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纣为虐,该死!”
孙临嘴里骂着,同时偏头躲过致命一击。他灵巧地将手中长刀递出,当即刺穿一名伪军胸膛。
一击建功。
孙临的举动极大鼓舞了人们的士气。
众人更加勇敢地向前冲杀。
这些平时如同羔羊般温顺的庶民百姓,今日终于爆发出了胸中的血气。
“噗!”
一人将手中斧头砍在伪军肩膀上。
鲜血溅在脸上,他用尽全力试图将斧头拔出,然而却无济于事。
普通人根本不懂得如何杀人,自然也不明白攻击什么部位伤害最高,攻击哪里兵器很容易卡住拔不出来。
不过这都无所谓。
因为后面冲上来的人很快就将那名伪军砍成了肉泥。
“噗!”
一名伪军瞅准机会,快速将长枪递出,当即捅穿一人胸膛。
长枪拔出,接着毫无阻隔地继续刺出。
这些出身大明边军的伪军虽然在跟建奴的战斗中屡战屡败,但是面对庶民百姓拼凑而成的义军,战斗力高下立判。
一名伪军举盾为同伴挡下伤害。
他身后之人立刻从盾牌间隙刺出长枪,戳死一名义军。
刀剑刺入血肉的噗嗤声不绝于耳。
长街上血肉横飞。
伪军且战且退,一路上义军死伤惨重。然而在义军绝对的人数优势面前,十几名伪军亦是死伤殆尽。
“去死吧!”
一名义军一脚踹翻面前已经受伤的伪军,正欲一刀砍下结束他的性命。
就在这时,破空声传来。
一支羽箭以肉眼几乎无法捕捉的速度袭来。
羽箭精准命中这名义军的胸口,拖着他整个人向后栽倒。
“噗!”
义军吐出一口鲜血,当场殒命。
“小心,有弓箭手!”
孙临大喝一声,同时福至心灵地猛地扑了出去。
“砰!”
就在同一瞬间,一支羽箭狠狠扎入他身后的檐柱中。
“嗖!嗖!嗖嗖!”
羽箭接连而至。
每一箭都会带走一名义军的生命。
这些羽箭势大力沉,极具气势。
义军进攻的势头被压制,伪军趁势反攻,将失去的阵地又给夺了回来。
“哈哈哈哈,痛快!”
“阿卜萨,好久没有这么畅快了!”
阿卜萨、萨马拉二人开怀大笑,这种肆意杀戮的感觉令他们兴奋无比。
“今日我要杀满一百人!”
“我也要杀一百个,我一定比你速度更快,萨马拉!”
二人说着对视一眼,各自拉满弓弦射出羽箭。
羽箭以更快的速度激射而出。
“这就是建奴勇士吗?”
孙临躲在墙壁后面,坚毅的眼神中露出一抹凝重。
他并不否认敌人的强大,却也未曾料到仅仅是两名建奴,就让数百义军如此难堪!
如果让他知道,房顶上的两人并非建奴勇士,只是满洲拜唐阿而已,不知会作何感想。
所谓拜唐阿,指建奴大员的成丁子弟、拥有世职的家族成丁等,依照八旗世仆效忠君主之义,为皇家事务服役。
说白了就是二代子弟历练。
当然,也有一些是汉人包衣。
可以说此刻的建奴人人弓马娴熟,战斗力、战斗意志都极其强大。在军队方面,完全展现出了一个冉冉升起的新兴政权应有的气象。
“拆门板,挡在身前!”
看着伪军手中的盾牌,孙临灵光一闪,当即大喊道。
不多时,义军举着门板继续向前。
与此同时,更多的百姓纷纷涌来。
“阿卜萨,不好!敌人太多了!”
萨马拉一摸箭袋,这才发现羽箭已经所剩无几。
看着乌泱泱望不到头的人群,这位满洲勇士心中第一次生出了畏惧。
“去死!”
阿卜萨拉满弓弦,将一支羽箭狠狠射出。
“该死!明人怎么越杀越多了!”
他愤怒地咒骂道。
“砰!”
羽箭正中门板,竟将门板射穿。
连带着托举门板的两名义军一起狠狠摔在地上。
看着停在胸前的箭头,那名义军吓得肝胆俱裂。
然而孙临却乘机大吼:
“建奴射不穿门板,快,继续向前冲!”
不管怎样,门板后面的义军确实活得好好的,这大大鼓舞了所有人的士气。
众人怪叫着继续向前冲锋。
“饶命,我投降!”
“饶命啊!”
仅存的几名伪军面对潮水般涌来的人群,再也生不起反抗的意志,当即扔掉手中兵器跪地投降。
“死!”
义军根本不理会他们,径直举起手中刀斧。
“嗬嗬,我的钱都给你们!别杀我,别杀我!啊!!”
重伤的伪军嘴里吐着血沫,仍在苦苦哀求。
孙临一眼看出此人命不久矣,却还是一刀刺入他的咽喉。
“杀死建奴!”
他高举长刀大吼道。
“杀死建奴!”
“杀死建奴!”
…
呼喊声排山倒海,人群从四面八方涌来。
阿卜萨、萨马拉二人早已没了刚才的意气风发。
二人跳下房顶,各自跨上战马,狠狠一夹马腹,急速朝外冲去。
如果一开始他们就当机立断上马逃跑,此刻或许已经冲出香河县城。
然而现在一切都晚了。
通往校场的两条街道早已被义兵挤满。
高头大马狠狠撞击在义军高举的门板上,几名义军被撞出数米外。连同他们身后的义军,皆倒地吐血不起。
然而建奴的冲锋也到此为止了。
战马哀嚎着栽倒在地,瞬间就被砍死。
两名建奴被众人拽下马来死死摁住,无数刀斧砍在他们身上。虽然一身重甲为他们抵挡了大部分伤害,却无法护他们周全。
“啊!!”
在一声嘶吼中,大刀从护颈刺入,将建奴脑袋生生砍下。
两名真满大兵,就此死在义军手中。
“万胜!”
“大明万岁!”
虽然付出了百余人伤亡的代价,然而所有人却满是振奋。
“封锁城门,杀尽清狗!”
孙临一声令下,义军四散出击,将城内残存的投降清廷之人尽数诛杀。
大明的旗帜再一次飘扬在香河县上空。
“立刻派出多路信使,向朝廷报捷!”
既然打出去的口号是反清归明,自然要得到大明朝廷的认可和支持。
孙临当即派遣信使带着建奴首级多路出发,前往南方。
同样的一幕,在京畿各地上演。
一时间,满清统治地区义军四起。
大顺统治的山东,同样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