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傍晚,下起了雨。我撑了把油纸伞去了周瑜家,将孙权接了回来。他看见我的时候,又惊又喜。但我什么都没说,只是淡淡地领着他走。雨下得很大,他坚持要为我撑伞,结果走回家的时候,我们二人身上都湿透了。在狼狈不堪地抖着身上的水时,一个抬头的瞬间,我竟发现孙权对着我笑。
那一刻,我在想,我是原谅他的。
因为我明白过来,即使他粗鲁地夺走了我的自由,我爱别人的权利却是到死他都无法夺走的。
正如我无法夺走他要爱我的权利般。
来日方长呀。我对自己说。
生活又走上原来的轨道,平静向前移动。
每天我陪陪茹,陪陪孙尚香,如果孙权叫我,我就陪他批阅公文,出去巡游。很平静,但很充实。
闲暇的时候,也会在家里弹弹琴,唱唱歌。
不知为什么,我的歌声竟越来越忧伤而美丽。孙权每次知道我要唱歌,便会走开。
他说:“夫人的歌声很美。但听得多了,便会觉得人生不过如此,让人意志消沉,不求进取。”
于是我唱给风听,唱给鸟儿听。
后来每次,当微风吹起了窗纱,当灰色的鸟儿降落在宅院的房顶,家里的人便都知道,影夫人又要唱歌了。
一日,我又是如此在家中自弹自唱。
突然听见外面隐约传来说话声,我知道,有访客到。
于是我收了琴,安静地走出去。却看见孙权坐在堂上与来客说话。与他说话的那人背对着我,一身白衣,背影异常亲切和温和。
我的心便骤然收紧了。
孙权看见了我,愉快地招手叫我过去。我走过去,他指着来人对我说:“应该见过的吧。伯言现在是我的幕僚了,我打算举他做令史。”
我鼓起勇气才迎上那双眸子,那双眸子温和、沉静,拥有他的人像是久经了风霜的石头,再被最温柔的流水细细打磨,打磨得晶莹剔透,不着痕迹。让人乍一看,觉得理所当然;细细一想,又觉得感伤。
——少年老成这个词,本来就是感伤的。因为没有快乐的童年,所以少年时才会懂得更多。
他含笑看我,轻说道:“方才可是影夫人在弹唱?”
我说:“雕虫小技,失礼了。”
他说:“影夫人过于谦虚。方才那声音对议来说,有如天籁。”
我找不出要说的话,只是深深看他。
“未知影夫人的乐理师从何人?”他突然这样问道。
我默然,突然想起古琴,还是在翠微楼无聊的时候自己摸索学会。如果非要找个老师的话,那个老师的名字应该叫寂寞吧。
“这事我都不曾问过,伯言为何有兴趣知道?”孙权突然插进来这样问。
“惭愧了,”他淡笑道,“吾弟陆瑁一直希望学习乐理,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方才听影夫人的琴声,惊为天人,若吾弟能拜影夫人之师为师,或可稍减其粗陋。”
我脑中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在这个想法诞生后,我便没给自己犹豫的时间,因为我害怕一犹豫我便会失去这个机会。
“不如让我来教你弟弟吧。”我突然这样说。
不止是他,连孙权也有些吃惊地看着我。
然后我有些洋洋自得地笑道:“若是嫌我不够资格,便算了。”
陆瑁不是个好学生。
他急于求成、心猿意马、了无耐性。最气人的是每当你要责怪他的时候,他就展开明朗的笑容和一口抢眼的白牙,弄得你生气的心早飞到九霄云外。
但他却是最能让我愉快的学生。因为我这个老师也心猿意马。
一开始还是他执弟子礼,恭敬地上门求学。后来我借口说孙权不喜欢听我的琴声,每天抱着琴去他家教授。
所谓教授,只是用半个小时执教,半个小时生气,剩下的时间,全在闲聊中度过。
他仿佛胸无城府,我问他什么他便说什么。渐渐地,也在他口中打听到不少关于他兄长的消息。
只是每次问他兄长为何仍未婚配时,他便警惕地收敛起笑容,说:“不知道,也许没有这个时间吧……”
我叹气,即使对所有历史了如指掌,可人心中的秘密,我却不知道。
隔三差五也会遇见陆议,遇到我们在闲聊时,他也会加进来说几句。
只是他的话永远是那样温和、妥当、滴水不漏。
我觉得我像是寒冬中快要被冻僵的人遇见一堆熊熊大火,于是我迫切地将自己贴近火堆想要取暖,却没想到那火渐渐开始灼伤我,渐渐给我带来比寒冷更甚的痛苦。但即使痛苦,也要一次一次不顾一切地靠近,如飞蛾扑火。
我原以为可以一直这样下去,但是那一年的冬天,孙权的母亲,吴太夫人去世了。
然后孙权委婉地告诉我,因为他要服丧三年,所以三年内,我不能够弄丝竹。
然后我就一直在家安静地呆着。
孙府上下都在服丧,满宅都是孝服的惨白,满宅一片的死气沉沉。
大概是这样过了半个月吧,有一天晚上做梦,我突然梦见我八岁时的样子。
我翻开一本书,接触到画上他的眼睛。
那双眼睛温和、坚定,带了隐隐的悲伤。
然后我在泪水中醒来。周围是一片浑浊一片虚无,我张开手,想在虚无中抓住什么,可是什么也抓不住。
第二天,我背了一块上面蒙着布的木板,带了自制的刷子,还有一个分开几十格的箱子,跑到陆府。
我告诉陆瑁,我和一个世外高人学了一种新的画画的方法,想请他帮忙做模特试试。
他欢天喜地地答应了。然后我在画布上装模作样地画了几笔就说不行,你老是动来动去。有没有什么不动的人可以给我试试?
他脱口而出:“那去找我兄长吧,他每次看起书来,总是几个时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然后他带我去找陆议,他正在书房看书。瑁说明了来意,他便很温和地说:“既然如此,一切听影夫人吩咐便是。”
时隔十余年,我大学所学的油画技巧竟也没完全忘掉。
起先,只是想借此见见他,画下他的样子。可随着他的样子在画中栩栩如生地浮现出来,我突然觉得,既然拥有这样的技巧,我应当把所有人都画下来,这个时代,所有拥有如流星般命运的人,他们永远不再的美丽,应当被保存。
尽管是这样想,但我一天天却拖慢了第一幅画完成的进程。事实上比起给其他人作画,我宁愿这幅画永远不要画完。
直到有一天晚上回家,孙权突然对我说,他决定提拔陆议为海昌都尉,即日赴任。
我仿佛针刺一般弹起来,然后又迅速压抑住自己的情绪,尽量用平静但惋惜的口气对他说:
“那太可惜了,我正在拿伯言实验我新学的画艺。画还未成,怎么就要将他调走了。”
“那真是可惜了,”孙权漫不经心地淡淡地说,“不过你可以先画别人嘛。”
然后他抬起头,深深看我一眼,眼里有个无法触及的黑洞。
他说:“虽然觉得你那是小孩子的玩意,但即使是我都想让你画一幅呢。”
他赴任那天我送他到的渡口。他依旧是一袭白衣,神情永远风平浪静。
他在渡口向我致谢并告别,然后他走上船。船夫解开绳索,船便慢慢随江水漂远。
晨雾弥漫在江边,天地间一片萧索。
吴书中的《陆逊传》,我仍记得几乎每一个字。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他这一去,便是很久很久不会回来。
他会在海昌经历几年大旱,然后他要去整顿各地的流民,然后他会去会稽和鄱阳平乱,最后他停下来,还要在利浦逗留一段日子。
我不相信风霜会磨去他的沉静与从容,我相信再次见到他的时候,那双眼睛仍会是一如既往的温和与坚定。
只是,那个时候,他的青春,应已丢失在了不为人知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