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个文青啊

森外

https://img.ppxs5.com/0f/b6/aa423d2950.jpg

首页 >> 我真不是个文青啊 >> 我真不是个文青啊最新章节(目录)

353 我和我的祖国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刘建文见过这张脸,是在报纸上刊登过。86年底在成都《星星》杂志社举办的诗歌节上,还有就是去年全国作协举行的“全国文学奖”颁奖晚会上。

和报纸上相比,现实中的他有点黑,没有报纸上那么神采飞扬,但显得更加成熟。

“你就是夏红军老师吧?我叫刘建文,《人民日报》西岭站记者。”刘建文伸出了右手,主动自我介绍。

夏红军有点讶然,他没想到记者会找到这穷山沟里。他来后沟村小学一年多了,别说记者,连县上的干部也没见来过。

刘建文又掏出记者证,夏红军看了确认无疑,就笑着招呼他去窑洞坐坐。

“夏老师,我想采访你,不影响你上课吧?”刘建文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夏红军笑着说下节课是音乐课,他可以让学生帮他上,于是他叫了一声,一个女生从教室里跑了出来,夏红军对她说了几句,女孩点点头就走了。

“她会上音乐课?”刘建文有些怀疑看着女生瘦瘦的背影。

“她叫刘巧玲,嗓音非常好,我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叫她学乐理知识,掌握的还不错,所以帮我顶替一节课没问题。”夏红军笑着解释道。

刘建文听了点点头没再说啥,看了看周围环境说不如就在院子里,夏红军答应了。

端了两个板凳,夏红军又泡了一杯茶给刘建文。对方接过轻轻喝了一口:“茶叶不错嘛,西湖龙井?”

“不是。”夏红军摇摇头:“我从老家带来的茶叶。”

“你老家在哪里?”

“汉湖。”

“呵......西岭南边,那可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我采访去过。”刘建文笑着说起当年的经历,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这是刘建文作为记者采访一个小技巧,和被采访者拉拉家常,让对方放松,更有利于采访顺利进行。

当他刚准备切入正题的时候,突然听到窑洞教室里传来一个悠扬的女声:

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

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条河

袅袅炊烟小小村落

路上一道辙

.....

......

歌声悠扬动听,情真意切。

果然是天籁之音!

“怎么样,这你女孩唱的不错吧?”夏红军注意到了刘建文的神色笑着说道。

“真不错!好好培养,长大了能成为一名歌唱家。”刘建文附和道。

“是啊,其实像刘巧玲这样具有一定天赋的孩子很多。”夏红军又兴致勃勃说起了刘宝的事情,刘建文很耐心听着。

“可惜,这里穷,好多学生小学没毕业就辍学,太可惜了。”夏红军说到这里长叹一口气。

“这就是你不远千里来到这地方志愿教书的原因?”刘建文很快将谈话引导自己的采访目的上来。

“也不全是。”夏红军笑道:“这里还有个故事,想听吗?”

“请讲。”

于是夏红军就把自己写那本科幻小说《乡村教师》后,收到刘宝的来信,简略知道了这个叫后沟村小学发生的事情,后来偶然的机会来到这里实习,最后因为杨为民的事情,决定留下来再教一年。

“刘记者,我知道要来采访我什么,其实我不值得采访,毕竟我才在这呆一年。你应该采访的是像杨为民这样的乡村教师,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甚至一生奉献给了乡村教育,是他们撑起了农村基础教育的脊梁!”

刘建文听了点点头很是认同。

因为,他也曾经作为一名知青上山下乡来到农村,当过几年的乡村教师!

“还有,咱们国家农村教育基础太薄弱,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全社会帮助。”夏红军想了想又补充道。

“这个我赞同,今年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已经发起一项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公益事业,名字叫“希望工程,听说说你写的那篇《乡村教师》广为流传,在这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刘建文笑着解释。

呵?

还真有作用?

不过夏红军知道,今年年初国家成立的“希望工程”好像要比历史上提前一段时间。

听到刘建文提到希望工程,夏红军突然想起什么,说了一声你等下立刻跑回窑洞,没过几分钟拿了一本相册走了出来,翻开一页指着里面一张照片说道:“刘记者,我觉得希望工程应该有个形象设计,你看这张照片怎么样?”

刘建文仔细看了看,只见一个穿着破旧棉袄的女生,手握铅笔头、还有两只直视前方对求知充满渴望的大眼睛,仿佛说着四个字“我要上学”。

是班长吴春的照片。

“这照片不错!一定会吸引人!”职业的敏锐马上让刘建明意识道什么。

夏红军听了很高兴,赶忙把吴春叫出来让她接受采访。吴春有些懵懵懂懂,但是夏老师的话她是听的,于是刘建文问什么她就答什么。

“吴春,你想上学吗?”刘建明最后问道。

“想......”吴春毫不犹豫大声回答:“我还想让夏老师这样的大学生教我们,因为他懂的很多!”

这说了句实话,别说夏红军前世的经历,就凭燕师大的学生,他的学识、教育理念也是一般中师生无法比拟的。

吴春高高兴兴走了,刘建文把注意力集中在夏红军身上,非要让他说说来这里教书的感受,如何克服这里艰苦生活条件。

“这多亏了我的女朋友——就是和我一块来的,也是我高中大学同学。”夏红军笑了起来:“如果不是她,我真的不知道怎么熬过这个冬天。”

夏红军就把陈招娣的事情说了一遍,如何勤快、如何能干,如何会照顾人,夸得那简直就是一朵花。

刘建文有些啼笑皆非的感觉。

小两口很恩爱啊。

但这没法上报纸。如果是《知音》这样的杂志来采访,这绝对是好素材。

可我是要刊登在《人民日报》,这境界不够高啊。

就在刘建文有些一筹莫展的的时候,突然看到一个骑着自行车的青年摇摇晃晃下了梁,直奔学校,加重自行车后面挎着两个绿色大邮包。

是乡村邮递员。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