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青山愣了一下。
成本?
这不是肉眼可见的钢铁产出吗?难道这里头还不够抵扣成本?
看着谢青山,杨定撇嘴说道:“冶炼中心需要建设高炉。就拿咱们面前的钢铁厂而言,高炉的数量应该不下万个,那么需要消耗多少的砖?”
“除了砖,还有原材料的供给。比如煤、铁矿石等等。这些东西开采是需要成本的。”
“而成本的支出从哪里来?只能以现有的钢铁生产所得,去销售,从而抵扣这部分成本。”
杨定大致算了一下,乱七八糟抛出去,然后再将部分钢铁卖掉维持生计,真正能落到朝廷手里的纯利,折合钢铁可能不超过一千二百万斤。就按一千二百万斤来算,一年的生产,也就只能用来武装二十来万人。
况且这些钢铁还要用在建筑之上,其他的兵刃制造上,二十万人都不现实,一年能武装三万札甲兵就谢天谢地了。
想要全员札甲可以说很奢侈的呢!
“这……”谢青山愣了片刻,杨定继续解释,“不过还好,过几年成本完全折算完,高炉使用折旧之后重建的成本就会便宜很多。不过终究还是工艺不到位,若是工艺上去了,何愁成本的问题?”
杨定在摇头,靖国的生产力可以说已经到头了。
如果基础科学不能突破,再牛逼也是白搭。
现在的靖国生产,若是放在地球,绝对会被喷得狗血淋头。
因为这根本就是在浪费资源!
破坏环境!
割鸡几都不能弥补你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那……那该如何是好?”谢青山看着满目的高炉,心理焦急。
明知这些是金山,可是杨定却告诉他,开采的资本的奇高,但是靖国需要变强也刻不容缓,每一笔钢铁都是需要的用在刀刃上的啊!
作为一个伴随着靖国成长而变老的老臣,他谢青山不觉得自己能坚持多少年了。
“只能多设几个厂,同时将研究如何增加产能,减少消耗的课题丢给太学,让学者们组成攻坚团队,想尽办法提升产能。”
杨定看着包围在城墙之间的冶炼中心,苦笑说道:“朝廷可没有那么多钱来收购整个中心的钢铁。必须让产出的钢铁可以变成刀剑兵刃,然后卖出高价,不断回血造血,最终扩大的靖国的所有的冶炼中心。”
历史是有教训的,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下场很惨烈。
三年饥荒,就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产物。
杨定也是清楚,所以没有嚷嚷什么大炼钢铁的口号,只有划了一个个冶炼中心,让他们一边炼制钢铁,一边按照指导价格卖出高价,不断从市场回笼资金,壮大扩建。
若是盲目将大笔的资金砸进去,杨定感觉很多地方新贵,就有可能铤而走险大肆私炼钢铁。
事实上最近从三厂和锦衣卫的报告来看,地方已经出现了私炼私铸的苗头,不过钢铁朝廷是课重税的,私炼钢铁只能用来造农具和兵刃,若是出现甲胄,那就是谋反。
所以私铸私炼的苗头压得很严,但如果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弱化,那么地方绝对会全力开始铸造甲胄。
于是乎杨定就没有盲目砸钱进去,就是害怕有人扩大私铸,想要跟官方合作军火买卖。
万一那时有人图谋造反,靖国绝对得乱起来。
好不容易安稳的靖国若是再乱起来,那老百姓还过不过?
朝廷还种不种田了?
想想都知道。
谢青山沉默良久,对着皇帝说道:“陛下的计划老成谋国,倒是臣急了。”
杨定摇了摇头说:“不是朕老成谋国,而是急了也没用,想要增加钢铁的产量,取决的因素很多很多。其中原材料产量和品质第一,运力和速度第二,冶炼的技术跟效率第三。一条条都是需要解决的。若是没有解决就开始推动全面扩张,消耗的是田地,百姓和资源,得到的却是事倍功半的结果。”
说完,杨定让大使带路,到处走走看看。
大使很热情的介绍,走过数以万计的高炉,杨定也感受了钢铁人的炙热和坚毅。
这么热还这么拼,朕怎么也得给你们抬爵才对得起你们!
杨定默默想着,突然看到了吭哧作响的机器,以及青铜吐落到框里的声音。
带着好奇,杨定走到机器一看,机器有一座类似的流水线旋转的皮革,将上边大量的铜币运输,最后全都落在接铜币的框里。
拿起一枚,掌心还有温热。
外圆内方的德安通宝上的字迹居然是冲压打出来的。
“这……这是怎么做到的?”
杨定震惊,除了冲压打出来了字迹,他还看到中间的方孔,是直接用刀切开的!
上边锐利得刮手。
大使带着杨定走到一处阴暗却炎热的地方。
眼前是一座铜水高炉,出水口处有人承铜水在模具里,让模具内的铜水齐平,质量几乎相等。
接着盖下盖子,手摇铁皮传送带将模具沉入水中,激起水花。
而水下是一排排圆滚滚的滚木,在外边齿轮的带动之下,不断靠前,来到了之前他看到吐钱机械的前方。
几个壮士将模具抬起来,取出一整块铜片,推到了一个冲压机的模具下边。
接着水力冲压!
轰隆一声,叮当作响。
一块铜片板被冲压机冲出一千枚的完完整整的铜钱。
并且还剪裁得清楚。
随后这几个壮士将冲压机下边的阀门打开,模具顿时开了口子,让一千枚铜币全部落下,顺着滑道一路滑到皮革传送带上,最终被传送带的旋转带出去,出口处又一次传来叮叮当当的响声。
从头看到尾,杨定发现只要铜水充足,每隔五分钟,就能出一千铜币。
“这钱还能这么打制?”
谢青山知道太学里头一群人在搞科研,但是没有想到居然能用区区七个工人,不停歇的制造铜币。
“一条生产线一天能产多少铜币?”
杨定看向大使,大使随手掏出本子看了一下说:“工人两班倒,十二时辰能的生产大约二十五万文。”
“二十五万?!”
谢青山又震惊了,冶金中心虽然归工部管,但是他从未来过。
今天看到了钢铁的产量本就激动不已,现在再看到眼前的机械,两班十四人就算十五人好了,二十四个时辰居然能造出二十五万文!
而靖国通常的一个铸币所的工匠人数在三千人,那一天能生产多少?
五千万文!
而靖国有多少铸币所?
不下一千个,几乎每个重要的州县都有一座,并且规模有大有小。
若是推广这样的打制方式,一日能铸币五百亿文。
一年就是十八万亿文。
折合银(三十万一两)就是六千万两白银!
六百万啊!刨去七成的成本,朝廷都能净赚一千八百万两!
暴利啊!
比如今一年只能给朝廷供给五百万两白银还多了两倍有余!
“陛下!此法一定要推广!从此我靖国将再无钱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