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天子

吾谁与归

https://img.ppxs5.com/f8/bb/3416e072e1.jpg

首页 >> 皇明天子 >> 皇明天子最新章节(目录)

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帝在战争中的作用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终于还是动身了。

朱由检拿过了军报,看了很久,最终还是叹了口气。

他当然不是畏惧打仗,作为大明末代皇帝,打仗是避无可避之事。

朱由检只是想着能够再晚个一年半载,只需要一年半载的时间,在陕西被卢象升逐渐平复,孙传庭训练的新军逐渐形成战力。

卢象升的天雄军、孙传庭的秦军成为善战之师之后,朱由检才有信心和建奴掰掰手腕。

可是这一切都来的太早了一些。

朱由检可以选择不理会关外事,和历史上一样,关闭所有的贡市,对顺义王爵和归化城不闻不问,甚至可以痴迷于内斗,连朝鲜的绫阳君的求助,他都可以不在乎。

这样,战争会来的晚一些,晚到崇祯二年,但是到了那个时候,就真的是大势已去,做太多,也只是无用功罢了。

这在历史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朱由检收拾了下心情,继续处理着大明的朝的政务,一切的准备都做好了,不管是耿如杞所在的归化城,还是毛文龙所在的义州,朱由检都做了充足的准备,若是再输掉了,那朱由检也只能说时也,命也。

会输吗?

朱由检忽然站了起来,说道:“走,去功臣庙一趟。”

武庙,大明并没有武成王庙。

朱元璋在洪武二年,废除了姜太公的武庙祭祀,因为元朝的时候,各种祭祀蔚然成风,只要到了祭祀的时候,就成了蒙元百姓们受苦的日子,朱元璋废掉武庙文庙的举措,在当时是一种减负的措施。

而后来就一直没有设立文庙、武庙了。

不过在洪武二年废除武庙、文庙的同时,山东德州的士大夫们,倒是悄悄的建了一座文庙偷偷祭祀,弄的当时的局面十分的紧张。

官方不设,不代表民间不设。

事实上,在大明文庙武庙众多,毕竟连魏忠贤都有生祠,在文举和武举开始前,到各文庙武庙去烧香的不在少数。

大明一段时间内,设有功臣庙,以徐达为主祭,常遇春为次祭,一直到了永乐迁都,功臣庙也跟着迁到了北京。

朱由检为什么要去功臣庙烧香?

当然是为了大明旗开得胜!

他也就是求个心安罢了。

正殿当然是大明的功臣,中山武宁王徐达、开平忠武王常遇春、岐阳武靖王李文忠、宁河武顺王邓愈、东瓯襄武王汤和、黔宁昭靖王沐英,这里面的沐英,就是沐王府的开府王。

而在侧殿,则摆放着宋朝武庙的那一套的设定。

大明祖训不让设武庙,只祭祀本朝良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中局势的不断变化,这正殿依旧没有违背祖制,但是侧殿,已经悄悄的摆上了武庙的设立。

正如大明无处不在的武庙文庙一样。

朱由检先是在正殿祭祀之后,想了想,反正也来了,也就走进了侧殿,同样挨个点了一炷香,才心满意足的点了点头,离开了功臣庙。

这么做有意义吗?

没有,他当然知道这一点。

朱由检就是图个吉利,否则一直心猿意马,也处理不了政务。

倒是在侧殿,朱由检看到了诸葛亮,这是历史上唯二可以同时进武庙和文庙的人物,而另外一位,可以同时入武庙和文庙的则是杜预。

杜预是谁?

朱由检第一时间有些迷茫,他印象里压根没有这个人的印象。

但是在王承恩说起杜预同时位列武庙和文庙,甚至在诸葛亮入文庙之前,杜预已经入了文庙。

也就是说在南宋末年,诸葛亮加盟文庙,为文庙增光之前,杜预是唯一一个同时位列武庙和文庙之人。

朱由检表面淡定,挨个烧了个香,但是已经对这个人产生了绝大的好奇。

到底是谁,还能比诸葛亮先一步,同时并列武庙文庙?

杜预是西晋人,确切的说,此人是才是结束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三国鼎立的关键先生。

钟会攻打汉中的时候,杜预是钟会东路军的军师。

钟会后来联合蜀国旧将姜维谋反的时候,杜预又提前得知。

姜维、钟会联合谋反之案,提前败露,功亏一篑,钟会、姜维、张翼皆被乱兵所杀。

钟会的诸多幕僚遇害,但是杜预却幸免于难,并且赠封一千户,虽然并无历史记载,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想来杜预能够独善其身并且得到封赏,肯定是立了不小的功勋。

而杜预最大的功绩,就是促使了西晋朝内意见达成统一,咸宁四年,西晋发动灭吴之战,统一战争正式展开。

而这一次,杜预不再是谁的幕僚,而成为了三国乱世统一的举足轻重的人物,三陈灭吴的主帅。

杜预,是结束三国纷争的人物,西晋灭吴之战的主帅,而此人却是个地道的文臣,本身不通任何武艺,以一羸弱书生,统领二十万大军,消灭了吴国,完成了三国归晋的历史使命。

此人结束了东汉末年三国并立分裂割据的局面,使中国重归统一。

不仅如此,西晋灭吴之战,也是西晋最辉煌的时刻,因为那是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唯一一次成功的统一战争。

为何朱由检不清楚杜预的功劳?

其实因为西晋实在是拉跨,朱由检对西晋知之甚少。

直到今天在武庙看到了杜预,由王承恩提醒,他才知道,原来世上有这样一个文庙武庙并入,并且发动统一战争并且成功之人。

自古统一战争的成就者,无不在青史的长河里,留下赫赫之名,杜预的名望,完完全全是被西晋拉跨的表现给掩盖了。

但是武庙文庙的规格,由皇帝主祭的地方,遴选极为严格,如此重要的人物,武庙和文庙从来不会忘记。

统一战争的发动和成功,都需要极大的政治智慧和一定的运气,否则极难成功,一旦成功则是功成名就,青史可寻芳。

一统天下的秦始皇,楚汉相争的项羽和刘邦,大魔法师刘秀,武德充沛的李世民,一根杀威棒打下天下四百军州的赵匡胤,由南到北,一只碗到一个国的朱元璋。

这些名字,中国百姓耳熟能详,关于他们的演义、故事、话本、评书数不胜数。

即使失败,但凡是尽力局,同样也会留下在了历史上留下自己浓郁的一笔。

比如此时大明武庙里的武圣岳飞,就是这个统一战争的发动却戛然而止的政治牺牲品。

但是岳飞从来没有败过。

他带着八百背嵬军在朱仙镇直扑完金兀术十万大军的时候,金军望风而逃,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吓得溃不成军,狂奔了数百里。

跑到了黄河北岸的大名府的金兀术,从来没想过岳飞会输。

当然,不管是大宋的百姓,还是失地的流民,亦或者金国的将领、军卒,山林间的草莽,谁能想到他会败呢?

但是大宋的皇帝赵构,不想让他赢。

岳飞没有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将失地重新收复,纳入大宋的版图,但是因为是尽力局,没人会怪他。

比如武庙里的另外一位,则是魏国大将张辽。

张辽过一次和岳飞八百背嵬军冲朱仙镇,李世民三千五百玄甲军,出虎牢关破窦建德一样的以少胜多的仗。

那就是逍遥津之战。

孙权率领十万大军,浩浩汤汤的奔着合肥而来,誓要拿下合肥。

张辽驻守合肥,守军不多,粮草也不多,张辽迫于无奈,八百死士出城,直扑孙权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了孙权的王旗之下,东吴猛将陈武被一个回合就斩于马下,孙权落荒而逃上了山。

十万大军不战自溃。

年轻的君王站在山顶上,他带着雄心勃勃的野望而来,却呆滞的看着逍遥津十万大军的溃散。

如果第一次是疏于防范的话,如果是这样的战斗只发生了一次的话,孙权还不会被笑成孙十万,怎么说也是东吴至尊,一方霸主,为尊者讳的规矩,文人墨客还是要遵守的。

但是这样离谱的事,发生了两次,张辽八百死士冲阵,在逍遥津做了整整两次。

第二次是在东吴军队染病,这军队打仗的时候出了传染病,还怎么了得?

孙权准备撤退的时候,张辽在城头一看,再次带兵出城,追击孙权,意图在曹操调遣的主力驰援到来之前,咬住孙权所部,最大程度上,削弱东吴的实力。

孙权在这次的指挥中,同样被冲阵弄的慌了手脚,留下了凌统断后,匆匆南逃,而渡桥被焚毁后,留在逍遥津北的吴军只能投降。

孙十万这个外号,文人墨客连为尊者讳的传统都无法遵守。

这两次被同样的方式、同样的人、同样的人数,打的溃不成军,而且是十万之众对阵八百之寡,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极少,但凡是有就值得大书特书一番。

这一战,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孙权在指挥中是不是犯了纸上谈兵的毛病?

其实也没有。

纵观合肥之战,孙权也没有什么太过明显的失误。

比如驻营没有水源、轻信奸细之语、轻敌冒进、好大喜功之类的错误,孙权只是简简单单的进兵,被八百人痛打一顿士气大跌,围城,军队染了病,退兵,被八百人追击,被八百人击溃。

只能怪张辽本人实在是太猛了。

所以张辽在江东也有了小儿止啼的传闻,谁家的小孩一旦哭了,大人们就会说,张辽来了,张辽来了,孩子瞬间就不敢再哭了。

在兵力方面,东吴方面出动了包括吕蒙、蒋钦、甘宁、凌统、潘璋、徐盛、宋谦、陈武、贺齐等诸多名将,这可以说是东吴在建安二十年的全明星阵容,可谓是倾巢而出。

结果在合肥之战中,死的死,伤的伤。

朱由检将武庙这些在民间不甚闻名的武哲的功绩补了课之后,皱着眉头思虑了半天,从一个皇帝的角度出发,朱由检悟出了一个道理。

战争,是所有人类游戏中,对精密度要求最高的一种。

大范围有效杀人,是一门只有少数人才能够掌握的技能,而且战争的发动和结束,以及战争的统领,需要极高的军事天赋,比如某位教员,就深谙此道,四渡赤水,人人敬服。

孙权自以为军力数十倍与敌,却两次被张辽杀的人仰马翻,丢盔弃甲,张辽的斩首行动,在孙权的指挥部,形成了局部人数优势之后,东吴方面的指挥部的失去了它的指挥作用,是战争溃败的关键。

孙权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堪称无能。

朱由检自己恶补了不少的军事方面的知识,但是补充知识,不代表有这方面的天赋,他对兵事,并不擅长,纸上谈兵的笑料不要太多,这方面朱由检的认知非常清楚。

所以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朱由检终于摸清楚了自己这个皇帝的定位。

不给大将们添乱,不管是炮轰老奴酋的袁崇焕,还是两百取镇江、活捉佟养真的毛文龙,亦或者是久与边事的耿如杞,他们的军事天赋是毫无疑问的。

朱由检应该做的事,就是少从庙堂,在不知道对阵详情的时候,给他们下命令。

而另一方面,给于这些大将们充分的支持,不管是从后勤补给,还是从舆论倾向上,尤其是朝堂内部言官们的喋喋不休,这些个压力,朱由检都得帮他们抗住了。

这就是朱由检这个皇帝,在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

还有更多的工作吗?

朱由检琢磨了很久,发现还真的没有。

这个工作容易吗?十分轻松……

胜利由将领取得,而颂歌,最后也不会少了他这个皇帝,而付出的就只有信任二字。

赵构这个杀了岳飞的怂包,最后都落个高宗的庙号,就因为他完成了大宋王朝的断续存亡,朱由检觉得自己怎么也要比赵构强才是。

毕竟赵构是整个皇帝圈里的地板砖。

想明白了这一层,朱由检严肃了一天的表情终于轻松了几分。

“万岁爷想到了什么乐事?”王承恩看着朱由检面上喜色,有些奇怪的问道。

万岁爷今天有些低沉,尤其是代善和黄台吉分别出兵的消息传来之后,万岁爷一直不大高兴,这是想到了破敌之策吗?

朱由检摇了摇头,他军事天赋几乎为零,哪里有什么破敌之策,他笑着说道:“让袁太保和毕尚书过来趟儿,朕和他商量下犒赏军卒们的法子,还有一些粮草之事。”

他要做自己的本质工作,让军卒们吃好、喝好、有赏钱,并且能够领到赏钱,平抑言官、舆情对大将的攻讦,全力支持他们,赢得胜利。

一切的一切,都为了胜利。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