管长官,凡奉制命出使,而官吏骂詈,及部民骂本属知府知州知县、军士骂本管指挥千户、百户。若吏卒骂本部五品以上长官,杖一百;若骂六品以下长官,各减三等。骂佐贰官、首领官又各递减一等。并亲闻乃坐。这一条律法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最后面的“亲闻乃坐”,意思是被骂者需要自己亲耳听到才行,道听途说是不行的。

3,佐职统属骂长官,凡首领官及统属官,骂五品以上长官,杖八十。若骂六品以下长官,减三等。佐贰官骂长官者、又各减二等。并亲闻乃坐。

第二条是民骂官,这一条是下官骂长官。跟第二条一样也是根据被骂者官阶高低来量刑。

4,奴婢骂家长,凡奴婢骂家长者,绞。骂家长之期亲及外祖父母者,杖八十、徒二年。大功,杖八十。小功,杖七十。缌麻,杖六十。若雇工人骂家长者,杖八十、徒二年。骂家长之期亲及外祖父母者,杖一百。大功杖六十,小功笞五十,缌麻笞四十。(并须亲告乃坐)就是说必须被骂的人亲自去告,别人告是没有用的。

奴婢,就是下人,可以看到明朝法律对下人以下犯上是真的狠啊,骂主人直接判处绞刑!骂其他的亲属根据亲疏关系各有量刑,(期亲指根据古代服丧制度应着齐衰为其服丧的亲戚,大功、小功、缌麻均为丧服名,是古人根据亲属之间关系的亲疏来确定须服丧之人应穿哪种丧服来服丧。)

5,骂尊长,凡骂缌麻兄姊,笞五十。小功杖六十,大功杖七十,尊属各加一等。若骂兄姊者,杖一百。伯叔父母姑、外祖父母,各加一等(并须亲告乃坐)。这一条规范的是家族内部,骂长辈就要挨打。当然了,根据亲属辈分不同,挨打的轻重也不相同。有一点和现在不同的是,在古代并不是只有辈分比你高才算尊长,同一辈分比你年纪大的也是你的尊长。

6,骂祖父母、父母,凡骂祖父母、父母,及妻妾骂夫之祖父母父母者,并绞(须亲告乃坐)。老爸老妈和爷爷奶奶均为至亲,和一般的亲属自有不同,所以大明律里把这个单独列一条出来。如果骂的是父母、祖父母,直接也是死罪,绞刑!

7,妻妾骂夫期亲尊长,凡妻妾骂夫之期亲以下,缌麻以上尊长,与夫骂罪同。妾骂夫者,杖八十。妾骂妻者,罪亦如之,若骂妻之父母者,杖六十(并须亲告乃坐)。男子的妻妾骂丈夫的期亲尊长与丈夫按同样的罪名处罚。妾就比较惨了,在封建社会妾地位比妻要低,所以对妾的处罚要重一些。

8,妻妾骂故夫父母,凡妻妾夫亡改嫁,骂故夫之祖父母父母者,并与骂舅姑罪同。若奴婢骂旧家长者,以凡人论。意思是丈夫死了妻妾改嫁后,如果骂亡夫的父母或祖父母,按骂自己的舅姑来处罚。以前的奴婢骂以前的主人,按普通人来算,因为他们之间已没有关系了,就无所谓尊卑。

所以说,在了明朝,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一旦骂人最少都得挨抽十下。如果林夕敢还嘴的话,这个老太太如果到衙门去告林夕因为林夕和石家有血缘关系,恐怕林夕这个举人功名都会被剥夺的。

之所以明朝会制定这样的律法,除了继承以前历朝历代的一些法律外,也是为了整顿自元朝以来的不良社会风气。

元朝将人分为三六九等,阶级矛盾尖锐,尤其是年轻力壮的年轻人,骂老弱更是常识。下级辱骂上官也是屡禁不止。

明朝建立后,为了整顿社会风气,推行礼法教化,在律法上较之以往都要严厉很多。别看这些法律处理的很严厉,其实这里都有开了一些后门儿,就是所谓民不举官不究,符合儒家的亲亲相隐的思想。

可是事情到这里并没有完。当天晚上那个老妇的儿子便把林夕赔给他们家的钱都送了回来。

而且还把林夕给他们买菜的钱也退了回来说都是亲戚,没有必要这样斤斤计较。他们家往城里送的菜都有周围的人家给他们凑出来了,不需要林夕赔偿。

林夕这是第一次在贫穷的百姓之上体会了同族人互相的包容。

于是林夕就想方设法要补偿他们。第二天林夕便把一些妇女包括骂他的那个老妇叫到一起,教他们如何利用红薯制作红薯粉条。

其实这门手艺是林夕的厨艺中的一部分,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新鲜的红薯削皮削成小块儿,然后用石墨磨碎,把汁液浸在清水当中。

用笊篱和纱布将之中的残渣过滤出来,这些残渣可以回去掺在猪食里喂猪,或者拌在鸡食里喂鸡鸭都可以。

剩下淘出的些淀粉,这样就这下就有两个处理方法。

第一种,把清水倒出去,把底下的白色的淀粉晒干,可以长期保存。也可以把它们调成枝叶,放在蒸笼上蒸熟,然后切成小块儿,放到米饭里代替粮食。

第二种就是把其中的1/4分割出来用开水烫熟,然后再和剩下的3/4进行搅拌,然后用漏勺在开水锅上露出粉条,经过开水煮熟之后,一根根红薯粉便形成了。

这些红薯粉晾干存储,可以储存很长一段时间。同时也可以把它们煮熟后加上一些调味料,当做饭食来吃。

林夕拿出的这套制作粉条的方法和把石家人高兴坏了。而平安涌的全体人因为此事都加入了祖神道。

因为他们得知林夕也是祖神道的信徒,并想通过加入祖神道来表示对林夕的感谢。

林夕小瞧了他这种手艺对这时大明人的冲击。这时的大明的很多技术都是保密的,都是父传子子传孙,连家里的女儿和媳妇儿都是不传授的。

林夕这手制造粉条的手艺便可以列入这种家传技艺当中,虽然林夕是拿出来补偿他的错误。但是石家人不这么想,是以为林夕为了给他们找一条活路。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