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个文青啊

森外

https://img.ppxs5.com/0f/b6/aa423d2950.jpg

首页 >> 我真不是个文青啊 >> 我真不是个文青啊最新章节(目录)

436 诗魂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不是铅印而是而是前几年高校里流行的油墨印刷,还带着油墨香味,字迹也是手写体的,很潇洒。

“你们自办的刊物?”夏红军问道。

陈东东点点头。

包括陈东东、王寅、孟浪等几人“海上诗派”一直坚持着自办刊物,无法公开发行,全靠私下交流。

这是一件非常费时费力的事情,资金全靠自筹,但他们一直在坚持。

夏红军拿起最新的这一期仔细看着,里面有陈东东他们几个最新诗作,还有几个不认识的名字,估计是诗歌爱好者。

“夏红军?”

夏红军正专注看着,突然听到陈东东喊自己的名字,抬起头看着他:“怎么?”

陈东东突然显得有些扭捏:“你......能不能讲座结束后,帮我推销几本我们的杂志?你的名气大。”

夏红军还没回答,陈东东又急忙解释:“是这样,这一期是加刊,我的确急着要钱用,因还有300本在印刷所拿不出来。印这东西费用为1500元,这一期没有‘准印证’,还被罚了500元。我现只付出了一半钱,所以印刷所不让我全提出来。而在印刷所,夜长梦多很可能出事。”

夏红军沉默了。

他记得有人说过,整个一部中国诗歌写作史,几乎就是一部民刊史——正是诸多如陈东东这样严肃的办刊者,虽步履艰难,但果敢坚定,默默地维护者一种诗歌信仰。

看到夏红军不说话,陈东东突然觉得自己刚才要求有些过分:人家的诗歌讲座,最应该是推广人家写的诗歌啊。

“夏红军,不方便就算了。”陈东东赶紧补充一句。

“没事。”夏红军回过神来,一笑:“你打算让我推销多少本?”

“50本,可以吗?”陈东东试探的语气。

“这么好的诗集,50本怎么够?这样吧,300本我都帮你推销,钱呢,我先给你,一本定价4块,1200一次性付清。”

“啊?这.....这怎么好意思?”陈东东大吃一惊。

“嘿,你急用钱就先拿着,放心,杂志不会最后滞销到我手里。”夏红军不由分说从钱包里拿出1200块,塞到陈东东手里。

“谢谢,我一会就去印刷厂把300本杂志提出来!”陈东东很是激动。

《南方诗刊》终于可以筹备下一期了。

从陈东家里出去,夏红军长长吁了口气。

其实,自己还有一大堆诗集要推销呢。

这次来申城,托运了一大包书,主要他们几人各自出版的诗集,想趁一系列讲座扩大他们的影响力。

不过,是免费的。

这些诗集都是出版社公开发行,给作者以赠送的名义免费留了一些,有的是自己掏腰包买的。

相对于陈东东他们自费印刷,西川他们还能从出版社拿到一笔稿费,虽然并不是很多。

但既然推销陈东东的,就无法在顾及西川他们的。

“到时候回去,他们千万别骂我。”

夏红军心里自嘲道。

第二天下午吃完饭,夏红军按时赶到位于杨浦邯郸路复华大学,就看到陈东东站在校门口,旁边还有一男一女,女生夏红军认识竟然是前天晚上见到的卫慧。

男的年龄稍大,是复华中文系团高官,姓王,相互介绍后,又指着旁边的卫慧笑着说道:“她说她和你认识,非要来迎接你。”

“我们前天晚上在淮海路偶遇,聊的很愉快。”夏红军很爽朗的回答。

“哈哈,那是,卫慧同学可是我么中文系的才女啊。”王书记笑着说道。

四人进了学校大门,看距离讲座时间还早,夏红军提出想逛逛校园,王书记答应了,说让卫慧和陈东东陪你逛逛,我还有点工作要处理,到时候在三教楼3108教室见。

3108教室?!

夏红军吃了一惊,他看过复华的历史。

著名的3108教室,和其他教室并没有什么不同,普通的水泥地面,普通的桌椅,但从1985年“哲学六君子”的演讲后,3108一直是复旦最高规格论坛的代名词,对了,93年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访华在这里进行了“中国绝唱”,

这.....

原来不是说在复华的相辉堂吗?怎么改到哪里?

“是我们陈主任向校领导争取的,而且到时候他也要参加。”王书记笑着解释。

“你们陈主任是不是陈允吉教授?”夏红军吃惊问道。

天!

他是专门研究诗词的!

虽然主要研究的是唐代文学,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王维研究会会长,但是对于现代诗歌也非常有研究。

亚历山大啊。

哎呦,陈东东,你怎么不早说呢?

看到夏红军似乎要埋怨自己,陈东东急忙解释说自己今天来也才知道这事,还没来得及给你说。

算了,既来之则安之吧.....

王书记走后,卫慧就带着夏红军和陈东东在校园里逛起来。

三月份校园是很漂亮的,迎春花盛开,还有风信子、结香.....卫慧带着他逛了相辉堂。相建于1905年,校园中现存三幢当年老建筑之一。

博物馆、燕园......卫慧说,燕园的名字源于刘禹锡的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还有伟人以及复华创始人马相伯、鲁迅等人的雕塑。

最后夏红军站在逸夫楼下草坪前没有动。

“这是香江慈善家邵逸夫先生捐赠修建的。”卫慧看到夏红军站在不动,赶忙解释。

其实,夏红军看到不是这座楼,而是楼前的草坪。

他知道,在十三年之后,在复华百年校庆的时候这里矗立着一座铜像,两本叠起的书长宽两米多,高70公分,非常有艺术魅力。

是复旦大学历届复旦诗社校友捐赠,作品名字就叫“复华诗魂”。策划者是参加复华诗社开创的最早的成员周正宽和复旦诗社创始人、复华诗社第一任社长许德民。

这是国内高校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为诗歌建筑的雕塑。

在来到这时代之前,夏红军为此还专门慕名去过一次复华,站在这座雕像面前看了许久。

他至今还记得雕塑上的铭文:旦复旦,日月光,复旦诗社成立于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七日,有诗刊《诗耕地》,《语声》,诗集《海星星》、《太阳河》,源接上世纪四十年代《诗垦地》,形成复旦诗派。百年校庆,诗友重聚,感恩母校,给我们博学,感恩诗神,让我们笃志,特赠铜雕“复旦诗魂”,愿母校诗魂永在。

他当时在想象那个诗歌飞扬的时代。

而现在,就站在这个诗歌飞扬时代的——尾巴。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