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浙东匹夫

https://img.ppxs5.com/28/54/4a8c204869.jpg

首页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第745章 该醒醒了,还在打仗呢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九月中旬,刘备从南阳回到雒阳之后,就陆续收到了地方各州对于抄引预售的整改意见、执行细则。

他也非常勤政地跟刘巴、李素讨论,最终去芜存菁、删繁就简,批准了其中可执行度比较高的部分,最终收获了工商税抄引预售的巨大成功。

当然,这个成功也不是大水漫灌式的均匀卖爆,毕竟新政细则出来之后,那些不能轻易扩产的紧缺型资源抄引,卖得特别好。

少数一两个州甚至把多预留的配额都卖完了,请求朝廷加印一批,年底之前送过去便于他们继续卖。

而那些非紧缺资源型的税种,也因此有些滞销。不过好在以后还能卖,无非损失一些重复印刷的工本。大部分商人摸清了里面的门路后,都倾向于多买紧缺资源品类的抄引,反正将来想折成非紧缺类的,还可以指望挤兑后官方承诺转置呢。

种种好消息,不一而足,总之是让刘备非常满意。

“没想到工商税抄引到了开售之后,还有那么多问题,幸亏公佑和子初他们殚精竭虑,及时调整,竟能扭转民间之疑惑,最后卖出去这么多。这下,修河修雒阳新城的打仗的军费总算是有着落了。”

怀着这份喜悦,刘备觉得对钱粮短缺的关切,可以暂时放下了。算算日子,吕布十天前就已经开始“传檄天下”,广泛昭告他的弃暗投明,并且揭露袁绍的黑料。

檄文是十天前从太原开始发散的,六天前送抵的雒阳。不过考虑到雒阳这边是有加急信使专程送来汇报的,所以这个传播速度不能作数。

敌对阵营那边,考虑到传过边境就会有好几天的损耗,后续袁绍阵营肯定也会尝试封锁消息,所以民间自然传递的速度肯定比较慢。

如今应该才刚刚传入冀州不久,什么时候到魏郡、到邺城,还不知道呢,不过估计也就这几天了,误差不会超过十日。

刘备觉得他有必要跟李素和诸葛亮再商议一下这方面的新议题,看看如何利用袁绍进一步病势加重后的有利局面。

……

九月二十二,刘备听说李素和诸葛亮也从博望、昆阳那边回来了。刘备向来礼贤下士,考虑到属下舟车劳顿辛苦,也就不召他们入宫觐见奏对,而是自己微服去司隶总督衙门找属下谈事儿。

反正李素那边条件又不差,刘备已经习惯了跟赵匡胤找赵普那样串门了。

不过,因为没有预约,刘备居然扑了个空。守在司隶总督府衙的几个李素手下曹掾如张松等,都吓得不轻,连忙禀报:

“不知陛下驾临,司空今早和诸葛府尹去了将作监右校,监督新币的压铸试样。臣立刻去请司空回来。”

刘备愣了一下,摆手示意张松不必紧张,一起改去将作监就行:“这事儿朕知道,不用了麻烦了,上辇吧,一起去将作右校。”

张松有些忐忑,听说刘备让他同车,着实受宠若惊,但还是奉命而行。

车马掉了个头,从司隶总督府衙转去将作监在雒阳的分校。

刘备前阵子听李素提过“铸新币”的建议,他们还和财部讨论了一套方案,以解决目前“抄引和朝廷物资贸易规模越来越大,铜钱不够用”的问题。

所以把金银也铸造成较难伪造的铸币、把铸币权收归朝廷独家,还是很有必要的。刘备就是前阵子刚刚批准了这事儿。

毕竟,往年朝廷的官方采购规模没那么大,民间也没那么高的需求、去提前几年巨额周转资金。硬通货的数量不足的问题,也就可以被掩盖,不会出现“通货紧缩”、“钱贵物贱”的问题。

但是,这两年财政放量太明显了,而且民间的生产力也确实在突飞猛进,每年能生产出那么多新的物质财富。

在铜钱规模基本恒定、只有微量增长的情况下,单位钱币对应的物资也就变多了。哪怕蜀锦也可以当钱花,还是有点不够。

之前军需紧张的时候,朝廷府库里的零钱,也只能优先发放给超期服徭役的挖河民工,确保底层人民的工钱不拖欠。

而对于大笔军需和材料采购订单,朝廷多少有账期赊欠,实质上就是打几个月的白条。一方面是朝廷当时付不出钱来,另一方面也是世界上确实没那么多金属货币。

毕竟20世纪都还有政府采购先赊欠打白条的,2世纪末朝廷打打白条就更不奇怪了,完全在百姓和商人认知范围之内。

后来很多来认购抄引的富商,也都是之前做过政府采购,结果直接拿着供货的契约和欠款未结清的欠条,来支付抄引认购款项。

如今抄引制度总算是稳了下来,但毕竟抄引还没变成纸币,中间还要过渡好多年。在通货紧缩、赤字扩表的情况下,增加直接货币供应还是很有必要的。

桓灵年间,全天下的铜钱数量规模,估计也不到两百亿枚,平摊到每个人口头上,也才几百枚。而且其中还有很大一笔被富豪们窖藏了,甚至有更多的损耗是被汉代的厚葬陋习拿去陪葬了,好博孝廉。

朝廷不能再只认黄金和铜钱是货币,要把黄金铸造成金币,银子虽然如今不多,也要拿出来铸币,多少能缓解通货紧缩,过好过渡期的这几年。

当然,既然是为了解决货币短缺,刘备也不得不学曹操那样,把对方好的地方拿过来用,打击厚葬之风。

宣传朝廷未来对孝道的认定主要是看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对父母好不好,而不是看死后陪葬多不多。陪葬绝不纳入政府选人才、地方郡举孝廉的考核标准。

甚至要反过来,发现有把钱财用于陪葬而不是给活人花费的,要认定为不孝!剥夺被举为科举应试人员的资格!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这种政策制定环节并不费多少事儿,关键是宣传推广的效率。

……

刘备的车驾抵达将作右校,虽然里面正在进行保密级最严格的生产试验,但看到皇帝来了,当然是立刻所有门全部打开,提前让行。

刘备直入内院,走到中门就看到李素和诸葛亮连忙迎出来。

“不用多礼,是朕不请自来,卿等本就不必出迎。”刘备虚扶一下,顺便视察询问,“搞得怎么样了?朕记得前些日子就开始试了。”

李素连忙引着刘备进去,然后找了一台水力压模的机器,取了几块工匠们刚刚卸下来的成品金银币,给刘备御览。

李素一边介绍:“还不错,这些水力锻压机本来就连胸甲都能锻造了,压铸比钢铁软得多的金银,非常便利。

而且锻造钢铁的时候,其实要反复、慢速冲压,唯恐折断,所以锤头的加力减速传动还要复杂一些。金银柔软,不怕快速形变。

所以只要材料预先准备充足、分量标准,数息之间便能压铸出一枚金银币。压出来的钱币,因为模具纹路花饰更为精美细致,比用铜水浇铸的铜币还要精细,民间没有模具极难伪造,正好便于朝廷明确法令、把金银币铸造权完全收归官营。”

金银币压铸的工艺,其实西方到了文艺复兴后期就挺多了,具体技术细节不值得怎么多说,反正是能造出水力锻造板甲,就肯定能造出压铸法的金银币,谁让金银更加柔软易加工呢。

历史上大航海时代中期开始,那些欧洲航海文明的金币,比如英镑、金路易、佛罗伦萨的佛罗林金币(值21先令)、威尼斯的杜卡特金币(值27先令),基本上都是这么造出来的。

工艺精细的,能够印上一圈三四十个阴文的字母,其他细节也多得难以伪造。

李素前几年搞水锻板甲的时候,没有立刻把压铸金银币拿出来,无非是市场还没有这个需要,步子不宜迈得太快。但技术是一直储备在那儿的,等水到渠成了随时能拿出来。

刘备掂量了一下,心中预估了一下分量,问道:“这个金币当一万钱?银币当一千钱?不过分量应该是不足一两的吧?”

李素:“分量确实略有不足,而且掺了一两成容易重熔时分离出来的其他贱金属,有铜、锡、铅,具体配方陛下可以看工匠们的实验纪录。

总之,朝廷按照八折金银实重出的币,这样也是有效防止民间私下重熔。因为只要重熔破坏了,回收其中金属,肯定是比金银币面额更亏的。

这样也防止金银价略有波动、金属涨价时,百姓就立刻急于熔币取金银,浪费了钱币的铸工。一定要金银价上涨两成以上,民间商人百姓才会看出熔币的利益,而这么剧烈的波动是很难出现的。

而八折金银实重,也不算盘剥百姓,毕竟朝廷掌握技术,这个压铸工艺为民间所无,凭这个工艺收百姓两成溢价,也算天经地义。民间也不好仿造,用别的工艺粗制滥造也容易被发现,属于重罪。”

李素说得非常理直气壮,毕竟先进生产力就是应该值钱的。民间没掌握这些新机器技术,只知道熔了金银铜重新浇铸,凭这个技术代差赚两成信用价值,百姓也可以接受。

不管怎么说,比“直百钱”或者别的直接发大钱已经良心得多得多,在乱世也算是人性之光了。

刘备拿了一批样品,自己再三把玩,然后交给侍从收好,准备拿回去慢慢鉴赏收藏,也算是见证了一段历史的。

交代完这事儿之后,他才有时间问李素今天的正事儿:“吕布辱骂污蔑袁绍的投降檄文,应该也要传到邺城了。朕想着袁绍目前这状态,若是再遭奇耻大辱,说不定随时会死。

中风病人冬夏最难熬,之前那个夏天被他扛过去了,这个冬天绝不能再扛过去。朝廷也该对袁绍的身后事做具体部署了。

昆阳城防已经修了两个月了,是不是该调整一下设防,引诱曹操来攻?一旦南面演完,袁绍真死了,对于袁绍那几个儿子,我们又该以攻打何处为先?”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