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主

拾新

https://img.ppxs5.com/40/d4/056a96a5fa.jpg

首页 >> 大新主 >> 大新主最新章节(目录)

第355章 日新月异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春chun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人类从自然界中逐渐总结出来的规律,完美的应用于古今。

处在南方之地的交州同样适用。

秋风吹过,带走的除了树梢枝头的枯叶,还有农田里成熟玉米苞的香味。

世界是不断变化的,王匡从常安临危受命,先来到郁林,而后于交州为棋盘,下了一把很大的棋局,恰好过去了一年。

一年的时间,交州九郡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从惩治贪官污吏,到打击恶霸以均田地。从改革九郡吏治,到向百姓交互优良种子。从开发工坊潜力,形成农工一体化,到开拓海贸……

百姓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变化,不光是律令政策,还有实实在在的粮食工钱之类。

“好秋光啊,今岁算是个丰收年!”看着田间山里忙碌的农人,文重满脸欣慰道。

昔日ri在常安求学的少年们,经过岁月的磨砺,一个个都长大成为成熟的青年人。

受王匡的举荐,他与万修两人从原职位辞职后,进而担任的乃是两郡的功曹。除了朝廷任命下来的大尹外,功曹可谓是郡中权利最巅峰的人物,主管郡内一切事物。

十月前的官吏调动中,若非年龄限制,王匡都有打算将二人安排在大尹的位置上。毕竟从能力上面来看,两人担任一地大尹是绰绰有余。

只是因为要注重朝廷的脸面,尤其是未央宫中那位的想法,王匡接受了田仁的建议,各地主吏依然由朝廷安排,但功曹,督邮等主要官吏,还是由他直接任免。

至于会不会有人在背后煽风点火?作为南巡使,加上地方郡兵边军的支持,他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气魄。

官吏方面,今年常安的大春chun试,还有交州在夏秋交接时举行的郡试,使得底层其他官吏得到有力补充。

换句话说,交州的官场总体已不缺人,各部门能够正常运转。

深秋来临,文万几人相聚在交趾郡内一个叫做宁平的小县城内,商讨着正在进行的收获事宜,旁边还有一群从常安远道而来的农学士子。

距离他们不远处就是水稻试验田,内里的稻谷算是今年的第二季成熟。包括交趾郡和九真郡在内的交州多处,除了在山地高处推广玉米和土豆外,一些地势低洼,气候适宜之地,按照州牧府给各地农监下达的律令条数,继续种植水稻。

在进行田地整合,农监讲解指导后,水稻的种植愈加有技术有规范,很多郡县都有决心今年的粮食总产量翻番。

作为政令的受益者,宁平是交趾郡中表现最突出,也是环境最优越的一地。

“我们九真是个烂摊子,花费了大半年的时间才勉强收拾干净,不过算是借了兴武王的春chun风,今岁的粮食问题算是缓解了,各地的农户欢喜的同时,岁末的赋税亦是没有问题。

与交趾相比,还是差远了。”

万修同样心生感慨,接着讲目光注视在旁边的中年男士脸上,徐徐开口道“我等还等着纪兄等人研讨出更加高产的稻子,过不了几年,只怕会再次翻番。

万某替交州的百姓谢过了。”

在旁人惊讶的眼神中,万修端正的起身shēn行礼道。

与万修相处久了,皆知他的脾性xg说一不二,于郡中处理事务甚是强势,很少如此谦卑。

实际上,万修也是无奈之举,用王匡的话说,将他和文重调往交州,主要是稳定局面,一个强势的主吏,对于这方面是有利。

适应身shēn份的变化后,万修的脾性xg一时半会没有改过来,于门下吏的眼中已是形成了思维定式。

那位叫纪浩不敢托大,回礼道“万功曹和文功曹可是高看我等了,要说天底下对于杂交作物研究最为通透者,除王家庄子外,无出其右。我等太学士子能专注于此方面,也是在很多方面受到王家庄子的支持。”

纪浩很谦虚。

王家庄子开创的?很多不知内情qg的人均都露出了“原来如此”的模样。

文重和万修却是早就知道,说到“杂交作物”,他们不由得想到了那个叫刘秀的少年……

遥远的宁平县还在讨论作物问题的时候,南海郡的渔场盐场进行的是如火如荼。

在南巡使的建议下,各郡县官吏今年的政绩考核方式,除了农事便是商贸工坊建设。

南海郡与合浦等诸郡不敢托大,竭尽全力加以建设。打捞加上腌制晾晒的鱼干,很快被运往北方多地,仅仅是数月的时间,便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增收了不少的赋税,还解决了农闲在家的百姓之生计问题。

加上渔阳的经验,南海郡及相邻的周边几个郡县,联合打造的“南部渔场”已经开始闻名天下。

“好日ri子来喽!”看着背篓里装着的玉米,想着乡邑的钱行中存储的币货,老张如此的想到。

去年没田没粮,一家人只能去山里挖些野味讲究。可今春chun开始,他所在的良杜乡有了大变样,那些欺压过他们的恶吏纷纷被砍头,乡邑来的官吏亦是对百姓和蔼可亲,还忙着指点如何劳作。

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秋收来到,他数天前向鱼干工坊请了假,忙着回来收割山地里的玉米。

和老张一起劳作的是他的大儿子张端,家里富裕了,张端于夏末入了乡序。与幼时的调皮相比,整个人变得文静了很多,全身shēn竟也充满了书卷味。

“端子啊,你说给我们田地,让我们有钱挣,还杀了那些欺压我们的官吏之人,叫什么?”老张突然想起了什么,看向比自己还要高出半个脑袋的儿子问道。

“阿翁,乡序的先生说了,那位贵人是当朝皇帝之子,兴武王王匡。”张端也背着背篓,里面放满了玉米棒,他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同时,在老父看不到的眼神深处,小小少年还流露着感激和向往。

“兴武王啊!贵人的恩情qg,我们一定要记住了,一辈子都不能忘记。是他给了我们吃的,是他给了我们土地,是他让我们家有了赚钱的门路。”老张严肃道。

张端深以为然,点了点头“阿翁放心,儿记下了!”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