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当它不好的时候,会替他鸣不平。当他好的时候,则会嫉妒的。
案首落到了林长圭的头上,很多甲榜考生脑海里闪过一个个想法。不愿意相信在军卫考生的林长圭比他们强的事实。
因为按照以往的惯例,府试的案首都会是琼州府下各县的案首或者士子。而像今年这样由出身卫所的林长圭夺得案首是十分不正常的,一众学子抱怨舞弊,抱怨不公,府试有黑幕。于是,众多落榜的考生纷纷大喊着。
“确实有猫腻。”
“必定是徇私舞弊。”
“我等要查阅试卷。”
“我等不服。”
落榜学子大部分都聚集于此。如今正是心灰意冷之时,听到这话,当即燃起了希望。
没错定是不公,这场考试啊,必定有蹊跷。由其实是我长得这么潇洒,文笔这么通顺,怎么可能落榜?
多名落榜学子纷纷响应,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哪个书生会认为自己的文章不如人,当即高举着右手紧攥的拳头,转身鼓动大家入府衙讨公道。
“入府衙讨公道。讨公道。”
当即便有几十名书生响应,显得声势浩大走向府衙门口,当场要求查阅林家兄弟的府试试卷。
“我等一过去瞧一瞧。”
与在府衙前的书生并没有散尽,这时不少考生听到要查阅林家兄弟的试卷,都向府衙的门口走去,表示同样想看那份考卷。
大明科举考试。考生闹事是有悠久的传统的。早在朱洪武的时期。大明朝的第一场全国性的乡试便闹出了偌大的风波。
原因是因为当时大明朝北方刚刚有蒙元手中解放出来。北方举人的学识普遍低于南方举子的学识。北方举人,几乎没人中的皇榜。
结果经过一通闹腾后,最终明太祖又是处罚了主考官,开考重审,很多闹事的举人却中得了进士。这就是大明著名的南北榜的由来?
从那之后,大明的皇榜南北分开。后来又出来了一个中榜。所以大明的会试是十分有意思的。大明的举人虽然是参加同一场会试考核。但是他们的录取范围却是分成三块的。每一块儿都有自己的名额。有点像后来的照顾老少边穷地区的高考加分政策。
如今有人带头,当即是群情涌动都说入衙讨公道。
先前甲榜上的20名考生都有机会夺得案首,结果却发生这种神转折,让很多人心里很不甘。学子中最厉害的一小撮人不仅仅是全过程等着看林家笑话的人,这时的反应差不多,都是呆滞的望着这个由始至终都被他们瞧不起的卫所子弟。
他们大多人都在为上榜而沾沾自喜。却没有料到,这个林长圭不但轻松地夺得了案首,其余另三个林家的子弟居然也全部上榜了。
卫所子弟向来没有夺得府试案首的先例。林长圭算是第一个打破这种潜规则的军户的考生。加上另外三个邻家的子弟也都上榜。所以这些考生怀疑。此次府试舞弊也并不是全无道理的。
现在查阅试卷是大明朝监督府试的一种规则。不管谁的试卷,都有权进行查阅。这样会防止一些写着狗屁文章的考生却名列前茅。
林长圭考试的试卷顿时成为众多的书生查阅的焦点。打算找毛病者有之,好奇者有之,纯粹凑热闹者亦有之。
书吏看着这么多人要求查阅,便请示了知府大人之后。叫上几个人将林家兄弟的考卷展出,几个书吏一手拿着一张,展示给众书生。
林长圭的书法怕没有人能比了。“民即富于下。君似富于上,好好写的好啊。”
这份考卷简直是无可挑剔,应该定位第一的吧。书生们看着那第一份考卷的答案,虽然没有显得多么的精妙,但却无一不是完美作答。
特别是第一道题,简直就是神来之笔看到此,哪怕是最挑剔的人都承认,林长圭第一题只能用用精典来形容。将他的才华彻底的彰显了出来,一下子就拉开跟众人的差距。
林夕、魏云、陈天赐的考卷虽然没有林长圭的精彩但在一众考生中也属于上等。
看到这里,哪怕是怀着敌意的信疑考生,都已经没有人对林长圭的案首产生质疑了。如此出色文章,不点他为案首,那才是荒谬,那才是舞弊,那才是不公。
琼山县的案首陈长乐拱手说:“师兄,汝为府试案首,吾等心服口服。”
孙光明拱手说:“恭喜师兄连中的二元,实至名归也。祝贺师兄再接再厉,连中三元。”
各县的领军人物一一前来,纷纷朝林氏兄弟道贺。对林长圭的取得案首有所怀疑,在这份试卷面前都已经烟消云散。
“啊,不敢不敢在下也是。侥幸夺得案首和诸位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林长圭拱手一一回应,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
却不知道是谁扯到了府试的试题上,大家便继续聊了起来,而且越聊越欢。纷纷把自己复试时的卷子当众念起来仿佛成了一个热闹的文会。
案首是林长圭这个消息如同一道飓风,传遍了整个高州府。只是很多人都先是一阵疑惑。毕竟,以往卫所的考生成为案首这事儿从来不曾听到过。但不管如何,这就是事实。林长圭是本次府试的案首,成为了风光无限的在同一年内连夺县府两试案首。
林夕的爷爷南海卫指挥使林建民生在家中遍请同僚在家中庆贺一天。
次日清晨,是一个欢快又哀伤的日子。失意的考生们收拾包袱,三三两两的结伴一起雇佣马车踏上归途。科举之路,每一步都无比艰辛,每一步都尸横遍野。
原本人满为患的客栈,眨眼间就人去楼空,只剩下几个书生。而这几个书生很快就接到了衙差的报喜,却又是一番欢乐的光景。这边是走个仪式,他们的家乡亦会有官差前去报喜,那才是真正的大风光。
只是,不管如何,一切都已经过去,接下来开始进行簪花宴了。
所谓簪花礼并不是给你头上戴朵花,而是赏你一朵红花,也就是犒赏财物。犒赏财物并不多,也就是纹银二两并一朵红花而已,但是钱财虽少。象征意义很大,这是多少读书人梦想的荣誉。
这意味着,士林已经向你敞开怀抱了,从今天起。你就不是一个人了,你有组织了。
簪花礼过后应该是由学正官等教育界的官员带领新进童生去孔庙拜见孔子,跟拜见祖师爷差不多一个意思。
簪花宴的地点在青云酒楼举办。
陈学正和宋知府大人除了邀请40名琼州的举人,还有教育体系的官员相陪,以及琼州城的长者。位置安排所有的官员、举人等人在左,而40名童生居右。
宋知府显得很是和气对着40名童生,仿佛都极顺眼。包括那个被他点为案首的林长圭甚至还特意说了些勉励的话。
只是大家很是意外,在这个宴会中有两个痩小的身影,十分引人注意。
他们就是林夕和魏云。不过他们两个也不说话,只是拿着筷子,品尝着桌案上的不同佳肴,时而皱眉,时而展眉,但都会咽到肚子里。不过,由于两个人的年纪过于小所以和这里的人都没有什么共同语言。
加上他们又有一个长兄林长圭是案首,所有人的结交都奔林长圭去,两个人就像两个食客,默默的吃着饭。加之这顿酒宴本身就是一个形式。
宋知府虽然被捏着鼻子点林长圭为案首,但他本身心里也不是十分痛快,所以酒宴草草的便结束了。
陈提学的到来也意味着。半个月之后的院试也即将开始。
不过,在院试开始之前,琼州府城还有一次文学的盛会这就是青云诗会。
这次诗会是由陈学正主持的。但这次诗会主要是给不参加这次诗会的提学大人看的。
却不知道是不是有高人在背后推动,每年琼山县学子都会在诗会上主动挑衅,在言语上攻击其他县的学子,已达到造势的效果。
陈提学和宋知府即使想要照拂自家琼山县,那大家也得给知府一个理由啊。
林长圭作为南海卫的案首虽然不会受到重点的关注。但是也会被邀请参加诗会。
在学子的鼓动下,每年府试后都会联合各县考生举行一场青云诗会,以此达到真正打击对手的目的。
只要在诗会上大放光彩,让那提学大人给琼山学子多一些秀才名额。
青云楼不是府城最大的酒楼,却是最热闹的酒楼。从弘治年间起,就有许多士子来这里交流学问,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府城士子的聚集地之一。
这青云楼的东家也精明,二楼三楼照常做生意,却专门把一楼清空专门提供给那些考试的士子交流。没有考试的时候便提供给府城内的举人、秀才、童生们开诗会。
青云楼位于琼台学宫东南一带,高四层,占地面积颇广,里面装潢红丽。整栋酒楼呈四方的口字结构,中央是一个大天井。
里面有假山、亭石、水池、奇木、花卉等,构成了一处景致,令人赏心悦目。
酒楼一楼靠里面那些厅堂。门口处摆着一块名贵的百鸟朝凤的屏风。两边墙上挂着不少字画诗作,中间摆了一排排长条桌和长凳,留给士子们时不时办一场文会,比一比书法、作画、吟诗作对啥的。桌上摆着精美的瓷器、漆器等。
林长圭一行四人如约前来,参加本次青云诗会,来到这里的时候便引起一帮人的注意。还有人在旁边指指点点。
得益于林长圭痛殴张容献被当时众多的士子围观,在这些人等的这阵子的卖力宣传,如今林家兄弟在考生中是大大的出了名。被不少人暗地里称林长圭为赤膊案首。林夕被人称作跳山神童。
只是这些人不管如何笑话林家兄弟粗鲁。但看着他如沐春风而来时,心里都泛起了几分酸楚。他们这些实力派还要担心着院试,但这个武夫却不用紧张,是何其不公。
明朝科举有一条潜规则府试案首必然有一个秀才的功名。所以,这是很多才子都不急于参加童子试的原因。都想一鼓作气去夺魁。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潜规则,其实还是官场的人情文化。考生通过与否全府尊决定,若是折戟于院试中,则对知府是大大的打脸。
大明的官场可没有太强的隶属关系。不说这会不会影响后续的关系。
若知府以后有机会做大那对不给面子的提学大人会被往死里整蛊。即是如此,这院试这么多名额,总得留一个给府试案首。
林夕却没有理会其他人的目光。他倒是打量起这座酒楼来了。发现这里的投入怕是要两千两,却不知道月入多少,有没有日进斗金?
不过,他突然担心起一个问题来。那就是酒楼的防火工作。一旦真的起了火,这个时代可没有保险,那这座琼州府最赚钱的酒楼可就化作灰烬了。
不得不承认,华夏偏爱于木质房子确实有其弊端,并不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在这点上确实要逊于钟爱砖石结构的西方国家。
不过,凡事有利必有弊。虽然木质房屋不适合财富的积累。但是要重建被烧毁的房屋则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分配。可以让有钱人手中的财富流出一部分到贫苦的百姓手中。
同来军卫学子古尼封凑过来问他在想什么,这些天他对林夕是越发的亲近。
因为古家也是南海卫的世袭将领虽然他也得到了秀才的功名,但他却没有再考下去的意思。只准备承袭家里的千户职位。
古家是达官,也就是说他家祖上原来是蒙古人或色目人,原来是元朝的官吏,后来投降大明而且立过大功的人才有世袭千户的位置。
不要瞧不起这些世袭的千户、百户,实际上他们也是大明的封爵的一种。大明的爵位从伯以后就没有了。而那些世袭的千户百户们,就是相当于世袭的子爵和男爵。而且这些世袭的官职的人家对大明绝对是忠心耿耿的。因为他们的一切都是由大明皇帝给予的。他们和清代的八旗有些像,忠心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只是由于世代承袭他们打仗的本领都是没有继承下多少来。
他们家的那几个名字老是轮番的来回使用已经成了南海卫的一个笑话。不过他们家除了名字怪异以外,其他的倒和汉人没有任何区别。而且除了嫡系以外,旁系的名字也去的跟汉人一样。
在一次酒宴中两人中认识,立刻臭味相投引为知己。因为林夕也没有继续在科考中往上考的意思。他是准备考到举人完成陈先生的遗愿。
林夕自然不会将心里的想法说出来。这种对酒楼不吉利的话,没准会给他带来麻烦,便说是在估摸要投入多少钱才能建造这间大酒楼。
林长钰和陈天赐当即参与进来,说的数目跟林夕估计的差别不是很大,材料和人工,再加上装修,大概需要2000到两千七百两左右。
几个人在聊天的时候。不过却透露了一条有趣的消息。这酒楼里作为支撑的立柱,竟然是嘉庆年间截留修建皇宫的榉木,当时工部有人将在南洋采购的木料在此贱卖。
林长钰还偷偷的告诉林夕,连琼台学宫的那些柱子和酒楼的这批柱子是来自同一批木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