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寒梅惊雪

https://img.ppxs5.com/0f/57/9b8f701e5f.jpg

首页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最新章节(目录)

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忠义楼中的敲打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忠义楼,楼高五丈。

仅仅是基台就足有一丈之高,雕梁画栋,富贵典雅,更可贵的是,此处登高可眺望小半个金陵。

登高望远,是许多文人墨客,官员士绅的共同喜好。

这种心理也可以理解,谁不希望站在高处,谁不渴望登上高处。这世上,有几人甘心平庸沦落于人流之中,庸庸碌碌数十年?

登高是一种不甘的向上,一种不甘的不屈。

至于对代王朱桂来说,是如此。

朱桂踩着楼梯,一步步登高,似乎在不断走向巅峰,接近自己渴望的至高位置。朱坐照跟在朱桂身后,一双老眼时刻观察着周围。

可以确定的是,这里没有埋伏,没有杀气,近卫尽职尽责,也只是尽职尽责,并没有露出半点杀机。

当然,危险依旧存在,若是朱允炆突然摔个酒杯,事情很可能无法收拾。

不过,无所谓了。

棋子都已经上了棋盘,大势已成,现在踢出局一两个无足轻重的棋子并不会影响大局。

没错,自己无足轻重,代王他,呵呵……

三楼。

珠帘绣额,檀香袅袅。

汤不平走至朱允炆身旁,低声道:“皇上,代王来了,还带了一名幕僚。”

朱允炆微微点头:“让他们进来吧。”

朱桂、朱坐照走入宽阔的房间里,跪拜行礼。

朱允炆坐在桌案后,手持一卷《春秋》,微微抬起头看了一眼,目光在代王幕僚身上停留了下,开口道:“代王叔,许久不见你入宫

,朕甚是想念,这些日子在忙何事?”

朱桂心头一惊。

本是寻常一问,可落在心虚的代王耳中,就成了:

你这些天的动作朕都看在眼里,你以为你能瞒过朕的耳目?

朱桂脸色有些煞白,心神不宁。

朱坐照见朱桂如此模样,顿时失望。

你朱桂是要取代朱允炆的人,怎么面对朱允炆时却没了豪情与勇气,连说话都不会说了?

朱桂感觉衣襟动了动,侧头看了一眼朱坐照,连忙对朱允炆回道:“皇上日理万机,操劳国事,臣不敢叨扰。”

朱允炆将《春秋》搁在桌案上,站起身来:“是啊,这国事着实累人,朕不过三十余,已有了白发,代王叔,你鬓角也白了啊,若朕没记错,你虚长朕四岁,代王叔平日里也累吧?”

朱桂打了个哆嗦。

我的侄子啊,你这是话里有话啊。

朱桂喉结动了动:“皇上,臣不过是一闲散王爷,平日里并不疲惫,不过偶尔睡不安稳,时常担忧煤矿之事。”

朱允炆见朱桂提到煤矿,笑道:“煤矿之事确实需要担忧,如今水师近七成煤矿都仰仗代王叔供应,可不敢出了差错。据水师都督府说,七月里代王叔的船队送来的煤炭较之六月少了许多,是出了什么变故吗?”

朱桂感觉后背一冷,快速解释:“皇上,七月间运的煤少,是因为天气炎热,开采量有所下降,且山西、河南、山东等地有了暴雨,导致开采跟进不

及……”

“哦,这样啊。”

朱允炆语气平和。

朱桂抬起手擦了擦额头的冷汗,不这样还能咋样,总不能说我把运煤的分量转为运粮、运兵器、运物资了吧。

朱允炆安排朱桂坐下,笑道:“代王叔可还记得忠义楼中的旧事?”

朱桂见朱允炆态度和蔼,并没有咄咄逼人,安心不少:“当然记得,太祖当年打入应天时,曾在这里宴请徐达、常遇春等将,留下忠义之名。”

朱允炆喟然叹息:“是啊,忠义之名!朕希望这江山里,多一些忠义之辈!云南楚门忠烈的事代王叔听过吧,为人臣,当如楚门之人,死不二主。”

朱桂凝眸。

这是在告诫自己,不要当背叛之人吗?

死不二主?

不,你死了,我就是唯一的主人!

朱坐照站在朱桂身后,低着头用余光观察着朱允炆,从他与朱桂的对话来看,朱允炆定是察觉到了什么,这才一直敲打朱桂。

只是,朱允炆到底知道了多少,没人能清楚。

朱桂应对:“楚门忠烈值得钦佩,大明有如此忠臣,是大明之幸。”

朱允炆深深看着朱桂,他一直在搪塞遮掩,以为自己做的事天衣无缝,只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金陵又是帝王之地,你在那里动作频频,当真以为人都是瞎子吗?

若不是朱桂很可能只是替身,只是替死鬼,朱允炆早就动手了。

留着他,是为了他身后的棋手,他身后的古今!

连根拔除,

才能根绝祸患。

这种事,不能留给朱文奎,当爹的全都给解决了才是。

朱允炆没有再敲打朱桂,转了话题,闲聊起金陵中的事,偶尔会谈论几句前线的情报,两人相谈甚欢。

直至黄昏,朱允炆才止住交谈,安排人送走朱桂,然后拿起《春秋》,看了几眼,淡淡地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这本书是应该送给代王叔的,只可惜,他未必会有心思看书啊。”

汤不平没有搭话。

朱允炆站在楼上,正在眺望风景,突然听到城中一片欢腾,欢腾声如波浪漫盖而来,席卷过一条条街道。

不需要朱允炆吩咐,安全局已派人去打探消息。

不久之后,郭纲大喜而至,喊道:“皇上,郑和传来捷报,水师灭绝日本幕府,足利义持身死!”

汤不平兴奋不已,水师这是完成了最大的战争任务,日本战事将接近尾声!

这是天大的捷报!

只是——

郭纲、汤不平等人看向朱允炆,却不见朱允炆脸上有什么喜色。

朱允炆平静地站着,眺望着东方,神情里没有捷报带来的欢愉,只有无尽的凝视。

汤不平想不明白。

郭纲也很是疑惑。

似乎皇上没有听清楚这是捷报,没有听清楚幕府灭绝。

朱允炆沉默良久,低声喃语:“这样就够了吧,这一片土地之上的人们,将不会再受他们的欺辱,他们的抢掠,他们的屠杀!”

历史,应该改变了。

日本,应该

消失了。

肮脏的国度,肮脏的人,肮脏的灵魂,甚至连海,都开始变得肮脏起来。

灭绝,是他们的宿命。

他们,不配为人。

朱允炆连捷报文书都没看,便下达了一条命令:“给郑和发文书,倭国男人,一律为奴,全部用于开采银矿、金矿。若有抵抗,格杀勿论。这批奴隶,就不要运到大明了。让郑和举荐适合留守的将领,准备战后事宜。另外,通知水师都督府,五军都督府,值房官员,至武英殿商讨后续事宜。”

“领旨。”

汤不平、郭纲答应。

朱允炆转身,面向西面。

正值落日,红霞渐退,随着令人窒息的凝望,楼宇重重之外,日不见了。

武英殿。

郑和的文书内容很详实,远不是捷报,幕府灭绝那么简单。

京都大屠杀的消息令解缙、杨士奇、蹇义、夏元吉等文臣感觉到不自然,郑和并没有明确说具体屠杀的数字,只用了简单的几句话来形容:

火器覆城,修京观一十六座,人头累累,蔚为壮观。

惩敌凶恶,奸诈不留,悉数斩绝。

军士杀伐,纵横方周百里,活物尽绝,不知几多……

没有数字,但所有人都清楚,这一场屠杀很可能达到了“百里无犬吠”的地步。

虽是如此,却没有任何官员指责郑和放纵军纪,毕竟这是取得过许可,是朱允炆授权允许郑和放手屠杀的,说郑和的不是,和指责朱允炆的授权没啥区别。

杨士奇看过

捷报文书,似乎感觉口鼻都是血腥味,深吸了两口气,开口道:“皇上,幕府灭亡,水师有灭国之功,当嘉奖之。”

解缙微微皱眉:“幕府虽灭,然日本各地护国并没有完全消灭,嘉奖之事是否应该延后?”

杨士奇笑道:“送去嘉奖文书,待其班师即可。”

解缙明白过来,先发个嘉奖令,鼓舞人心,这倒是可行。

朱允炆笑道:“嘉奖令当发,只是眼下最棘手的不是这些。日本国犯我天威,如今灭绝,是其咎由自取。既幕府没了,足利氏也都死了,那就由大明来接下那一片土地吧。现在你们需要考虑三个问题。”

“其一,日本国名取消,改为大明一个行省,行省之名为何。”

“其二,东海行省该当由谁来治理,此人当文武兼备,文可灭其文字语言,推大明教化,武可征战镇压,维稳地方!”

“其三,于东海行省,专设财库司,专门管理日本矿产,负责矿产盘点、运输、入库。谁来负责财库司,当举荐其人。”

夏元吉暗暗惊叹,皇帝这是要彻底根绝日本国啊,连其文字语言都要铲除。不过这样也好,大明的地盘,说大明官话是理所当然的事。

矿产!

夏元吉最看重的还是日本的银矿,情报显示那里蕴含着大量银子,只有将这一批银子挖出来,运至大明,大明才好更大规模地制造宝钞。

金银本位,没充分的金银作为依托,滥发

宝钞很容易出现问题。现在好了,银矿即将开采,户部又可以开启印钞机了……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