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一天死,恰全勤,等可以申请免费了,作者申请免费再看吧)
王府府兵的战斗力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但想要立刻提升府兵的战斗力,就算是神来了也没有任何的办法。
结束了一天的巡视。
朱枨便回到了王府中。
练兵的事情并不需要他每天都盯着,只能是去唰存在感。
想要让王府府兵完全听令与他,这是他必须要做的事情。
在很多事情上。
本来就没有什么公平可言。
近日无大事。
一旦发生事。
必将是天翻地覆的大事件。
朱枨的风评似乎越来越差了。
这是能清晰感受到的一件事。
甚至在朱枨影响力最深的兰县及黄河南岸营房所在,都能清晰感受到这种变化。
越来越多的歪门邪说在民间流传。
说什么的都有。
甚至说他朱枨横征暴敛,要造反的都有。
这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朱枨至始至终都没有理会这件事。
就仿佛上至兰县府衙,下到一个贩夫走卒都在议论这件事,唯独朱枨不知道这件事。
且不说亲军都尉府副都统刘冉在第一天就提醒了朱枨。
以朱枨如今在兰县的影响力。
消息刚出来不就,就有人将这件事汇报给了他。
不可能不知道。
只不过。
朱枨在等。
等一个时机。
这个时机迟迟不来。
只能继续等下去。
“没有人上衙门来,也没有上蓝城王府来,人们仅仅是议论纷纷,仅仅是坐在一起作为谈资,却没有人做出特别愤怒的举动。”
这就是朱枨迟迟没有出面解决这件事的原因。
民意是需要一定时间发酵的。
这个发酵的时间必须要等待,而这也是解决这件事的时机。
可是。
此时的大明王朝绝对不是开放的王朝。
百姓们在经历安定之后,不想在经历任何的战乱。
所以在听到他蓝城王朱枨祸国殃民,为所欲为,贪赃枉法,肆意侵占良田等等快要跟造反有关的事情之后。
百姓们只是偷偷的流传,没有人过来质问他,也没有人表达出极其不满的聚众闹事的举动。
这就让朱枨很难办。
做过官的都知道。
冷处理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手段。
也就是一件明显有悖于当下的事情发生之后。
只需要将其咯吱。
然后等待风暴的酝酿。
等待风暴爆发的时候,然后以雷霆手段灭之。
这样的情况以前他经常看到,也有过使用。
因为这种办法处理起来就简单容易很多了。
只要大明的江山稳固,兰县一地的乱根本微不足道。
人家只是议论一下,不管是坐在家中还是在邻居之间议论一下,你不能拿着刀上去说人家有罪。
可若是放任自流,安静的等待风暴出现,这些人过分的上前来辱骂,上前来捣乱,甚至以死相逼。
那就不好意思了。
该镇杀的镇杀,该怎么解决就怎么解决。
纵然有再打的怨言,雷霆手段抓一些人,安抚一些人,就能很好的解决矛盾。
这都是经验之谈。
太阳底下,就没有什么新鲜事。
可是现在。
临桃马氏悄无声息的发动了这场风暴。
却又任由风暴自己酝酿不从中加速风暴的汇聚。
朱枨只能是等待事情的自然发酵。
而就在这自然发酵之中。
兰县进入了一个极其高度戒备的状态中。
张玉龙所看守的四大仓这几日已经到了二十四小时戒备的状态,轮流岗哨,明暗哨,任何人不得靠近。
凡是靠近仓廪者,一缕杀无赦,直接取消了空箭警告的威慑。
不管兰县闹得天翻地覆。
张玉龙必须要保证四大仓廪的安全。
这几十万石的粮草,往小了说关乎着整个兰州的战局,往大了说,将关乎整个塞北的战局,甚至是此次和北元对决的关键。
一个时辰前。
北上援军前锋将军徐晨率领五千骑兵抵达兰州卫,呈报了上将军薛显,上将军陆忠享的书信。
北上援军行至金周口,安营扎寨,明日辰时北上,于午时抵达王府军镇。
为了不扰民,薛显决定从渡口搭船过黄河,直接进入王府军镇,不会途经兰县。
兰县这几日在高度紧张之中,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永城候薛显,吉安候陆忠享带着五万兵马已经抵达了兰县,只需要半天的时间就能入驻王府军镇。
这是一个非常大事件。
也意味着不论如何。
张玉龙负责的四大仓廪不能出半点事情。
一旦出事。
这五万兵马就只能食草而生,饿肚子作战了。
“大战要来临了!”
朱枨在庭院中盯着阴沉沉的暗夜。
似乎已经感受到兰县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沉重之中。
没有人知道这黑暗的夜空下,究竟隐藏着多少阴暗与计谋。
亲军都尉府副都统刘冉这几日又找了他一回。
二舅吕成舒活着回来了。
只是并没有带回来有用的信息。
可刘冉再次让他以同样的方式书信一封。
再次让他的三舅爷北上,给张宁递信。
兴宁里崔氏的人,外婆的亲弟弟,这个人他是很熟悉,但是张宁很熟悉。
据说。
这个人在张宁很小的,抱过张宁,不仅仅抱过张宁,还教过张宁画清明上河图,教过张宁背过唐诗。
这个份量很重。
也让朱枨通体发寒。
他甚至隔着千里之地都能感受到木木耳宁王后,他那位姨母张宁的痛苦。
张宁可不是童养媳,更不是自小就被卖掉。
而是在十几岁近二十岁的才被外公吕昶嫁给北元国公。
在这之前。
张宁享受着张家和崔家的亲情教育。
这是无论张宁离开中原多少年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或许张宁会狠心的到彻底的割裂与张家、崔家的联系,甚至怨恨自己的生父吕昶。
但是。
这一个个熟悉的人接连北上,一次次的勾起张宁的回忆。
这对生活在美好家庭中,享受着两大世家带来的快乐的张宁是就变成了极其痛苦的回忆。
这样一次次的勾勒出回忆,就让张宁难以抉择了。
舅爷不行,那就玩伴,玩伴不行,那就兄弟姐妹。
世家的坏处就是只要找到根源,总能找到儿时的玩伴。
这张牌。
打的太狠了。
不过。
还有更狠的。
蓝城王府和沉家走的比较近。
沉宏泰隐隐中已经掌握了沉家大部分的话语权。
这让他多了一条纵深大明的消息渠道。
商人的消息来的很快。
尤其是作为沉家这种想方设法要在大明扎根下来的前元富商。
正如沉星芳两姐妹所说。
沉家的女卷,近乎都和各地官员在联姻。
也因此沉家的消息渠道并不少。
而沉宏泰近几日也听到了几个骇人听闻的消息,坐立不安。
而知道这件事的朱枨,只是安抚了一下沉宏泰的情绪,并没有过多的透漏。
近几日。
有一股悍匪,席卷了大半个塞北。
就这短短的十几日。
从兰县开始。
由东北而去,白银,宁夏,太原,北平,都发生了数起灭门惨桉。
死亡人数多达三万人。
没有人知道究竟是谁干的。
也没有人知道这股盗匪究竟意欲何为。
就是惨无人道的杀戮。
塞北的世家人人自危,有权利的官员为了保护家族甚至调动卫所的力量保护家中。
但是如今整个塞北的卫所兵力都在大面积的向着边境调动,开始集中聚集,要进行大会战,各地卫所处于放空状态。
一时间没有人能奈何得了这伙悍匪。
这件事甚至惊动了北方总督徐达,徐达下令各州府严查此时,抓到嫌疑人决不轻饶。
像兰县这样的联合调查组已经成立二十多个,专门调查悍匪灭门一桉。
可查来查去。
所有的消息都汇总到了两个地方。
去年邓愈北上之时剿匪,有部分匪徒北逃,逃窜进入了塞北。
塞北之外有悍匪,伙同这些逃窜入塞北的匪徒,制造了这起轰动天下的大桉。
知道事情经过的朱枨,心惊肉跳。
这件事就是毛骧干的,是由亲军都尉府的府兵亲自动手,而那些被调查出来的悍匪,是毛骧抓来的悍匪。
以其妻女要挟,一人死全家活的方式,让悍匪抵罪。
这种事情,烂在他的心里面就足够了。
即便是徐达这位不知情的人发狠调查,调查的上限也只能止步在毛骧身上,毛骧已经做好了以死抵罪的准备。
触目惊心。
“春耕问题,无论如何都不能出错啊!”
朱枨凝视着黑夜叹了一口气。
窥一斑而知全豹。
知晓这背后原因的他明白。
如果不是大明的财政出了泼天大的问题,毛骧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在亲自筹建王府府兵之后。
朱枨更加明白了财政出问题的恐怖。
大明这么多年来以来,一直在加重军费开支,在屯田制度的基础上,所消耗的银粮都是不可计量的。
还要养马,还要安民生,还要稳定天下。
任何一个穷其一生都难以做到。
秦皇汉武就是最典型的穷兵黩武的典范。
老朱想要全部做到,就得发狠。
这个狠辣,会辐射到方方面面。
所以说。
兰县的春耕,必须要办妥当。
办不妥当。
不仅仅他动了兰县望族利益的马,王,李这些家族不放过他。
就算是老朱,也不会放过他。
不知道什么时候,朱枨迷恋上了北方的夜空。
似乎是因为海拔高的原因,北方的夜空明亮的时候,天空繁星点点,却又深邃而幽暗。
看久了。
他的心情仿佛也变得好很多。
有时候他就一个人呆呆的盯着漆黑的无比,看不到月亮,星星的黑暗,整个人的心绪就沉浸入其中。
然后脑海中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想法。
降生在这样的时代。
谁来了都得无奈。
清晨的阳光洒在了大地之上。
朱枨没有耽误。
仅直来到了王府军镇。
五万大军入驻军镇,行营需要进行布置。
粮草等一应事物也需要分割。
如果真要进行区分的话。
王府府兵的粮草不能和卫所兵马的粮草共用的。
王府府兵如果缺粮必须要他自己去准备,而不能动卫所运送到兰县的四十万石粮草。
而卫所兵马缺粮,如果他同意,就算是隔着一堵墙,也不能动他王府府兵的粮草。
这是有明确规定的。
府兵是他的独立武装,朝廷的命令传达不到他的府兵身上。
即便是此时。
塞北诸多将领们只能跟他说是借兵,不能说是调兵。
当然了。
如果他不同意的话,老朱的意见就老大了。
指不定第一天他拒绝,第二天一道废王的圣旨就下来了。
说不清,湖涂账湖涂算,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暂且这么过着。
将援军北上的一应营地事物准备好之后。
朱枨就安静的等待了起来。
“报,前锋大军行至南河河畔,一个时辰后抵达!”
“报,前锋大军行至三河沟,半个时辰后抵达!”
“轰隆隆!”
荒野上,各处的山坡上。
一道道的旗帜树立了起来。
那是前锋大军的军旗,竖立着大明龙旗
老朱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将领对军队的影响力。
虽然没有用文人来管理军队,但是领兵将领换防的事情,却经常干,十分熟练。
也就是驻守卫所的将领会经常换防,轮值三年五年不等,临战抽调将领和空降将领。
一旦发生战事。
第一时间抽调卫所兵马,统兵统帅由五军都督府直接空降。
战事结束各卫所兵马各自回卫所,统兵统帅回京城受封,要么继续在五军都督府历任参事,做一位战略家。
要么被调任到其他地方继续去统兵作战,只携带亲卫,不携带兵马,所到之地就近调动卫所兵马。
这种制度适应在任何地方,包括邓愈此行。
便是以这种方式,先领老朱的命令,再点将沐英,陆忠享等人,随朱枨北上,在抵达陕西之后,邓愈直接就任陕西都指挥使,统领陕西兵马。
陆忠享担任陕西都指挥同知,统领陕西粮草。
沐英直接替换了冯涛的兰州卫指挥使职位,冯涛被调任到陕西都指挥使司任参将。
这个过程没有遇到任何阻力。
即便是前任陕西都指挥使冯胜,一朝国公也被一道命令调任到西宁卫。
这样的执行力是空前的。
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其实老朱真正依仗的并不是统帅,而是矗立在大明疆土上一个又一个的卫所将领。
这些中坚力量,才是老朱真正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