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篡汉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短短几天时间飞遍了全天下。一时间天下所有人,上至军阀诸侯,下至黔首百姓,无一不震惊。
大汉啊,从他们出生以来就一直被教育是汉人,乃大汉的子民。这个王朝统治了这片天地四百年,已经再这里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力。
然而现在,一夜之间他们被告知,大汉已经没了,你们不再是汉人而是魏人了。很多平民都议论纷纷,不知所措。
至于那些军阀,就更加有恃无恐了。大汉都没了,你大义上约束我的最后一道枷锁也没了,我怕个dei啊。
不过议论归议论,大部分野心家都把目光投向了南方,因为在那里,有两个汉室的宗亲依然掌控着实权。
不说刘琮手上二十多万楚军了,光刘备手上就还有的十几万蜀军可用。如果刘备和刘琮趁着这个时候一起打着匡扶汉室的口号北伐,内忧外患的曹丕大概率是完蛋了。
但是曹丕却丝毫不慌,贾诩已经把情报递给他了。此时刘备的亲信战死在荆州,刘琮和刘备的关系已经掉到谷底了。
他们两个的确有可能联合,但可能性不大。相反,这两个刘氏宗亲兵戎相见的可能性更大。
最主要的是,曹丕笃定不管是刘琮还是刘备,他们的匡扶汉室的口号都不是真心的。他们两个都有自立为皇帝的打算,且谁也不肯做附庸。
之前他们还是名义上的大汉宗亲王室。现在皇室已经没有了,他们理论上都可以自己进位成皇帝。
大汉亡了,但也没亡。
汉室宗亲还有,大汉依旧可以在南方延续下去。
但是汉王朝只能有一个国,一个皇帝。刘琮不可能甘愿为刘备当附庸,而刘备也不可能给刘琮当小弟。
从名义上,刘琮和刘备的冲突实际上远超于和他的冲突。
所以曹丕才赌了这一把,期望能由此引爆刘琮和刘备的矛盾。
事实上刘琮和刘备当听闻汉帝被废的消息时,反应出奇的一致。
全都是大叫一声,然后直接昏厥过去。不同的是刘琮演的没刘备那么流畅,刘琮的亲信都可以看出来楚王动作的僵硬。
不过总归是演下去,醒来之后大哭汉帝之不幸,大汉之危机。
“曹丕小儿真乃窃国之贼也!
”刘琮狠狠的拍在桌子上,煞有其事的要北伐。
当然也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下面门清的谋士立即各种劝阻,对刘琮表示现在不是北伐的时机。
反正到没到时机全凭一张嘴,他们自己说了算。
最后“好不容易把”刘琮劝住了,然后继续悲痛的大哭。拼命表达自己对大汉的忠诚和对君主的哀悼。
等到戏份差不多之后,才由庞统和诸葛瑾同时向刘琮提议道。
“殿下,国不可一日无君。今北方曹丕篡汉,意图灭亡大汉之正统。殿下此时应尽快继位,延续大汉正统,号召天下大汉忠臣对抗伪魏!”
“陛下此时尚在人世,我只是一届楚王而已,安能继位正统。”刘琮故作悲伤,实际上心里已经开始打哈欠了。
演戏终究需要演,即便是他已经高兴的快跳起来了也不行。这不是打仗,从上到下全是他的亲信。
在这官府幕僚之中,有不少非亲信的士族人士存在。要是他不演的像一点,他们随便来个人记录一下,到时候史官想春秋笔法也难。
于是刘琮只能这样假惺惺表现出对大汉的惋惜和忠诚。
庞统等人对此表示情绪稳定,他们表演的比刘琮还投入。一个个泪流满面,依旧拼命的劝谏刘琮要以大局为重。
甚至马谡为了表现出死谏,愣是把自己头都磕破了。
二请二辞,一套流程下来了。接下来就是最后一次劝进,让刘琮面子上表现的足够合格。
最后这一次流程就复杂了,首先是黑白棋的白棋执棋官飞奔出来上报祥瑞。
什么吴郡出现巨龟,口吐人言说天命在南。又有神龙降世于零陵,吐传世玉玺而走……
总之通过神话来让刘琮进位显得比较合法。
最后刘琮才无可奈何,“勉为其难”的接受了诸位臣子的劝进。
从头到尾,他们都没有讨论过刘备的事情。
武昌这边基本上是快刀斩乱麻,完全没有普通诸侯王那样领兵勤王。而成都那边有没有像刘备那样北伐勤王呢。
答桉是,无。
陇西关羽也倒是摆了摆样子,出动几百人举着旗帜往北边走。一接触到曹军立刻就退回来了,然后称曹军过强,勤王兵马无法取得胜利。
随后就是刘备的一系列表演。
刘备作为对这一块可谓是业务非常熟悉。连续哭了三天三夜,深刻的表达了自己对皇帝陛下的怀念。
然后诸葛亮让军前司伪造情报称陛下被曹丕暗杀了。
这样一来刘备的继位就更加合法了。
在此之后,由吴懿为首的益州派与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同时劝刘备继位。
刘备开始推脱,情真意切,谁也不知道他是假装的还是真不想当。
称王的时候他三请三辞,这一次干脆来了个九请九辞。任由诸葛亮等人怎么劝,我就是说我没能力。
但是您老人家既不当皇帝,还不北上勤王,这也不是事啊。
最后第十次诸葛亮引经据典,顺便掏出了无数“祥瑞”之后,刘备才松口了。
“今大汉正统为曹贼所断,更兼有群臣死谏,孤终于不得已啊。”刘备长叹了一口气,一副为国为民的模样,泪流满面。
诸葛亮等士子松了口气,开始向刘备提议尽快继位的事情。
刘备还打算停一停,多留点时间表现自己的忠诚。然后就传来了江南楚王已经在武昌兴建高台,宣称要继位延续大汉正统。
这一下刘备不敢继续等了,在血缘上刘琮远比他有资格坐上这个位置。要是刘琮在他之前继位,那刘备再想进位汉帝,恐怕在名分上就处于劣势了。
诸葛亮一见有机会,立即向刘备提出建议。
“殿下,事不宜迟,我们应马上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