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昊是个后勤仓管员,这天休息,突然遇到车祸,他人就这么挂了,灵魂来到了抗战年间。
好在他运气不错,得到了一个系统,系统赠送了一个新手礼包,打开后,吴昊获得了金刚狼的不死之身!
所谓金刚狼的不死之身,就是不管受了多重的伤,都可以很快自我痊愈。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
穿越到抗战年间以后,吴昊发现自己成了一名黑市商人,专门在黑市上进行倒买倒卖的生意。
只不过他倒卖的物资,都是偷偷支援给八路军了,所以他也遭到日军特务的暗杀。
吴昊正是在这名黑市商人被日军特务打死后,穿越到他身上,借尸还魂了!
别看此时抗日战场上打的热闹,但是顽军和日军的高官都在不断地往黑市卖东西。
对于顽军的高官来说,吃空饷都算是基本操作。倒卖军需物资才属于正常的外快来源。
从武器弹药到粮食药品,就没有他们不敢卖的。
而日军的高官,也是大着胆子,倒卖各种武器弹药,卖出去后,只要多报点战备损失就行。
毕竟打仗嘛,总有战损不是,子弹、手榴弹和炮弹要消耗吧!
枪支也可能被对方炸毁吧!所以,有作战就有损失,不是很正常嘛!
这些黑市上的武器弹药和粮食药品,很大一部分被有钱的地主买走了,也有一些被土匪买走,或者被爱国华侨买走捐赠给八路军和新四军。
这些爱国华侨本来购买了物资,开始是捐给顽军的,结果发现自己捐赠的物资,一转眼的功夫又出现在黑市上,所以就不再相信顽军,改为捐给八路军和新四军。
毕竟八路军和新四军是真的打鬼子!顽军也在跟鬼子血战,但是顽军的部队吃空饷严重,顽军士兵连饭都吃不饱,怎么能有战斗力?
顽军在1935年制定的军人伙食标准,就是:大米1.5斤,罐头肉4两,干菜咸菜各2两,食盐3钱,酱油4钱,每名顽军士兵的总食物摄入量超过1千克。
考虑到当时中国的情况,这个分量的伙食已经是很不错了,以这个供给量,顽军士兵们怎么也能够吃饱啊,但现实却是狠狠的给了顽军士兵们一记耳光。
事实上,顽军士兵们每天吃的根本不是这些东西,他们吃的就是9两米加1勺汤,总共500克才是顽军士兵们真正的食物。
500克能满足跟鬼子作战的顽军士兵们的饮食需求吗?
答案当然是不可能。根据二战的军事学家估计,一个普通士兵在战斗中每天应该吃1.5公斤左右的食物,而顽军士兵们一天三餐只有500克,远远达不到这一标准。
后来干脆连500克粮食都没有了,很多顽军的部队只能把一日三餐减到两餐。那时只有顽军的嫡系部队和黄埔学生才能保证一日三餐。
也怪顽军的士气低迷,中国有句古话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保障部队的伙食基础是战争的基本要求,委座不可能连这点都不明白,他怎么会这么抠搜,不愿意多花点钱在顽军的伙食上呢?
并不是他不肯,实在是不堪重负。抗战开始后,顽军基本被动挨打,一直在战败,先后失去了中国油水最大的几个省市。
比如江浙沪被日军占领,这些地方的后勤补给断了,让委座不得不依靠一些相对偏远贫瘠的省份,比如在云南、四川来供应材料,不仅数量不够,质量也是不怎么够的,距离还远。
在这种情况下,几百万顽军的军队别说吃饱了,能不被饿死就很不错了。
第二个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也就是顽军高层喝兵血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谁都知道顽军内部派系众多,大部分军官都带有浓重的军阀习气,比起下面的顽军士兵们过得怎么样、吃的吃不饱,顽军高层更关心自己手头有没有足够的钱。
上到军长、师长,下到小小的班长,没有一个人是不贪的。
他们谎报编制和伤亡,心安理得的吃空饷。比如,每个步兵班必须有10个人,班长将人数压制到七人左右,那么就空出来三个人,军饷还是一样的发,多出来的部分班长收入囊中。
随便一个顽军嫡系部队的师长就能轻松吞掉4000人的空饷。
1942年,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因为战事不利,许多远征军的战士血洒战场,举国哀痛。
但远征军中的许多长官和军需人员却开心得不行,因为他们可以榨取干士兵的最后一滴血。
顽军第25师出发前,该师师长就借口来不及发军饷,在行军中象征性的给每名顽军士兵发了一块钱,剩下的钱都到了他自己的账户上。
都要准备在战场上搏命了,自己的军饷都被克扣了,顽军士兵怎么可能不恨的咬牙切齿,他们抱怨说,给一块钱我们就打一块钱的仗。
顽军的部队根本就是官商不分,长官个个腰缠万贯,但顽军士兵却生活在一片苦海中。
就连委座自己也感叹道,虽然我们的军官们不是个个如此,但是大部分都已经腐败了。
即便是美国都无法忍受国民党的腐败。美国不仅在武器和设备上提供帮助,连美军士兵的口粮也交给了国民政府。
但几个月后,史迪威发现美军士兵都吃的不错,身强体壮,但顽军士兵却还是面无菜色、骨瘦如柴。
经过调查才发现,原来美援的口粮根本没有发放到顽军士兵的手里,而是被贪官拿到了市场上售卖,以至于四到五名顽军士兵才分到一个人的口粮。
史迪威大怒,要求委座把贪官全部送进大牢里。委座慌了,这要都被送进大牢了,他的军队还能剩下几个人。
只好再三推辞,装模作样地处理了一些人,后来又偷偷在其他地方重新启用他们,毕竟只要不动摇他的统治,贪多少他也是不在意的。
美国也是没有什么办法,只好要求美军自己的军官来监督顽军士兵吃饭,才勉强保证顽军伙食的质量。
指挥远征军的美军将领史迪威因长年生活在中国,对国民政府的腐败深有体会。
他要求手下的美国军官不但要盯着中国士兵吃饭,还得亲自发放维生素药片和奎宁,当场服下后还得检查口腔,以防这类紧俏的物资被国军长官要求士兵含回去,再倒卖到黑市上
史迪威说:“你永远想象不到他们发财的手段有多卑鄙…”
而在首批远征军抵达印度接受美式训练后,美军教官提出的第一项要求就是吃饭:每顿必须要吃掉1个罐头、2包煮麦片、1份饼干和1颗维生素药片…
在美军看来,这些勇敢的战士只要拥有正常人的体质,就绝不会在战场上输给日军。
以至于吃到后来,新1军的将士从刚开始差点被美国饼干噎死,到一天3个牛肉罐头吃到发腻,不得不偷偷跑出去买点印度农民的大米饭和鸡“打牙祭”…
除了远征军,其他的顽军士兵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身体出现严重问题,不少人出现营养性水肿和夜盲症,四成以上的士兵患有口唇炎,近一半的士兵胃里有蛔虫。
1939年,营养学家到湖南前线调查顽军士兵的营养状况,震惊地发现顽军军队中五分之一的伤病是由于营养不足造成的,这样的顽军部队怎么可能还有战斗力?
反观八路军,经过了抗战初期的艰难,吃糠咽菜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为解决吃饭问题,八路军军领导人当机立断,决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至此,浩浩荡荡的大生产运动,正式拉开了帷幕。而由于八路军保持官兵平等,干部和士兵吃的都一样,所以八路军里面上下齐心,伙食逐渐地丰富起来。
1941,八路主力部队公布的陕甘宁地区八路军的伙食清单。不得不说,种类还是相当丰富的。
早饭,吃七两小米、六两土豆做成的软饭。
午饭,吃二两玉米、四两土豆、四两或者半斤南瓜做成的稠饭。
晚饭,吃七两小米、六两土豆做成的软饭。
主食在确定之前,已经先交由干部、指战员们试吃,吃完的战士们无一不拍手称赞。
不止味道好,还能为战士们提供大量的优质蛋白质、糖分等,小米还能促进营养成分的汲取。
而这,仅仅只是主食,配菜比之有过之而无不及。
1941年前后,陕甘宁边区的蔬菜种类还是比较丰富的,各种青菜都有。
一般来说,部队吃的是大锅饭,最简单的办法,便是将青菜用清水煮一锅,供战士们食用。
但这样做不仅味道不好,还会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无论是顽军还是我军,都不提倡。
无论是驻扎还是战时,只要有条件,战士们吃的基本上都是炒菜。
除此之外,那个年代,已经掌握食材相克的原理,因此很多蔬菜都不让放在一起炒。例如菠菜和其他青菜,在炒制时就要分两锅。
为了保证食物的可口,在炒菜时,炊事员会多放葱、姜、蒜、辣椒等作料,而盐、酱油、醋之类的调味品,在那个时候也是完全不缺的。
除天天能吃上炒菜外,八路军吃肉的频率也是不低的。
那个年代,猪都是人工喂养的,因此产出的肉比较少,只有一百一十斤左右。
另有心、肝、肺之类的下水四斤,大小肠、猪肚七斤,猪血加水、食盐凝固后,能得25斤左右。
经过详细的计算,一头猪大概能供一百名八路军战士食用。
肥肉用来炼猪油,猪油不光能用来炒菜,炼出来的油渣还能和萝卜一起炒,加上辣椒、葱、蒜一起吃,算一餐,每位战士平均能吃到一两七钱二。
猪下水可以炖一锅清汤,开锅之后再将烫好的猪血放下去,加上多多的辣椒,就是一锅十分下饭的“毛血旺”,算一餐,每位战士能吃二两三钱三。
除肥肉之外的肉和骨头,和萝卜、土地一起,一顿红烧,一顿清蒸,算一餐,每位战士能吃三两多。
猪蹄和猪头可以炖萝卜吃,算一餐,每位战士可以得二两二。
当时,八路军有规定,每四头战士养一头猪,以100人为单位,换算下来,一年365天,战士们平均每三天左右就能吃一顿肉。
这个饮食水平,已经远远超过抗战后期整天缩在碉堡中的日寇,更不用说每天只能吃窝窝头的顽军。
由于顽军上层腐败成风,肆意克扣军费,即使是宝贵的军校生,也只能躺在床上吃窝窝头。
这样的顽军部队,又怎么可能有战斗力呢?
要知道,在战争时,伙食就是战争力,一名战士如果连饭都吃不饱,又哪来力气打仗呢?
就拿拼刺刀来说,在抗战前期,由于吃不饱饭,战士们在营养不良的情况下,与日军拼刺刀是十分害怕的,往往几名士兵一起上,才能杀死一名日军。
但等到抗战后期,八路军在白刃战方面已经跟日军不相上下,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身体素养的提升,让八路军不再惧怕日军的刺刀,一名经验丰富的八路军老兵,甚至能在战场上以一敌多,以一人之力拼掉数名日军。
伙食对部队战力的提升有多大,可见一斑。
有人可能会说,陕甘宁地区土地资源贫瘠,即使再如何耕种,又怎么可能得到这么多粮食?
这其实是很多人的一种偏见,在大多数人看来,陕甘宁边区地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根本不适合耕种,但事实上,这里物产之丰富,远超我们的想象。
陕甘宁边区北接鄂尔多斯高原的盆地丘陵,向南延伸到关中平原的边缘,西抵六盘山东麓,东临黄河,面积达到了10万平方公里。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盐业,三边的池盐、绥德的井盐,自西夏时期,便是我国的产盐重地,因此,陕甘宁边区是完全不缺盐的。
除此之外,陕甘宁边区还藏有大量的铁矿、石膏、瓷土、石油等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即使关起门来,也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除了矿产资源外,陕甘宁边区的畜牧业也十分发达,虽然驴、骡、马不多,羊群却数量众多,盐池县出产的盐池滩羊,时至今日,仍旧是我国最顶级的羊肉之一。
而且,羊除了肉外,还有很多副产品,例如羊毛、羊皮外,这些东西除了自用之外,还可以用来出口,大大缓解了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压力。
说完矿产和畜牧业,再来说说最为重要的农耕业。
诚然,陕甘宁边区地处黄土高原,土地的确不适合用来耕种。但并不是因为土质问题,而是因为缺水。在靠天吃饭的年代,雨水多还好,一旦大旱,很有可能会颗粒无收。
虽然土质不好,但陕甘宁边区却有自己的优势,便是地广人稀。
据悉,在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的耕地面积仅为843.1万亩,占开垦面积的22.5%左右。且这些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中,农民手中的耕地不到10%。
为解决这一问题,八路军采取了奇特的税收政策。
对土地众多的地主施以重税,土地越多,税收越高。
地主种地得不偿失,只能低价将土地转让,让土地回到农民手中,到抗战后期,陕甘宁边区农民土地拥有量已经达到30%,部分县区达到了60%,有个别地区,甚至达到了80%以上。
地主们没了土地,自然要另寻出路,什么也不会的他们,一窝蜂的涌入商业,开始销售边区盛产的矿产、皮毛等副产品,大大促进了边区工商业的进展。
除了帮助农民拿回土地外,八路军也号召群众一起开垦荒地,为此制定了不少优待政策。
例如每年评选“劳模”“劳动英雄”,不仅能在亲戚、邻居面前倍有面子,还能得到耕牛、耕具的奖励,最重要的是,在抗战年代,勤劳的农民,是最受人尊重的。
在八路军的勉励政策下,民众们开垦的热情空前高涨,耕地面积从1937年的862.6万亩一路飙升,截止到1945年,已经达到惊人的1425.6亩,足足提升了563万亩。
如果这些耕地都用来种植小麦,按照每亩产45公斤粮食来算,563万亩土地,每年便能多收获25335万公斤粮食,可谓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截止到1943年前后,陕甘宁边区基本上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农民们吃饱了饭,便情愿去尝试种植产量更高的作物,例如土豆、南瓜等。
特别是土豆,不仅人觉得好吃,其也是饲养牲畜最好的饲料。根据详细的计算,每给猪喂三四斤土豆,便能长肉一斤。
富裕的粮食,例如玉米、大豆、高粱等,还能用来制作酱油、醋等调味品。如此一来,陕甘宁边区的各项产业都进入了良性循环。
八路军战士们吃饱了饭,农民们也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生活!
这样的八路军部队,怎么能不受人民的热爱?有了凝聚力,有了人民的拥护,八路军自然就能打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